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最真实的崇祯(下)

杨廷鉴也是仔细研究过明末历史的,大明至少有十次搞死后金的大好机会,结果被大臣和皇帝的瞎指挥,把这大好的机会给葬送掉了。

最著名的就是松山之战,明军十三万对清军十万,主将洪承畴定下步步为赢的战略方针,以相持战的战法,依靠优势的火器防御层层阻击清军,几乎把清军拖垮。可惜糊涂的崇祯皇帝好大喜功瞎指挥,接连四道诏书逼洪承畴出战,洪承畴痛哭一场,明知必败依然出击。结果兵败被俘。

此战是明清之间最大规模的主力决战,自此,明朝尽失关外堡垒,山海关成为前线。清朝掌握了全线进攻明朝的战略主动权。

点评:此战是明清之间最大规模的主力决战,几乎是关系着满清的生死,明朝胜则满清衰,满清胜则明朝再无法在关外立足。十万八旗兵几乎是满清的倾国之力,明朝也精锐尽出。

应该说此战从开始阶段还是向对明朝有利的方向发展。洪承畴虽说没有气节,但军事才能还是很强的,甚至不亚于袁崇焕。更何况,他的身边是袁将军留下的宁锦防线,配备大量精良火器。

若打攻坚战,满清势必吃亏。祖大寿的临阵倒戈又为明朝增添了生力军,并撼动满清全线。从兵力上看,明朝十三万满清十万,但明军野战能力弱于满清八旗。更何况如此大规模的兵团作战,表面看打的是军力,实际上打的是钱粮,后勤乃至综合国力。

满清国力弱小,速战速决是唯一的选择,而洪承畴制定的相持战战略则是明军扬长避短的最佳战法。只要再给洪将军个把月的时间。满清就将被彻底拖垮。而他的这一方略也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惜崇祯皇帝连这个把月都等不了。

平心而论,与宁远之战明朝政府的不作为相比,崇祯对此战还是很重视的,可事情坏就坏在他的重视上。汉武帝亲自制订攻击匈奴的方略,是因为他本人自小熟悉军事,且对匈奴的情况有完整的了解。崇祯没有汉武帝的本事。却偏偏要凑这个热闹。崇祯逼洪承畴出战的四道诏书,比秦烩催岳飞回师的十二道金牌还要可恨,毕竟岳飞还是把军队完整的带了回来,可崇祯的诏书却直接断送了十三万大军的性命,和前线原本大好的局面。

后人都骂洪承畴卖国求荣,不可否认洪承畴后来的表现实在是一个汉奸,可谁想过此战中他是在力战到最后一刻在被俘的,又有谁想过象崇祯这样昏庸无能的皇帝,又怎么值得为他殉节效忠呢!这一点。连明朝遗老黄总羲也看不过去了,他在《崇祯年评传》里也毫不客气的批评了这一切。

回想这场战争,我们得到的,除了遗憾与叹息外,更多的则是深深的悲凉。因为一个王朝甚至一个民族的命运,就被一个白痴皇帝的四道诏书所改写了,勤政有毛用,误国误民尔。

(说实话。落叶非常同情崇祯,可这小子光勤政节约有毛用啊!这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之战。居然去瞎指挥,结果就是大明完全丧失最精锐的有生力量,亡国已经成为必然。)

现在还没有走到哪一步,杨廷鉴希望可以改变崇祯操切的毛病,同时告诫崇祯,不懂军事就不要去瞎指挥。以免误国误民。

稍许杨廷鉴开始动笔写这道题的策论,大意是:

“陛下欲灭后金,万不可操切,因为大明内部天灾不断,造反的烽火燃遍山陕。大明当前就是一个重病之人,首要的任务是固本培元,先把自己的病治好了,才有力气去干架,方法就是先把造反给剿灭了,简单地说就先安内在攘外,大明没有力量同时去对付两个敌人,而是英国集中力量先搞一个,才是上上之策。”

杨廷鉴这是直接否定了崇祯的策论方法,崇祯的意思就是攘外和安内一起搞,这策略绝对是错误的,历史已经证实了,那该如何对付咄咄逼人的后金。

杨廷鉴又继续写道,大意是:

“陛下想要灭后后金,在此时是不现实的,大明的军队在野战之中,根本就打不过建奴,并且大明的岁入也无法支撑这旷日之久的灭国之战,当然也绝对不能放任不管。

微臣有如下几条方略,第一是恢复对皮岛的绝对控制,一定要消除毛文龙被冤杀的影响,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把毛文龙的几个干儿子全部宰了,免得他们因为心生怨恨而反叛大明。

