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考校亮逊,宗太公为本谋

第261章 考校亮逊,宗太公为本谋

荀攸心有感激,随即举樽一礼、向郑平敬酒。

虽然荀攸有主动投效刘备之意,但在这之前,荀攸已经多次婉拒了刘备的延请,若是贸然去跟刘备说今后要效力刘备,这面子上难免有些尴尬。

而郑平却告诉荀攸,刘备在临淄城桃花泡酒以待贤士,化解了荀攸的尴尬。

若以桃花酒为引,因酒论势,明主贤臣心心相惜,也就水到渠成了。

自荀攸的宅院出来,郑平的心情变得很愉悦。

荀攸归心,青州再得一大才!

在郑平心目中,荀攸是比荀彧更不可多得的大才。

荀彧过于爱惜自身羽毛,对于自身安危、家族传承重于国家大事。

而荀攸却多了几分豪侠之气,国家大事更重于私人安危。

因此。

在同样面对董卓乱政时,荀彧选择辞官回颍川迁徙家族去冀州,而荀攸直接聚义士密谋诛董。

于青州而言。

一个私欲重于国家大事的荀彧,是不合适跟着刘备的。

荀彧及其代表的颍川士族力量,会冲击青州现有的秩序。

一个国家大事重于私欲的荀攸,更适合替刘备谋大势。

刘备有仁德信义的优点,但也有迟疑不决的缺点。

郑平若在刘备身边,刘备能用纳谏如流的优点来弥补迟疑不决的缺点。

可郑平若不在刘备身边,刘备就很难果断的决断大事。

沮授和田丰虽然也有决断之能,但如今刘备家大业大,沮授跟着太史慈去了扬州,而田丰也去徐州辅佐关羽去了。

刘备身边除了郑平外,又少了能断大事的。

荀攸知能过宁武、德可配颜渊,又有良、平之谋,胆略亦是不输勇卒,能谋能断能抚宁内外。

刘备若能有荀攸,亦如光武有邓禹一般。

在诸葛亮未长成之前,荀攸是郑平不在临淄城期间,最适合替刘备谋断之人。

也正因为如此,郑平在探得荀谌入青州后才会亲自来临济城,跟荀攸来了三场智者之间的大势对弈,最终让荀攸下定了投效刘备的决心。

“兄长!”

寻思间,两个俊朗少年,策马而来,正是诈称“临济城刘亮”的诸葛亮和诈称“临济城郑逊”的陆逊。

“愚弟的表现如何?”

诸葛亮手摇小一号的羽扇,谈吐之间的惬意、眉宇之间的智慧,让诸葛亮看起来如世外谪仙一般。

陆逊则是腰间挎着齐肩高的佩剑,小小的身板儿披了一层皮甲,亦有一股儒将之风。

“还有我!”陆逊亦是不甘落后、昂首挺胸。

虽说两人都是天才,但诸葛亮和陆逊依旧还是少年郎,跟大部分人家的少年郎一样,都希望得到父兄长辈的夸赞。

“能骗过荀谌,阿亮和阿逊在诡术一道,已经颇有水准了。”郑平也不吝夸赞,随后又问道:“阿亮,你且说说,这次为何能诓骗荀谌?”

诸葛亮见郑平有心考校,细思片刻,道:“我以为,能成功诓骗荀谌,是因为荀谌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荀谌一路乔装打扮,自以为骗过了冀州入青州沿途关卡驿站的军兵,却忽略了青州的明哨暗探对过往客商行人的监察,此为自矜之错。”

“第二,荀谌欺我和阿逊年幼,只将我和阿逊视为临济城比较有天赋的士族少年,却没能猜到我跟阿逊会有意诓骗,此为轻敌之错。”

“第三,荀谌寻访公达先生之心太急,亦或者说荀谌并无当探子的经验,一个有经验的探子是不会如此急躁的表现出寻访公达先生的心思的,此为急于求成之错。”

“荀谌自矜、轻敌、急于求成,有此三错,焉能不受我和阿逊的诓骗?”

郑平抚掌而笑:“阿亮对于人心的洞察,更甚以往了。阿逊,你可还有别的想法?”

