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谋

洛阳,曹丕身体状况渐渐恢复,特别是得知田信一金印砸死孙权后,整个人身心俱爽。

孙权就是前车之鉴,偌大的魏国,那么多功臣,还有几个敢主张投降?

对待孙权都如此苛刻,那篡汉的元勋、旧臣们,肯定会遭受更为苛刻的对待。

出于健身、培养军吏的目的,曹丕持续在显阳苑举行狩猎。

然而北方的气候反应比南方来的更直接,关中吴质、河北司马懿都有气候相关的奏报。

凉州恶劣的气候变化,引发了河西诸胡的叛乱,虽然被吴质平息,这场战争中重新锻炼了魏军的野战部队,也缴获了海量的牛羊马匹,如同霍去病、卫青打仗一样,河西之战为大魏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畜力。

这种打仗还有巨大战争红利的事情本就稀少,十分难得。

一样的问题,气候恶劣引发河西诸胡叛乱;现在这个问题也出现在鲜卑,去年鲜卑就遭灾,可地域广袤,鲜卑大部有一定抵抗能力。

今年如果继续大旱,那么鲜卑部族抵受不住,要么爆发内战,用敌对部族的血肉来弥补自身;再要么效仿河西诸胡,组成联军,跟魏军厮杀,汲取河北的血肉。

不管鲜卑各大部是内战解决灾荒问题,还是缔结盟约一起掠夺、反攻魏国……都意味着战争。

绝对不能坐视鲜卑各大部进行兼并战争,不管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必须阻止鲜卑大部完成统一。

所以河北方面的边塞战争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除非气候大变,让边塞降雨充沛,缓解草原干旱问题。

曹丕、曹叡父子与门下省诸人在林间歇息,讨论这些事情。

河北战争要早作相关战备,魏国输不起,如果河北被打烂,关中战场自己就崩了。

魏军在汉军面前连战连败,这无疑会鼓励鲜卑,让鲜卑大部以为有机可乘。

或许鲜卑大部也在犹豫,但魏国真的不做相关战备,给了鲜卑大部侥幸心理……这才是最糟糕的。

河北的战备工作由司马懿负责,这不需要操心太多。

可就怕汉军乘火打劫,派兵侵扰黄河防线。这也是需要守备的,需要讨论、研究的是……到底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才能稳住防线,又能最大化节约物力。

侍中刘晔表态:“此生死存亡之际,当全力以赴,不可留有丝毫侥幸。”

同坐的裴潜反对:“河北休养十年,如全力备战,未战而民疲,势难持久。应用力三分于边塞,三分于平原,四分留守以作接应。”

辛毗也持反对意见:“陛下,我黄河有水师大舰。布于延津,观敌举动,必有奇效。”

田信、马超第一次出宛口时,就让魏军意识到河北的危机。

当时已经有了放弃中原、中原被打烂的决心……关羽襄樊战役取得大捷时,魏人就有了相关的备案。

在田信北出宛口时,魏国就开始着手修建新的造船基地,以方便黄河运输,以及封锁。

现在有两个造船基地,一个在洛阳、河内之间的小平津、孟津,专司战船制造;另一个由河东郡守赵俨负责,专司运船制造。

两处造船基地分工明确,现在汉军兼并吴军后,依旧没有成规模的战舰,长江流域的战舰也很难转运到黄河一线来。

所以目前造船方面呈现战略优势,如果今后运用得当,自能挡住汉军强攻。

就因数量不多的战舰,自延津下游开始的河段,已经被魏军水师封锁,真正的封锁。

汉军也无意进行无意义消耗,在南岸没有驻军,只在近岸地区修筑烽火台,进行警戒。

曹丕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谁也不清楚盛夏时旱情能达到什么地步,这场旱情决定了鲜卑部族的应对措施;鲜卑这里产生内战、联盟相关的决议后,才会爆发边塞战争。

边塞战争爆发,河北魏军才会陷入战略南北难以兼顾的窘迫地步;到了这个时候,中原汉军才有侵扰河北的战机。

因此,这是防范于未然的一场战略讨论,不必急于拿出应对策略。

大概六月前后,各地旱情症状汇总分析后,再拿主意不迟。

这场会议不了了之,当夜轮到刘晔当值,曹丕又询问此事。

刘晔回答:“今岁若旱,中原四州哪能无灾?汉军新得中原,急于安抚士民恢复生产,实无力侵扰河北。”

这可跟白天的回答不同,仿佛出自两张口。

曹丕问:“卿何故反口?”

