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兄妹之间

午睡醒来,头一件事,姜瑗撑起身子,向屋里圆桌上探看。

果然见得几样包裹着蒲叶,缠了麻线的市井吃食,眼里慢慢就盛出些笑意。

春英扶她起身,欢喜说道,“奴婢就知晓,小姐起来一准儿要找二爷带回的零嘴儿。”又指着未拆开的糕点,一样样说给她听。“二爷身边福顺送来的。这是宽窄巷子的桂花糕,这是彤记香饼。还有您最爱泡的菊花香片,馋了许久的豆腐卷儿。”

“总算二哥哥有心。”被绿芙伺候着简单梳洗,也不等崔妈妈一样样装了瓷碟儿。从摊开的蒲叶上,伸手掰了块儿豆腐卷儿,送到嘴边只顾偷吃。

“您这时候想起二爷的好来。莫见了人,又与他对上。”好笑递上帕子,看她净了手,崔妈妈对自家姑娘跟二爷见面情形,再熟悉不过。

兄妹两人都是太太所出,感情极好,几日不见便会惦念。可真要见了面,又是针尖对麦芒,处处不相让。难得的,换了正经事上头,二爷眼睛一扫,七姑娘还得乖乖听话。这情形,着实好笑。

“不与他怄气,这就去寻二哥哥说话!”就着春英打起的门帘,姜瑗带着人往姜昱四方斋里串门子。

还没进独院儿,便听里面五姑娘黄莺似的笑声传来,一声声“二哥哥”叫得又软又轻。

“小姐,五姑娘也是在的。”春英皱起眉头,眼里透着无奈。怎地五姑娘每次都抢在自家小姐前头,不去大爷院里坐着,反倒缠上二爷。

爷们儿都是才回府,坐了半日马车,竟是连给人歇口气的功夫也不留的。

“五姐姐在,想来定是拉了大哥过来。”了然叫人进去通传,姜瑗对姜柔如此做派,早习以为常。

兄友弟恭,姊妹间和睦,讨爹爹欢心,交好有望入仕的姜昱,于她有益,自是乐此不疲。

“七妹妹来了。”十四岁的姜楠五官端正,眉目舒朗。国字脸,宽阔的额头,据说跟已故的纪氏长得很像。

笑容和善,性情忠厚。听人通传,本还与姜柔说着话,这会儿已是转头朝她看来。

“几日不见,大哥哥看着精神极好。”私下里兄妹相处颇为随意,姜瑗拣了姜昱身旁锦凳坐下,看着身旁老气横秋的少年,靠近了比划一下,顿时泄气。

“二哥哥又长了身量。”便是坐着也看得出来。

明明只比她长了一岁,偏偏她垫起脚尖,也才堪堪够到他鼻梁。

斜眼睨她,唤人端上碟香瓜子儿,推到她跟前。“自是与你赖在园子里养膘不同。”

姜昱略显消瘦的面庞上,一双眸子干净透亮,斜飞入鬓的眉毛又细又长。乍一看去,整个人透着锐气,又有股文士的清雅。此刻笑话她,亦是气定神闲。

噗嗤一声轻笑,姜柔捂嘴儿,盯着姜瑗圆润饱满的面庞,真真又白又嫩,有着两分少女的稚气,难怪姜昱如此打趣她。

不满撇嘴,姜瑗拾起瓜子儿递嘴里一嗑,淡淡回应。“二哥哥俊脸,更白净了。”知他最忌讳“白面书生”,她偏就拿话跟他叫板。

姜瑗一直盼着有个慈爱的兄长,可自从姜昱学会了说话,从没叫她如愿过!

幼时这熊孩子拽着她东奔西跑,难为姜瑗软软的身子,腿脚还没长利索,跟在他身后没少磕着碰着。

等到两人再大些,姜昱无师自通,样样抢着亲自“照顾”她。拿了饭勺与她喂饭,糊得姜瑗满脸都是,气得小姑娘眼泪汪汪,嘴里包着米饭,哭喊都发不出声来。

待得姜昱入学开蒙,性情急转,极动至极静,害得姜瑗没能适应,已吃足了苦头。

每日午后,姜瑗都得乖乖坐着,被他关在四方斋小书房里,手里捧着卷比她脸盘还大的《集贤集》。她念一个,他写一个。要是念得错了,二爷姜昱会很不高兴用鼻子哼哼。

那段日子姜瑗过得很捏了把辛酸泪。大周朝文字小篆居多,其次狂草。四岁半的姜昱学起来尚且吃力,难为她丁点儿大还没断奶,已陪着二爷刻苦攻书。最可恶,那人还嫌弃他拖累他进度!

如此兄长,姜瑗长到现在,能只嘴上跟他呛声,已然不易。

最叫她痛心,旁人眼中,这便是天生的兄妹投缘。郡守大人和许氏看着欢喜,又见姜瑗小小年纪,跟着姜昱竟也能勉强不被他落下,很是夸赞了姜瑗,更多却是鼓励姜昱,让还是个半大小子的二爷,从此明白了肩上重担。

于是在这般友爱的氛围下长成,姜昱日渐严厉,姜瑗比谁都体会得深切,何谓“长兄如父”!

