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十万人大转移

洪泽湖大堤上,十多万人正在奋力工作着,他们从远处挖来泥土,石头,然后通过人力挑运或者是独轮车运输到大堤上。

于此同时,后方还有大量的四轮马车,双轮马车满载着木桩、成型的石条等前往大堤上。

为了紧急加固大堤,帝国官方已经是动员了几乎整个江北道的民众,除了直接上堤坝修筑的青壮外,其实后方还有相当多的人工作着。

动员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洪泽湖大堤的加固也是相当快速。

不过这个时候,黄河中游以及淮河上游的洪水也是奔腾而来了。

这些洪水倒不是咻的一声就全部跑过去了,而是源源不断的从上游涌上来。

河流看似依旧平缓,但水位却是一天比一天的高。

淮河下游的排水量,已经是逐渐无法承受,于是乎,大量的水就是停留在了洪泽湖,并导致洪泽湖的水位迅速上涨。

洪泽湖是一片非常广阔的区域,以往中间还有大片的沼泽,附近也有大量的村庄和农田,但是随着水位的逐步上涨,沼泽彻底化为了湖泊。

以往并不相连的大大小小的湖泊,开始逐步连成一片!

洪泽湖的一侧的一个小村子里,湖水逐步上涨,已经是掩护了地形比较低的大片区域,而村庄里的人们正在拖家带口的进行紧急转移。

昨天镇上来人,说要紧急转移的时候,很多村民都是不愿意甚至是排斥的,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有着他们的土地和房屋,如今官府却是让他们转移,这无疑是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家园和土地,那里愿意啊。

因此昨天只有少数人听从官府的组织进行了转移。

但是谁想到,这水位越来越高,昨天夜里水位已经是逼近了村庄,这个时候,就算是再顽固的人,也是知道,他们的家园保不住了。

这才是开始收拾东西拖家带口的进行转移!

但是,整体的气氛却是非常的悲伤,好多人看着洪水淹没了村外自己的田地,哭的那叫嘶声裂肺。

这一边哭着,一边拿着自己为数不多可以带走的家产跟着大部队开始转移。

看着村民开始转移,一个正七品官员,也就是当地的镇长杨东平也是忍不住叹气!

背井离乡的不仅仅是他们这些普通村名,就算是他这个当官的也同样如此!

这些普通村民都还不知道,但是他却是知道,要放弃的不仅仅是几个村庄,而将会是一大片区域,包括他的城镇。

等洪水上来后,他这个镇长治下的土地将会尽数化为湖泊……

不过让他庆幸的是,上头已经是紧急准备了安置地,听闻安置地里有着诸多的帐篷等着了,他治下的这些数千百姓等到了地方后,总不至于在雨天里露宿。

同时听闻安置地区里不仅仅有帐篷,也有粮食和医药等物资,这转移过去后,一时半会的倒也不用担心生计。

安置地点有点远,这一群数千人足足走了两天才抵达安置地,抵达此地后,就是发现这片地方虽然是荒野,但是却遍布了大大小小数千顶帐篷,并且看到了大量的人影,可见安置地里已经是有不少和他们一样的民众了。

这些帐篷都是统一制式,而且都是军用帐篷,按照固定的距离进行布置的,看上去彷佛军营一样。

营地里,还看到了不少身穿军服的将士正在巡逻!

这让刚抵达这片安置地的民众安心了不少!

虽然一路上,那些当官的都在说,等到了地方后,会有住的地方,吃的喝的也会有,甚至到时候还会重新给民众发土地。

不过之前没到地方,也没看到帐篷和粮食,这心里头总是有些不相信的。

毕竟从古至今,遇上天灾逃荒的百姓多了去,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官府会给遭难的百姓住的吃的,甚至还免费发土地的。

一个年老,穿着儒服长袍的老秀才,当他带着妻女走进分给他的帐篷,同时还领取了米粮,临走前,那个科员还不忘告诉他,等会记得去大营门口去登记,到时候分派新的土地!

