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对苏联解体的思考

对苏联解体的思考

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时间19点25分,时任苏联国家主席戈尔巴乔夫发表了一篇电视讲话,宣布苏联解体,他作为苏联国家主席的使命结束了。苏联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联邦的三色国旗,苏联从此在世界地图上消失了。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体系的终结。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末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对后来国际关系的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0多年在人类历史上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苏联解体之后,世界的变化是深刻的,我们从20年来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苏联解体的必然性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年来国际关系学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国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也存在不同看法。20多年已经过去,我们现在再来思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可能比20多年前更加冷静,也更加客观。

有人说,苏联解体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在冷战时期,美苏尖锐对立的情况下,为什么苏联被西方和平演变了,而美国却没有被苏联和平演变?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说得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内因。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社会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非常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一种制度,如果长期束缚生产力发展,那终究是要垮台的。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有三条:一是封闭;二是体制僵化;三是与美国争霸、搞军备竞赛,对外侵略扩张。

世界的经济、科技发展是一股潮流,这股潮流的形成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个国家要想发展,进入这个潮流是至关重要的。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年)的时候是开放的。苏联巧妙地利用了西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萧条,从西方大量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斯大林曾经亲口对罗斯福说过,苏联当时2/3的大企业是从美国引进的。现在看,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非常成功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美国的盟友,共同反对德意志法西斯。美国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这是战胜法西斯的需要。

“二战”结束后,苏联走向了封闭。1945年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苏联拒绝参加。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的时候,刚开始也想把苏联包括进来,被苏联拒绝了。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提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苏联主动切断了同西方世界的经济和科技方面的联系,走向了封闭。邓小平说得好:封闭导致落后。

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都被称为超级大国。仔细分析一下,美国的综合国力和苏联的综合国力是很不一样的。美国的综合国力很全面,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领域里,美国都享有巨大的优势。苏联虽然也被称为超级大国,但这个超级大国是畸形的,军事力量超强,可以与美国媲美,但是其他方面的力量比美国差多了。1991年,美国GDP是6.17万亿美元,苏联GDP是1.5万亿美元,美国是苏联的4倍。

体制僵化是指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完全扼杀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前中国就是学苏联,搞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完全否定市场的作用,在发展经济中,市场是决定性的。否定市场的作用,那经济就一定是畸形的了。

我本人第一次出国是1961年8月去莫斯科,出席“世界青年论坛”。当时中国还处在困难时期,到苏联去访问,我们下榻离莫斯科红场不远的乌克兰旅馆。到了苏联,吃饭面包不定量,随便吃,每顿饭还有肉,觉得苏联的生活比中国好多了。我住在乌克兰旅馆,觉得这个饭店很高级,但有两样东西我不喜欢。一是肥皂,有股怪味道,用了之后,怪味久久挥之不去;二是手纸,硬邦邦的。

第一次出国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命运的安排很有意思,30年之后,1991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访问苏联。我作为外交部发言人随行,负责新闻方面的工作。我们当时下榻莫斯科最好的旅馆——十月旅馆。进了房间,放下箱子,洗洗手,肥皂还是30年前那种肥皂,怪味与过去一样;上厕所,手纸还是30年前那种硬邦邦的手纸,只是数量比从前少多了。肥皂、手纸这种天天用的东西30年不变,这种经济不是一种畸形的经济吗?我想苏联老百姓同我一样,对这种肥皂和手纸是有意见的。但计划经济是短缺经济,给你什么你就用什么,给你就不错了,消费者是没有发言权的。这种经济还有希望吗?

