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董仲颖操立天子 袁本初离洛奔冀

糜竺的粮种诸物络绎送到。

田地、劳动力这两块儿的组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荀贞遣去外郡的使者们,有的去的近的,也开始陆续回来。

回来的这些使者们皆带来了各郡太守的回信。

不但徐州的日子不好过,各郡的日子也都不好过,除了汝南等寥寥几个家底厚实的大郡答应借给荀贞一些粮种、耕牛、农具等物,其余的郡国大多婉拒了荀贞的请求。

拒绝也没关系,反正有了糜竺、糜芳的大力相助,广陵屯田所需要的物资已经预备得七七八八,差不多了。

荀贞又备下礼物,再写书信,令这些回来的使者们再返去各个郡国,或向肯借给物资的郡国如汝南郡表示感谢,或只是单纯地回复那些郡守国相的来信。

一来二去,和这些郡守国相的线也就搭上了。

这天,从洛阳传来一个消息。

却是袁绍把司隶校尉的符、节悬挂在上东门,离开洛阳逃奔去了冀州。

这个消息是曹操传来的。

曹操在信中说:“袁本初颇是后悔没有听从你当日的劝告,未能在董卓刚到京时起兵击之,如今董卓先使吕布杀丁原,并其部曲,继以财货为诱,又把故大将军、故车骑将军的旧部召入到了他的麾下,更又以官职财货赂买北军、西园各部,而他留在河东、河内等地的主力也都已经络绎开到了京都,其势已成,不可阻矣!袁本初虽悔无及,面此窘境,而今亦无善策相对,迫于无奈,不得不挂印北遁。”

袁绍北上冀州,一个是因为董卓“其势已成”,通过先后兼并丁原部的并州兵、何进和何苗的旧部,以及收买西园、北军的诸将校,加上他的本部主力络绎开至京都,现而今他在洛阳已经是“一支独大”,单论兵力,已然是无人可以再压制他了,袁绍的政治资本虽然远远比他雄厚,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一百个公卿大臣也比不上十个披坚执锐的精锐虎士,正如曹操所说,袁绍虽然对此十分后悔,后悔没有能听荀贞、臧霸等人的劝告,以至坐视董卓做大,可却也是“无善策相对”,无可奈何,只得离开洛阳,北上冀州,以图它策。

这个是袁绍离开洛阳的根本原因。

此外,还有一个次要原因,或者说是“导火索”。

这个“导火索”就是董卓有意废立天子。

在因为得不到袁绍的同意,荀贞、臧霸等有一定实力的主战派而不得不陆续离开洛阳之后,董卓放开手脚,恩威并施,或杀或买,一举兼并、控制住了洛阳的各部驻军,彻底掌握住了洛阳的兵权,兵权一到手中,这“脚”自然也就立住一半了,——为何说是“一半”?因为只有“兵权”,没有“政权”,不能算是“立稳脚”,要想立稳脚,“政权”必不可缺。

“政”与“兵”互为表里,没有“兵权”,说话不硬气,没有“政权”,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为了把“另一半”也立住,为了把“政权”也抓住,董卓自然而然地就把主意打到了“废立天子”上。

“废立天子”这个主意到底是董卓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他帐下的谋士给他出的?曹操也不太确定。洛阳的小道消息,有的说这个主意是董卓自己想出来的,有的说这个主意是李儒给董卓出的,又有的说这个主意是董卓的凉州老乡贾诩给他出的,总之什么说法都有。

不管是谁想出的这个主意,其实早在荀贞还在洛阳时,董卓就流露出过这个意思。

废掉现在的这个天子,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这个主意不得不说是个“好主意”,“好”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董卓有大利,二是,而且很可能不会受到文臣集团太强烈的反对。

先说对董卓有大利:刘协又被称为“董侯”,是董太后把他养大的,他一向把董太后家视为他的“外家”,也即“母家”,董卓也姓董,虽然和董太后不同宗不同族,但政治这种东西,董卓现在大兵在手,他非要说他和董太后同宗同族,别人也没办法他,而他一旦成为了董太后的同宗,他就可以依照汉家惯例,以外舅的身份来执掌国政了,这是非常“名正言顺”的。

再说而且很可能不会受到文臣集团太过强烈的反对。

在今天子无有失德的情况下去搞这个“废立天子”,肯定是会受到文臣集团的反对的,但因为袁绍早前血洗北宫之事,把“心中对此有深深阴影”的今天子搞下来,换个“没有经历过那等杀伐、颠沛,心中可能对此没有太多阴影”的新天子上去,却不一定会受到袁氏的强烈反对。袁隗现是太傅,乃是文臣之首,加上袁家在政坛上的强大影响力,只要袁家对此不是强烈反对,那么这件事情就肯定能够做成。

