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农牧起纠纷

庞岳的神情显得犹疑,他不确定自己的告状能否起到作用,但此时此刻,也只能寄希望于李嗣业的多疑了。

等庞判官离开中堂后,李嗣业立刻差人去把岑参叫了过来,岑参正在都护府内筹办过所征税的事情,节度使突然邀请让他前去,这让他疑窦丛生,还以为之前商量的事情又重新推翻了。

岑参站在堂下叉手行礼:“中丞唤我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李嗣业起身邀请:“来大诗人,请坐。”

他盘膝坐在旁边的羊毡上,感觉颇不自在,李嗣业突然开口问道:“你与庞判官是何时相识的?”

岑参不知他为何会这么问,如实答道:“之前并不相识,只是前来北庭赴任的路上巧遇,结伴而行了一段时间而已。”

李嗣业心下了然,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个庞岳为人奸猾,不可付之以真心。”

岑参听得摸不着头脑,但又不便细细详询,心中猜想难道这竖子在中丞前面进我的谗言了?他连忙改盘膝为正襟危坐,同时高举双袖在额前叉手:“中丞……”

李嗣业摆了摆手说:“你是我专门请到北庭来的,你的底细我岂会不知,不要担心某些人的贼喊捉贼,你只管去筹备过所征税的事情。”

“谢中丞信赖在下。”岑参施施然地行了一礼后,转身离开了都护府中堂。

李嗣业果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日内疏远了岑参,依然让他全权负责都护府过所征税的人事安排,但是从不前去过问。他也把庞岳召到了身边,每日到城外巡查军营,或到军垦区巡视屯田都带着他。

这让庞岳心中窃喜,他的状告果然收到了成效,就算李嗣业不能确定他是右相派来的内线,心中肯定也是怀疑了。他这个真正的内线完美地避开了火力,李中丞每日带他巡视不就说明自己受到重用了吗?

至于岑参到底是不是右相派来的,这事已经不重要了。

庞岳可能从混迹官场开始就没有真正地做过事,不然怎么会把跟在屁股后面当跟班误当做重用?如果这也叫重用的话,牙兵校尉燕小四岂不成了北庭栋梁。

这一日李嗣业带着庞岳和牙兵们到庭州下辖的轮台县巡视百姓的开荒情况,顺带采访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庭州西州一带的远原住民乃是姑师人,现在的百姓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姑师人的血统。姑师人曾经在此地建立过一个长达六百年的国度,便是汉朝时的车师国,都城设在在交河,后车师国被柔然所灭,唐初时为高昌国。

现在的轮台已经没有纯粹的原住民了,经过从汉到唐的几个世纪,姑师人兼具了匈奴,汉人,突厥等民族的血统,成为民族融合的一个缩影。

他们策马路过村庄时,见有农人提着钁头在地里劳作,这里的百姓皆穿着窄袖窄裤腿的褐麻胡服,上衣下裳都很宽松,由于日照强烈,很少人穿杂色衣衫,头上裹着白色的缠头巾,用来遮挡风沙,奇怪的是有人左衽有人右衽,难以区分汉胡。

李嗣业下马与农人闲谈了几句,得知他们所种植的都是从中原传过来的小麦或粟,都是比较耐旱的作物,也种一些苎麻,用来混着羊毛编织褐麻。

众人翻身上马,继续向北行进,来到一处水草丰美之地。此时日头正盛,李嗣业领着众人站在一处坡头上,有习习凉风吹来,让人心旷神怡。举目眺望远处,能够看到远处的沙陀碛,沙丘连绵不绝,与这边的草场仅仅隔着一条河。如果岑参在这儿,绝对能够创作出一篇绝美的诗歌。

他扭头看了看身后的庞岳,可惜是文墨不通的草包,只会耍弄心眼而已。庞判官留意到李嗣业的目光,顿时感觉浑身不自在,甚至还有些难为情。

他们牵着马下坡时,听到不远处的争吵声,看上去是两拨百姓发生了冲突,一边人多是手持弯刀,另一边人多挥舞着农具,言语粗俗污浊对骂声不止。

李嗣业挥了挥手:“走,过去看看。”

庞岳拽着马缰大步走在最前面,抖露出官威对着众百姓喊道:“都干什么呐!把凶器给我放下!”

争吵中的众人齐齐转过身来,脸上的凶悍尚未逸散,农具和刀锋都还举在手中。庞岳习惯了在长安做官,见惯的百姓受到官员呵斥都是潜身缩首,讷讷而退,哪里知道西北边疆的民风彪悍。

庞岳一看吓不住,慌忙退了回来,缩在李嗣业身后半个身位,才又稍稍挺起胸膛。

李嗣业朗声问道:“各位为何在此相争?”