苏联的对外政策是与美国争霸,对外侵略扩张。为了支撑与美国争霸,苏联开展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在苏联所领导的“大家庭”内,军事工业一枝独秀,但军事工业是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军事工业取得的研究成果民用工业是无法分享的。国家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对军事工业投入了大量资金,牺牲了其他领域。

为什么美苏搞军备竞赛,苏联垮了,美国没有垮?这是因为双方的体制不一样。苏联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国家垄断,美国则不然,很多私人企业在搞军工。双方对军工的科研投入都很大,但是美国军工科研的成果很快就会转为民用,带动了民用产业的发展。而苏联的军工企业是绝对保密的,再好的成果民用企业也不能享用。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苏联利用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之机,在全球大举扩张,特别是在1979年发动了长达10年的阿富汗战争,伤亡近5万人,对苏联的国力消耗极大。

由于上述三个原因,苏联的解体就是必然的了。

苏联解体标志着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然没有再爆发世界大战,但是美苏之间的冷战持续了40多年,双方进行疯狂的军备竞赛,制造、储存了大量核武器。有专家估计,美苏双方进行军备竞赛,耗费了20万亿美元,把大量本来可以用来改善民生的资源,都投入发展核武器、研制新式武器上。军备竞赛的逻辑是,谁能够掌握更多核武器,谁能研制出更先进的武器,谁就能在称霸世界的较量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二战”结束后,美苏直接参与或插手的地区战争层出不穷,诸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柬埔寨战争、安哥拉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在苏联走向的解体的时候,华沙条约组织也于1991年7月1日正式宣布解散。尽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依然存在,但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了。

苏联解体后20多年来国际关系的变化也说明,尽管爆发了一些地区性战争,诸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但这些战争与冷战期间的地区战争有很大的不同。冷战期间的局部战争是美苏争霸的表现,而苏联解体后,这些地区战争的上述特点不复存在了。

此外,德国统一,苏联解体,如果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这些事情诱发新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样的大事都是以和平方式完成的。因此,苏联的解体为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画上了句号。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人类的大幸,也是世界进步的表现。

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有个渐变的过程。两极体制本身就是战争与革命时代的产物,两极体制不终结,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就不会完全过去。所以苏联的解体同时也宣告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全面开始了。

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所带来的大变化

时代的变化是国际关系中最大的变化。时代一变,会带来众多的变化。在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的变化是巨大的。

(一)经济方面

1. 全球贸易和经济大发展。

美苏冷战时期,全球市场是被割裂的,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全球市场。但是,在苏联解体之后,全球市场真正形成了。全球市场的形成为世界贸易大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关键

因素。全球市场的形成也就带来了在全球范围内商品、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流动。这一局面,使全球化向前大大推进了。全球化的推进带来了全球经济突飞猛进的进展。

2. 新兴大国崛起。

新兴大国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经济增长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时代主题变化为新兴国家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些新兴大国在苏联解体之后,都加速了经济领域的改革。改革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二是对外开放。新兴大国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之快,没有一个全球市场的形成,没有四大生产要素相对自由的流动,那是不可想象的。

3. 跨国公司逐步演变为全球公司。

全球公司,是指那些海外销售雇用的人员以及海外资产总额均超过了本国的公司。换句话说,这些公司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对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配置,这就使跨国公司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了。

1994年,世界100个最大的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大约平均起来是40%多一点。但是到2011年,已经接近2/3。海外资产占这些公司总资产的比例是63%,海外销售占65%,雇员占59%。

2011年100个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中跨国指数超过50%的有88家,超过70%的有40家。而在1994年超过50%的只有43家,超过70%的只有16家。

20年前,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没有跨国公司。但是过去20年,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新兴大国的跨国公司崭露头角,成为全球跨国公司中一支新兴的、正在上升的力量。

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主要载体,随着跨国公司数量的增长并逐步演变为全球公司,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了。

(二)政治方面

1. 大国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大于竞争。

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的发展,已经把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人类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生存下去。

在上述背景下,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冷战时期,世界分裂为对立的军事集团。他们之间的关系完全是零和博弈,竞争是主要的,除去“恐怖的平衡”之外,没有多少共同利益。今天则不然,首先,大国没有分裂为对立的军事集团。各大国之间尽管存在这样和那样的分歧和矛盾,但是,他们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远远大于竞争。