陆逊眼神兴奋:“阿亮兄所言的三错,只是针对荀谌而言。愚弟以为,兄长故意放出公达先生在临济城的消息,才是诓骗荀谌的关键。”

“若非如此,荀谌也不会来临济城。”

郑平亦是赞道:“阿逊的分析也很出色,可还有其他原因?”

陆逊摇头:“其他的都被阿亮兄说完了,愚弟没得说了。”

诸葛亮摇着羽扇,鄙视道:“阿逊,什么叫我说完了,你就没得说了?”

“我分明为了照顾你,故意给你留了两个诱因,而你却只说了一个。”

陆逊顿时瞪大了眼睛:“还有一个?”

郑平笑着看向诸葛亮:“阿亮,阿逊比你晚来青州,接触的信息也不如你多,你可不厚道啊。”

诸葛亮不假思索地道:“兵不厌诈,兄长对我的考校,亦是我对阿逊的考校,让阿逊能认知到自己的不足,以后也能认真念书。”

“不是谁都可以好读书,不求甚解的。”

陆逊顿时有些气鼓鼓的:“阿亮兄,愚弟天天喊你兄长,你竟然还存了考校之心。你都能不求甚解,为什么愚弟就不能不求甚解?”

诸葛亮反怼道:“我不求甚解,是因为我读书多,可以举一反三;而你不能不求甚解,是因为你看书太少,只会囫囵吞枣。”

“你若只去专精兵法,以后的成就也只能当个统兵之将,而无法跟我一样,上马可治军、下马可治民,既有管仲之能、亦有乐毅之才。”

“唯有如此,才能继承显谋兄经世致用的学问,以文治国安民,以武定国安邦。”

陆逊顿时泄气。

诸葛亮又道:“这第五个原因,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原因。”

“显谋兄长要拉荀谌入局,借荀谌之手去打乱袁绍在幽、冀、并三州的原本布局。”

“以人为棋,借力打力,达到兵法之中上兵伐谋的效果。”

陆逊愕然的看向诸葛亮:“阿亮兄,你这分析得也太偏了些吧?兄长只是让我们回答这次为何能诓骗荀谌的原因,你的答案却偏离太远了。”

诸葛亮将羽扇轻轻敲了敲陆逊的额头:“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你读书少的原因。”

“读书不是读死书,不是让你在书中寻找几个固定的答案,而是要举一反三。”

“兄长不过是随口问了个问题来考校你我,若你我按部就班的回答,又如何能跟兄长讨论这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陆逊低着头,低语嘀咕:“阿亮兄你也太不坦率了,想跟兄长讨论这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直接问就行了。非得说这是第五个原因,还说什么最关键的一个原因。”

“也就欺负我年幼你两岁。”

诸葛亮的羽扇顿时一滞,脖子上也多了层薄薄的红晕。

“哈哈!”

郑平的大笑声,在官道上回荡。

良久。

郑平的笑声渐小,轻赞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求学之路,不可拘泥于旧制古法,阿逊,这一点你要多跟阿亮学习。”

“我知你专好兵法,然而这兵法之道,以略为上,以术为下。”

“只专精于术,成就也仅限于攻克城池、击败兵马,而无法凌驾于术之上。”

“倘若不能明其势,一个小小的离间计,都可能让你功亏一篑,甚至于性命不保。”

“昔日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论其术,当世罕见。然而乐毅专精于术却忽于略,虽知如何让七十余城归心燕国,却不知如何进退才不会让燕王起疑。”

“最后让田单反间连环,火牛破敌,尽复齐国七十余城。”

“而田单亦是如此,能以术破乐毅,却也不能以术保全自身。”

“反间连环,让燕王驱逐了乐毅;而田单也同样中了离间计,被齐王驱逐。”

“善用兵者,既要通小术,也要明大略,二者缺其一,皆不能称之为兵道大家。”

“即便术强如韩信、吴起,最终也枉死于小人之手,不可不察啊!”

“纵古观今,能同时精通兵法中的术和略的兵道大家,也只有兴周灭商的姜尚一人。”

“太史公亦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郑平的谆谆教诲,顿时让陆逊多了几分羞愧。

“兄长教诲,愚弟谨记。”陆逊正色一礼:“愚弟今后,必将用心读书,既专术,也学略。”

虽然陆逊一开始有不屑之意,但相继被诸葛亮和郑平教诲后,这内心也明白了如今在求学路上的偏颇之处。

陆逊的态度,让郑平也颇为满意。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任何朝代都避免不了由盛转衰的命运。

郑平亦深知,以个人的力量虽然能中兴汉室,但却避免不了汉室再次由盛转衰。

当刘备时代的人相继故去,继任者还能继承先辈的思想,镇抚内外吗?