这个时候,他不由得深吸了口气,然后喃喃道:“老夫活了将近一甲子,这种事还是头一次遇上!有圣天子在朝,国朝何愁不兴!”

于此同时,安置地大营内,一顶大型的帐篷里,几个官员汇集一堂!

为首的是一个从六品的官员,桃源县县丞丁宏伟。

如今整个江北,尤其是淮安府以及临近的徐州府、隔壁皖北道的凤阳府都是被动员了起来,淮安府下属桃源县的县令,此时正带领军民抗洪呢。

这转移民众,安置民众的事情,就是交给了桃源县县城丁宏伟来负责了。

根据江北道防洪抗洪督导组的指示,转移民众,安置民众,应当确保民众安全,并让逃离家园的民众能够有屋住,有衣穿,对于部分家园被彻底淹没,无法返回的百姓,做到就地安置,分发土地,让他们在新地方建立新的家园。

根据这个指示,淮安府指示桃源县在安全地区设立安置点,同时分为临时安置点,永久安置点,临时安置点的民众,是那些洪水过后,可以返回家乡的民众,而永久安置点,则是为那些洪水过后无法返回家乡的民众所设立,因为他们的家园到时候已经是变成一片湖泊了,回不去了。

这个被称之为‘新头山安置点’的地方,正是一个永久安置点,目前已经是接纳了一千多民众,今天有来了三千多人,不出外,明天还会有几百人抵达。

总数将会容纳约五千人!

五千人,不多,也不算少了,而类似这样的永久安置点,整个江北道以及皖北道,有二十几个,之所以有这么多,那是因为官方打算永久性转移大约十万民众。

转移十万民众的工程量自然是非常庞大的,不过相对于抗洪而言,则是要简单的多了。

对于这些民众,官方将会直接从官田里拿出土地里进行免费发放,当然了,大部分都是没有开垦的荒地,江北,皖北这地方,那些已经开垦的土地大多都是有人耕种的了,不管人家是自由的还是租用的,这都已经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无法轻易动弹的。

所以,分给安置民众的土地,都是荒地!

而考虑到荒地开垦困难,同时开垦荒地的期间需要口粮!

大唐帝国官方直接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模式!

到时候,官府将会出资在这片荒地里直接建立新的城市,期间会产生大量的工作机会,以供这些民众打工,同时在新建立的城市里将会设立工厂。

国企部已经是提前准备安排了诸多国企部所属企业,在安置点里建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不为赚钱,只是为了给灾民们提供工作机会!

发放荒地,让他们自行开垦,同时建立城市,建立工厂,给他们提供工作机会,这样可以确保他们不至于衣食无着。

而这样一来,其实还会造成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那就是这二十多个直接在荒野上建立的安置城镇,将会成为大唐帝国里仅有的纯工业城市。

至少,在未来三五年内,那些荒地没有开垦出来,居民们只能依赖在工厂工作的时候,将会是如此的。

而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地方都是没有出现过的。

为了提供至少五万个工作岗位,国企部也是撒费苦心了。

考虑到灾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男女比例等,他们安排的工厂清一色的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而且除了安排一些给男性青壮劳力的工作岗位外,还有专门提供给女性劳动力的工作岗位。

直接以大规模基建,提供工作机会,施行以工代赈,这是大唐帝国玩了很多年的手段了,相当有限,而这一次,他们则是在原有的以工代赈的方式上进行了创新,除了大规模基建外,还会建立工厂,提供工作机会。

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假如这样的措施有效的话,以后大唐帝国面对有大量灾民产生的时候,也会继续施行这种方案。

不过建立工厂这事,那是后续的事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住宿和吃饭的问题,丁宏伟此时正在和自己手底下的官员们商量着。

该如何分配粮食,是一次性把每家每户的粮食分配下去,还是说统一安排,用食堂的模式提供饭食。

最后,还是卫生部门的人说服了丁宏伟,由食堂统一提供饭菜。

他说正值洪涝,正是疾病施虐的时候,再加上安置点里的民众都是村民,并不是那些常年生活在城镇里的市民阶层,他们的卫生观念并不强,如果让他们自己生火做饭,难以保证卫生,很容易发生大规模的疾病。

卫生问题,这可是相当严重的,由不得丁宏伟不重视!