中美关系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两国有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文化,又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众多分歧。然而,中美关系大发展。尽管中美关系当中也经历过一些危机,诸如炸馆危机、撞机危机,但这些危机都得到妥善解决,没有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

2. 在可预见的将来,看不到发生世界大战的前景。

在冷战期间,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就是美苏。苏联已经不存在了,环顾世界,大国当中没有一个有实力,没有一个有这样的意愿打一场世界大战。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没有再爆发世界大战。我想,100年不打世界大战是完全有可能的。100年不打,以后还打得起来吗?战争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下降,不打世界大战意味着世界处在总体和平当中,总体和平就会为世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随着战争的作用减弱,武器的作用也在下降。冷战时期美苏进行军备竞赛,双方都相信一条,谁的核武器多,谁就能统治世界。今天,美俄之间已达成协议,大幅度削减核武器。当然,美国的国家军费开支还是非常高的,但是随着武器的作用下降,庞大的军事预算能否长期维持已经越来越成问题。

总之,回顾苏联解体后20多年的变化,不容置疑的是,世界在进步,人类文明在前进。20多年来,世界在走向进步和光明,而不是在倒退,走向黑暗。我确信,21世纪的世界一定会比20世纪的世界更加美好,更加和平、进步和繁荣!

(本章完)

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城市形象是生产力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文明对话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从战争中吸取教训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创新驱动发展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不要狭隘地理解中国形象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中国入世谈判二三事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从战争中吸取教训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中国重返联合国四十周年的感悟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习主席成功访美的启示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从战争中吸取教训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如何理解“一带一路”的倡议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坦赞铁路的意义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绿色的召唤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欧洲在中国外交棋盘上地位上升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不要狭隘地理解中国形象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美关系:新阶段,挑战多,有希望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推进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思路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文明对话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我这次访欧是为和平而来”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讲好中国故事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习主席成功访美的启示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文明对话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民办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大有可为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亚洲金融合作面临巨大机遇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欧洲在中国外交棋盘上地位上升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中国坚持不结盟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中国企业全球化之我见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中国梦不是中国要领导世界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不要狭隘地理解中国形象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邓小平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民办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大有可为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坦赞铁路的意义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坦赞铁路的意义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如何理解“一带一路”的倡议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文明对话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坦赞铁路的意义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偏激不是爱国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冷静客观看待国外对中国的评论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伊拉克战争有感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讲好中国故事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中国企业全球化之我见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重视全球大反思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中国坚持不结盟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我这次访欧是为和平而来”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没有南方谈话,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冷静客观看待国外对中国的评论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中国重返联合国四十周年的感悟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中国坚持不结盟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重视正在崛起的非洲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偏激不是爱国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绿色的召唤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城镇化是大课题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民营企业家组团访欧的意义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创新驱动发展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习主席成功访美的启示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世界也需要中国梦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创新驱动发展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对苏联解体的思考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美关系:新阶段,挑战多,有希望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狭隘的民族主义害人害己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偏激不是爱国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民营企业家组团访欧的意义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邓小平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美关系:新阶段,挑战多,有希望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美关系:新阶段,挑战多,有希望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绿色的召唤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欧洲在中国外交棋盘上地位上升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文明对话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关于世界秩序的讨论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绿色的召唤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不要狭隘地理解中国形象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美关系:新阶段,挑战多,有希望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中国重返联合国四十周年的感悟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一次影响深远的历史性会晤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坦赞铁路的意义第四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_邓小平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美关系:新阶段,挑战多,有希望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创新驱动发展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我这次访欧是为和平而来”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不要狭隘地理解中国形象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偏激不是爱国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创新驱动发展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围绕亚投行的全球大辩论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城镇化是大课题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城市形象是生产力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如何理解“一带一路”的倡议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亚洲能解决自身的安全问题吗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民办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大有可为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重视正在崛起的非洲第一章 世界秩序与中国_中国坚持不结盟第三章 如何做大国_世界也需要中国梦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中国外交的基本战略判断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城镇化是大课题第二章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_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中国企业全球化之我见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态与姿态_民办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