郑平改变不了盛衰洪流,却可以让盛衰洪流的起伏变得更小。

一个盛朝急剧衰败的原因,大抵在于第一代人逝去之后,第二代人既不能改革创新、也不能继承先辈智略、反而频频犯蠢,如过山车一般将一个盛世皇朝拉入低谷。

想让盛衰洪流的起伏变小,关键在于继承人!

不仅仅是皇帝的继承人,也包括文武臣子的继承人。

郑平不设局杀孙坚,其核心在于孙坚有个好儿子孙策,孙策又有个好兄弟周瑜。

这二人尚未及冠,只要善加引导,必然能在大汉中兴后成为国之栋梁!

孙策周瑜之后,又有刘晔、诸葛亮、陆逊等小辈。

只要传承不断,不断的有豪杰志士继承先辈之志,这盛衰洪流的起伏,就会变得平缓。

改变不了盛衰洪流的核心,却可以影响盛衰洪流的运行,这便是郑平应对“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盛衰洪流的对策核心。

回到临淄城,郑平来见刘备,将荀谌入局一事以及荀攸有投效之意告知刘备。

刘备闻言大喜:“荀谌入局,即便救不了伯圭兄,也能救下伯圭兄的家眷,公达先生替我反说了荀谌,亦是大功。”

“既然公达先生要来,我又岂能不在桃园备酒静候!”

自从沮授去了扬州、田丰去了徐州后,刘备就深感军政诸事的决断,十分头疼。

郑平在的时候,还能询问郑平;郑平不在的时候,刘备只能自己去想。

可刘备总是会在青州的一些重要军政大事上迟疑不决,这不仅影响了效率,也让刘备办公署内的文书积压越来越多。

郑平虽然名义上还是青州别驾,但郑平的职责重心早就已经转移了。

往日里青州别驾府的文书及相应审批权限,都已经直接归属到了刘备手中。

郑平更多的时间,是在策谋大势,助刘备统辖三州的人力、物力、财力,而非将精力放在青州的军政诸事上。

荀攸若来,刘备就轻松了。

刘备目光灼灼,脑海中已经预演了倒履相迎、把臂同游、桃园品酒、促膝长谈、抵足而眠、织席编鞋、委以重任等一系列的求贤技巧了。

郑平没有惊扰刘备的沉思,而是返回了郑氏别院。

如今已经是兴平元年六月,刘备的长女刘奕已经能奶声奶气的喊一声“显谋阿叔”了。

而郑平跟孔素也成婚一年了。

不过郑平成婚之后不久,就一直在谋划徐扬而州。

这一年,郑平跟孔素聚少离多。

对于结发之妻,郑平多少也是有些愧疚的。

孔素远离了父母孤身跟着郑平来到这临淄城,而郑平又忙于国家大事疏于儿女情长。

然,这乱世之中,能活下来已经是极为不易。

哪怕郑平能谋全局,这每日里也少有空暇的时候。

即便是静坐垂钓,郑平脑中想的也是如何提防袁绍曹操等人的算计,以及如何去算计袁绍曹操等人。

以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只求早一日助刘备匡扶汉室、定鼎天下。

看着欢喜雀跃、眼中没有半点儿埋怨和责怪、正匆忙的将饭菜端上桌子的孔素,郑平的眼中闪过一丝柔情。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

似郑平这般立志于天下大事的人,注定是很少有机会去享受小家温情的。

而孔素却没有因此而耍小性子去干涉郑平的公事,只是默默的在郑平背后支持。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来电了,连夜写的稿子。小作者还是诚意满满的吧,感谢兄弟姐妹们的月票!

