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溺死鬼儿。溺鬼儿的这种恶劣行经受到了天责,投胎出生后的他不久就夭折了,而且还是溺水而亡。溺鬼儿故技重施,又很快拉人下水替死,自己再次投胎出世。如此反反复复,他的寿命越来越短,作恶也就越来越频繁。更为严重的是,不少溺死者纷纷效尤,使河边湖畔成了危险地带,涉水者虽然得到提醒或警告,但仍然免不了有人被拉下水去。一时间,人们对溺鬼儿谈虎色变,连鱼民也不敢下水了。
光山神计蒙是位善神,他找到溺鬼儿开导说:“你的求生欲望无可厚非,但采用的是‘恶损法’,既害人又损己;总有一天,你的寿命会缩短到一出生就夭折。我教你一种‘善益法’,利人利己,可试试看。”
所谓“善益法”,就是做善事积阴德的修身方法。溺鬼儿孺子可教,一改拉人下水的恶习,全力实施救人出水的善行,四处奔忙,日夜不息。大洪水期间,他救人无数,但从不在人前招摇。渐渐地,他的阴魂不投胎而自成人形,竟修炼成一位无冕水神了。说完自己的经历,倪龟儿又说:“我早就不把救人当作一种修炼方式了,而是当作了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甚至变成了自身的一种习性,会以它为生命,为快乐。但我不想回避过去,历史是已经存在的东西,是掩盖、抹杀不掉的。我给自己起名叫‘倪龟儿’,就是想用谐音留住‘溺鬼儿’的影子,作为历史的鉴戒。不过,我的三百弟子中,谁也不知道‘倪龟儿’就是‘溺鬼儿’。”
“没想到哇,连溺鬼儿都修成正果了!”成驹赞叹道,“你已经对得起人世间了,但人世间却对不起你。”
“此话怎讲?”倪龟儿问。
“你想啊,颛顼大帝名垂千古,谁都知道他有两个不才子虐鬼儿和溺鬼儿。因此,我俩只好陪着他遗臭万年了;即使改恶从善了,好事做了一大车,也不能洗刷自己的坏名声。”
“那怎么办呢?”倪龟儿着急地说,“自
己的名声倒在次要,关键是丢了老爸的人,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正是出于这种原因,哥哥才下决心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像老爸一样威震诸侯,号令天下。到那时,人们就不会再提你历史上的污点了,甚至会把它改编成英雄成长的故事来歌颂。”
“听说你作为军师带领三苗造过一次反,后来又销声匿迹了;因为不知到成驹就是你,也没有去细打听。”倪龟儿接着关心地问,“若要再折腾下去,会有好结果吗?你能斗过中原王朝吗?”
“眼下时机来了。”成驹说,“大禹上台后改变了帝舜的成规,把田赋收缴到三苗境内来了。如今三苗诸部有的主张抗税,有的打算举家南迁,人心惶惶,正是发动民众、起兵反抗大禹王朝的好时候。好兄弟,你就和哥哥一块干吧,无论成败,也让世人知道,颛顼大帝的后人也个个是英雄好汉!”
“我可以帮你一下,”倪龟儿不太情愿地说,“不过我还是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好,这就好,不愧是我的好兄弟!”成驹高兴地说。
不是大禹改变了帝舜的成规,而是由于迁都,在贡赋执行上引起了一场风波。夏邑从大河以北的安邑,迁到了位于嵩山以南的钧台,“五服”的范围也就随之向东南方向平移了数百里,直接收缴田赋的地域跨过了桐柏山,直*三苗国都烈山邑。而这些部族,原本是不用交纳田赋的。对于突然加在头上的负担,他们一时无法承受,纷纷秘密串联,准备联合抗税。也有胆小怕事的,开始早早地收拾家底,南迁三苗,躲到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去谋生。
此时的三苗盟主叫仡雄,是江上鳄的小儿子。仡雄降生前,他的爷爷驩兜刚死不久,其母梦见有一只细颈长腿怪鸟扑入怀里,因此推断他就是祖先驩兜转世。长大后的仡雄身高臂长,力大无穷,立志中原称霸,实现爷爷驩兜的未竟之志。他尊成驹为亚父,仍拜为军师,让成驹为
其招兵买马,结好盟国,筹谋复兴大业。一日,地方族长来报,说夏王朝的官员跑进三苗境内催缴稻米;并发出威胁说,对抗旨不交者,要抓牛抓人抵债。仡雄闻言大怒,亲自带人把朝廷催税官员抓获,用绳子穿成一串,牵着游街示众,以激发各部族的抗税情绪。临了,仡雄对俘虏分别施以墨刑,(即在脸上刺刻后涂上墨)并告戒说:“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三苗不是他的农庄和牧场,没有义务供养他挥霍。如果今后有谁敢再来我的地盘索要贡赋,吃的就不是墨刑了。”他挥剑砍掉木案一角,厉声说:“我这里还有劓(yi截鼻子)、剕(fēi断足)宫刑和大辟等更严厉的刑罚侍候他们,回去吧!”官员们个个惊魂丧胆、狼狈逃窜。
中原朝廷的重心转向夏族。皋陶只管他的治安,其他领域很少过问。伯益随从大禹巡狩四方,常年奔走在外。朝廷大权实际上落在孟涂和一帮夏族官员手里。启长大了,和夏姑如胶似漆,情浓如火。夏姑已经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取名太康和仲康;眼下肚子又鼓起来了。看她颜面如玉,青春不老,今后再生几个也没有问题。启一如既往地沉浸于音乐之中,但对权力也越来越感兴趣,时不时以少主人的身份过问政事,并毫无顾及地发表意见。由于阁僚们大都来自本族,周围不少诸侯也都是大禹分封过的,爱屋及乌,对启也就格外尊崇,言听计从,生怕惹他不高兴。当启得知收税官被三苗施刑之后,大发雷霆,叫上一帮干将就要去兴师问罪,被孟涂喝住。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孟涂说,“洪灾过后,天下歌舞升平多年,我们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了。原本以为,只要延续帝舜朝政的政令不变,就不会出大问题;没想到该变不变也是会酿成灾祸的。你听说了吗,不只三苗反叛,东夷部族也担心加重他们的负担,有异动迹象。防风氏早有不臣之心,近来和三苗东夷诸国都有来往。我们如果处理不当,一场大乱就在眼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