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迁都,往哪迁?

第132章 迁都,往哪迁?

“这个呀……”

张异低下头,想着要不要满足黄大哥的好奇心!

过了一会,他点点头。

反正朱标之死这件事,他也知道的差不多了,多知道一点,少知道一点也没差。

他认识黄和父子也有几个月了,双方相处还是很不错的。

张异让邓仲修泡了一壶茶,两个人还是在熟悉的地方。

“太子殿下呀,说起来他的死,却是三个字,意难平!

他留下太多的遗憾了……”

朱标放下手中杯子,平静地看着张异。

发现自己会死之后,他经历过迷茫,悲伤,恐惧,到获得大蒜素的喜悦,最后变成此时的宁静!

还有一丝好奇!

“其实你不用为你的心上人担心,她死了之后很多年,太子殿下才会死!

太子殿下的死期,是二十四年后的洪武二十五年,于陕西替皇帝巡游的时候感染风寒,回应天而死!”

“二十四年后?”

二十四年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年份,朱标目前也不过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

确定自己的死期之后,他的心情再次放松,

所谓五十知天命,他仿佛在此时也知道了自己的“天命”!

三十七岁,在这个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的年代,这似乎也不是一个不能接受的寿元。

就算自己天数难逃,二十四年,也可以为父皇分担很多忧愁,也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子女和妻儿,甚至如果他的死是必须的,他也可以安排好善后事宜。

总而言之,真正确定自己死期之后,朱标莫名地松了一口气。

张异看他如此,也是欣慰。

他告诉朱标太子死期,也有一层劝诫的意思,毕竟当个舔狗也不能当一辈子。

二十四年后,如果朱雄英没死的话,常氏估计都当奶奶了。

年少时的轻狂,终究还是会过去。

“那,太子殿下的生平,我可以多问几句?”

见他放松下来,张异心情也好,微微点头。

“纵观太子殿下一生,温文儒雅、敦厚善良,他也许没有皇帝的武功,却有着当今陛下所无的宽厚,但性子宽厚,却不等于这位太子软弱,他同样不缺乏杀伐的决断!

只可惜,一切都在洪武二十五年戛然而止,也逆转了大明部分国运!”

“具体是什么?”

朱标深呼吸,他感觉今天张异会给他透露的东西,肯定是影响深远的,关于大明的未来!

“迁都!”

虽然听张异预言过许多次,但朱标听到这两个字,依然心惊肉跳。

身为朱元璋的儿子,朱标能知道朱元璋很多未曾对外说的事。

其中迁都,皇帝也曾经跟他说过,当时金陵城并非他心中第一首选,只是北方势力太强,所以才把南京当成首都。

这件事,目前恐怕只有他这个太子和几位近臣知晓。

不管谁知道这件事,反正是绝不可能传到张异耳中,他不动声色,问:

“为什么陛下会迁都?陛下想迁哪?”

张异道:“今年大都会破,但陛下并不会考虑大都,陛下心中真正考虑的地方,是宋时首都开封,和唐时长安,这是他心中梦中的都城!

而太子朱标就是巡视长安之后,才会染病身亡,此事对于大明的影响极其深远!所以我老是说用意难平来形容太子殿下!

他的死有两个影响,其一是他本来就是皇帝心中唯一的继承人选,在他死之前,他是天下权势最大的太子,是大明的副皇帝,他的死让陛下毫无准备,对于帝国传承的计划也打乱了!

其二,迁都这件事,和我说过陛下的文治武功中的文治息息相关,弥合南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让北方百姓归心!

大明是南边的朝廷,班底都是南方人,未来科举之后的大部分官员,也是从南方选出来!

其实在当时,南北人心涌动,已经到了一个很严重的程度!

如果皇帝迁都,将国都安置北方,本身就有很强的安抚人心的作用!

只可惜太子一死,陛下也无心迁都,这一历史进程也算是彻底被打断了……”

驱逐鞑虏,弥合南北

是张异给朱元璋做出评价的两大功绩,只是驱逐鞑虏朱元璋做到了,弥合南北这件事,他确实也努力去做。

只是这件事做的其实并不算好,朱元璋本身意识到过这个问题,也试图解决。

可朱标一死,老朱的注意力马上转到其他上边,再无心顾及这个问题。

一直等到他死去那年,南北榜爆发,朱元璋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可惜那时候,他已经时日无多,只能坐视问题爆发,却无奈去世。

这只是朱标死后引发的两个后果,就不用提后边的靖难,老朱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大杀功臣、西南的开发也不会停下来……

所以说,太子之死,影响深远!

