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郑平论势,荀攸欲投刘备

bookmark

第260章 郑平论势,荀攸欲投刘备

对于许攸、郭图等人,荀谌再清楚不过了。

辛评、辛毗相对忠厚,或许还能记挂颍川同郡之情,许攸、郭图、逢纪和审配就未必会念及旧日共举袁绍之情了。

许攸性贪、郭图性嫉、逢纪性直、审配性专,这可是荀谌给予四人的评价。

平日里,荀谌就跟这几人不怎么和气。

倘若真如荀攸说的一样,此行不能功成,回去之后又该如何自辩?

邀荀攸入涿城本就引起了许攸、郭图等人的嫉恨,结果袁绍将尚书一职虚位以待、荀谌亲自去请却没能将荀攸请回。

不仅袁绍会对荀谌失望,许攸、郭图等人更会对荀谌落井下石。

如文丑等被荀谌断了立功机会的武将,亦会对荀谌冷嘲热讽。

荀谌这走一趟青州回去,直接就里外不是人了。

“公达,你真不愿意去涿城吗?”荀谌脸色极度难看,喃喃询问。

见荀攸轻轻摇了摇头,荀谌的心顿时如沉谷底,双眸也多了死灰之色。

乘兴而来,即将败兴而归。

而这次游说失败,也会让荀谌今后在袁绍麾下的地位十不存一,泯然众人了。

“叔父,其实你也不必如此沮丧。”在荀谌心灰意冷时,荀攸再次开口。

荀谌不由苦笑:“公达不必如此安慰,此行是我顾虑不周,小觑了郑显谋。”

荀攸却是静静的给荀谌斟酒,一边斟酒一边道:“叔父,你是身在局中,自陷迷茫之中了。”

“攸不去涿城当尚书,于叔父而言,反而是好事。”

“庙堂之争,往往风起云涌,杀机弥漫,稍有不慎就会一步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地。”

“然,攸不愿叔父受此磨难,故而有一计相赠。”

荀谌的双眸中顿时多了喜色,身体也不由前驱凑近:“公达有何良计,可助我脱离此难?”

荀攸将斟好的仙人酿递给荀谌。

荀谌虽然无心饮酒,但闻着就酒香、看着这清澈如泉的美酒,也忍不住酒瘾大动。

一樽清酒入肚,沁人心脾,让人不由暗道爽快。

“果然是好酒!此酒可有名?”

“仙人酿。”

“仙人酿,好名字,可惜不能长饮。”

仙人酿下肚,荀谌的心绪也平静了不少。

荀攸的语气依旧不疾不徐:“叔父来青州,一为邀请攸去涿城当尚书,二为打探刘青州在平原六营立旗的真正目的。”

“攸虽然不能去涿城,但叔父却已经打探到了六营立旗的目的。”

“倘若叔父有意,攸可助叔父拿下易京城,让叔父在袁大将军麾下立下大功。”

荀攸一提点,荀谌顿时理解了荀攸的用意,寻思道:“刘备要救公孙瓒,而大将军要破易京城。若能劝得公孙瓒离开易京城,如刘虞一般抵达青州。”

“就可不费一兵一卒,兵不血刃的拿下易京城。”

顿了顿,荀谌又有疑虑:“可公孙瓒又岂会轻易放弃易京城?即便公孙瓒有意,大将军也未必会遵守诺言。”

“如今大将军跟刘备,分属两国,兵不厌诈,即便大将军反悔了,刘备也奈何不得。”

荀攸继续斟酒:“以公孙瓒的傲气,即便放弃了易京城,也不会来青州的。刘青州想救公孙瓒,注定是救不了的。”

“袁大将军想兵不血刃拿下易京城,亦是不可能的。”

荀谌疑惑道:“既然大将军不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易京城,刘备又救不了公孙瓒,我去劝降又有什么意义?”

荀攸目光变得炯炯有神:“救不了公孙瓒,却能救公孙瓒的妻儿。”

“若袁大将军同意,青州六营的白袍营,会亲往易京城护送公孙瓒妻儿离开。”

“当公孙瓒的妻儿抵达青州之日,便是公孙瓒弃守易京城的死战之日。”

“届时,如何布局擒杀公孙瓒,便要看叔父你的本事了。”

易京城难以攻克,就因为公孙瓒在易京楼当缩头王八。

若公孙瓒弃守易京城,想要败公孙瓒,那就容易多了。

荀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也是郑显谋的谋划吗?他就不怕大将军反悔灭了这支青州的兵马?”

