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董立群赴红海

督办红海民政事务这种从二品的职务,在大唐帝国多了去,各部侍郎,各省道的道员以及巡抚,各海外事务大臣都是清一色的从二品。

至于一些乱七八糟的从二品职务就更多了。

这些从二品职务之间的区别可大了去。

比如海外事务的从二品督办,这就比较弱势了,在帝国上层说话可没有本土省道的巡抚道员说话响亮。

而本土的巡抚道员里头,又不如各部右侍郎。

各部右侍郎又不如左侍郎。

同时重要部门的左侍郎比弱势部门的左侍郎更强势。

最后,进入了御书房的侍郎,又是得单独拿出来说,因为哪怕只是一个御书房行走,其实际职权也会超过没有入值的各部尚书。

所以在大唐帝国里,要讨论一个官员的权势地位高低,是比较复杂的,不能光看品级,也不能光看本官,得看实际职务或者差遣。

御书房值班和行走大臣就是差遣。

进入御书房,这是帝国所有臣子,甭管文成武将的最大追求。

因为御书房才是帝国真正的权力中心。

九大值班大臣,那可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哪怕是扩张后的十八名行走大臣,那也是帝国最为显赫的高官之一。

要想进入御书房,哪怕是行走大臣,那也是千难万难的。

但也不是没有就捷径。

比如说吏部尚书、税部尚书这两大尚书,基本每一任都能进入御书房,至于是行走大臣还是值班大臣,就得看情况了。

再比如江南道道员以及广东巡抚这两个职务。

这两个职务虽然表面上和御书房没啥关系,但是最近几任担任过这两个职务的官员,最后都进入了御书房。

因为这两个职务的官员如果在任上没有犯错的话,下一步基本百分百就能够调回京畿担任一部尚书,并且成为御书房行走大臣。

至于后续能不能成为值班大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今整个帝国里众多职务里,也就只有这两个从二品的职务可以让人一步登天。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自然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非常的重要,能够成为这两个地方的一把手,而且还能做出成绩,又没有中途落马的话,基本上结束三年任期后就是妥妥的进入御书房了。

随着第一工业革命的逐步完成,大唐帝国的经济体系早已经是从农业经济转变为了工商业经济为主的经济体系。

第二产业早就超过了第一产业,成为了帝国的支柱产业。

而第二产业所爆发出来的能量也是远远超过了第一产业。

很多地方都没什么良好的可耕地,并不是传统故意以上的鱼米之乡,但是只是因为有了几家大型企业拉动经济,其经济总量立即就能爬升上去。

由此可见第二产业的重要性。

而在目前大唐帝国里,因为资源,地形,交通,资本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第二产业的发展也是极度畸形了,哪怕是有着国企部和皇室资本的引导,但是民间资本依旧倾向于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江南道以及广东这两个经商环境最为优良的地方建工厂办企业。

值得一提,这两个地方都是陈立夫曾经长期主政过的地方,并给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了重视吏治,重视工商的政治理念。

这两个地方在漫长的发展过程里,一直都是保持着极大的竞争力,吸引了无数资本涌入其中。

哪怕是现在其他地方也都陆续发展工商业,但是依旧是远远无法和这两个相提并论。

两个省道加起来,工商业的经济总量能够占据帝国百分之三十。

因为一个江南道占据了帝国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就算是广东也是占据了帝国经济的百分之十以上。

要知道,这个帝国经济数据,可不仅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东亚本土,而是包括了如今大唐帝国的所有统治区,包括大陆本土、海外本土、海外领地等所有有大唐税务官员存在的地方。

然而上述所有地区的经济总量加起来,江南一道依旧占据了百分之二十的恐怖数据。

如此重要的地方,帝国乃至李轩自己都是不会有任何轻视的,因此江南道道员以及广东巡抚的人选,历来都是慎之又慎。

最近几任都是直接抽调各部侍郎到这两个省道担任文官一把手。

如果能够顺利完成任期,做出成绩来的话,后续进入御书房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这两个职务,也依旧是从二品。

