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明辉和戴吉南的帮助下,刘细明总算是筹到了四万五千元钱。钱一到位,他心里压着的石头总算是放下了。虽然说他家里现在欠下几万元的债,但总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第二天早上,他们父子俩人在秧田里一边拔秧苗一边讨论建房子的事。
实际上刘细明昨天晚上就考虑好了一个方案,他认为: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家里的田插完,因为田间的秧苗已经长大,不能再拖了。如果再拖下去就要影响今年的秋收了。他从小在农村里长大,知道插田的重要性。只有把田里的事情做完他和父亲才能腾出手来全心全意心的盖新屋。前几天他和父亲已经插完了四亩多田,现在还剩下十六亩左右,如果按照父亲的想法不请人帮忙,那么剩下的这十六亩田他和父亲两个人还要坚持二十天左右才完成。这样不但人要受累而且效率又慢,是最不划算的,虽说能省下一千多元的开资,但毕竟耽误他外出的时间。要知道他现在在外面工作一个月就可以挣到两千元左右,照这样一算实际上他的损失更大。
现在他和父亲正勾着腰在水田里拔秧苗,太阳从东边的山头上露出了半张绯红的脸把蔚蓝而澄清的天空染上了一片淡淡的黄色。远处的田间一些人正在下田,村庄里有些人还是刚刚从床上起来,学生娃子正背着书包刚刚开始上学去。他和父亲为了赶时间已经在田里工作了一个多小时,由于这几天天气很好,他和父亲几乎天天都是早上六点不到就下田了。此时他用稻草捆好一把秧苗扔到田埂上,就对父亲说:“爸,咱家里还剩下十六亩多田没有插完,照咱们这个速度也太慢了,明天还是请几个人来帮忙吧?不然,咱们自己受累不说还要耽误了秧龄期。”
刘启玉是个标本式的农民,钱对他来说确实太难挣了。他这辈子也没少吃过钱的亏,所以钱在他的眼里看得特别重,他宁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把到手的钱拿出来给人家挣。可儿子的话也有道理,他虽然五十多岁了,在算帐这方面他还是不糊涂的。他也知道:这样下去既耽误儿子出处打工,又耽误秧苗的移植时间,这可是得不偿失的。就对儿子说:“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办,不过一次性尽量多叫几个人,这样能节约生活开资。”
这天下午刘细明就骑着摩托车到处找人去了。
眼下,农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天海省打工去了。要想一次性找齐十几个人还真不容易,大部分的人家都在忙着自己家里的田地。在大农忙的时期,本来农村里的闲置人口就不多,有些人又不想挣这些辛苦钱。所以刘细明骑着摩托车走了本村的六个村民小组才叫到十三个人帮。刘细明知道:他家里还有十六亩田没插完,十三个人两天也插不完呀。但他实在是找不到更多的人了,思来想去,他只有求人家帮他连续干两天,剩下的他和父亲两个人就快了。
约好了帮忙的人后,他又到市场上买好了烟酒肉和其它的菜准备明天款待这些来他家里帮忙插田的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里请人帮忙也越来越讲究。在九十年代末期,请人帮一天忙只要十元钱的工资,男的再给包烟抽。到本世纪初,除了工资,女人也要同男人一样给一包烟。工资也一年比一年高,人也一年比一年难找。
傍晚的时候,刘细明才回到家里。他把买好的东西清理了一遍就回房间休息了,这几天他感到真的太累了,他活了二十多年还从来没有这么累过。他躺在床上想着家里的事情,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他从房间里走出来,只见父亲正拿着一个小本子在登记他买回来的东西。
多年来,刘启玉养成了一个记帐的习惯。不论家里花了多少钱他都要一丝不苟的记录下来,哪怕是一包盐或者是一包旱烟丝他都有记录。
“爸,你在干嘛呢?这些都是明天的生活开资。”
“买了这么多东西花了多少钱?这个烟你又买贵了。人家请人帮忙都是用二块钱一包的红豆烟,你却买这么贵的野山茶,每包贵了五毛钱,三十包就贵了六块钱。哎!你做事总不喜欢打算盘。”
母亲在房间里听父亲这样说,赶紧走过来说:“要不明天早上拿这个烟去换一下?换成红豆烟?”
