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陈立夫的宣平盛世(二)

李轩看重陈立夫,是因为他能力才华都足够,而且似乎是传统士子出身的缘故,处理事情也是比较稳重,早年的时候虽然戾气大了一些,但是从税部调离,然后到地方上任职,就是逐步稳重了起来。

但到了担任广东巡抚的时候就已经是有了大家风范。

总体而言,李轩觉得这个人还是比较沉稳的,而且一些政治理念比较偏向于保守,他这几年在商部做事也是如此。

所以在李轩的心中,这个人应该不是什么改革派,而是属于保守派。

御书房里什么人都有,改革派已经是有了,李轩把陈立夫弄进御书房,除了能力才华外也是觉得这个人的主张比较保守,能够有效平衡御书房内的情况。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陈立夫还是挺激进的,甚至比那几个改革派还要显得更加激进。

张嘴就是扩大农业税阶梯税率,闭口就是制定最低工资以及限制工作时间,这让李轩颇为意外。

他可是知道,这个陈立夫乃是士绅,金陵东陈家乃是官宦世家,这些年这些士绅啊官宦世家普遍已经是开始转型,家族财富大多已经是以工商业里的各种企业为形势而存在的。

陈家,也是属于其中之一。

然而这个陈立夫,怎么第一把刀就是砍向了自己人啊!

哪怕是现在的李轩,也是不知道陈立夫的真实想法!

自从宣平五年入仕开始,陈立夫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朝堂重镇,入值御书房,然后辅助圣天子打造一个宣平盛世。

这个梦想足足持续了三十一年,为此他牺牲了太多太多。

如今他已经成功入值御书房,成为天下之间仅有的几个御书房值班大臣,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万之下万人之上了。

这个时候,他的梦想已经是实现了一大半,而接下来的一半那就是打造一个宣平盛世了。

为了宣平盛世,区区自家产业受损算得了什么!

他要的不是什么家族荣誉,士绅阶层的利益,他要的只是宣平盛世!

他要的是后人一说起大唐,说起宣平年间,第一个会想起的可能是圣天子李轩,但是希望人们第二个想起来的就是他陈立夫!

如今大唐帝国在他看来依旧是不完美的,存在着诸多缺陷,而这种缺陷就是他需要一一去修补的。

扩大农业税的阶梯税率,制定最低工资以及限制工作时间,这只是他陈立夫拿出来进行试探圣天子态度的一个敲门砖而已。

陈立夫的想法,其实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这个世界上能够理解他的人,恐怕也只有他的夫人了,而哪怕是他的夫人理解的陈立夫,也只能是从他挂满了整个书房的寒竹图里了解一二。

他的寒竹图,画的永远都是绝境中依旧傲立的孤竹。

茫茫雪地里,一支青竹傲立于雪原之上,任凭狂风卷起风雪,青竹巍然不动!

但是他坚持的是什么?这一点没有人能够知道,哪怕是他的夫人也不知道。

圣天子李轩自然也是不知道的,不过李轩不在乎啊!

对于李轩来说,选陈立夫入值御书房,只是常规操作而已,这些年来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调整御书房内的人事,他会尽可能的让御书房内的构架保持稳定。

什么样的御书房构架才是最稳定的,那就是不能一家独大!

自从柳八苟年迈致仕后,御书房内就没有任何一个值班大臣能够力压其他人了,这些值班大臣们的权势大体相当。

比如新入值的陈立夫,他本官是正二品的商部尚书,同时李轩还让他分管经济发展事,如此不管是商部还是其他的工部、交通部、农部、国企部等和经济发展相关的事务或机构,他都能插上一手。

但是其他的几个值班大臣,权势也足够大啊,比如说去年入值的财务部尚书秦寻克,账房出身的他长期在金融系统内工作,入值后分管金融事务,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还兼管税部。

说白了就是管钱的,但凡和官府的钱沾边的事都归他管,而不管什么时候,钱袋子说话的份量都是很重的。

还有吏部尚书贾文柏,他没有其他分管事务,但是一个吏部尚书就足够了,吏部历来都是帝国最为权重的部门,尤其是钱祧里致仕后,没有钱祧里压着,税部虽然依旧强悍,但是已经不能一枝独秀了。

贾文柏这个掌管着无数官员政治生命的男人,在外头说话语气稍微重一些,就能引起官场大地震,如此大员,怎能不权重。

又有礼部尚书谢一卫,礼部可不仅仅管利益,实际上还管着外交、教育、科举。此外部分民生内政事务也归他分管,虽然都不咋地,但是架不住人家分管的事务多啊,单挑打不过你,人家跟你玩群殴……

