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启对到宋山进贡的人们说,帝舜早就不理政务、不接见臣民了,这类事物都是由摄政王全权处理的。“你们还是去烈山邑晋见摄政王吧,他会赐给你们姓氏,封给你们疆土,你们就名列诸侯了。”启如是说,并四处派人,把进贡的人们连劝带赶,统统轰向烈山邑了事。
“天无二日,地无二君,帝舜和摄政王同时存在于世,终究是个麻烦。”望着进贡人群的背影,启对蜚廉说。
“今夜咱俩潜入山寨,打发帝舜上天算了。不然的话,说不定在帝位继承上还会生出什么枝节。”蜚廉说。他是大禹的忠实家臣,对这个少主人更是抱有很大的希望。
“不行,绝对不能做这种蠢事!”启坚决的说,“天命人心都在我们夏家,不需要使用极端手段。…再说,本少爷也是具有天命的人,不想招致一个逆子贰臣的坏名声。”
“要不,我们就派一支部队驻守宋山,阻挡人们来朝见,也不让回中原。”蜚廉说。
“不,”启说,“我去劝他离开这里。”
山寨大厅里,传出帝舜的声音:“宋山的枫树,是当年蚩尤抛来的桎梏繁衍起来的,神圣不可侵犯;我今天可算开眼啦!…我说夷诺,入侵者是哪里来的呀?”
“夏家军呗,领兵的是大禹的儿子启,他们已经摧毁不少城池了。”夷诺说,“多亏你在这里,才引起上天的垂怜和护佑,一场暴雨浇灭了大火;不然的话,整个宋山就要化为灰烬了。”
“都怨我半道出了差错,把事情给耽误了。要是能早点向三苗各国宣喻朝廷新政,搞好协商,就可以避免刀兵之灾了。”帝舜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责,又接着说,“启这孩子自幼通达神灵,很是可爱。他要是知道我在这里,就不会放火烧山了。”
“臣启参见陛下!”这时启悄然而入,匍匐在地,连连叩首说,“启的确不知道天子驾临此地,把宋山误认为是座妖山,贸然放火,罪该万死!”
帝舜
一惊,急忙上前搀扶启,说:“贤侄快起来说话。不知者不为罪,你何罪之有?”帝舜禅让后自动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和大禹不再以君臣相称,因此称启为贤侄,令启倍感亲切。“但不知贤侄今后还要到哪里去?”帝舜又问。
“赖陛下洪福齐天,王师所至,三苗诸国纷纷归附朝廷,江北地面指日可以平定。”启奏道,“江南地处蛮荒,民风殊异,朝廷声教少有传播;如今若要到那里开疆拓土,*迫蛮人朝贡,定出乱局,似有不妥。愚臣有一事奏请圣上,不知妥否?”
“贤侄快快讲来!”帝舜说。
“陛下久居九五之尊,德高望重,天下钦服,若能过江南巡,亲合蛮族,晓喻朝廷政教,传播中原礼仪,以文化之,以行导之,或可救愚昧至文明,化腐朽为神奇,也省却了大动干戈,实乃旷古不世之举也!”启朗朗道来,有声有色。
“贤侄所言,正合孤意。”帝舜大喜说,“我老了,不怕苦,不惧死,愁的就是此身无用,徒耗衣食。若能以老朽之身换取天下太平、四海和合,那真是上苍的额外眷顾了。不过,以文化愚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时日才行,贤侄不要急着兴兵动武,要有点耐心哦!”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陛下放心前去就是了。”启迫不及待地说,“臣马上派人送陛下过江。”
帝舜说:“不用了,明天我还是搭夷诺的船渡江南下吧。”
事后,启原原本本地将以上过程向大禹做了回报。大禹嘴里不说,心里不仅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以后每遇大事,都放心地交给启去办理。当然,大禹也有意培养他的执政能力。
大江东去,洞庭茫茫;眼前鸟飞鱼跃,远望天高水长。“师父,你在哪里?”此时,帝舜不由得又想起了善卷。
一人踏波冲浪、从斜后方如飞而来。“师父!”夷诺惊喜的叫道。
“不,”帝舜盯着越来越近的身影说,“不是师父,是许由。…许由先生,
您往哪里去?我是虞舜。”
许由登上船,顺手捞起脚下的竹竿。原来,他是踩着一根竹竿渡江的。
“虞舜?…不,天子陛下!八十几年不见,您也成了天子,我可是不敢相认了。”当年虞舜跟随善卷游历时,曾与许由多次见面,许由于是如是说。
“您老的相貌没有多大改变,老远就被我一眼认出来了;我是您的徒弟辈儿,还是叫我虞舜吧!”帝舜亲切地说,接着问道,“知道我师父在哪里吗?”
“他呀,神龙见首不见尾,”许由遗憾地说,“想找他下盘棋过过瘾都不成。”
“您不是在萁山隐居吗,到江南访友来了?”帝舜问。
“不,我来江南是择木而栖,找个归宿之所。”许由说,“萁山离夏邑钧台很近,如今已经成了京畿之地了,不胜扰乱,呆不下去了。”
“连您这样百岁以上的高士也不得安宁么?”帝舜吃惊地问。
“夏廷上下对我倒是满尊重的,”许由说,“只是我的家族居住在颖水两岸,进贡纳赋,应差服役,免不了与官府发生摩擦。子孙们时有被抓被罚者,动辄搬出我去说人情。唉,清高了一辈子,到头来还得低三下四去求人,叫我这老脸望哪儿搁?还能隐居下去么?世道变了,世道真的大变了!”
帝舜见这位闲云野鹤般的高人竟如此气恼,忙安慰说:“时世变迁是必然的,我们也得与时俱进么。…先生下一站在哪儿落脚呢?”
“苍梧。”许由说,“我是复古派。现在虽然农具先进了,谷物有余了,但人心险恶了,世风变坏了。我尊崇炎帝时代。那时不设官府,不治军备,民无负担,无为而治,是何等地令人向往啊!不过,到了最后一位炎帝,也就是神农氏俞罔时,中原就刀兵四起了,他为了避乱远走苍梧,最后死在哪里。我想与炎帝为伴,求得最后一点宁静。…告辞了,咱们也许有缘再相逢。”许由说罢,将竹竿抛入水中,双脚踏上,如飞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