“算了!算了!这么远的路也不容易。”刘启玉摇着脑袋说。
刘细明看着父母变得这样小气,心里十分难过,无形中又给他增加了不少的压力。是的,他大学毕业这么多年了,也没有给家里挣回多少钱。父母亲只能扳着手指头过日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唉!
第二天早上,刘启玉就带着这十多个人下田了。吃早餐的时候刘细明就把这些精品野山茶烟发到了大家手上。其中有几个年长的人拿到这种烟心里十分高兴,在田里做事也稍微买力些。刘启玉万万没有想到,十三个人一天下来就完成了五亩田,效率是喜人的。吃晚饭的时候,刘细明又求着大家明天再帮一天忙,除了两人说自己有事,其它的人都愿意留下来再干一天。
两天下来,他家里的十六亩田就只剩下五亩多田没插完了。虽然花了将近一千八百元钱,但总算完成家里的一件大事。刘启玉站在田埂上,看着自家已经插完的田地,脸上总算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田一插完,刘细明就忙着建新房子了。这天晚上,他们一家人又坐在他二爸家的堂屋里开始商量。
刘启玉嘴里叼着旱烟锅,脚穿一双解放鞋,盘腿坐在一张靠背椅上,说:“泥水匠就叫咱们村的邓明祥和刘跃进算了。另外咱家的房子是不是再找个地仙来看一下朝向?”
刘细明知道父亲是在和他商量,就说:“那时候你不是请祝一鸣看过了吗?现在我们这边的人都是请他看宅第,要不再去请他来?”
刘启玉考虑了一下说:“如果再请他来还不如不请!”
刘细明知道,自家的房子烧了,父亲信不过祝师傅了。可现在,在北岩镇这边,就数祝师傅的名气大,如果不请他,那就只有去文岗巿那边请了。他们一家人正在商量,突然他二爸走过来说:“依我看来就按原来的地基往上修就行了,反正那年你已经请祝一鸣立过向了。如果你重新请一个地仙来把房子改朝向,那又要重新挖地基,工程大着哩!这样既耽误细明的时间,又让你多花钱。房子起火是由于屋里的稻草和木房子引起的,现在建新房除了门窗外都不用木材了。再说了你家的房子这样朝着细明也考上了大学,冬苓的学习成绩也不错。”
刘启玉听他说完,也觉得有道理。再说了他是“*****”过来的人,也不怎么相信迷信。他正在思考着请不请地仙的问题。刘细明说:“二爸说得对,我看房子的地基就那样了。但是建房子的日子得找个人看一下!”
最后,建房子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次日早晨,刘启玉就乘着公交车去了他老丈人家里。他和段桂珍刚刚结婚的时候他就知道了在他岳父的村庄里一人专门帮人家看日子,看八字,据说此人能懂天星八卦,善相人,会奇门飞星术。人称段麻子。
他先来到他岳父家里,跟他岳父说了他建房子想请段麻子帮忙看日子。实际上他岳父也很相信段麻子,就对他说:“你建房子本来就应该请段麻子帮忙看日子,现在我们这周边的村镇有很多人办红白喜事都是请段麻子看日子的。”听岳父这样评价段麻子,他心里就有底了。于是他就带了礼品在岳父的陪同下来到了段麻子家。礼毕,段麻子先问了他和他儿子的生辰八字,然后眼睛一闭,左手大挴指屈在掌心,口里默念排山掌诀,又查阅万年历的天干地支,在一个八卦图上开始排八卦。最后根据五行生克的原理,把日子定在农历四月初六日午时动工。
刘启玉回到家里,就把看好的日子和大家说了。刘细明翻开<<农家历>>,屈指一算五天后动工。那么在这五天里正好可以把剩下的三亩多田插完,又可以把建筑材料买到位。
这天早上,他们一家人正坐在餐桌前吃饭。刘启玉说:“田里的事我一个人就行,吃了饭后你去买建材。”于是父子俩又开始各忙各的事了。
刘启玉来到田间,放眼望去,这一道川的水田几天时间就披上一片绿色。农民插田的速度是惊人的!一个月前,所有的田地还是大块的泥土浸润在稻田的浅水里,现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田野里就被绿色所覆盖了。这个变化让他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他站在自家的田埂上,看着一遍碧绿田地,心想:幸亏按照儿子的想法请人帮忙,要不二十多亩田他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他突然觉得他已经老了,做起事来越来越糊涂……他卷起裤腿就走下田去,勾着腰就开始拔秧苗了。
刘细明来到自家的宅基地上,又把地基测量了一遍,该改动的地方改了。他又把以前的那间木房子的地基和砖房子的地基合并了起来。这样建筑面积又宽了不少。
四月初六日,刘启玉把请来帮忙的人和泥水匠师傅在他弟弟家里款待了一顿后就按照段麻子看好的时辰在一连串的鞭炮声中动工了。半个月已后,刘家坪又多了一座只有一层的不带任何装修的现代式住房。
刘启玉走到村庄里,乡邻们首先恭喜他新居落成,然后纷纷打问他哪天“进火”?在湘西南的农村里,凡是新建的房子入住都要把亲戚朋友请过来庆祝一翻,这个新居的入住仪式人民就把它称之为“进火”。刘启玉笑着给乡邻们说:“还没有看好日子,要等看了日子才知道?”