上述四人,就是传统文官集团在御书房里的核心支柱了。

至于御书房里的另外五个人,和传统文官其实没啥关系。

其中陆军一人、海军一人,都是有陆海军里的现役大佬担任。

然后大法院和督察院各有一人,这两个机构都是独立于文官集团之外,大法院都还好,算得上是大唐内实权最小的一个独立机构了。

然而督察院就不简单了,他们权限极大,而且该机构和内阁的其他官员属于天生的死对头,督察院里的高官,尤其是那些三品以上的都御史们,每一个都是手上沾满了贪官污吏的鲜血,要不然他们根本爬不上来。

大唐督察院内的御史,只能是在司法体系内调来调去任职,并且大概率还是督察院内部生前任职,是和其他官员没什么牵连的,同时他们要想升官,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抓贪官污吏。

这些御史们不把内阁的高官搞下几个来,他自己也别指望能够爬上去成为都御史。

再过来就是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了,虽然说翰林院内部分科室的官员和普通文官集团联系比较密切。但是掌院学士历来都和传统文官没啥关系。

历代掌院学士,都是秘书处里的秘书出身,这些秘书处的秘书们,和翰林院的其他科室的官员们可不一样,他们清一色的都是孤臣。

第十二章 上天欲亡我乎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裁军,那是不可能的!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蒸汽战车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京镇铁路通车第二十七章 黄竹山的哀嚎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巴博第二千一百六十一章 破产的大唐地方衙门第九百七十五章 王文华被贬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埋葬了梦想的休达第一百三十一章 樯橹灰飞烟灭第一百九十七章 好大一口黑锅第两百四十五章 臭名昭著的征粮司第三百一十八章 冒险方案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南金热第二千八十一章 埃及省亚历港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振兴农村经济计划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甘心的俞大猷第三百零一章 阴沟里翻船第二千一百一十五章 最好的教材就是战争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济州马场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贵族封地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万金油西北马第九百二十一章 临高要办工业区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大唐男人是有格调的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比海军还值钱的大唐西洋公司第八百八十九章 身负重任的陈立夫第五百四十四章 天下震动正德气晕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帝国的钱,岂是你能够随便烧的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圣天子发言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澳洲的狗头金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自甘堕落的海军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钱!我们耿家有的是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帝国丢不起这脸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帝国海外产业布局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繁华背后的危机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海军誓死不从第六百五十五章 张岳的革新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登陆锡兰岛第三百章 黎明前的黑夜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流口水的左成生第一百六十七章 日渐变化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奇葩的尤金鸿上折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殖民地交易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欠了一屁股债的何锡华第五百一十章 造反真难!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大唐帝国的精英教育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工业标准化第九百七十三章 绝望的杜丹清第八百四十二章 奠定江北大局第八百八十一章 俺答汗的抉择:战还是逃?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钦赐皇家教授学士第二千一百五十一章 识趣的瑞典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反攻!反攻!(第三更爆发求订阅)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抚伪唐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搬国业务第二千一百七十五章 君臣典范:李轩和陈立夫第九百二十五章 决战、护航、巡逻第五百二十九章 从不退缩的税务稽查队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海外部署第三百三十四章 王霸基业已成!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子爵世子的战斗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海军五年发展计划第两百八十三章 把他绑起来,烧死他第六百三十九章 视察兵工厂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高举留中不发第九百九十六章 大玩具:蒸汽坦克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皇室雇员:大唐女官第八百六十七章 江南动乱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第六胸甲骑兵团的危机第七百二十八章 强攻!车轮战!第二千五十四章 机械化骑兵第三百四十九章 兵分两路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坐稳扶好,老子要飙船了第六百零四章 迎风飘荡的红龙持剑旗第一千章 自力更生:种田养猪第两百八十章 扩军封侯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这他妈不合理第三百一十四章 明军溃逃第二千一百六十九章 领土太多也是个麻烦事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米尼步枪初登场第五十四章 大唐天兵勇猛无敌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贵族也是民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伟大的变革时代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海外部署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死也不走第六百一十章 军械产量大跃进第一千六百章 海军重整计划第两百三十二章 战场的巨大惊变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抢手的大唐暂住证第八百七十六章 皇帝对皇帝的对决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仿若昨日第九百四十五章 张岳会跑吗?第七百三十八章 远征万里灭佛郎机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城门的一声惊雷第八百九十二章 炮轰开封第四百六十八章 头号明奸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应易康去扶桑第二千二十四章 陆军丢不起那脸!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军来袭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考核承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