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

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

政制院的小会议室内,今天一反常态,宰相们没有研究国家发展方向,而是陷入了沉默。

一堆堆资料摆在了众人的面前,这群老头们戴着老花眼镜,低头研读。

其实李元昊死的消息早在上个月月中就已经传来。

这种事情肯定要作为急报第一时间传达到中央,因此赵骏在得知消息没多久,朝廷也得到了消息。

不过当时得到的是粗略大概的情况,李元昊具体是怎么死的,西夏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却是还不得而知。

现在西夏内部的各种细作、暗探、间谍纷纷把消息传过来,整理成完整的资料,大家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自从庆历六年五月,李元昊带领大军突袭了青塘,成功击败唃厮啰之后,李元昊的声势一度大涨。

青塘与西夏的争端由来已久,双方可以说是世仇,攻取下青塘,就意味着李元昊再次奠定了自己国内的地位和威望。

然而这种情况仅仅持续了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随着八月份大宋出兵,事情急转直下,让李元昊跌落谷底。

他原本是寄希望于声西击东,以青塘为诱饵,自己则率领国内主力,突袭大宋的边路。

可万万没想到守卫青塘的西夏军队败得太快了,这使得哪怕李元昊击退了东面宋军派出的佯攻部队,却也无法挽回局势。

因为东面的任福虽然被击退,可西面的张亢、景泰等部却已经悍然北上,严重威胁到了西夏首都兴庆府。

为此李元昊不得不疲于奔命,又回头过来驰援,却被宋军击败,如此落得个仓惶北逃的下场。

卓啰和南的丢失不仅意味着西夏领土丢失,同时还意味着宋军有直接威胁兴庆府的能力,以至于李元昊内外交困,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

这种情况随着辽宋战争的落幕就更加愈演愈烈。

西夏国内并非铁板一块,比如李元昊的叔叔山遇惟亮就是亲宋一派,宝元年间就脱离西夏,逃入大宋,被大宋庇护。

眼见李元昊在反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且宋国的强大亦令人惊惧,西夏国内的反对声音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本来如果李元昊选择正确的办法,比如亲自前往宋国负荆请罪,或者退位以谢天下,再取得大宋的原谅,或许还不至于到这般地步。

然而他素来刚愎自用,连番失败让他彻底丧失了理智,竟然出了一个昏招,杀了野利遇乞和野利旺荣兄弟。

因为在他看来,正是野利兄弟在青塘的迅速失败,才导致这样的败局。

可问题是野利兄弟向来对他忠心耿耿,而且他们在军中威望也很高,本身这次失败并不能归咎于在他们头上。

宋军跟西夏之间的武器代差实在是太大了,他们能坚持半个月就已经不错,把罪责全部推到二人头上,显然不是公平的事情。

因此二人被杀,造成一时哗然。不管是军队还是民间,都愤慨不已,让本来就对元昊不满的西夏国内更加一片动荡。

很多西夏党项部落首领带着自己的部族纷纷退出了西夏军队的序列,偌大西夏一夜之间就变得分崩离析。

从庆历七年年末开始,就陆续有部众叛乱造反,就连李元昊的本族嵬名部落也都出现动荡。

直到此时李元昊才发现不对劲,慌忙率领还忠于他的军队迎战。

然而西夏国内狼烟四起,叛乱不止,已经不是他所能控制的,甚至连很多早年他四处征战征服的其它民族,也出现了大规模起义。

到今年五月底,疲于奔命的李元昊最终兵败,狼狈逃出兴庆府,在逃向定州的途中,被叛军追上,最后溺毙于黄河当中,连尸首都不见了踪影。

“没想到李元昊好歹也是历史上西夏开国皇帝,也算一代雄主,没想到结局居然是这么个死法。”

众人看完资料,一时感慨。

范仲淹对这个老对手颇有了解,摇摇头说道:“李元昊刚愎自用,这个结局也很正常。”

“说到底还是以前的大宋太菜了,本来李元昊又不是什么英明神主,能立国可不就是同行的衬托吗?”

赵骏双手一摊,毫不留情地讲出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大家早就习以为常。

宋绶说道:“历史上元昊被其子割鼻后惊惧而亡,如今这般下场,也算是落了个体面。”

“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我大宋该怎么应对。”

蔡齐说道:“委哥宁令已经继位,如果让他继续统筹党项的话,西北终究是边患不止。”

委哥宁令不是李元昊的儿子李宁令哥,而是他的堂弟。

这次党项内部叛乱,各方势力争相,李元昊众叛亲离,诸多内部矛盾凸显。

其中委哥宁令就联合诺移赏都、埋移香热、嵬名浪布、野乜浪罗等各部将领首领,一起发起了对李元昊的征讨。

李元昊灭亡之后,残余势力当中就只有委哥宁令实力最强,拥有两万多的军队和数万部族追随。

这种情况下不少人都拥戴委哥宁令,因此他于六月初继位,成为西夏国主。

“委哥宁令估计很快就会派人过来向我们俯首称臣,这个时候就不要有什么犹豫了,我决定出兵。”

赵骏淡淡地道:“一举荡平西夏,西北不需要有什么政权所在,自古以来那都是汉土。党项部落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成为汉民,要么就灭族。”

“只是.”

