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鲧忽然激动起来,“如果我肚子里这颗星宿就是天帝选定的治水继承人,鲧就死而无憾了。人言‘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就是说的我鲧吗?只要是因为我的失败最终孕育了成功,那么,在九泉之下,鲧也可以笑对千古评说了!”
鲧的一席话改变了原本悲戚的气氛,连颗手也显露出激昂的情绪,她抢着问:“那你会怎样才能变成新人呢?”
“这只是猜测,一说你就当真了。”鲧拍拍脑袋说,“可能会有这么几种方式吧,…”
“你别瞎猜了,我来替你交代后事吧!”众人吃了一惊,扭头观看,发现鸱龟已经上岸,摇身变成了一个人。
“陆吾兄!你怎敢抛头露面啦?不怕天庭追查你里勾外联盗窃息壤之罪吗?”鲧担心地说。
“哎,天帝已经采纳了我的意见,说不定还要命我协助收拾下面这个烂摊子呢,何罪之有?受委屈的只有老弟你了。”陆吾摇晃着虎头似的大脑袋说,“天时不可延误,你沉渊的时刻到了。众位听着,三年之内不要来打扰他,有本神在此守护,可保万无一失;三年之后的今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欢迎诸位前来作个见证。”陆吾说完,突然伸出巨掌,掌中有一副用石板打制的枷锁,又厚又重,赫然送到鲧的面前。
“陆吾兄,你又来帮鲧了,谢谢!”鲧说罢,用石枷“哐当”夹住脖子,奋力一跃,纵身跳进羽渊。海浪滔天,地动山摇。
由于鲧用息壤修建的堤堰被毁,洪水漫过龙门以上的吕梁山、孟门山,使帝都平阳一带也遭受水患。虞舜急召皋陶来到帝都,受命治水,收拾灾后局面。
皋陶文武兼备,尤其擅长刑法。他率领东夷联军进占三苗之都烈山邑,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对驩兜的亲属保护有加。他认真研究了三苗的刑法,废除了其中的苛刻条款,重新颁布了新法,并利用神羊獬豸(
xiezhi)审理冤狱,追查真凶,烈山邑一时秩序井然,竟比开山犀统治时期平稳了许多。驩兜父子投降后,皋陶交还烈山邑,受命监国,以观后效。接到虞舜调令后,皋陶遣散随征的东夷将士,愿意回乡的悉数送回;自愿留下的,听其就地入赘当地氏族或投奔早先迁移来的东夷部落,只带领少数骨干应召赴任。皋陶娶少典氏之女女华为妻,生子大费,就是后来辅佐大禹治水的益。益后来被封为伯,史称伯益;为便于记忆,本书中以伯益称之。此时女华不幸死于瘟疫,皋陶只好带着伯益奔走在治水战场上。
鲧沉渊三年后的那一天清晨,虞舜、后稷和皋陶父子来到羽渊。天气阴沉沉的,雾霭笼罩着水面,对面的羽山若隐若现。忽然,羽山大放光明,犹如日出一般。少顷,雾霭飘散,羽渊平静安详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空气中还飘洒着雨丝,哪儿来的光亮?莫非太阳出来了么?虞舜等人惊诧莫名。
太阳还被封在厚厚的云层里,这亮光另有出处。当初,颗手并没有离开羽渊。她躲进了羽山,决心陪伴鲧度过这艰难的岁月。他希望鲧能复生。如果他变成了婴儿或者生出个婴儿,她就把他抱养起来。每天太阳一露出水面,颗手就把它的笑脸刻在山岩上,再用神笔描绘一遍,涂成赭红色;遇到阴雨天气,则画上一片云作为记号,天天乐此不疲。今天是她期盼了整整三年的重要日子,正为阴霾的天气而发愁,突然发现自己刻画的那些太阳发出光来,不禁欣喜若狂。
平静地羽渊忽然翻腾起来,水域中间突出一个莲花形的水柱,托起硕大的鸱龟,俨然一座水上平台,原来是因地制宜搭建的产床。鲧被网在鱼网里,肚子又大又圆,像个孕妇一般。鸱龟伸出长长的脖子朝天空张望,似乎在等待什么。
忽然,一把明晃晃的物件飞来,“唰”的一声将鱼网割破,旋即飞回。一个声音高叫:“拜见师祖,
吴回来了!”
书中交代,来者就是当年颛顼的儿子、曾任帝喾火正的祝融氏吴回。吴回本有仙缘,后来拜在青要山仙人吴正门下,修炼仙术和吴刀刀术,竟将那把闻名天下的吴刀使得犹如神灵附体一般,仅由意念控制便可纤毫不差地击中目标。青要山和昆仑山一样,是天帝在下方的密都。武罗女神是青要山管家,和昆仑管家陆吾姐弟相称。因此,吴回称陆吾为师祖,这次是被陆吾唤来帮忙的。
听见吴回的招呼,鸱龟只是点了点头,就缩回了脖子。只见吴回手中的吴刀又凌空飞来,蜻蜓点水似的在鲧的肚皮上一划,又回到吴回手中。“师祖保重,吴回回山了!”人走远了,声音还在上空盘旋。
人们的目光集中到鲧身上。颗手驾鸟从羽山飞下。宓妃踏波向平台靠近。她们满怀希望地准备去迎接呱呱坠地婴儿。
一条蛇从鲧肚子里蹿出来,把两个女人吓了一跳。再看时,原来不是蛇,而是一条还没有长角的虬龙。虬龙见风就长,体形越来越大,撒欢儿似的振涛扬波,绕羽渊一周,好像是在宣示自己的诞生。当它回到产床认母时,水柱轰然落下,鸱龟沉水,鲧忽地变成一条黄龙,在浪涛中挣扎。虬龙一跃上前,背负起黄龙,在茫茫水面上迷惘地游弋。(2)
鸱龟又出现了。它导引着虬龙游进河道,击波斩浪,逆流挺进。颗手和宓妃,一个在空中,一个在水上,不即不离,尾随而上。
“走,咱们也去看个究竟!”虞舜说。
注(1)《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又:《山海经•海内经》郭璞注引《开筮》:“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2)屈原《天问》:“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