刘启玉回到家里,又为进火的事伤脑筋了,他知道,进火是一个传统的新居入住仪式,是一个非搞不可的活动。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要来他家里大吃大喝一顿,他初步预算了一下,进火大概得花上五千元左右才能摆平。由于他家里的新房子建筑面积又增加了三十多平方米,借下的四万五千元钱已经被花得只剩下三千元了。这三千元他还要为儿子外出找工作做准备,怎么办呢?哎!人这辈子总是会遇到很多的为难事。他想:如果是过生日或者是其它的事他也就不请客了,可入住新居头一次,再怎么样也得办好这个进火仪式。刘启玉想来想去,为了不耽误儿子的时间,他还是先到他岳父村里找段麻看好了入居的日子。他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刘远山。
刘远山问他:“启玉哥!你家的房子哪天进火?大伙儿都等着来你家里喝喜酒呢!”
此时刘启玉正在考虑着借钱的事,他相信刘远山应该拿得出几千元钱,但又不好直接问他借。就说:“我刚到看了日子回来,定在本月二十八日。”
“二十八日?好,二十八日是个好日子!依我看,越快越好,细明正等着处出打工哩!”
“对!对!我也是这么想的。”刘启玉笑着说,还没等刘远山回答,他话题一转,又说:“我现在有个为难事想请你帮一下,不知你能不能帮忙?”
“什么事?只要我能办得到我一定帮!”
“唉!”刘启玉先叹了口气说:“我怕请客的钱不够,想到你那里借二千元钱。完了我就还给你。”
这两年,刘远山虽然没有去外面打工,但他也存下了一些钱,他知道这一点埋不过刘启玉。大家都是邻居,帮他一把也无防,但是他也知道,眼下是刘启玉最困难的时候,他虽然不清楚刘启玉具体欠多少帐,但他估计最少在三万元以上。就说:“钱你下午来我家里拿,但是要尽快还给我,过段时间我想买个车跑运输。”
刘启玉赶紧答应着。
很快,村里的人都知道了刘启玉家里定在本月二十八日进火。
二十八日这天早晨五点刚过,随著一连串的鞭炮声响起,刘启玉一家人就搬进了新居。这天,他请来了戴林心厨师队为他家里做厨。刘冬苓也从学校里回来了,她是在家里的新房子建好后才知道这件事的,因此她并没有太多的伤心。
早上八点多的时候,戴林心厨师队就用一辆货车拉着厨具过来了,刘启玉喜出望外。不管怎样,今天是他家里的大喜日子,他赶紧拿着一包白沙烟给这些厨师一人发了一支。
早饭后,亲戚朋友们纷纷带着礼品和红包过来了。在一片热闹的欢呼声中,刘启玉一家暂时忘记了一切烦恼,只顾着给客人们发烟倒茶。刘启玉没有预料到的是一些两世傍人和一些所谓的“沾边亲戚”也纷纷带着礼品来给他庆祝乔迁之喜。
今天,刘兰花也来了。本来刘兰花不知道他家的房子被大火烧了,因为江畔田和刘家坪相距十几里路,中间又隔着两三个大村。刘兰花这段时间又很少回娘家!所以一般来说,刘家坪这边的事江畔田的人一般不知道,江畔田那边的事刘家坪的人也不清楚。但是,刘兰花的弟弟打听到刘启玉家里哪天进火以后,就给刘兰花打电话说了,让刘兰花也过来贺喜。毕竟刘兰花的娘家和刘启玉家里论起来还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代。在农村里来说,人们是非常看重这种乔迁之喜的。一般的邻居和朋友都会过来凑热闹,更不用说刘兰花和他家里还是名义的一家人了。
