第163章 最真实的崇祯(上)

会试的前二十名都在保和殿内考试,其他的只能在保和殿外面的广场上考了。

杨廷鉴就被排在第一个,按照以往的惯例,崇祯出题以后,就会去办公,由礼部一众官员监考,但是今天崇祯很特别,他亲自监考。

其他的考生可见了崇祯可是双腿打颤,手也直哆嗦,而杨廷鉴屁事没有,还对着崇祯呵呵一笑,就开始低头看自己的试卷。

(重点必看,殿试题是崇祯亲自出的,这是了解崇祯内心的最真实证据,没有之一。)

杨廷鉴看完崇祯的策论体,那是更是会心地笑了,崇祯出的策论题通篇大白话,不需要多少古文知识都能明其义,这恰恰是杨廷鉴最擅长的啊!。

这策论可不是做八股文,大白话也一样,重点是你说的道理要得到皇帝的认同,而且还不能让阅卷的考官不爽。崇祯最后看的试卷只有十分,这都是考官推荐上去的。

第一道策论:

“制曰:所与共治天下者,士大夫也。

今士习不端,欲速见小。

兹欲正士习以复道,何术而可??”

大意是与朕共同治理天下的是那些士大夫,然而今天的士大夫行为不端正(指贪腐等),做事只讲究快,见小利而大事不成,朕打算让天下士大夫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什么可行的办法?(所有翻译乃落叶原创,如有不正确之处,请书评留言。)

要做好这道策论,首相要分析崇祯的思想。从这道策论题可以看出,崇祯已经知道现在的士大夫已经堕落了,并且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崇祯打算让这些士大夫即要有清廉的品德,又要有卓越的办事能力,有什么办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也不知道那些士大夫看到崇祯知道策论题会做何感想,特别是那句“今士习不端”,这可是把所有的士大夫一棍子全部打死了。这也说明崇祯刚愎自信,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今有士习不端。”那意思就截然不同了,就变成“今天有的士大夫行为不端正”,这指的是小部分,而不是全部。

这样的君王在他死后被安上一顶刻薄寡恩和刚愎自用的帽子那是一定的,这也从侧面说明崇祯与士大夫的关系比较紧张,崇祯的政治手腕有,但还不够成熟。

杨廷鉴思索片刻,开始奋笔疾书。连草稿都没有打: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乃陛下谨记先贤之言也,乃圣天子所为也。

今有士习不端,欲速见小。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此乃一小撮斯文败类尔,陛下依法治国,孰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自无士敢不端也……”(所有策论乃落叶原创也,粗鄙之处原谅则过。)

杨廷鉴很快就做完第一个问题。接着看第二道策论:

“东虏本我属夷,地窄人寡,一旦称兵犯顺丙三韩不守,其故何欤(yu)?”(顺丙,天聪元年1626年,三韩指朝鲜。它们是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

这句话的意思:建奴本来是隶属于大明的蛮夷,地窄人寡。却可以用兵灭掉朝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道策论对于杨廷鉴来说一点也不难。而别的考生到现在为此,还在抓耳挠骚,找不到一点头绪,这些参考的举子,那里又知道这是国家大事,四书五经已经用掉了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策论题,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就算他们能做出来,也是空洞无物的。

而杨廷鉴这个穿越者,把建奴能灭掉朝鲜的前因后果知道得清清楚楚,那做起这题来就是一气呵成了。(落叶直接大白话了,兄弟们看着古文也累,落叶编着也辛苦。)

杨廷鉴提起笔就“唰唰”地写起来,大意是这样的:

“后金能灭掉朝鲜,有三个原因,第一朝鲜积弱,军不堪为战。第二,后金位于大明与朝鲜之间,让大明无法支援朝鲜。第三,袁崇焕擅自斩杀了毛文龙,让后金没有了后顾之忧,也让唯一可以支援朝鲜的明军发生了混乱和兵变。

最后一条就是杨廷鉴在肯定崇祯的做法,这袁崇焕可是崇祯亲自下旨凌迟的,杨廷鉴这句话也等于肯定崇祯杀袁崇焕没有错,也从侧面表示袁崇焕本身是有重大错误的。

最后一条无疑会获得崇祯的欣赏,其实在崇祯杀掉袁崇焕后,还是有很多人在为袁崇焕喊冤,骂崇祯是自毁长城,是昏君,而杨廷鉴这句话算是说道崇祯的心里去了。

崇祯在御座上一直在观察杨廷鉴,崇祯能留下来亲自监考,完全是想在第一时间看到杨廷鉴的策论试卷。

殿试开始不久后,崇祯就发觉杨廷鉴已经在奋笔疾书了,而其他考生却在冥思苦想,崇祯顿时好奇起来,就信步走到了杨廷鉴的身侧,静静地观看杨廷鉴的试卷。

崇祯这一看不要紧,就说前面已经做好的策论题,那简直是说道崇祯的心坎里面去了,而且还言之有物,不是空洞地说大道理,这样的策论,真是崇祯所需要的,这样的人才,也是崇祯所急需的。