荀攸目光复杂似有疑惑:“攸亦如此询问过,但郑显谋却言,倘若袁绍有胆,可以试试。”

荀谌凛然:“敢说这话,必然有后手。连公达也看不透郑显谋的谋划吗?”

荀攸摇头:“郑显谋向来善诡计,能让你看到的,往往只是郑显谋想让你看到的。”

“此人诡术,变化莫测,常人很难猜中他的真正心思。”

“就比如曹操奉孝杀戮,兴兵讨伐陶谦。”

“这本是曹操跟陶谦的私仇,结果,先是演变成刘备以假节号令关羽和曹操一同征讨袁术,之后又演变成太史慈入扬州,兵不血刃定扬州四郡。”

“郑显谋仿佛早就料到陶谦会死于曹操之手一般,不仅趁此机会定鼎徐扬,还借孙坚之手将豫州牧曹操打了个半残。”

“而孙坚,如今却又是青州六营中的破军营主将!”

“曹操忙前忙后,除了杀了陶谦、损兵折将外,几乎没得到什么好处,反倒全让刘青州得了利。”

“这样的结局,谁又能猜得到?”

“叔父,攸善意奉劝你一句:千万别去打白袍营的主意,公孙瓒家眷到青州,袁大将军破易京城,各取所需就可以了。”

“即便有人要献策攻杀白袍营,叔父你也决不可附议。一定要以信义二字反驳,记住,只论信义,不论其他,否则会引祸上身!”

荀谌愕然:“公达,你就如此断定,攻杀了白袍营,大将军就会吃大亏?”

荀攸轻叹:“叔父,攸只是不想你被引祸上身,郑显谋行事,向来诡异莫测,不可不防。”

荀谌细思一阵,但没有将荀攸的忠告当回事。

此时的荀谌,只想回去破了公孙瓒的易京城,立下让许攸、郭图、逢纪、审配等人不得不仰视的定幽大功!

荀攸暗暗摇头,没有继续劝谏,而是将一封书信递给荀谌:“这是刘青州的亲笔书信,本想寻个信使送往易京城。”

“既然叔父来了,就劳烦叔父送一程了。”

“书信没有封口,叔父或袁大将军若想看书信内容,可任意观之。”

荀谌更是吃惊,当着荀攸的面,取出了刘备写给公孙瓒的书信。

书信的内容很简单。

刘备追忆往事,述说跟公孙瓒昔日一同拜入卢植麾下等种种。

希望公孙瓒能放下执念,带着家眷来临淄城。

而刘备也会派遣白袍营的五百骑兵,来易京城迎接公孙瓒及其家眷返回青州。

几乎没有多余的废话。

袁绍若是同意,就可以将书信送去易京城。

若袁绍不同意,就将这封信当废纸扔了。

“我会将此信,尽快回递给大将军的。”荀谌眼神复杂。

书信的内容越是简单,荀谌心中就越是疑惑。

就这样一封信,真的能让公孙瓒送出家眷、弃守死战?

“这郑显谋,到底在玩什么诡计!”荀谌内心亦是疑惑不已。

待荀谌离开。

郑平却是自内屋而出。

“公达兄,你这可不地道。”郑平一边摇扇一边轻笑:“你都提醒荀谌提防我了,我还如何用计啊。”

“倘若白袍营因此遭遇危难,公达兄你可得担责。”

荀攸亦是笑道:“别驾语气如此轻快,想必早已预料到了攸会提醒叔父。”

“攸只是不想叔父掺和此事,避免遭受别驾的算计。”

郑平摇扇而道:“公达兄,不必如此见外!你既然肯奉令行计,必然也有了效力刘使君之心。即将成为同僚,这私下里呼我表字即可。”

荀攸这些日子里,一直都留在青州考察刘备的德行。

对于荀攸而言,道听途说终究会有夸大胡说之处,若不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是不能让荀攸下定决心的。

刘备也知晓荀攸是不可多得的大才,除了以礼延请外,不会去干涉荀攸在青州的言行。

对于如何延请贤士,如何让贤士对自己有好感,刘备是这方面的翘楚。

不同的贤士,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结善。

荀攸没有客套,这称呼也随之一变:“听闻刘使君上书请天子迁都回洛阳。”

“天子东归,刘使君是准备继续当一外臣,还是如张邈、陈宫一般,于庙堂之上执掌权柄?”