大家互相对视一眼,就连素来力挺赵骏的夏竦都颇为犹豫。

“怎么了?”

赵骏看大家的表情,然后稍微思索后,试探性问道:“朝廷没钱了?”

“何止是没钱,都穷得国库跑耗子了。”

夏竦双手一摊道:“知院你不执掌财政部你不知道,现在这国内建设,一年砸下去超过了一亿贯,每年岁收虽然也差不多,但这几年外贸收入比例下滑了不少,朝廷有的时候还得举债度日。”

国债是赵骏很早就提出的理念,直到去年才正式发行,由交子务进行发售。

不过这件事情并没有在民间引起太大的水花。

即便在后世,国债这种事情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都是很遥远的事情,更别说在古代了。

能与交子务有业务的往往都是大老板,买国债进行投资是很正常的事情,普通百姓即便有些闲钱,可也少有信息渠道或者投资意愿。

现在大宋的有钱人很多,每年发行的国债几乎都被买光了,以此让大宋维持一个每年都有一定财政赤字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当中亦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

“汉龙,我觉得咱们的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现在三冗是解决了,军费也少了大半,可修路要钱,建学校要钱,搞基建要钱。”

晏殊试探性问道:“每年的花费巨大,往往每年税收才刚缴上来,就很快又要拨下去,这么搞怕是不能长久。”

赵骏沉吟片刻,目光看向夏竦道:“夏相刚才说外贸收入正在下降,是辽国和西夏的缘故吧。” “是啊。”

夏竦叹息道:“以前每年辽国和西夏都要大量进口我们的东西,像硫磺之类,一年他们能进几十万斤,其余茶叶、丝绸、铁器、衣物等等,不计其数,现在.”

现在随着辽国大败,西夏分崩离析,那种当年宋夏、宋辽之间互通有无的贸易盛况早就不见踪影。

虽然还是有很多边境牧民会与宋国交易,但缺少了国家主体进口以及官方大规模采购战略物资之后,贸易量自然也就大幅度下降。

这就导致大宋虽然目前的硫磺、钢铁、青铜等战略储备资源丰富,却找不到买家,亦不失为一件令人匪夷所思之事。

毕竟这些东西若是以前,那都是被禁止出口的。

“唉,我这工业革命才刚开始呢,就已经开始失去市场了。”

赵骏听到这事也是扶额。

市场对于资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市场的话,那对于大宋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依我之见,不如先暂缓一些大基建项目,把财政省下来打仗怎么样?”

宋绶说道。

“不行,这些项目都是定下来的,岂能朝令夕改?”

赵骏摇摇头。

随后又皱起了眉头。

现在的问题简单明了,就是入不敷出。

以前大宋财政健康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解决三冗,特别是兵冗问题,节省大笔财政支出。

二是改革税务,不再是以前那种掘地三尺的税收,能够保证税源稳定且源源不断。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积极开拓外贸,发展与周边、中东乃至西方产业。

特别是最后一点,如今大宋的外贸贸易额从原来的不过几千万贸易额,如今增长到了数亿贯,按税率来算,每年为大宋带来约三四千万贯财政收入。

可以说外贸已经是大宋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其中与辽国和西夏的贸易就很重要,每年的贸易额约有一亿多贯,为大宋持续带来一千多万贯的收入,是相当庞大的市场。

但随着辽国和西夏变成如今这样,市场分崩离析,那自然会影响大宋的外贸额。

“保障财政这种事情,无非就是两种办法,开源节流。”

赵骏沉吟道:“一些不必要的财政支出早就已经缩减过,再节衣缩食的话没有必要,也节不出什么东西来,所以要想搞钱还是得开源。”

“工业时代开源的办法无非两种,一种是向外殖民扩张,掠夺殖民地的财富。”

他继续说道:“第二种就是用农业补贴工业,等工业能力提上来,再生产商品向国外倾销,从而迅速积累财富。”

“后者肯定是不行的,国内的民生才刚提上来,百姓才刚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就马上提税压榨百姓,那百姓肯定会骂死我们。”

“但现在又缺钱打仗.可惜了,我们国内的市场都还没饱和,才刚起步呢。只要纸币和银元发售,国内市场和贸易量肯定能更上一个台阶,税收也会暴涨。”

“日本那边虽然已经给他们打服了,可在这个木船时代,交通造成了上限只有这么高,除非我们能马上迭代,让蒸汽船彻底普及。”

“奈何橡胶树还得过几年才成熟,再运用到工业上,估计未来十年之内,想要让蒸汽船普及还是有些不现实。”

“其余大理、高丽、越朝这类国家就那点人口和资源,也支撑不起那么大的贸易量”