所以说,结合这两点,既对董卓有利,可能也不会被袁家反对,换言之,对袁家可能也有一定的利处,这个主意确实是个“好主意”。

可问题是,袁隗为首的袁家长辈为了本家族的长远利益可能不反对这件事,但就袁绍来说,他却是完全不赞同的。

这不是开玩笑么?老子在洛阳蛰伏了这么多年,结交士人、豪侠,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掌握朝权,最终孤注一掷,冒着天大的风险,带兵杀入北宫,提着脑袋干成了“尽诛诸宦”的事儿,总算守到了“云开月明”,挟家资之势、持诛宦之威,声望之高、一时无两,眼看朝权就该由自己来接班了,你董卓半截腰杀出来,又是以兵威吓我,现在又打算废立天子,这事儿要真让你干成了,老子干啥吃去?百岁千载之后,老子可不成后世笑柄了?蛰伏那么多年,养望纳士,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结果倒好,胜利的果实被你董卓轻巧巧摘去,这要留在史书、传到后世,可不就是个笑话么?就别说袁绍一世豪雄,能不能咽下这口气,就冲着不能遗笑后世,他也不能眼看着董卓把这事儿干成。

故此,在一次会谈中,当听到董卓明确表露出他要废立天子之后,袁绍当天就离开洛阳,挂印北上,奔去了冀州。

曹操并在信中说,现今形势恶化,朝事剧变,事难谋矣,他也准备离开洛阳了。

送信来的是曹操本家的一个子弟,在荀贞读完信后,他请荀贞屏退左右。

荀贞心中一动,心道:“袁本初离洛,别处不去而直奔冀州,这必是在离洛前他就已经做过全盘考虑,有了下一步的计划了。孟德与袁本初交情甚佳,必知其中内情。”

一边想,他一边示意陪坐堂上的姚升、魏光等人退下。

很快,堂上没有了外人,只剩下了荀贞和这个曹家的子弟。

荀贞说道:“君请我屏退左右,必是有秘事相告。请言之。”

这个曹家的子弟是曹操的族弟,他说道:“在下离京前,吾兄私下对我讲了几句话。他说有些东西不好写在信上,叮嘱我务必转告明公。”

“请说。”

“今洛阳之时局已不可挽回,数月前,明公离开洛阳时,曾与吾兄有过一次深谈,吾兄叫我问一下明公:敢问明公可还记得当时当夜所谈之话?”

“记得。”

“吾兄说,践行当夜之话的时刻,很快就要到了。”

36 会师(上)149 沙丘台上旧时月(四)56 我为君取彼良驹(二)41 一诺从来许杀身50 励士出征84 诛赵家者在今日70 相见恨晚堂上欢120 昼聚虎狼争为战 夜宴当以军法行39 班底93 夜夜磨我削葵刀51 故事48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九)15 阳城治吏(下)102 欲攻昌邑先断援3 杀人13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二)136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二)127 孔明欢喜情窦开琢磨下情节走向,明天更31 督邮一怒(上)112 陶谦忍怒缘忌器 曹宏献得打劫计2 赌钱116 荀公达重任兖州28 君子报仇206 万金不如一文重69 志怀霜雪曹孟德(下)14 营中点兵尚未毕 遥见数骑绝尘至10 曹孟德四策御敌22 文高初见14 守城初战29 关云长一身是胆 刘玄德暗猜玄机293 陈国相襄军第一(二)52 围魏救赵乱其阵74 如何练兵24 太守骊马从白驹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56 善练兵者必练胆气64 难居人下刘玄德 文动天下陈孔璋14 营中点兵尚未毕 遥见数骑绝尘至84 捕拿张直(下)102 孙侯得玺度天命 董相败退往长安13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四)131 圣旨一下赴冀州(一)31 程普谏止回师救7 邯郸陌上九月秋(七)36 天下之中洛之阳19 围不赦以威生仁195 周幼平如熊举将(上)27 举荐戏忠21 赏钱105 先登陷城斩刘辟62 太守行春(下)64 裨将军新旅建组6 压豫州取占先机 猛刘邓拒领校尉172 许显临机能应变(下)62 其犹穿窬之盗也41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二)18 兵者政之辅,政者兵之基(中)66 急击则负缓则胜6 何为乳虎213 简卢从程计说孙74 归来有美迎於城185 星罗雄杰满部中(上)33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四)84 袭阵兵退夏侯惇(二)153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54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四)38 范绳144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十)12 一檄引得泰山惊12 道是襄阳德珪来49 搜山千骑入深幽(四十)62 其犹穿窬之盗也18 府主簿拒降守名76 演武荐贤(上)269 先叹董卓再叹民62 桥元伟恃功身灭 陶恭祖侵迫彭城36 什伍33 程偃6 寻贤不遇(下)63 不朽曰三次为功160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五)130 伯圭再败龙凑渡119 三战尽复东郡地(四)111 朝中争斗起风波(下)119 郭奉孝东阳说反 刘玄德广陵先至268 诏拜镇东得两郡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97 孙文台单骑陷阵4 邯郸陌上九月秋(四)179 广陵悬榻迎陈登118 三战尽复东郡地(三)265 会於汶北将击章104 陶恭祖待以时变 荀贞之只争朝夕39 忽报胡轸袭追到 进去不知何其神20 血雨腥风洛阳城(下)216 征役备物筹入鲁261 重儒引风导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