平静的听着自己的时期,还有死后对大明的影响,

朱标在悲伤之余,也陷入一种特殊的情感之中。

他从张异娓娓道来的话语中,读出朱元璋对自己死去的绝望。

父皇一生,真的已经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他也做好了一定要当一个好皇帝的准备,却未曾想,老天爷会给他开了这么一个玩笑。

正应了张异那句话,意难平!

老天爷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给了他们父子各自一刀。

而如今。

朱标看着眼前的那个玻璃瓶,心头的火焰燃起。

既然天数已变,自己就绝不会让这些遗憾再次发生,而且,他会以比原来十倍,百倍的努力,去报答父皇对自己的信任!

这大明,不该只局限于天下。

朱标至此,彻底放下对自己死亡的恐惧。

他冷静下来后问的第一件事就是:

“那你觉得,开封和长安谁更适合成为首都?”

张异想了想,摇摇头说:

“都不适合……”

“长安从唐朝以后,其实已经榨干了所有的潜力,沧海桑田,附近的土地也不适合农耕!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就不能承载太多的人口,难道皇帝还要从江南运粮,就是真的如此,那要通过什么方法去运,成本几何?”

张异这些问题朱标都回答不上,

张异继续说:

“另外一个开封城,也有跟西安一样的问题,就是经济不行!

其实从宋灭之后,天下经济早就转移南方,就算定都开封,同样需要南方的钱粮,只是相对西安,开封府相对好一些,但开封也有开封的问题……

无险可守……黄兄伱想想当年宋是怎么完蛋的……”

朱标问: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觉得哪里可以!”

“未来的元大都不错!”

张异笑嘻嘻,见朱标一脸不服气,他补充道:

“我说的是天下大定,蒙古人的王庭破了之后的大都,可不是现在呀……”

朱标回:“如果你说大都,我觉得还不如金陵城好!”

“金陵城自然有金陵城的好,这里富庶,也能据长江,只是国都设在此处,陛下就别想收拢北方的人心了,就算陛下在意这个,迁都北方也是势在必行!

江南的偏安一隅,是守不住这大好河山的!”

闻言,朱标若有所思,朱元璋其实也跟他说过类似的话。

朱标死后,老朱绝了迁都的决心,所以关于北方的问题其实也一直没有解决。

朱棣继位之后,他的大本营河北那一带还造反不断。

真正弥合南北,还是朱棣迁都之后事。

大都、开封、西安都好,迁徙北方是最合适的,可是具体迁往哪里,张异作为后世之人,他当然选北京。

但他也知道,那时候的元大都,根本不可能被皇帝选中,北方元朝的势力,就算给赶出蒙古,也依然拥有足够的实力打回来!

从洪武五年那场北伐的失败,大明错失了一鼓作气解决北元的时机。

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北元都是心腹大患!

可是二十年后,未来的顺天府完全有定都的可能性。

“我们要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天下的经济中心,已经彻底转到江南,所以就算迁都的话,粮草运转是最为重要的事,比起开封和西安,大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从南到北的水路畅通……”

“虽然隋文帝修的那条运河现在已经废得差不多了,但毕竟还能用,如果咱们在这修一条运河,完全可以解决运粮问题!

而且一条运河,周边汇集的城市,一路都可以盘活……

这明显是更划算的生意!”

反正是键政,张异聊得兴起,干脆直接给朱标画出一条中原的草图,并且将后世用了大帝修筑的京杭大运河画出来!

这条河一画,朱标登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仿佛张异说的答案,就是最优解!

海运虽然不太行,但也可以作为运粮的补充!”

张异又指着海岸线说。

海运,其实在老朱禁海之后,这条航线也没有停过,只不过海运运转的粮食并不多!

朱标看着那条海岸线如遭雷击。

张异说别的他不行动,海岸线让他想起父皇的玄武军。

玄武军是老朱等安定四方之后为大明水军留下来的种子,既然是种子,一开始肯定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可是你留了番号,组建水师,总要练兵!

张异无心的体型,似乎又为他找到一个理由。

“大都!”

朱标看着地图上,那座还不属于大明的城市,心头狂热!

“口好渴!”

张异一番酣畅淋漓的键政之后,终于没了聊天的兴趣,他喝了一口水,还打了一个嗝!

那憨态可掬的形象,丝毫无法让人将他和刚才那个指点江山的孩子联系起来。

“对了,我这次来,差点问你问另一件正事,说起来还要感谢你,黄家弟弟……”

“怎么说?”

“你不知道吗,今天皇帝下了圣旨,算学入科举了……”

朱标离开皇宫之前,皇帝的圣旨也到了中书省。

算学入科举,随着圣旨下来,一切尘埃落定。

张异表情有些恍惚,他又成功了影响历史了?

