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苏韵熙回到房间,在妆台前坐下来,呆呆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思绪纷纷。

大妹妹有了,二妹妹要成亲了,好事接连而至,正是阖家欢喜的好时候。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那无疑就是她这个凌家长媳,也是唯一的儿媳妇苏韵熙了。

成亲五年,别人家的孩子三三两两都满地跑了,她的肚子却至今没有半点音讯。

这几年大夫没少看,汤药也没少吃,就连法国教堂里的洋大夫给他们夫妻两个做完检查后都说,两个人各方面都很正常,可是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为什么就是没有呢?

如今,比她们晚成亲两年的大妹心兰肚子里都怀了第二个,她自己呢?怕是这辈子不会有了吧?!丈夫日渐冷漠,从开始的少言寡语到现在的沉默不语,公婆倒是没说过什么,但是眼神里早已没有了最初的那份热切,她不是木头,怎么会感觉不到?

他们,一定是对自己失望极了,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苏韵熙一手抚着肚子,一手抚着胸口,又是一阵干咳。

*** ***

这头儿,三丫头若兰嘟着嘴,气呼呼地把怀里的纸包放到炕上,放的有些重,以至于纸包松散开来,里边露出来几个黄澄澄的东西,竟是几个圆滚滚的小米面儿馍馍。

这东西搁现在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却是难得的稀罕物,老凌家虽然不至于饿肚子,但一家人吃的都是凌家爹爹煮卤味儿余下的边角料。

那些鸡呀,鸭啊,鸽子啊买回来,杀好烫好毛,洗的干干净净,煮熟了拿出去卖钱,肚子里开出来的,像是鸡胗,鸡肝,鸭肠什么的就洗洗干净煮来自己家里人吃。

那时候,人们的饮食观念和现在不同,现在鸡胗鸡肠比整鸡整鸭卖的还贵,其实在那时这些都是该扔的东西,但为了一家人能活命嘛,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更何况那个年代,真正拥有土地的都是那些大地主,大商人,年头好了,粮食丰收了,大多数米呀面的还是可以在粮食铺里买得到的。如若时逢灾年,别说商铺里没有存粮,就是有存粮,黑心的商人也是决计不会轻易拿来卖的。稍微有点儿良知的一些商家虽说不会趁机故意压货,发国难财什么的,但存粮毕竟有数,不得不涉及到一个货源的问题,做过生意的都知道,货多了,卖相好,还便宜,你可劲儿捡着挑好的。

货少,或者根本就没货的时候呢?价格,卖相,甭考虑!能抢到手都是稳赚。关键是他得抢得到才能拿来卖。

而那些正儿八经种地的农民,不是佃户就是东家雇来扛活的,一年下来打得那点儿粮食,除了交租本就所剩无几。要是再赶上个灾年什么的,日子就更苦不堪言了。虽然也有一些好心的大户人家在这时候会开仓放粮,但对于广大穷苦的老百姓来说,毕竟是杯水车薪哪!

所以在那时,生计,才是困扰大多数家庭最大的问题。

更不要说像老凌家这种祖上几辈都没有土地的‘城镇居民户’了。毫不夸张地说,要不是大女儿嫁到乡下,孩子们连土地长什么模样都没见过。于是老凌平生最大的心愿,当然是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不过这显然已是不可能实现的了,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四个女儿身上。

‘女大不中留’,凌氏家族所有的女孩十八岁之前必须嫁人。老凌一直恪守着这条祖训,这是其一。第二条,是老凌自己的意思,那就是一---男方必须是家里有地的,否则,其他一切都免谈。

由此可见,土地二字对老凌一家的重要性,可以这么说,但凡是土里长出来的,在他们家都特别的珍贵。

“这??三丫头,这是怎么回事儿?”老太太问。不是说去天主堂念书的么?

若兰依旧撅着嘴,

“不读书了!管事的嬷嬷说我个子长得高,从今天开始把我调去做活儿了。”

嗯??大姐心兰上下一打量,这三妹的个子似乎是又长了一截儿。但是,因为长得高就不让念书了这是什么逻辑?

“做活儿?做什么活儿?”这法国人当时说的挺好,什么什么教育,什么什么平等的,这怎么还不到两年,就不让三妹念书了?还调去做活儿?这做活儿和念书根本就是两码事儿嘛!

“也不是什么体力活儿,就是绣花,往白色的网眼儿纱上绣牡丹(应该是类似于现在的十字绣)。”若兰闷闷地说,

“是做不来吗?”娘问,

见三女儿没搭腔,凌家老太太以为若兰为此生气,便凑到跟前继续哄道,

“你那个远房的堂叔不是在那里当差么!要不让你爹去说一说?咱还回来读书?”

“那倒不是。绣花我跟大姐学过的,没什么难的,也不累,而且做活儿也没什么不好,除了每天管三顿饭,到了月底还给二十个大子儿,十三个小子儿当月钱。”

“三丫头!”娘拉过若兰的手,轻轻在她手背上拍了两下,

“这可不是什么月钱不月钱的问题,咱家虽不富裕,但有你爹和你哥哥在,日子也还算过得去,说什么也不会叫咱娘儿几个饿着是不是?”

“是啊!三妹,”大姐凑过来,

“现在呀!时代变了,咱哥和你姐夫整天念叨啥?哦----国家的大局势。什么小鬼子侵占咱东北了,什么国共战争了,这些咱们妇道人家不懂,但是就那个你二姐说的,民众放脚运动’不是挺好的吗?最起码你和小妹不用再忍受‘缠足’的酷刑,姐姐那时候可是没少受罪,不过还好,总算是赶了个‘解放脚'的尾巴,娘嘛!就更不用说了,别说去这儿去那儿了,从咱家走到街上都是问题。”

“可不是嘛!”凌老太太拉着若兰的手继续说道,

“过去呀!咱们女人就是男人的陪衬,一辈子的附属品。活儿不少干,罪没少受,家里外头却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地位是低的不能再低了。可是现在不同了,现在是民国了,女子不仅不用‘缠足’,而且也可以和男子一样去学堂读书了,这搁娘那个时代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提及过去,凌老太太不免一阵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