第二,出兵朝鲜,利用水军阻断鸭绿江,然后派兵驻守铁山一带,兵力可从皮岛抽调,这样一来就阻止了后金从朝鲜获得粮食和铁器,此计一旦成功,必然让后金的国力大幅下降。

第三,联合林丹汗,共同抗击后金,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大明与蒙古的世仇可以暂时放下,因为咱们有共同的敌人——建奴。(历史上的林丹汗数次在被满清打得满地找牙的时候,也数次向大明求援,可大明没有给予林丹汗一丝一毫的支援,这才让建奴从容打败了林丹汗。)

第四,坚壁清野,不能让大明的所有商人给后金走私物资,因为努尔哈赤大肆屠杀汉人,辽东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人烟了,不然皇太极也不会入寇来劫掠人口了,辽东残存的汉人农民,绝对无法满足后金十二万大军所需。

当然还要防备后金继续入寇劫掠,练兵就必然的事情。” Wшw ▪ttκá n ▪¢ Ο

本来杨廷鉴想写上“官绅一体纳粮”的,但是想想还是算了,万历就是派了一点太监去收矿税,结果被大明文官指着鼻子骂昏君,大明这些士大夫,只要你触及到他们的利益,那绝对是不怕死的斗士,可是他们在面对建奴的刀枪时,却又乖乖地交税,原来他们不怕死都是装的,而是为了邀名。

崇祯看完杨廷鉴的这道题震惊了,这杨廷鉴真是大胆,连朕都敢指责,说朕的方略错误,但是崇祯又觉得杨廷鉴说得十分又道理,但他又想不明其中的关节,崇祯打算等杨廷鉴交卷后仔细研读杨廷鉴的策论文章。

……

ps:??兄弟们啊!这两章比打打杀杀更重要,更有深意,一个国家的方略错了那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要振兴华夏,首先要找病因在那里,才能对症下药。

落叶写书都是查证了无数历史书的,重大的事件和重要的人物落叶不会去胡编乱造,看落叶的书,绝对可以在愉快中学到不少的知识,这个绝对,其实看书就是在愉快中学习知识嘛。

至于订阅,真的差得落叶都不敢去看,所以请兄弟们每个月花几块钱自动订阅下吧!落叶也是厚着脸皮在求啊!是真无地自容。

第155章 放榜第266章 血战到底戚家军(上)第1章 龙族墓地第250章 海盗与华夏(上)第229章 战场实况第80章 如何自处第242章 选择风帆战舰第222章 血战开始第265章 浴血大凌河第216章 皇太极的智慧第273章 铁疙瘩的妙用(下)第188章 激动的王承恩第44章 洗脑第104章 化险为夷第254章 商人的反击第10章 收徒第17章 气势磅礴第234章 微服扬州第233章 谈妥条件第19章 锦衣卫上门第146章 后金铸炮第135章 识破奸计第112章 一视同仁第70章 请皇上发内币第127章 斩杀汉奸第73章 妙龄宫女第70章 请皇上发内币第205章 到底谁送死第37章 情到浓时方恨少第177章 决死对冲第94章 红娘子的任务第238章 脱险第47章 五十七斩第207章 戚家军第29章 南下通州第139章 相互妥协第60章 雷霆之怒第111章 鸿门宴第63章 上缴里库第220章 亲临前线第203章 借刀杀人第55章 常言笑被擒第16章 你要谋反第54章 推倒红娘子第131章 如何分帐第147章 朝堂激辩第19章 任督二脉第155章 放榜第190章 不容插手第202章 出兵击贼第207章 戚家军第181章 首战即决战第51章 狗官陷阱第155章 放榜第89章 火烧山贼第22章 不可操切第226章 奔袭营州第58章 反攻倒算第218章 骑兵对决第6章 紫嫣神威第149章 赴考第67章 谗言误君第206章 思春的女人第137章 崇祯妥协第109章 旋风斩第248章 不愿交税第163章 最真实的崇祯(上)第271章 目标大凌河第87章 山贼踪迹第275章 抢粮抢钱抢女人(中)第17章 拍卖行第251章 海盗与华夏(下)第223章 砍瓜切菜第84章 总捕头铁手第159章 等待的心情第126章 雷霆一击第120章 腹黑的算计第122章 用擀面杖第39章 骆养性告密第69章 天意弄人第123章 此话当真第202章 出兵击贼第209章 戚家军初试锋芒(上)第227章 抢运财宝第71章 赏赐第178章 生死较量第96章 狼烟起第17章 拍卖行第239章 拿银子砸第69章 天意弄人第117章 干柴烈火第178章 生死较量第40章 神威火枪第126章 雷霆一击第156章 后金的反应第144章 大炼钢铁第194章 夸功阅兵(上)第261章 剿匪之战(上)第167章 宰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