郑平不答反问:“公达兄问的是使君之志,为何却要从我这里寻答案?”

荀攸目光灼灼,多了几分正色:“刘使君有匡扶汉室的大志,但当外臣还是朝臣,必然要采纳显谋你的意见。”

“显谋又何必瞒攸?”

郑平见荀攸郑重询问,轻笑而道:“天下未定,若将精力耗费在庙堂之上的蚊蝇苟且,岂不是让袁绍徒增笑料?”

“天子东归,刘使君依旧只是外臣,镇守青州以防袁绍,何必去跟张邈等人争权?”

荀攸凝视郑平,又问道:“攸又听闻,豫州牧曹操也曾上书请天子迁都。”

“倘若天子东归,以洛阳如今的残破,必然难以再当帝都,曹操很可能会邀请天子迁都许县。”

“曹操此人,比张邈、陈宫更谙权谋之术,又有叔父荀文若辅佐,必然会杂以王道和霸道执掌朝中权柄。”

“明奉天子,暗令天下。”

“届时,显谋又会如何应对?”

郑平不假思索,笑而答道:“颍川荀氏子弟,大抵继承了先祖荀卿学说,礼法并施,王霸兼行,而荀文若又是个中翘楚。”

“故而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主张,欲让曹操注重礼法尊卑,以王道抚士,霸道御民,进而定鼎天下。”

“只可惜,荀文若虽有其略,却不得其时。”

“若是在两帝同天之前,曹操以此略号令不臣,我还可能会觉得棘手。”

“可如今,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县,又能如何?”

“一不能制吕布、张邈、陈宫,二不能抚天子旧臣,三不能御豫州之民,四不能令青、兖、徐、扬、荆、益六州之兵,五不能讨伐伪帝袁逆,六不能得天子信任。”

“有此六弊,曹操自顾不暇,哪还有精力来寻刘使君的麻烦?”

“我还未出手,曹操就已经倒下了,何须应对?”

荀攸细细的打量郑平的表情,却见郑平双眸之中,尽显笃信之意,丝毫未将曹操迎天子入许都当回事。

荀攸并不知道,暗中推动曹操迎奉天子入许都的人,就是郑平本人!

弈棋的棋手,会在意一颗入了棋局的棋子吗?

曹操迎奉天子入许县,只会让本就复杂的庙堂势力,变得更复杂。

刘协与皇甫嵩、马日䃅、杨彪等公卿,以及吕布、张邈、陈宫,尽皆不是久居人下之辈。

这群人若是到了青州,连郑平都会头疼,即便有荀彧帮助,曹操也难以平衡这诸多势力。

曹操想要真正执掌权柄,就只有一个选择:效仿董卓,挟天子,杀不服!

而这样的局面,才是郑平想要看到的!

只有曹操失了大义,刘备才能拥有大义。

“郑显谋果然善诈,让刘青州上书请天子迁都,便是为了将这六弊施加给曹操。”

“曹操自顾不暇,不仅不敢招惹刘青州,还得利用刘青州来震慑朝中的不服。”

“郑显谋不虑曹操,反而开始布局北伐,图谋袁绍。”

“料敌机先,掌天下大势;最有可能定鼎天下者,唯有刘青州了。”

荀攸心中豁然开朗,这长久以来对刘备的考察也接近了尾声。

虽然是荀氏人,但荀攸跟荀彧的主张向来不同,荀彧走的是皇帝和士族共治路线,因此荀氏一族必然要处于核心地位。

荀攸更侧重于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荀攸敢效仿刺客之流密谋刺杀董卓。

而如今,荀攸的想法同样如此!

选择一个最有希望定鼎天下的势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纷乱的天下。

“显谋,刘使君近日可在临淄城?”荀攸斟酒问道。

郑平轻摇羽扇,大笑而道:“使君曾以桃花泡酒,密封七七四十九日,以待天下贤士。公达兄若有意,可往临淄城桃园。”

今日停电一天,吓得我连夜赶了一章存稿。今天就一更了。(还差200月票,能赏给小作者吗?)