姜昱这些年积威甚重,正经事上姜瑗少有与他顶撞。唯一能扳回些场面,只剩嘴皮子功夫上,与他不相伯仲。

看他二人四目相对,暗中较劲,姜楠好笑替各人斟上热茶,挑了个在座都感兴趣的话题。“明日府上延请的贵客,七妹妹可知来人身份?”

“太太没说。”回头捧起茶碗吃上一口,倾身笑眯眯问姜昱,“二哥哥可知晓?”

姜昱抬手将她指尖捏着的茶盖夺下来,惯例的训人,“规矩都白学了?”直到看她乖乖缩脖子端正坐姿,这才琢磨片刻,与她说了实话。

“来人与府上有些渊源。门第却是高不可攀。”

姜楠本打算挑起话头,兄妹几人凑凑热闹。没想到姜昱竟认真起来。

姜瑗也没料到自己随口一问,姜昱还真能答得上来。该是她爹已急着招了两人说话。

这事上边儿,姜瑗只觉无奈。即便她再受郡守大人疼爱,终究越不过“女子不涉外事”这条祖宗规矩。因而府上凡有大事,郡守大人都只会叫嫡出的大爷二爷当面告知。府上几个姑娘,连着太太许氏,只管安安稳稳过日子就成。

“来者何人?为何说跟府上还有些关系?”没等姜瑗开口,姜柔已按耐不住,好奇看向姜楠。

与府上人人夸赞的七姑娘不同。姜柔第一天开口唤许氏太太,便知晓自个儿再不是二房不可取代的嫡出姑娘。

纪氏去得早,她出生不满周岁便没了生母。若非纪氏留在姜楠身边的张妈妈不时提起先太太的好,她怕是早已被许氏养得熟了,忘记生恩。

张妈妈被送去庄子前,孤零零躺在床上,拉着她手。四十岁的妇人满脸褶皱,头发花白。红肿着眼睛,只一遍遍关切,要她提防太太,为大爷和自个儿多做打算。

姜柔记在心里,对一切可能成为她往后助力的,都极为看重,不愿错失。

第四零五章 家和是福第三五九章 好戏开锣第173章 进激的小七第133章 自思量第六十六章 一切的开端第416章 番外石头记第106章 破庙(1)第147章 入狼窝第七十五章 避重就轻第183章 所谓“退而求其次”第185章 她不知道的事第三五九章 好戏开锣第139章 方知相思第178章 称心如意,羊入郎口第三一三章 嫩剥菱角,不比剥她第七十章 你来我往第四零五章 家和是福第193章 醉花荫(四)第三一七章 待嫁(上)第五十六章 于无声中第三一二章 公子一笑,小七欢心第二九七章 怎么看,怎么疼不够第二十章 值得第三二四章 上行下效,如斯君臣第167章 序幕(5)第三十八章 点滴之间第三九八章 成长的烦恼(二)第六十四章 同游(4)第二三零章 大人,您就是这样提...第三九一章 不同的选择(一)第四零七章 “拳拳”情意(上)第二二二章 吃亏的事儿,咱不干第三十一章 事发突然第107章 破庙(2)第172章 魔高一尺第三十章 一碗面条第二零五章 本世子可有意会错?第三零六章 四姑娘冤枉第三九七章 成长的烦恼(一)第二零二章 “好姑娘”第二零零章 靠近他,感受他第三七零章 心思不同,风景不同第三七三章 夫君,妾身无憾第三七二章 这一出戏,孰赢孰输第三十七章 应他两事第167章 序幕(5)第十一章 姣姣公子第二十一章 小七受罚第二五四章 那一俯身的温柔第九十一章 乍暖还寒第五十一章 两相权衡第三七七章 昔日伊人,今安在?第六十三章 同游(3)第108章 破庙(3)第174章 不速之客第三一零章 伤的是腿。别处立起,轻而第二十四章 将离第二零四章 巷子里的身影第181章 小七,世子的手段你慢慢领会第131章 秋意浓(1)第190章 醉花荫(1)第五十章 家务事第三三八章 坑人的三姑娘第159章 明枪暗箭第四零三章 图穷匕见,秋后算账第四零七章 “拳拳”情意(上)第189章 意外的登堂入室第七十二章 入学(上)第二八八章 真亦假时,假亦真第二八一章 陌上春归,好事将近第四零三章 图穷匕见,秋后算账第185章 她不知道的事第三零五章 旁人的苦,她不会有机会尝第十八章 与她庇护第二四八章 大人,下官家务事,...第二五三章 大人,下官为您量体...第三零四章 世子自有阿瑗磨第八十八章 与她鼓舞第二九九章 京畿王城,不可招惹之人第三零六章 四姑娘冤枉第184章 但为君故第173章 进激的小七第145章 所谓内定第128章 用情已深第153章八仙过海第八十八章 与她鼓舞第七十一章 可以耍赖的嘛第三八二章 谁知守夜人(一)第五十七章 美玉天成第二六三章 早寻到的,不叫你担...第170章 最是明媚好春光第三八六章 山寺之谜,沉默的在乎第415章 润物细无声(大结局下)第十九章 闻风而动第二八五章 最好和最坏的爱第三六九章 几步之遥,生死一线第六十九章 初入学馆第三二七章 愿与卿卿戏水作乐第三九三章 命定夫妻第三六二章 国公夫人的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