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知行合一,可为圣人

摊丁入亩这件事,对于朱元璋来说是非常新奇的制度。

毕竟大明此时,连丁银制度都没有,更不用说由丁银制度到摊丁入亩的转变。

从徭役,到丁银,再到摊丁入亩,期间经历了将近三百年的变化,也是封建社会对税收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改革的过程。

张异在给刘伯温讲述的时候,知道一下子提出摊丁入亩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太过超前。

所以他干脆将税收可能会产生的利弊,都说得清清楚楚。

这一说,就是三百年岁月的变迁……

刘伯温在记录这一段记录的时候,笔触是抖的,可想而知他当时的的震撼。

人皆会受到时代的限制,像张异这种能推演出三百年变化的人,在这个时代,是异人,是妖人,也可以是神仙中人。

“摊丁入亩这件事,你怎么看?”

朱元璋指着这份笔记,询问刘伯温。

刘基动了动嘴唇,努力组织语言。

摊丁入亩主要针对的就是徭役,从本质上来说,是降低朝廷的税收成本和百姓的负担。

从丁银到摊丁入亩,这其中对税收的革命,丝毫不亚于一场变法。

刘基隐约感觉到,张异的做法,又是进一步加强了朝廷的控制力。

想了一会后,刘基拜下:

“陛下,臣觉得,此法乃是制世之良策,可却和陛下的本心违背……

此法,动的是户籍制!”

刘伯温终究是能臣,他只是听张异说了一遍,就隐约明白了张异的居心。

朱元璋治理天下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则,那就是对户籍制度的管控。

可摊丁入亩的话,等于放松了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控制,这是对朱元璋定价的政策的否定。

当然,张异定下这套税法的原因,朱元璋和刘伯温都明白。

那就是针对在浙江即将进行的工商业税法改革的试点,提供基础。

工商业需要工人,可是大明的户籍制度,每种户籍的人各司其职,不得流转。

开工坊者,农民能不能去工厂干活,这就是个问题了。

由此可见,那小子对于浙江这次试点改革,十分上心。

别说刘伯温,朱元璋自己也陷入纠结之中。

“你让那小子写一份关于摊丁入亩的详细介绍给朕,让他好好干这件事,做得好,朕不会吝啬奖励……

此法,暂时放在一边!”

老朱自己也要好好想想,从某种程度而言,摊丁入亩之策,正符合张异说的“劫富济贫”的思想。

朝廷就当劫富济贫,这不是高高的道德宣传,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考量。

想要朝廷稳定,如何安抚民心是最重要的。

君王,士绅,百姓这三方,总有一方需要牺牲一些利益。

君王不可能,那士绅和百姓牺牲谁,从皇帝心中的选择来说,不言而喻。

皇帝需要士绅阶级去帮助自己治理天下,那是合作,也是竞争对手。

大家伙一起盘剥底层的百姓,看谁拿得多。

士大夫拿得多,相权就能威胁君王。

历朝历代的皇帝,虽然也明白民心为重,可是在行为模式上,大抵很难跳出过往的惯例。

唯有朱元璋这个异类,老是想着如何削弱士大夫的权柄。

从水军之事后,老朱明白了舆论和传播的重要性,民心可用……

为什么不适当收买民心,去对抗相权?

“难呀!”

摊丁入亩这个法子,是真的很符合朱元璋的心意,唯有对户籍制度的损害,又让他下不了决心。

“太子,你怎么看?”

朱标一直在旁听,老朱转头询问他,他想了一下说:

“儿臣倒是觉得,可行!”

“嗯!”

老朱不再言语,继续看刘伯温记录下的笔记。

关于商税的制定,分级制度,都是很中肯的建议。

张异尤其强调了税收的公平,还有对稽查的重视……

朱元璋又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算学入科举这件事,真的非常重要。

他将其他的东西都看完后,将笔记交给朱标。

“朕再给你一个月时间,交上一稿方案给朕!

这提议朕基本同意了!”

“陛下!”

