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斗兽

铜雀台,时值四更时分。

皇太后、皇后、太子相继抵达,更多的消息也从城中各处传来。

有些坏消息是看得见的,比如随太子而来围堵宫门的中军,都已换装重甲……说明武库、右卫军已经出现了极大变故。

武卫军已经丧失了唯一的重装优势,如果爆发内战、冲突,在巷战中,武卫军已无法迅速击溃参与政变的各支军队。

虽然还没到大势已去那一步,可邺都的中外各军已经用脚投票,他们已不信任现在的皇帝。

自皇帝篡汉……禅位建国以来,许多明明有优势的仗,硬是打成了败仗、大败仗。

朝野吏民没有一个能独善其身,都有亲友在军中……不断的败仗,不断的损失,总的有人站出来负责。

很显然,连续战败的责任不可能都在前线主将身上,前线主将那么多,来回换,纵然有责任,也不可能全部都有责任。

所以大家反复思考其中的问题,怎么看,都觉得皇帝有些不合适。

这该怎么办?

只好当哑巴,当一个健忘的人,不愿招惹皇帝。

如鲍勋那样的人……已经没了。

换一个皇帝,或者换一个拿主意的人,就成了大家心底默默思考、期望的事情。

就这样,更多重装部队出现在铜雀园门外的广场,就连右卫军的番号也出现在对面。

右卫将军董访也出现在这里,他左臂扎着白色布帛,胡须斑白精神抖擞,在亲卫协助下翻身下马,阔步走向一众将军队列。

蒋济上下审视董访,董访神色坦然,见这里其他将军、领军校尉、典军都没有扎标识物,也就随意扯掉左臂的白色布带,问:“领军,左卫如何了?”

“左卫据守不出,亦不过问各军出入、调动。”

蒋济毕竟是原来的中领军,位格天然高所有将军半级,见到董访,对董昭也就不担心了,反问:“武库守军何意?”

“与末将一致,愿尊奉太后懿旨。”

董访依旧觉得嘴里有些干,心中打鼓七上八下的,如果不能扳倒皇帝,那大家都没好下场。

就算扳倒,太后怎么处理自己亲生儿子?太子又怎么处理皇帝?

司马懿在外手握幽云六镇大军,若是处理不当,引发司马懿讨伐,那大魏顷刻间就会分崩离析。

所以不管怎么处理,现在的皇帝不能死,也不能受委屈,否则司马懿就有了起兵讨贼的正当理由。

毕竟……但凡军队参与的变动,谁也说不清楚的过程。

如果司马懿一口咬定,非要说邺都各军不满军事改革发动兵变,再囚禁帝室、公卿大臣、把控朝政什么的……那魏军内战就无法避免。

汉军肯定会参与,来联合司马懿,为曹魏帝室主持公道……

总之,现在事情就看皇帝一家子怎么谈判,如果谈崩了,不能顺利交接,那事情就会全面失控,成为新一轮大战的诱因。

到时候,现在站在这里所有威风八面的将军们,绝无好下场。

董访心中惴惴不安,望着火把林立的铜雀园,默默祈祷。

铜雀园里,当右卫军番号出现时,董昭就主动离开重臣班列,许褚还分出两个人羁押董昭。

铜雀台上,曹丕闲不闲来,在殿内来回踱步,显得多动、躁烈,仿佛巡视巢穴的虎熊,让卞太后,郭女王、曹叡担心、紧张不已。

曹丕自己不肯退,那国家顷刻间瓦解、崩溃,绝非什么妄想。

许多人将司马懿看成田信第二,而这个形成看法的基本条件就是司马懿与曹丕的感情……就像田信与汉成祖皇帝一样。

这种彼此信赖的感情,是一道很深的羁绊。

因为这个羁绊,如果曹丕受了极大委屈,那司马懿就有朴素的复仇大义。

哪怕邀请汉军、北府军,与之联合在一起为曹丕复仇……也是符合复仇大义的。

曹丕自然不怕铜雀园外的那些军队,哪怕没吃药,他也不怕!

这就是魏国的军队,没什么好怕的。

连他这个做皇帝的,被自己军队包围了,也没什么好怕的。

谁敢碰他,自然会有人为他复仇。

他有底气,外面的这支军队就跟冰雕一样,能被汉军、北府兵一锤打碎,也能被司马懿敲碎!

视之如土鸡瓦犬,那么自然很有信心面对自己的好儿子。

曹丕这里越是自信,曹叡就越是心虚、忌惮。

皇帝日薄西山,做点倒行逆施的事情实属正常,没什么好心疼的;可作为储君,曹叡很心疼这些坛坛罐罐,恨不得全盘接手。

曹丕越看曹叡,越觉得气愤。

这个儿子服用五石散的时间很久了,最少有四五年,却始终悄悄服用,不肯向自己分享、描述其中的妙趣、好处。可见,他的心思、立场是跟自己不一样的。

到现在还不知悔改,别人都看出甄宓的死因,就他还看不出端倪,或者看出来了,却不愿意相信赐死甄氏的原因正是曹叡本人的不顺服。

现在倒好,见自己吃了五石散仙药,等不及了,迫不及待的勾结内外重臣、将领,发动了政变。

还欺骗了自己母亲,实在是可恶。

曹丕越想越气,父子之间始终没人愿意开口说第一句话。

卞太后也沉默,曹丕在哪里吹胡子、瞪眼睛,仿佛一头择人而噬的凶兽……怎么看状态都不稳定,缺乏理智,显得偏执,显然正在钻牛角尖。

现在不开口还好,一开口,保准抓着一点话柄死追猛打,根本不跟你心平气和讲道理……何况,今夜这种事情就不是讲道理能解决的。

必须要以武力威胁,胁迫曹丕妥协、让步,达成朝政的和平让渡。

擅长交际的郭女王此刻更不愿开口说话,她很了解曹丕服药后的精神状态,最好拖一阵,拖的时间越长,加入太子阵营的人就越多。

等曹丕清醒后,精神萎靡、沮丧、悲观的时候再谈判,稍稍让出一点余地,皇帝恢复理智肯定会退一步。

堂堂大魏的铜雀台内,帝室祖孙三代人四个人,仿佛斗兽场一样,等待凶性大发的曹丕进入疲惫状态。

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三十六章 乌头第五百八十一章 胶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专断第六百零三章 疲军没资格拒绝第八章 文字第九十七章 乐乡翁主第六章 闻鸡起舞之人第二十三章 待发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势第七百零三章 掩饰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风雨第三十六章 乌头第五百九十四章 缇骑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计划第七十一章 贯甲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内因第七百章 抉择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烟第二百一十一章 农具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举第二十六章 战后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锢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静制动第二百二十八章 选士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绝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风病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六百八十章 预防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锋勇士举义第六十章 战江陵三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庙第六百五十五章 税多多第七十三章 白日没第二十九章 白马将冖车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绪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五百零二章 陈乃新国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误会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户第四百三十四章 铁山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游说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记第七百零九章 姜维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问路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协的结果第七百五十七章 皮球第二百八十一章 责任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八百三十四章 变故第六百七十二章 还剩三个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问路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礼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马文匡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条生路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四百一十九章 亲亲相护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团队第二百二十四章 驱狼吞虎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项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风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二百二十九章 镇远城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五百四十章 商谈甚欢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马索第三百二十章 胁迫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圣第四百九十章 禁锢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纸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