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番外》
端午佳节,糯米清香,枣味甜美。龙舟竞渡,震山翻海,壮者吟啸。华符落吉,斓丝束福,祈以安乐。
于是外得片片粽叶,墨绿掺灰,水亮光滑;一捆粽绳,浸于水后,韧软顺紧;数斤糯米,粒粒香溢,晶莹饱满;半篓蜜枣,甜沁心脾,唇齿留香。欲包佳肴,煮为粽子也。
细水自指间流,为洗米上灰垢;玉手流转,粽叶与绳已备矣;蜜枣净成亮,各匹一粒。偶有窃者好其美味,常趁不备潜于角落。未几突动,身手敏捷,快然无奈。枣不见只得重置,而提防益严。
卷叶为倒锥状,放米与枣,成形三角,以绳缚之。需留意枣没于米中,方能使外观甚雅。绳结应活,以便后食。犹记温声细语,伴含米香之清风,拂面而过,令人心平气和,暖意融融。犹记笨拙仿做,歪七扭八,不成模样。少女不急不讥,眉眼盈盈,耐心引之。虽终别类,而可食矣。犹记齐心协力,欢声笑语,追逐嬉戏,开怀于浓重香气中。犹记少女音容面貌,唇边含笑,眸中光河流淌,星辰夺目;素衣飘飘,似有糯之清甜。
煮于山间溪流之澈水,益具甘甜。初出皮烫,少年勇而无谋乃直入以取,自伤。少女奈何未及时阻,抱以歉笑,冰掌覆其痛处,少年顿无感于热患。宣豪迈气概,言不足挂齿。年少轻狂,引少女掩面轻笑。不禁一滞,继而也始笑于唇。
以勺捞得,呈于盘中,置于阴凉处稍冷,即可食用。各分得一,促膝品味。米皆软糯,清有爽口,食有余香;枣则甜而不腻,甘而不涩,混米黏性,果肉乃在齿上微残,清甜得以留久,柱香方去。
大赞手艺,嚷再食一。少女笑而不语,回身端得,分以众人。少年留存,给予忙碌而未尝果腹之少女。少女讶异,随即浅笑言谢,少年羞而挠头,惹众人唏嘘。少年佯怒声讨,于是嬉笑比斗,以粽为赌。乃见快活潇洒,青春热血。
见不足,少女欲再制,行远渐离。少年忽觉惶染恐矣,不安之感突强,似天涯海角再不能望,疾声以停。而惊察不可发声,唯口动似哑。大汗淋漓,急躁漫心,起身飞扑,然手落空,未尝如愿。
突起,方圆尽暗,己于床铺,身蒙被褥,始知乃梦也。
长叹幻念,思绪飞转,又现当年之光景,摇头以破,责令忘却。虽少女之容依存心,其身不在红尘人间,以何勇气再忆?
拭面而抹有泪,归梦而望有痛。如此折磨往复,少年伤彻,欲断绝而不舍,欲抛却而不能。常在夜深人静之时,倚窗仰天独叹,茶酒置于身边,借星月以消愁,寄深情于远方。
不可入眠,遂起。沐身漱容,更衣独处。寻得一高地,览下方夜景。夏风幽骨,然心死自不觉。目光涣散,呆若木鸡。少女离后,坚定之眸再无昔日飞扬之神采。
忽忆其妹有言:又是一年端午将至,可曾计何?
自是未曾念想。小妹亦明,少女已不安在,少年何以安度?昔年欢畅之情,众人皆怀,虽不及少年情深,也甚思往。
犹记糯香阵阵,甘枣粒粒,粽之清妙。
犹记端午时分,少女静捧一粽,小口食糯,眉眼含笑,尽是满足。
犹记曾言来日,观赛龙舟,贴符门户,腕上绕彩,求世平尔安,愿君卿同在。
而今再不得以相见。余愁思满腔,残情劫迷离。
佳节至,佳人失,佳情无,佳梦碎。
唯于幻梦中也。
………………………………
端心奉盏青玉念,午晨琉破尽碎裂。
天映赤血金光边,雪化献苍灭万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