刘伯温闻言,也是非常惊喜。

海禁政策推行,浙江的百姓,也该有个出路。

如果工商业真的如张异所言的那样有潜力,他刘基好歹也能对得起浙东的父老。

“对了,朕将汪广洋下放浙江,为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你认为如何?”

刘伯温对汪广洋的处置也有耳闻,低头道:

“只看他能不能把握住机会了……”

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掌管浙江一地军政大权,由此可知皇帝对汪广洋还是有期待的。

他也明白皇帝为什么要提汪广洋。

因为李善长和自己分别拉扯出淮西,浙东两大集团。

汪广洋这种两边都不靠,又是朱元璋身边人出身的他更得皇帝信任。

身为高邮人的汪广洋,在海盗案中,杨宪挥舞屠刀,他却能毫发无伤。

由此可知杨宪也明白,汪广洋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浙江试点,压力和机遇都有,臣觉得以汪大人的能力,一定能胜任!”

“呵呵,朕本来打算让你刘基去的,不过想到你的出身恐怕当不得这恶人,去吧,记得你只有一个月时间。”

“微臣告退!

臣想跟陛下说一下,臣这段时日,可否多前往清心观,请教小真人?”

“腿长在你身上,你爱去哪去哪……”

等刘伯温告辞离去,皇帝咀嚼他离去那句话,有些疑惑。

这老小子,不会是看出什么来了吧?

……

沙!沙!沙!

房间里只有太子朱标在翻阅刘伯温笔记的声音,朱元璋回头问:

“你对摊丁入亩怎么看?”

在所有关于税法的改革中,商税对朱元璋而言不过是一个不成熟,也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反而是摊丁入亩这件事,事关一个王朝的根本税收,这才是真正的大事。

摊丁入亩之策,乃是封建王朝变迁,修补,最后完成变革的涉及国本的政策……

加上张异身份的加持,容不得皇帝不重视。

“儿臣觉得,此策可行。

将徭役纳入田亩,朝廷需要徭役的时候,再从别处征召民夫……

这是给百姓松绑之事,利国利民之事!

百姓田地最少,却承担着大部分的徭役工作,这本身就是不公平之事!

长此以往,民心恐变!

如果摊丁入亩,那土地的多寡决定了税收的多寡,这正符合张家弟弟的劫富济贫之策!”

追保似乎想起什么,自顾笑起来。

知道皇帝不解,他说道:

“儿臣想起上次拍卖会,明明可以逃过一笔税收,但张家弟弟却坚交税!

关于商品的分级税收,还有劫富济贫这件事上,至少他不是一个表里不一之人。

其实从僧道纳税也好,商税改革也罢……

动的就是他实实在在的利益,能为了理想,而不怕从自己身上开刀的人,至少是值得尊重的……”

老朱若有所思,他回忆起跟张异的过往。

这孩子似乎就是很努力的,推行一些事……

一个有理想的疯子,这是朱元璋对张异的评价。

“朕记得,他曾经给许存仁编撰过一本书,叫做《传习录》,此书有句话,朕印象深刻!

知行合一!

想要做到知行合一谈何容易?

当年朱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可他却陷入了扒灰的丑闻之中。

虽然这些传闻,并无定论,但也可知实践之难……

若真能做到知行合一,距离那圣人境界,怕也是不远了!”

一个能不管这么绕,都能坚定实践自己目标的人,值得任何人尊重。

老朱感慨,不是因为张异能窥见未来。

窥见未来,最多算是张异的仙缘,可推动这世间的变革,却是他的修行。

朱标接过老朱的话,笑问:

“若真为圣人,那可否为天师?”

老朱怒视自己这个败家儿子,他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对吧?

张异,或者说龙虎山上下对“天师”执念,老朱如何不知。

可是,想要从朱元璋这里拿回天师位,那是难上加难。

很简单,虽然同样是天师,过去的天师只不过是一个名词。

被朱元璋重新定义过的天师,乃是天子之师。

想要获得这个名号,说难不难,如果摊上一个迷信妖道或者佛门的昏庸皇帝,多少个国师之位都能给你……

可放在朱元璋这位皇帝之上,那是难上加难。

或者说,压根不可能。

大概也只有公认的圣人,才有资格被皇帝执师礼。

所以,父子二人才有今日对话。

朱标只是开玩笑,老朱却心虚起来。

这孩子才几岁,就玩得这么大?