赵骏几乎是在自言自语。

因为现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时刻,打仗肯定需要钱。

但如今大宋的钱除了日常必需开支,比如官员工资、军队工资,其余全部用来搞发展,甚至借钱发展。

一旦开战的话,如果不额外搞钱的话,那么在本身就拥有财政赤字的情况下,赤字缺口将巨大。

每年保持一定财政赤字有利于经济增长,可如果财政赤字突然暴涨,国家就会出现大问题。

因此在这件事上还是要慎重。

主要也是辽国和西夏被击败之后,赵骏也就专心搞国内发展,今年的钱全都投下去了,想着明年再解决西夏。

实在没料到李元昊突然死了,现在有一个绝佳地灭掉西夏,收复后世甘肃、宁夏等地区的重要机会,以至于出现了计划之外的事情。

“唔这次收复西夏的机会肯定不能错过。”

赵骏最后下定决心,四处扫视了一圈,对众人说道:“我们现在很多布局都是可能要很久才有收益,比如纸币和银元会增大贸易量,继续挖掘日本的矿产等等之类的事情,基本上最快也得明年才能有明显收益。”

“但不能因为收益慢而不去做,至少我觉得灭了西夏之后,收回河西走廊将会让我们与西域联系更紧密,从而振兴丝绸之路的商业发展。”

他说道:“就算是继续扩大财政赤字,这一仗也得打下去,而且不止是灭了西夏,我们得一路往西打,收回玉门关一带大片领土,才能更好地扩大大宋的影响力,加强与中东地区的贸易合作,至于钱的事情嘛”

赵骏思索着,他本来是想说,可以继续增发国债,提高财政赤字,支持军队打仗。

但目光却忽然瞥见会议室旁边的书架上一角。

那里放着一张世界地图。

“快,快把地图给我拿过来,我想到办法了。”

赵骏眼眸猛地一睁,脑子一下子灵光起来。

是了。

他还是太保守了。

只想着先经营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先把国力壮大再说。

却忘记了。

要想壮大国力,怎么能少得了上餐桌吃饭呢?

现在。

是时候该再为大宋的餐桌,添一份菜了。

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236.第233章 打不过,只好谈273.第269章 工业的第一步,由此开始!125.第125章 东方一极战略234.第231章 宋辽保塞决战第516章 不会再饿肚子了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180.第178章 配女儿骨第442章 盗匪遍地,该打扫卫生了第493章 为世界带来和平第323章 大宋发展与国债第323章 大宋发展与国债194.第192章 狡猾的对手第479章 开启苏轼的物理之道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杆,把脊梁骨接上317.第313章 大宋天军!236.第233章 打不过,只好谈129.第129章 谁干的?223.第220章 坏了,我人设崩了191.第189章 清官,贪官,庸官312.第308章 惹怒大宋的下场245.第241章 你就是东风第80章 所见,所闻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孙当不了皇帝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288.第284章 杀生为护生第420章 黄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第452章 治国手段与众人想拜师第51章 茶商们的反击205.第202章 宋夏战争,元昊来袭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袭第106章 不能再一个人孤独地战斗第363章 大宋海军第371章 已经在想自己的庙号了第19章 伪造一个尼尼村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义第83章 赵祯不可信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312.第308章 惹怒大宋的下场122.第122章 我赵某是读春秋的!211.第208章 为理想而奋斗第99章 瓶中人第30章 赵骏的身份(求追读,求推荐票)第524章 赵祯出京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两难境地(二合一)第105章 糊涂,抄了你家都是我的第58章 历史独一份第334章 将整个世界都甩在身后267.第263章 先恢复,再谈发展204.第201章 故里已经成为过去201.第198章 贪腐案完结,良方妙药第472章 不怕失败,大胆试错!第515章 大授衔第328章 饿不死,但很穷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205.第202章 宋夏战争,元昊来袭第50章 拗相公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509章 宗藩关系才是最好的体系第481章 李鬼又撞上李逵172.第170章 心情不好,来个大宋笑话298.第294章 国家建设与出大事了第390章 不讲武德,一团乱麻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两难境地(二合一)244.第240章 康定和谈与技术壁垒第465章 借口有了第476章 庆历十二年,又一轮新政242.第238章 人心经不起试探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103章 继续CPU赵祯第88章 撕裂大宋的伤口第431章 西夏亡了,赵祯的快乐第9章 遇事不决问赵骏(跪求推荐票!)第77章 出宫,刺青197.请假条第526章 赵祯走在实践的路上第357章 河口之战,轻松获胜第476章 庆历十二年,又一轮新政第378章 生擒萧孝穆第9章 遇事不决问赵骏(跪求推荐票!)258.第254章 快去请大孙回来!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501章 威震西方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第434章 庆历八年落幕,该提一提税了第327章 第五轮庆历新政134.第134章 烧第一把火278.第274章 我有个新思路第97章 老范的帮助第418章 发兵日本,问责天皇第96章 开封府再出阴计第324章 巡视黄河第106章 不能再一个人孤独地战斗225.第222章 从今日始,戒酒!第350章 赵昉小色批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忧愁第438章 任岁月变迁,我独屹立于巅峰271.第267章 庆历三年来了第479章 开启苏轼的物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