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业反

范阳节度使府邸中,进奏院刘骆谷送来的邸报呈送在安禄山的案头上。肥胖的安大夫在阉人李猪儿的伺候下穿上靴子,身上只披了一件中单,绕过屏风来到案前,将邸报捏在手中对下方的严庄、高尚和安庆绪问道:“邸报的内容你们都看过了?都有些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竟搅扰我不能午睡。”

“主公,大公子进京朝见,被杨国忠以赐婚为名强行留下,名为赐官检校太仆卿,娶宗室女荣义郡主,实则是为人质。另外刘骆谷担心被杨国忠加害,向主公你请示,欲撤走进奏院回范阳。”

安胖子怒声责骂道:“格他老母的怕死鬼,老子的儿子还都在长安,他怕什么?写信告知他不许回来!”

“喏。”

高尚又小心禀告:“另外,李嗣业的长子也以赐婚为名被强留在长安。”

安禄山捻着胡须琢磨道:“如此说来,那街头卖力气的现在也与我同病相怜了?”

高尚喜悦地叉手赞道:“自是如此,卑职在这里恭喜主公了。”

安胖子双眼一瞪:“这有什么可值得恭喜的?”

“哎,主公有所不察,杨国忠东北得罪了主公您,西北又得罪了李嗣业,如今剑南兵数次伐南诏打败,实力早已不存,唯二听命与他的,只有陇右的哥舒翰与朔方的安思顺。如此一来,形势对主公又更加有利了。”

安禄山抬头故作惆怅地叹了一口气:“安某人最大的期望是能够守住燕云辽东这一亩三分地,子孙能够福泽绵延,最好能够世袭罔替,如今已经五十有三,这把老骨头还能再折腾几年呢?”

严庄上前劝说道:“主公想要舒服,恐怕朝中某些人必然不欲让您舒服,杨国忠咄咄逼人,皇帝又年老昏聩,偏听偏信,主公若不能时刻提防,必然遭受起殃ꓹ 若等到事态危及时,必须提前反制。”

“呵呵呵ꓹ ”安禄山干笑了三声,对两人挥挥手说道:“你们且先退下吧。”

两人叉手告退后,厅堂中就只剩下安庆绪站在原地ꓹ 他回头看了看两位军师离去的身影,上前一步叉手对父亲说道:“阿爷ꓹ 这二人时时刻刻在你身边蛊惑造反,他们到底安的是什么心?”

李猪儿不动声色地将皮裘披在安禄山身上ꓹ 低眉顺眼地看了安庆绪一眼。

安禄山揉了揉眼角的眼屎ꓹ 用小指甲弹了出去,哼声笑道:“还能安什么心,当然是为了更进一步,加官进爵。自从李林甫当政以来,多少才智之士止步于朝野,他二人也是这千千万万人之一。他们若是只跟着节度使安禄山,那么一辈子也只能做个行军掌书记、节度判官。但你阿爷我若是当了皇帝呢ꓹ 他们就是开国功臣,自然可以位极人臣ꓹ 封相拜将。”

“所以ꓹ 你我父子的脑袋可不能糊涂ꓹ 起兵造反是灭九族的大罪ꓹ 没有十足的把握谁敢为之?别看这些军师,将领们每日在身边极力怂恿ꓹ 可等你真正迈出那一步的时候ꓹ 就绝无回头之路了。”

他指着窗外笑道:“我们没有回头之路ꓹ 可这些人有。他们打了败仗可以投降朝廷,可以降将封官。唯独我们父子不可投降ꓹ 所以才要思之慎之。我现在十分羡慕李嗣业啊,他比我年轻,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筹谋退路。只怕我的时间不多了,我百年之后朝廷必然要清算你们,到时候你们该如之奈何?”

