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孔雀东南飞

有一次,我和我的Lover郊游,看到一群喜鹊从头顶往东南飞去,我随口吟诵“喜鹊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Lover看我一眼又一眼的,没出声。

走了一程,她突然站下了说,“你刚才背诵的不对,不是‘喜鹊东南飞’,而是‘孔雀东南飞’!”

我哈哈大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我们熟到混同的程度。高一的时候,我们怀着对缠绵悱恻爱情的好奇,听老师一句一句地讲解,大体是这样讲的: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

少女刘兰芝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听到这里,我们心里都打鼓:“十七岁就可以结婚哪,有关部门让吗?”实际上,真要是汉朝,十七岁才结婚,属于老大没人要那伙的。这个年龄结婚,不是汉朝的婚姻习俗)。

婚后,刘兰芝日夜辛劳,勤于家务,却不为婆婆所容,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

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仲卿长跪,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母亲大怒。

因仍要赶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请妻子回娘家,暂避一时。兰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别,类乎休弃,今后恐难再见,便将自己常用的香囊、妆奁等物留给仲卿以作纪念。

鸡鸣天亮,兰芝精心梳妆之后,上堂别过婆婆和小姑,流泪登车而去。此时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见。两情依依,低头耳语道,“誓天不相负。”

刘兰芝被遣回家十余日,县令即派媒人来为其子求婚,被兰芝婉言回绝;又数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门提亲,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愿与刘家结为百年之好,又被谢绝。

这下早惹恼了兰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兄命难违,兰芝被逼迫不过,只得一切任人安排。那边媒人回报,说刘家已允婚事。

恰好三天过后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马上四处派人备下金帛彩礼,人马舟车,以便早日完婚。仲卿在任上闻知此变,急忙乞假告归。

第二天,兰芝整日默默无语,只是和泪裁衣。忽听得一阵熟悉的马嘶声,出门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兰芝手抚马鞍,一一诉说原委。

仲卿提及当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约“黄泉下相见”,各自回家去了。

仲卿回家后对母亲说道,“今天大风吹折了树木,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严霜;孩儿的性命犹如西山的落日,母亲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

遂再拜长叹而去。

这一天,迎亲的车马格外热闹,新妇已进门。黄昏后人群渐渐散去,夜深沉,万籁无声,兰芝揽裙投水自尽。仲卿得知,徘徊树下,亦自缢殉情。后两人合葬于华山旁。

——我这只是简单的叙说,要一句接一句的翻成白话文,得五千字!

大体意思明白就行了,我们知道了发生在汉末三国初年这么一个悲戚地故事就行了,我怀疑这是“梁祝”的雏形。

从这个长篇叙事诗里我们了解了刘兰芝这么一个忠贞不二的女性。实际上,我们很是推崇这样的女性。女人就应该忠贞不二,因为如果“二”了,就可能有后遗症。

1924年,梁启超为了欢迎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作了一次演讲,提到《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问题。

他说,“像《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一类的作品,都起于六朝,前此却无有。(《孔雀东南飞》向来都认为汉诗,但我疑心是六朝的,我别有考证。)《佛本行赞》现在译成四本,原来只是一首诗。……六朝人几于人人共读。那种热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输入我们诗人的心灵中当然不少,只恐《孔雀东南飞》一路的长篇叙事抒情诗,也间接受着影响吧?”

梁启超说的“别有考证”后来也未见发表,倒是发表了否定自己的看法。

他说,刘克庄《后村诗话》疑这诗非汉人作品。

他说汉人没有这种长篇叙事诗,应为六朝人拟作。

“我从前也觉此说新奇,颇表同意。但仔细研究,六朝人不会有此朴拙笔墨。原序说焦仲卿是建安时人,若此诗作于建安末年,便与魏的黄初紧相衔接。那时候如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赠白马王彪》,都是篇幅很长。然则《孔雀东南飞》也有在那时代写成的可能性,我们还是不翻旧案的好(见《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后来仍有不少人主张《孔雀东南飞》作于六朝的。

各种考证的理由,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根据《酉阳杂俎》和《北史•齐本纪》,指出诗里“新妇入青庐”的“青庐”,是北朝新婚时的习俗。

二、根据《宋书•臧质传》和《乐府诗集》,证明诗中“四角龙子幡”是南朝的风尚。

三、诗中有“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的句子,认为庐江的人绝不会葬到陕西华山去,华山在这里只是一个借喻,是袭用了宋少帝时“华山畿”的故事。

根据这些理由,认为汉朝的诗里是不可能出现六朝的习俗、风尚和事迹的,《孔雀东南飞》的这些内证,就透露了自己问世的年代。

但是这些论证仍然比较牵强,不足以构成完整的理由,因为:

一、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礼异》中虽记有“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但这段话只能证明北朝有这种婚礼,却不能证明北朝以前没有这种婚礼。“青庐”汉代已有,《世说新语•假谲》中记曹操故事时已有“青庐”之名出现,也说明“青庐”已用于汉末,而非始于北朝,只是北朝袭用汉俗而已。