崇祯本来想叫好,可现在是考试时间,他还是生生忍住了,继续站在杨廷鉴的身后,伸长了脖子看杨廷鉴继续做下面的策论题。

第三到策论题:

“目今三协以及登津等处,各有重兵防东也。

敌不灭,兵不可撤,饷不可减。

今欲灭敌恢疆,何策而效??”

大概意思是:

辽东各处,都有重兵驻防,只要敌人没有被消灭,就不能撤兵,军饷也不能减少,朕欲消灭敌人,恢复疆域,什么办法才奏效?

又一道与后金有关系的策论题,可见崇祯对后金的重视程度,从这道策论题,也可以看出,崇祯的确想找到解决后金的办法,可以说,前来参考的考生,也只有杨廷鉴能完美地答对这道策论题。

杨廷鉴放下笔开始思考这道题。此时的辽东,后金已经成了气候,他们已经征服朝鲜,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还可以从朝鲜得到粮食。而且袁崇焕还把安在猴精腹部的一把尖刀给折断了,那就是有好处擅自斩杀毛文龙,这让后金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

没有后顾之忧的后金,正是兵锋最为鼎盛的时候,就凭吴三桂和祖大寿那样的半吊子军阀,也能打败后金,还是别做梦了。

……

第107章 谷口混战第242章 选择风帆战舰第21章 拍卖行第20章 蛮荒军营第246章 官绅一体纳粮第183章 活捉莽古尔泰第56章 顺手牵羊第229章 战场实况第92章 追命被擒第7章 英雄救美(1)第9章 郡主相邀第275章 抢粮抢钱抢女人(中)第67章 谗言误君第19章 锦衣卫上门第11章 金镶玉第15章 安内攘外第6章 紫嫣神威第155章 放榜第201章 时机成熟第207章 戚家军第81章 杨嗣昌的谋算第137章 崇祯妥协第253章 卫所改革第73章 妙龄宫女第233章 谈妥条件第25章 洞房花烛夜(下)第17章 拍卖行第246章 官绅一体纳粮第21章 拍卖行第138章 如山的银子第255章 皇权不出县第23章 小乞丐第3章 龙窟寻宝第154章 同年黄素朗第96章 狼烟起第64章 魏阉的藏银第219章 伤亡惨重第171章 上吊的女人第124章 没有免费的午餐第17章 拍卖行第38章 戚家军标准第224章 蠢货勒一川第173章 祭旗追击第267章 血战到底戚家军(中)第162章 高中会元第87章 山贼踪迹第44章 洗脑第153章 贡院的战争(下)第240章 一言而绝第48章 卖儿卖女第194章 夸功阅兵(上)第1章 穿越明末第89章 火烧山贼第177章 决死对冲第200章 京师南大门第42章 神威火炮第82章 温体仁的小心思第1章 穿越明末第136章 竖子安敢第191章 铁证如山第215章 战争之神(中)第186章 崇祯的希望第24章 洞房花烛夜(上)第26章 二愣子下属第77章 只欠东风第61章 灌老尿第119章 收买人心第90章 山贼精锐第177章 决死对冲第3章 收之桑榆第22章 不可操切第29章 南下通州第222章 血战开始第73章 妙龄宫女第45章 证据到手第66章 进宫探宝第25章 洞房花烛夜(下)第153章 贡院的战争(下)第134章 算计开始第256章 枪杆子里出政权第54章 推倒红娘子第239章 拿银子砸第127章 斩杀汉奸第229章 战场实况第154章 同年黄素朗第174章 监军高起潜第255章 皇权不出县第29章 南下通州第117章 干柴烈火第61章 灌老尿第254章 商人的反击第18章 炼丹第154章 同年黄素朗第243章 胜利号战舰第32章 这样招兵第227章 抢运财宝第195章 夸功阅兵(中)第67章 谗言误君第37章 情到浓时方恨少第158章 后金准备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