前明时期,虽然说城市里都会有专门的卫生人员,但治标不治本,明文人在‘万历野获编’里是这么描述开封的

‘雨后则中皆粪壤,泥溅腰腹,久晴则风起尘扬,颠面不识。’

大体意思就是:下雨了路上都是烂泥浆,其中还夹带着屎尿粪便,走在路上,烂泥浆能溅到上半身,而到了大晴天,也好不到那里去,因为那时候就是漫天灰尘,走出门转一圈,一脸灰尘,你妈都认不得你……

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冲突和矛盾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新航线第三百六十四章 破城而入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宣战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臭名昭著的第四舰队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这玩意不会散架吧第七百四十章 工业革命(为慧尘公主贺)第六百七十六章 恐慌的明军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火烧陈立夫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印度洋上的炮声第五百三十六章 迁都前夕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打不如买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带你看个大玩具第一千零五章 驸马是个老实人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打不如买第二千一百零九章 西班牙长城第二千五十章 扁平化发展第九百四十六章 海军表示,钱算个屁!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全它吗是贪官第一百七十章 敢不从命(求月票)第一百五十四章 高科技武器第二千一百一十五章 最好的教材就是战争第六百六十六章 宣传不分真假第六百三十六章 越粗越好,越长越好(第三更求月票)第八十五章 久仰丞相风采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好惹的贼军第一千零三章 慧尘公主要出嫁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大唐人的胃口太大第四百五十一章 税务稽查总队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无耻的大唐骑兵第四百六十三章 脱裤子放屁!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夺辽河设马场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打打杀杀的多不好啊第二千一十九章 矛盾的目标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大战起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大唐中央银行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奏对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轮船时代来了第二千一百六十九章 领土太多也是个麻烦事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你傻还是我傻?第五百八十五章 改朝换代三把火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书中自有颜如玉第九百三十章 俺答汗要称臣纳贡?第六百七十五章 李春景的野心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葡萄牙的悲哀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帝国海外产业布局第九百零二章 文官们的选择第七百七十五章 不许抢,都是本老爷的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好惹的贼军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产能过剩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大唐黑虎第九百四十三章 皇家理工的妖孽们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难以置信第七百五十九章 南澳岛大海战第三十章 迟早得睡一起第五百九十七章 攻略琼州府第一百八十三章 跑就跑,谁怕谁啊第二百二十九章 让人看不懂的明军第二千八十七章 不打仗就不用弹药第八百七十章 想要放风筝的鞑靼骑兵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令人恐惧的幼军营第八百二十六章 修不起皇宫的皇帝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目瞪口呆的丹麦人第两百零一章 他们想要做什么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它就是我们的未来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风波第五百六十四章 骑兵在冲锋第四百三十二章 王八蛋,欠债还钱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扶桑问题的最终解决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金发碧眼的鞑靼军队第三百七十章 壮哉!我大唐王朝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细分的工业化第二千一百一十六章 一个地球一个帝国第八百四十一章 扬州城内的乱象第四百六十七章 乱军攻城第九百七十三章 绝望的杜丹清第四百九十六章 上门推销战舰第六百九十九章 啊,骑兵!第两百七十七章 数量惊人的俘虏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抵得上百万大军第七百四十七章 格德斯游肇庆第二千一百七十四章 急迫的陈立夫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圣天子发言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棱堡皇宫第四百七十六章 伪唐不可力敌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没了张屠夫,带毛猪也吃第六百二十七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婆罗洲知州温东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这些大唐人太野蛮了第两百九十三章 万里长征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干的就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放眼全球,无一合之敌第二千一百一十七章 经济绑定第六百七十七章 勤快的小蜜蜂:明军第九百九十章 罚款当面缴清,概不赊欠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海外部署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没有谁是无辜的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把丹麦也搬到非洲去第二千一百八十四章 双赢的好事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创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