众人看到李嗣业身后跟着几名披甲持刀的唐军,又看到了他身上的官服颜色很深,据此判断出来的可能是唐军的大官。但他们仍旧把武器举在手中,所朝的方位还是对头,放低了声调说道:“既然朝廷的大官来了,就请官爷来评评这个理。”

“我先来说!”一人把弯刀贯回腰间刀鞘中,转身弯腰对李嗣业叉手道:“官爷容禀,我们是轮台县境内放羊的牧民,河边的这片草场是我们世居放牧之地,谁知这帮三道里的这帮田舍郎竟要跑过来刨我们的草场开荒,你们把草场都种成粮食,让我们这些放羊的怎么活?”

垦田这帮人不甘示弱,纷纷呼喝放屁,他们也推举出一个能说会道的,把锄头扔在地上,更加恭谨地朝李嗣业地叉手:“官爷,这些人说这里是他们的草场,真是一派胡言,这里分明是无主的荒原,这地下没有一根草是他们种的。凭什么他们就能来放羊,我们就不能来开荒?”

“再说了,新任的北庭节度使李中丞已经发下了告示,鼓励我们这些百姓在州县之内开荒,任何人不得阻拦!你们这些顽愚的牧奴,不知道粮食才是生计之本吗?阻止我们开垦荒田,岂不是在跟朝廷作对,和都护府作对,和李中丞作对!”

嗬,这大帽子扣的,竟然会利用都护府的政令来压制反对者,把矛盾上升到垦田制度和牧民的对立,除了以势压人外,还曲解了都护府告示的内容。

十几个牧民顿时哑了嗓子,他们从未想过要与都护府的告示作对,但还是感觉很委屈。

这位说完后,还得意洋洋地朝李嗣业叉手说道:“尊驾身为都护府的官员,想必也该知道朝廷最近发下的布告吧。”

李嗣业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扭头去问那位牧民:“站在哪里能看尽我们脚下的这片草场?”

牧民朝着西北方指道:“那边儿有座**山,在附近几座山包里最高,应该能够看个差不多。”

李嗣业挥了挥马鞭:“走,上山去。”

他在疏勒担任镇使时,就遇到过这种农田争夺优质草场生存空间的问题,那时是疏勒军的屯垦田占据了赤河两岸的牧场,李嗣业上任后立刻改变了这种做法,垦田只能在草场和山林的边缘地带,以免对草场和森林造成破坏,军中自然照章执行。但无论是在疏勒还是在北庭,他还没有解决过农民和牧民之间的纷争。

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级的血上位第五百五十章 名将之痛第一百二十九章 守捉使要护送商队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杨家三姊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虑者第六百三十五章 杨宅荒唐酗酒第五百二十九章 与人才竞争第四百一十三章 战后利益分配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队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摆宴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龙武结怨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驹岭冰川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回路转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五百零八章 各种情仇愤怒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惧怕神罚的军队第二百零八章 发饷(感谢林林鸿起来、书友201……8974飘红打赏)第九百二十八章 长江水战(中)第三百一十八章 将军的先见之明第八百七十五章 众口铄金毁骨第一百四十五章 别跟都护谈钱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阋于墙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马救玉环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后到场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亲卫第二百六十四章 尴尬的信使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对饮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仪遗憾离任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龟兹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后到场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权将亡于内耗第七百五十四章 战机已现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变乱始末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严刑逼供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个大胆的想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赐宴麟德殿第八百六十九章 谈笑间掌控河东第二百一十一章 两旅帅晨起点卯第二百六十八章 杂事尤其琐碎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后的坚守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托后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赵将军初回城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圣往彭原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继入府拜会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护郭子仪第三十五章 李记葱花饼铺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济赈灾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六百二十九章 议定龙朔永徽军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爱听真假话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尘自灼其华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变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仪遗憾离任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边令诚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勋奖赏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仪心力交瘁第一百四十七章 阴鸷之人无公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几坛金贵的酒第五百零二章 太过扎眼第六百七十章 面圣求募兵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阴谋论第一百二十章 圣人被蒙蔽?杀子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二十三章 转移案犯,驸马奔走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阳第三百四十四章 鱼潮儿第七十八章 惊动李隆基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谁人知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烧失智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驹岭冰川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涩?第四百五十一章 与天子辩第一百五十七章 购甲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二百二十五章 盖世阳谋第七百六十五章 敌全军覆没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七百五十六章 设伏潼关路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战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国的满月宴第二百九十七章 关门打狗vs瓮中捉鳖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罗境第六十九章 李嗣业献策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动牧民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罗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远虑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学艺第八百零四章 主动变为被动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叙功(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队第三百一十章 协议条条款款第五百七十二章 节省开支巡视商路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独挡一面(感谢辉尘飘红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