刘兰花接到她弟弟的电话才知道刘启玉家里被大火烧了,她怎么也想不到会发生这种事。本来刘启玉家里被火烧了跟她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前段时间她把她的表侄女钟玉叶介绍给了刘启玉的儿子做女朋友。这样一来刘启玉家里的事就跟她址上关系了。她心想,她不能把这件事情埋在心里,一定要把这件事告诉玉叶家里才行,到时候玉叶的爸妈才不会怪她当这个介绍人。毕竟现在钟玉叶和刘细明还没有走到一起,双方都还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她把刘启玉家的事跟玉叶妈说了,那么钟玉叶和刘细明不论能不能走到一起就和她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现在她带着礼品来到了刘启玉家里,只见刘启玉家里今天热闹非常。墙壁上贴着喜庆的对联,大门上添着“紫微高照”四个字的大横批。走廊的两边挂着两个大红宫灯。虽然他家的房子只建了一层,他建筑面积却有一百五十多平方米。遗憾的是这座房子没有任何装修,只是几垛墙撑着一块巨大的水泥板而已,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实际上,刘启玉把房子搞成这样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了,谁叫他家里没钱呢。
午饭的时候,刘氏一族的族长又给他家里的乔迁之喜致了贺词。整接着就是一片吃吃喝喝的吵闹声……
刘兰花为了打听他家里的情况,特意在她娘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下午刘兰花又来到了刘启玉家里和段桂珍聊天。刘兰花过去的时候,段桂珍正在做家务,打扫卫生。段桂珍看见她过来了,赶紧拿一把椅子让她坐,又拿了一盘花生过来,两个人就开始边吃边聊了。闲扯了几句,刘兰花就说:“你家的房子修建的这么宽花了不少钱吧?”
“哎!不建房子不行呀,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了!房子是建了这么一层,但我家里差不多又欠下了五万多元的帐叫人心里不安呀!”
“不管怎么说房子建起来了总是好的,就是现在不建以后也得建,说不定过两年物价还会涨哩。”
“话虽这么说,可五万多元的帐也不是个小数目。你看,我家里除了几垛墙撑着一块水泥块,其它的什么家具也没有了……”段桂珍一边说着,又忍不住伤心,眼睛里就湿润了。刘兰花看着这种情景也不好说什么,就打问起了刘细明知钟玉叶的事,说:“这段时间刘细明和钟玉叶还有没有联系,我觉钟玉叶是中意细明的。”
“他们俩有没有联系我也不知道,但无论如何你帮我细明多说点好话。”段桂珍一边说一边用恳求的眼光看着刘兰花。刘兰花赶紧答应说:“要得!好!”
刘兰花知道她家里很忙,聊了一阵子就回家了……
刘启玉用一个小本子正在专心的统计着昨天收到的红包和礼品。现在统计完了,他用算盘飞快的计算了一遍,最后发现所有的红包加起来超过了五千元,他脸上又露出了微笑,自言自语的说:“这次请客总算没亏本!”按理说,他今天应该拿出两千元还给刘远山,但他考虑了一下,决定先把借刘远山的这两千元钱拖一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他手里头就只有这五千元钱了,他必须要用这五千元钱来应付家里的所有开支。首先他女儿要拿一千多元的生活费,其次他儿子要马上就要去天海省打工了,也要准备一千多元的路费。另外,除了这些开支,他还打算建两间猪圈用来养猪。就现在来说,养猪是他家里的重要经济收入。他本不想这样做,但生活中有许多无耐。这次他只能做一回小人了。他知道刘远山说要买车那只是一个借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