虽然张异已经做好了准备,可这一天真来的时候,他也觉得恍如隔世。

“所以,我第一时间来找你学算学,对了,听说你老师的日子最近不太好过?”

朱标很快将话题引导到许存仁身上!

(本章完)

第236章 龙虎山的功,你佛门想摘桃子第358章 凡走过必有痕迹,尸体不会说谎第511章 所谓和解,丐版常遇春第52章 得国最正,唯汉与明第311章 儿子祭天,升官发财第562章 朕反对,送先生上路第558章 火烧坤宁宫,拨乱反正第493章 办学和罪人,张异的婚事第46章 有些钱咱们不能赚呀,通过考验第342章 十年准备,君王北行第516章 世界第一份报纸,独门的生意第205章 倒查工部,血流成河第312章 红颜祸水个屁,明朝不好玩第443章 等他绝望,皇帝最信任的人第327章 救命恩人原来是他第329章 练兵之术,不能让他改过自新第446章 猫和老鼠,贫道张异第528章 朕把你给卖了,原来是大舅哥(二合第11章 皇帝留张异,这孩子交给我吧第559章 朕要看看,朕死后的天下第161章 天家的悲哀,以未来为鉴第159章 徐家的规矩,出卖朱老四第74章 科学的种子,十万个为什么第102章 你造伪经,你是汉奸第484章 摊丁入亩,杀戮背后的原因第122章 算学里的国运,灭国之策第393章 岭北之战,轻敌的徐达第189章 天师位,拿回来会死的第123章 小术可窥大道,皇帝的请求第376章 贫道只想儿子回家,掌心雷第160章 朱允炆,建议甩墙上第384章 不患寡患不均,拿小日子出气第271章 大公无私,为弥合民心所书第511章 所谓和解,丐版常遇春第35章 真相不重要,态度才是关键第58章 怨种大哥来京城了第172章 今天开始当妖道,你懂还是我懂?第558章 火烧坤宁宫,拨乱反正第55章 徐家有女,暗中较劲第36章 解梦,甩锅甩回自家人头上第213章 徐家求上门,照顾我黄叔叔第25章 终于肯泄露天机了,谁敢幽禁我儿子?第370章 秋后算账,君王也有自己的难处第338章 朕的儿子,都没好下场第418章 勋贵落寞,天子门生第31章 老朱的小本本,初见常茂第26章 来自未来的药方第158章 原来你是徐皇后第218章 妹妹茶里茶气,有趣的灵魂第461章 不会有以后了,老张入京第219章 少打扑克多养生,不嫁了第148章 他出事,你们都要死第48章 张家的乖和孔家的坏第446章 猫和老鼠,贫道张异第522章 被流放的国师,千里寻夫(二合一)第421章 科举的意义,危险在和平之时第425章 杀人夜,让贫道上贼船?第98章 老朱的背刺,还是插手了第49章 老张吓死了,天大的机缘第556章 混进宫的方法,动乱之夜第172章 今天开始当妖道,你懂还是我懂?第431章 情报分析学,初吻?第421章 科举的意义,危险在和平之时第147章 道观进贼人,你欠我的第442章 假情报,敲打陈珂第3章 面见皇帝,天子朱元璋第310章 诗是去年写的,人是今年没的第140章 催眠术,改造衍圣公第506章 人是我杀的,尸体是皇帝埋的第548章 挑拨离间,不如外人第215章 黄和,皇觉寺的和尚第301章 财帛动人心,我就仗势欺人第54章 父子交心,我要勾栏听曲第421章 科举的意义,危险在和平之时第9章 朕能当好一个皇帝吗?第79章 终究是皇帝想得深远第277章 千里镜,师弟求你别说了第332章 老朱的求而不得,别把老常当莽夫第167章 人血馒头,这黑锅要我背?第384章 不患寡患不均,拿小日子出气第123章 小术可窥大道,皇帝的请求第349章 魔法对轰,贫道的丈母娘?第233章 所谓妖道,佛度有钱人第153章 寒冷期,天子守国门第452章 应天的蝴蝶,北方的风暴第3章 面见皇帝,天子朱元璋第13章 朱元璋的意志,张正常的祈求第21章 玩不起就滚蛋,朱标的未婚妻第343章 让他见见,什么叫官字两张口第350章 大人尊国法,还是宗法?第38章 揭示真相,借刀杀人第487章 杀常茂,皇帝负责毁尸灭迹第392章 我为华夏护龙气,骗你下山第282章 玄武军,玄武大炮首秀第172章 今天开始当妖道,你懂还是我懂?第437章 祈求,你想要我身子也行第86章 小小的插手,蝴蝶效应第560章 人性考验,另一场靖难第247章 服务百姓,技术宅拯救世界第260章 道门中兴,压倒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