二、《宋书•臧质传》、《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中虽然有“龙子蟠”的记载,但“幡”在汉末已很流行,传喻信命,表题官号,用的就是这种四角旗。“龙幡”曾见于《三国志•吴志》。所以《孔雀东南飞》中出现“四角龙子幡”是很自然的事,不能说它是南朝独有的风尚。

三、《孔雀东南飞》与“华山畿”故事中的殉情情节,类型相同,都是民间传说中的典型。《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地点在庐江,“华山畿”故事的地点南徐在今镇江。中国各地小山同名的很多,不一定《孔雀东南飞》就是袭用了“华山畿”的地名,借喻之说,也不确切。

——辩证这类东西,我感兴趣,想你也会感兴趣。不过,我不是考证学者,对此只是鸭子听雷。我虽不知此作写于何代,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故事发生在汉末三国初年;二,成篇于晋朝以后。

因为,晋以前,除了复姓以外,男人的姓名都是两个字,一般还有两个字的“字”,像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刘备,姓“刘”,名“备”,字“玄德”;像孙权,姓“孙”,名“权”,字“仲谋”。等等,不一而足。只要是三国的男人,概莫能外。

那时的流溢观点是“一字为贵,二字为贱”。

三国的女人不一定,三国有三个字名的女人,像“蔡文姬”、“王元姬”、“黄月英”等等。

而这首诗里的主人公,男的叫“焦仲卿”,女的叫“刘兰芝”。这种情况,晋朝以后才有。

152 邓艾和他相关的女人(二)264 刘璋的流盲行为090 大、小王皇后,袁夫人(一更)285 鲍三娘魂赴法兰西 286 女烈021 美人计247 朱恒的飞头妾094 孙登何以生在河南?(二更)232 荣辱死生103 死不瞑目的皇后147 魏延和他相关的女人028 小乔晨曲021 美人计024 三国中少见的女人076 唐姬悲歌186 老守一妻,终身魏臣019 三国最丑的女人249 吕范及其美妻刘氏105 遍态皇帝孙皓(上)264 刘璋的流盲行为000 不是第一,是唯一023 实际不是美人计268 庞林会妻183 司马炎和他相关的女人(二)252 权臣,不得好报148 张绣和他相关的女人111 吕布和他相关的女人(四)250 纵容续妻的全琮(cóng)102 “我恨你!”(三更)060 曹操的女儿(中)147 魏延和他相关的女人263 廖化也“千里走单骑”155 邓艾和他相关的女人(五)221 虎父无犬女232 荣辱死生227 邓芝母亲郑天生124 许褚和他相关的女人(上)263 廖化也“千里走单骑”045 曹操第八至第十二个妻妾148 张绣和他相关的女人035 白玉般的美人010 赵云拒嫂的多层包装088 一个意外(二更)209 巧儿的庶子167 “家有美女十数个”034 被夫侄虐杀的美女200 美男王浚(上)025 犬子虎女再相逢169 补棋大将曹仁(下)091 史上首位女画家(二更)244 怀桔遗母,压舱石068 细数刘宏(上)198 羊祜有贵女相助(上)156 姜维和他相关的女人(上)089 卞态的复仇(三更)079 小说杀董贵人168 补棋大将曹仁(上)236 鲁肃和他身边的女人(上)033 甄芙(宓fú)(四)123 黄忠和他相关的女人006 还说张皇后152 邓艾和他相关的女人(二)092 影舞者谢姬?(三更)015 助力太子夫君041 歌舞伎王后卞氏(中)042 歌舞伎王后卞氏(下)029 大乔挽歌219 郭淮救妻 220 曹真之母曹氏246 韩当的不肖子103 死不瞑目的皇后205 贾充的妻女099 何姬不懂深浅040 歌舞伎王后卞氏(上)243 顾雍的一老一少两个女人000 不是第一,是唯一045 曹操第八至第十二个妻妾105 遍态皇帝孙皓(上)111 吕布和他相关的女人(四)155 邓艾和他相关的女人(五)131 太史慈和他相关的女人(下)126 孙策和他相关的女人(一)101 孙霸的刘王妃(二更)100 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一更)201 美男王浚(下)117 典韦和他相关的女人(下)259 小虎蒙冤169 补棋大将曹仁(下)176 司马懿和他相关的女人(七)197 卫瓘不能辞荣善终(下)008 张布的两个轴女儿085 孙坚的三个儿媳(二更)158 李典无妾,但有私生子281 赵苞面对罹难的妻、母 282 董卓为267 贫女喊冤,高官审案174 司马懿和他相关的女人(五)173 司马懿和他相关的女人(四)149 文丑和他相关的女人106 遍态皇帝孙皓(下)132 夏侯惇(dūn)和他相关的女人178 司马师和他相关的女人(下)087 臭弹(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