“陛下,庙堂之议,必为敌所侦。”

刘晔恭谨回答:“今大河阻断南北,汉军实难侦查我军虚实,亦难知边塞风云。臣以为,当故布疑云,虚张声势,使汉不敢轻举妄动,我军自能从容平定边塞动荡。”

曹丕理解了,估计明天继续当众询问这个问题,刘晔会继续提倡全力以赴。

要骗过敌人,首先要骗过自己。

从汉军消化江东这个战果来看,今年汉军也没有大规模侵扰河北的物资储备。

等到了明年,己方拥有更多的战舰,自能阻断各处渡口。

黄河河面不宽,只要占据上游,那水战时就占尽优势。

关中在手,那黄河上游就始终握在己方手里。

汉军即便在巨野泽一带制造战舰,或者从南方向北方运输战舰……只要进入黄河流域,必然在魏军水师的下游,只要敢进入黄河流域,就要面对魏军水师的围攻、冲击。

只要熬到刘备老死,汉军也会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己方保住雍凉、幽并,能源源不绝获取战马,培养骑兵。

等河北新一代人成长起来,就有力量反攻中原。

中原大地,待铁骑践踏之时,关东四州士族怎么改投汉军的,到时候又将改投回大魏阵营。

关中形胜之地、战舰、黄河天险、河北富饶、边塞战马……甚至效仿吴质吞并南匈奴、河西诸胡,主动对外掠夺东胡、鲜卑人口、牲畜,增加己方的战争动员力。

不能只考虑汉军,还要想办法从周围邻居那里摄取资源。不然一门心思跟汉军对垒,总有被汉军耗死的一天。

田信开发岭南,诸葛亮开发南中,都是出于同样的目标。

整个诸夏之地,提供的人力、物力已无法保证今后的战争烈度。

汉军向南开拓,削弱蛮夷,汲取人力、物力用于战争;那己方也不能坐以待毙,也要积极动员起来,尽可能的把夷狄精壮人口拉过来,投放到前线。

因此,必须给与司马懿更大的权力。

现在也只有河北周围有许多可供掠夺的游牧部族,还有一个公孙燕国。

你有南蛮汉僮,我有北狄魏仆。

这场战争,还有的打。

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过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绪第一百章 时命艰难第六十九章 阵不成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势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八百八十二章 战前第二百二十九章 镇远城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八百三十八章 疯女第二百三十五章 粮票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梦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虑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五百零九章 分别第七百九十九章 风口之人第六百五十九章 断臂第七百三十章 主谋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三百四十一章 总攻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风病第六百四十七章 贾逵第四百一十六章 观星楼第七百一十三章 游说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虑第七百五十七章 皮球第一百四十九章 护食第五百七十五章 辅国将军第三百八十五章 学校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问路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梦死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七百三十章 主谋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敌手进退两难第六百二十七章 赶时间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六百八十一章 单于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与乱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一百四十九章 护食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脱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执宰之难第八百二十四章 变故之初第二百九十八章 话乡情苏则思归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鸟第一百四十九章 护食第四十五章 千鸟第二百零五章 兴灭继绝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计较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问路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无鹿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礼第四十五章 千鸟第六百六十四章 宝藏青年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八百章 一飞冲天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澜第二十章 夜中第六百零三章 疲军没资格拒绝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一百七十二章 决战前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计第二百一十一章 农具第七百八十章 推论第三百七十八章 粮不足第八百六十八章 盐池第八百一十五章 变故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六百六十七章 麦第八百二十四章 变故之初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八十七章 编制第五百五十六章 择优而选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七十六章 伤员第四百三十四章 铁山第五十四章 互卖第三十九章 自谋前路第七百五十二章 变故第七百零七章 求战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为第二百二十章 庞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