(本章完)

更新时间调整第325章 四路并进,袁绍决意南征请假一天第7章 北海求亲,名家清淑闺秀第231章 刘备假节,憋屈的曹阿瞒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势第174章 千里决胜,刘备郑平论势第180章 长安变势,韩马进兵并州今天没有第三更,容我花时间调整下后面的剧第154章 终得冀州,袁绍聚拢贤才第236章 惊弓之鸟,陈登疲兵之计第128章 分治冀州,刘备劝和袁韩第243章 三英齐聚,淮陵城曹孙刘第174章 千里决胜,刘备郑平论势第245章 军争之外,郑平以计诱之第276章 传国玉玺,还治其人之身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赞刘备第96章 轻信巫祝,焦和穷途末路第187章 兄弟相会,刘备获得玉玺第319章 斩杀颜良,袁绍迁都邺城通知:十六号恢复三更。第65章 何为仁义,彼害之我利之第123章 西征之议,卢植誓破长安第218章 局势变化,曹嵩死青徐祸第246章 养虎孙坚,郑平的术与略第215章 诛董之局,卢植诱说吕布第223章 荀攸到来,刘备闻听噩耗第167章 传国玉玺,孙坚洛阳撤兵第292章 布局颍川,刘备游说吕布第126章 奸雄英雄,终究不是一路第151章 定势河南,刘备未雨绸缪第261章 考校亮逊,宗太公为本谋第339章 陆逊挂帅,渡河连战连捷第302章 破曹之计,郑平游说臧洪第191章 第三帝都,刘备决意建城第223章 荀攸到来,刘备闻听噩耗第111章 少年卧龙,寻贤才要趁小第226章 马腾投袁,吕布欲连臧洪通知:十六号恢复三更。第174章 千里决胜,刘备郑平论势第37章 利诱百姓,刘备聚粮于城第124章 南北之势,结盟袁术陶谦第203章 周郎年少,刘繇结仇刘备第3章 青州祸事,郑平策论黄巾第41章 谦雅之士,刘备盛礼敬贤第335章 孙策发威,郑平算计司马第174章 千里决胜,刘备郑平论势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绍又悲剧了第268章 策瑜双壁,公孙瓒的决意第197章 刘备重义,易侯统领四州第272章 三营出兵,郑平忽悠许攸第180章 长安变势,韩马进兵并州第13章 妍妙辉光,青州人杰地灵请假一天第255章 六营立旗,真仁主不妄杀第38章 察民疾苦,寒微亦有人杰第89章 借刀杀人,焦和欲诛刘备更新时间变动(不收费)第7章 北海求亲,名家清淑闺秀第43章 借古讽今,论官尸位素餐第157章 刘备抢种,郑玄高徒国渊第99章 众望所归,继任青州刺史第56章 略施小谋,刘子平的惊叹第316章 颜良贪功,关羽提刀请战第142章 苦肉奇计,玩战术心都脏第283章 南阳良将,黄忠甘宁魏延第90章 刘备进兵,卢植张飞到来第81章 义驰北海,东莱郡太史慈第95章 请君入瓮,青州决胜一战第209章 先兵后礼,青州强硬表态第50章 胡昭堂妹,张飞心有所属第180章 长安变势,韩马进兵并州第311章 群谋众议,斗郑平争兖州请假一天第72章 量才而用,磨灭祢衡傲气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孙观拜服第151章 定势河南,刘备未雨绸缪第177章 双谋合变,袁绍袁术犯蠢第224章 潜龙出渊,徐州牧该换了第169章 以身为棋,奉天子封四方第236章 惊弓之鸟,陈登疲兵之计第69章 上架感言第155章 王佐之争,郭嘉计说荀彧由于小孩反复发烧,明天开始暂时一更第7章 北海求亲,名家清淑闺秀第221章 贾诩毒计,长安毁于一旦第300章 奸诈曹操,吕布被迫嫁女第29章 星汉灿烂,当聚文武义士第46章 陈纪教子,都是人情世故第154章 终得冀州,袁绍聚拢贤才第29章 星汉灿烂,当聚文武义士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势第15章 蒹葭苍苍,北海伊人今在第41章 谦雅之士,刘备盛礼敬贤第30章 高唐华家,郑平的小迷弟第195章 反败为胜,袁绍诓骗公孙第335章 孙策发威,郑平算计司马第47章 皇室帝胄,平原王外甥女第333章 刘虞之计,三宗共举刘备第146章 公孙野心,祸乱天下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