董立群的红海事务督办也是从二品,但是从二品和从二品之间差距太大。

不过董立群却是没有嫌弃自己的这个职务,因为对于身为外务部官员的自己而言,到海外领地当督办大臣,这已经是比较好的过渡选择了。

等他成功完成任期,下一步就能期待着调回本土担任外务部右侍郎了。

大唐帝国的官员任命安排,讲究的是专业。

比如说商部和农部这两个机构的大臣们,往往都是地方官员出身。

同时法务部等司法部门的官员,也都是司法机构出身。

帝国很少会把一个司法官员调到地方负责政务的。

而海外领地的官员任命上,几个地区督办一般都是外务部出身,协办的话,往往又是其他部门出身,而寻常各州官员倒是比较正常。

这都是帝国官场上的明面规则了,这种安排一方面是为了给搞外交的官员一个往上爬的路子以及过渡期,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处理海外领地的事务。

毕竟海外领地的官员,如果只是普通官员也就算了,但是督办各地区事务的大臣,那可是还要肩负外交事务的,和土著打交道也是他们的工作之一。

毕竟工作性质和在帝国本土担任巡抚有极大的区别,如果是那些擅长工商吏治出身的传统官员,是很难胜任这种督办职务的。

最好得有外交工作经历。

董立群对自己的任命已经算是比较满意的了,虽然这一去红海就是万里之遥,而且红海那边的条件肯定会非常的艰苦。

但是和升官比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

刚接到任命,他就是直接乘坐了了高速客运前往红海了。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烧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弄假成真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南洋大迁移第三百二十八章 兵临兴泉第八百一十四章 挺直了腰杆的内阁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文豪柳八苟第两百零五章 恐慌的明军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来自蒸汽机项目组的捷报第三百九十七章 光环耀眼的圣君(爆发求订阅)第四百六十八章 头号明奸第三十六章 原野上的白手绢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真实的大唐第八百五十一章 此物当为我大唐利器第七百三十二章 狂奔追击第二千六十七章 注目礼第七百六十二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大唐帝国教坊处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不爽的白太后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南洋上的棱堡第四百九十章 捷报南来第三百七十五章 贼军已败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纠结的海军第三百二十章 争渡争渡第一百四十五章 未竟的征伐(求月票)第九百零一章 翰统鹰犬在行动!第六百六十八章 耿右华看报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这他妈不合理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用枪炮的鞑靼人很可怕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 这太子当的真累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唐危矣第一百零四章 整合第七百八十三章 本官就知道李贼狡猾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期待的变局第两百五十七章 少和柳八苟混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炼油厂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杨成这个大傻叉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冲突和矛盾第三十一章 倾国之战第九百七十九章 坚持移民一百年不动摇!第八百五十七章 地方办企业第八百三十六章 新税收第六百一十四章 欣喜若狂的明军第六十二章 说走就走的劫掠第一百八十三章 跑就跑,谁怕谁啊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左成生的大生意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震惊世人的广告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宣平十九年:巨大的变迁第四百二十章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第九十三章 那是老娘的私房钱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西北铁路通车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秦淮河花魁大赛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突围或死守都不行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 汽油才是未来第两百八十四章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第二千八十三章 大唐看不上眼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给面子的老天爷第八百八十九章 身负重任的陈立夫第四百章 听天由命的明军第二千零四章 一个想要上岸一个想要下海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唐第一艘战列舰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搞那么复杂干嘛直接平推过去就完事了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十万人大转移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子是老子还是老子第六百六十六章 宣传不分真假第八百六十五章 爱卿辛苦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唐的继承人第六百六十三章 台风来袭第一千九百四十二章 煤气机掀开的内燃机时代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高举留中不发第六百五十八章 不要脸的伪唐官员(求月票)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宣战第六百八十二章 督标的冲锋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未来主力舰计划第二千四十六章 没啥可追求的圣天子第二千一百一十八章 开窍的太子第四百三十四章 祝志海之死第一百八十章 陈屠夫出击第四百七十三章 望远镜初登场第一百四十一章 抢个劫旅个游第六百七十七章 勤快的小蜜蜂:明军第三百四十五章 惊喜?这是惊吓好吧!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 三年白头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陈立夫又要升官?第七百一十四章 慧尘公主长大了第六百五十七章 花魁们的黄金时代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大唐电报公司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只要你买不起,没有我们卖不了的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冲突和矛盾第八百五十八章 俞大猷被俘第二千七十六章 结婚难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去哈密第三百八十三章 千骑来袭第八百五十四章 燧发枪初登场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兵发吕宋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海军护航第二千一百四十二章 让人无语的大唐子民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联合步枪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上帝都得说一句你牛逼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大唐人的全球贸易第四百七十一章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