鬼知道他未来成长之后,还能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

老朱自言自语,旋即转移话题。

父子二人又对这些提案商讨了一番,关于摊丁入亩,老朱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任何政策的执行,都要有适应它的土壤。

虽然朱元璋觉得这政策有千般好,但还是想再看看。

时间流逝……

朝廷依然有条不紊的运转着,汪广洋这位宰相被贬的消息早就无人问津,

应天府小小的清心观,也没有多少人关注。

清心观内,李氏顶着微微凸起的肚子,在帮小孟瑶除草。

而她身边,却有徐夫人帮忙找来的人劝她别动。,

张异在远处坐着,擦了一把汗。

老陌过来通报,刘基那老头子又来了。

他无可奈何地站起来,自从忽悠刘伯温之后,这老小子几乎天天来。

比起商税改革,刘基对于摊丁入亩的事情似乎更感兴趣。

他还带来了皇帝的口谕,让他配合刘基改好税改的方案。

对于那位神秘的皇帝,张异此时并没有一开始的抗拒之心,但在他做好了面见皇帝的准备之后,却迟迟没有等到朱元璋的召见。

这不正常,他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丝疑虑。

不过身在市井的他,却没有多少渠道了解皇宫的事,问刘伯温这老家伙,他也不肯说。

张异见到刘基,不等他开口,直接甩给他一些手稿。

“刘大人,我能说的,想说的,都在这里边了,您自己看吧!”

刘伯温接过这份手稿,却没有查看,他说道:

“汪广洋去了浙江当平章政事的事情,你知道吧?”

“不知道!”

张异是真不知道,如果他不特意打听的话,朝中的事情老百姓也知道不多。

他对于汪广洋会被贬是明白的,可是去浙江,只能说蝴蝶效应越来越大了。

“陛下同意浙江试点商税,汪广洋主政浙江,我想问问你对此人是否有信心?”

“嗯,应该没有问题……此人的能力很强,但心性不足。

他其实不适合当主官,更适合成为某个人的副手……

没有担当,就是他最大的问题。”

对于汪广洋这个人,是标准的性格决定命运的人,如果摊上别的皇帝,大概他还是能混的不错的。

他性格不争,或者明哲保身,也是因为他共事过的同事,无论是李善长也好,杨宪也罢,还有后世的胡惟庸,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换在别的皇帝手下,熬死竞争对手说不定就上位了。

可在朱元璋眼里,不争其实就是一种罪过,只可惜那位大人不懂。

“时间真快,不知不觉,已近七月……

如果要推动试点,必须尽早说服陛下,你的东西我拿走了,老夫尽快将东西赶出来!”

刘基跟张异闲聊一会,带着张异给的资料,又匆匆离去。

“七月……”

不知不觉,一年时间又过去一半,听到七月二字,张异不免感慨。,

不过,他很快脸色变幻。

七月,七月,七月的大明不是要发生一件大事吗?

洪武二年,七月七,常遇春破元上都之后,大胜南归,于柳河川暴病身亡。

“那位常将军,大限已至了!

就是不知道黄家哥哥还记不记得要拯救那位的计划?

还有,常家姐姐能不能提醒常将军,逃过死劫!”

关于常遇春命运的预测,张异已经提醒过他的亲人,能不能活下来,就看那位将军的造化了。

“说起来,父亲好像也被分到常遇春那边,他也许可以见证历史……”

远在千里之外,张正常似乎感应到儿子的念叨,也在朝着南方远眺。

大明的军营中,他这位随军的天师,至少还是受到优待的,

他名为被流放,其实就是被皇帝安排过来,跟在常遇春身边。

远处,有人惨叫的声音传来。

张正常回头倾听,却摇头道:

“这常茂,又被常将军教训了……”