今天三更不会少,咳咳,欠更的补不了求体谅。

(本章完)

第89章 借刀杀人,焦和欲诛刘备第209章 先兵后礼,青州强硬表态第1章 趋利避害,奇士初逢仁主第42章 入平原县,群英荟萃之地第227章 吕布勤王,曹操兵戮吕县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绍又悲剧了第183章 刘备亲至,假途兵指刘岱第82章 刘备震怒,心无百姓为贼第28章 选将练士,关羽孤傲依旧第110章 收获民心,陈元龙的钦慕第177章 双谋合变,袁绍袁术犯蠢第10章 惟贤惟德,刘备一访郑平第92章 反客为主,刘备凛威渐长第322章 各逞手段,刘备惊人之举第173章 豫州战起,刘备文武齐聚第180章 长安变势,韩马进兵并州第135章 孙坚兵败,麴义破成皋关第72章 量才而用,磨灭祢衡傲气第39章 立信于民,赏必行罚必信第318章 疲虎之计,关羽颜良相遇第150章 边让陈宫,兖州止战之策第4章 显谋于世,制天命而用之第106章 收之东隅,中山甄氏渊源第79章 大汉良将,忠臣心在社稷第152章 计定荆豫,刘备纳策破局第4章 显谋于世,制天命而用之第175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第313章 虚虚实实,袁绍被打蒙了第231章 刘备假节,憋屈的曹阿瞒第122章 焦心热中,田丰初见刘备第65章 何为仁义,彼害之我利之第127章 巧魁儁乂,刘备再遇良将第225章 谋士对弈,各掌天下大势第29章 星汉灿烂,当聚文武义士第123章 西征之议,卢植誓破长安第285章 黄忠辞官,凤雏被忽悠了第272章 三营出兵,郑平忽悠许攸第141章 表奏州牧,董卓拉拢刘备第138章 羽斩华雄,卢植战皇甫嵩第339章 陆逊挂帅,渡河连战连捷第90章 刘备进兵,卢植张飞到来第2章 兵不厌诈,一策惊退黄巾第242章 三郡结盟,太史慈入扬州请假一天第4章 显谋于世,制天命而用之第43章 借古讽今,论官尸位素餐第256章 周郎孙郎,白袍营的规矩第128章 分治冀州,刘备劝和袁韩第200章 因势利导,人才拯救计划第34章 坚壁清野,张飞的大耳刮第37章 利诱百姓,刘备聚粮于城第211章 鬼才献谋,曹操臣服刘协第172章 奇谋论势,袁曹布局兖豫第99章 众望所归,继任青州刺史第302章 破曹之计,郑平游说臧洪第172章 奇谋论势,袁曹布局兖豫第154章 终得冀州,袁绍聚拢贤才第62章 迅雷之势,两县黄巾皆平第81章 义驰北海,东莱郡太史慈第117章 常山真定,义士奔赴临淄第48章 亲上加亲,刘备喜得良缘第185章 诛袁终战,刘备四面埋伏第107章 琅琊诸葛,汉代版少年班端午祭祖,请假一天接下来几天的更新(必看)第148章 群策群力,智者不谋而合第112章 促膝长谈,刘备初遇陈登第92章 反客为主,刘备凛威渐长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扬刘备仁德第7章 北海求亲,名家清淑闺秀第288章 郭图暗议,刘备兵至虎牢第341章 郑平自污,刘备全明星战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举荐田丰第79章 大汉良将,忠臣心在社稷第264章 袁绍得计,刘备也该败了第187章 兄弟相会,刘备获得玉玺第311章 群谋众议,斗郑平争兖州第212章 刘宠遇刺,袁绍拉拢袁术第271章 乱中取胜,周瑜用混战计更新时间调整叹,今天只能一更了。第245章 军争之外,郑平以计诱之咳咳,新书发了第180章 长安变势,韩马进兵并州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将第87章 东海糜氏,当急人之所急第134章 今日敌手,汉末三大良将第78章 卢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230章 世事如棋,战功宝宝袁术第230章 世事如棋,战功宝宝袁术第215章 诛董之局,卢植诱说吕布第92章 反客为主,刘备凛威渐长第269章 浑水摸鱼,郑平乘船北上第302章 破曹之计,郑平游说臧洪第138章 羽斩华雄,卢植战皇甫嵩第64章 策马挥刀,安天下复汉室第245章 军争之外,郑平以计诱之第127章 巧魁儁乂,刘备再遇良将第277章 文丑战败,公孙杀帝夺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