第33章 你是道士还是和尚?活着我是认真的第456章 行动收网,苦一苦功臣第273章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第409章 见故人,姐夫姐夫第170章 搬起石头砸脚,朱元璋的为难第96章 君权和相权,皇帝的无奈第111章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第249章 搅屎棍,与盛世一起成长第372章 等了两年的刺杀,张异救驾第539章 凭你也配,重征漠北第432章 大明军魂是什么,张异的答案第409章 见故人,姐夫姐夫第313章 自卑的传承,你会殉葬吗第156章 儒家是怎么死的?信仰塌了第458章 彻查锦衣卫,再次入狱第88章 三位皇子,知情识趣的徐妙云第232章 谜底揭晓,所在之处便是家第305章 唯一的希望,自己送上门受辱第442章 假情报,敲打陈珂第375章 拒绝天师位,父子都不是好东西第293章 大移民,活捉沈万三第288章 跟他比起来,杨宪算个屁第218章 妹妹茶里茶气,有趣的灵魂第1章 一个不该出现的人第186章 有子沐英,你是朕的徐福第27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道贼张异第150章 别人家的孩子,改革考试制度第187章 朕带你见神仙,出海大礼包第297章 所谓名分,老孟死了第538章 造反的想法,大婚之日第388章 故人来,怕什么造反第10章 爹,我不当天师了第164章 加减法,简化文字第544章 大明经济学,计件工资和分期付款第458章 彻查锦衣卫,再次入狱第403章 归来,贫道房间里的女人是谁?第120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第468章 这家伙太难杀了,关于产业链第16章 银子不少了,足足有三个刘伯温呢第330章 文武分离,宰相和老丈人第359章 别拿朱标当老实人,久违的兄弟情第523章 青衣宰相,半步黄泉(二合一)第497章 执子之手,不求净土第127章 这不是朕想要的答案第456章 行动收网,苦一苦功臣第466章 朱棣和神机营,火力压制第297章 所谓名分,老孟死了第263章 黑锅别人背,找刘伯温算账第344章 天时地利人和,张异该死第528章 朕把你给卖了,原来是大舅哥(二合第427章 大明碟中谍,主打一个摆烂第104章 他是读书种子?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第491章 先把儒家打散第444章 乱人芳心,你真是蒙古人?第372章 等了两年的刺杀,张异救驾第481章 蓝家的疯批基因,皇帝在浙江第480章 怒摔蓝玉,情人还是仇人?第152章 两种天下,什么是国运?第486章 夜半枪声,追杀与反杀第532章 常茂的死因,不能改变的结果(二合第226章 野史上的老朱,不是离别的离愁第529章 染指锦衣卫,大明的远程畜牧业(二第268章 沈万三的沈家,朕能信你?第111章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第434章 仇人见面杀心起,故意拉仇恨第365章 天岂能无师?隐约的大势第498章 成吉思汗不曾到达之地第38章 揭示真相,借刀杀人第132章 迁都,往哪迁?第386章 饮马富士山,常遇春的新战场第304章 敢让皇帝种田,天下独一份第344章 天时地利人和,张异该死第559章 朕要看看,朕死后的天下第207章 反正不得好死,当奸细?第523章 青衣宰相,半步黄泉(二合一)第124章 未来国策,输出朱家人第296章 龙虎山的格局,你们都学着点第307章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第394章 战败的影响,预言战局第377章 公开秘方,药王再世第564章 归隐之意,皇帝的心魔第566章 师徒缘断,不如归去第534章 他就不怕天下造反?(二合一)第52章 得国最正,唯汉与明第228章 针锋相对,徐丫头的鬼点子第518章 独家的震撼,汪广洋的逆鳞第295章 买命钱,掀桌子都别玩了第434章 仇人见面杀心起,故意拉仇恨第511章 所谓和解,丐版常遇春第25章 终于肯泄露天机了,谁敢幽禁我儿子?第212章 另一种长生,输出世界观第187章 朕带你见神仙,出海大礼包第127章 这不是朕想要的答案第398章 吐露野心,吓唬朱樉第488章 相认,您果然是朱元璋第219章 少打扑克多养生,不嫁了第488章 相认,您果然是朱元璋第267章 史书中的情报,杀倭寇第138章 还好准备周全,刘伯温比不过我第64章 衍圣公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