安庆绪低头想了想,竟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出路,只得干搓着手。

侍卫从大堂门外走进来,单膝跪地叉手禀道:“启禀郡王,安守忠将军从河西归来了。”

安禄山双目圆睁,精神一振说道:“快叫他进来。”

只见一个身穿粟特交领袍服的汉子跨进门槛,他头上顶着商贩常戴的尖顶毡帽,上前叉手禀道:“义父,自去年秋冬起,我便命身边细作假扮几支商队,分别前往河西,北庭,安西各兵镇暗中查探。结果这不探不知晓,一探吓一跳,你猜怎地?”

安禄山抖擞着皮裘回到案几前,重重地拍着案几道:“休要在我这里卖弄口舌,速速道来。”

“喏,从去岁到今朝,河西八军、北庭三军和安西四镇均有招募扩充,河西麾下估计已满八万人,北庭军自从收拢了阿布思残部之后,兵力也扩充至两万七千人。安西四镇获取了大量的大食战马之后,也从突骑施和葛逻禄族人中大量招募骑卒,总兵力怕已有近三万人之多。这还不算河中与吐火罗境的永徽、龙朔二军,大小勃律的归仁军,北印度赵从芳率领的驻军。”

安禄山听到这么多的军镇直感觉头皮发麻,摆摆手说道:“你就说他有多少人,多少匹马!何须如此聒噪。”

“嗯,估计,大概,李嗣业麾下总兵力应当超过了十八万,战马六七万匹或者更多?”

“说个啥?”安禄山重重地拍击案几怒道:“我派给了你这么多的斥候细作,到头来你就给老子估了一个大概?你那是一脑袋浆糊吗?”

安守忠惊惧地跪倒在地上,哭丧着脸辩解道:“守忠该死,不能周全义父交代之事。可李嗣业所占据的陇右西域之地,地广人稀,东西跨度长达万里,细作们来往奔波实在辛苦。加之陇右兵防范严密,只能从外打听,不可靠近窥视。以上所报者,还只是各城,各军镇的兵力,诸如陇右各地的守捉,烽燧堡似繁星遍地,怕就是再有一年也无法查探清楚。”

安禄山的怒气逐渐减弱下来,憋着喉咙低沉地问安守忠:“那依你所见,为父的河北三镇与他李嗣业的陇右三镇,兵力孰多孰少,孰强孰弱啊?你如实说来,不得曲意逢迎!”

“喏,”安守忠抬头看了看身旁的安庆绪,又小心翼翼地抬头看安禄山,踌躇着说道:“若是单以兵力来论,自然是义父的河北三镇更胜一筹,但若是以铁骑来论,凉州赤水军骑兵达六成,庭州瀚海军则尽是铁骑,安西四镇则有五成铁骑。李嗣业在安西北庭经营日久,军中各伍均有驼马定员,其后勤输送能力超强,长途奔袭数百里而后能战,我军与之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眼见安禄山脸色越来越暗,安守忠慌忙改变了话头:“不过,李嗣业占地之广,控疆万里,就算大唐所有节度使掌管的地域加起来,都不及他的一半多。万一将来中原有变,他需要派兵留后,印度、大小勃律、河中,吐火罗兵马皆不可调动,他最终能够率军入中原的顶多八九万人,而父亲能够调动的兵马则有十五万。这孰强孰弱,父亲一算便知呐。”

安禄山手肘支撑着下巴颏,抬头神思飘忽畅想道:“可他指挥作战的能力远胜于我,他如此大规模招募兵马,是不是如我一般存有异心?他若是能够提兵造反,那我岂不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坐享其成?”

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仓奖赏士卒第七百零七章 长安不可居第七百五十四章 战机已现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阳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厌诈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离间第二百七十二章 龟兹奴市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来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罗将军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称帝第四十一章 具有传奇色彩的饼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对垒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从求神灯第一百五十九章 当兵有好处第二十章 闻染与李枚儿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众第一百三十一章 垦田欲种棉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紧备战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与梨园春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归第五百二十二章 圣命不可违第三百六十二章 记里鼓车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难却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军挺进婆勒川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龟兹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关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才是基础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庙前审问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党可望中原第四十四章 饥饿营销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聪明者自误第二百二十九章 书生强悍,校尉善谋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禄山发怒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烧不退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战役交锋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东即将内讧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态度的乐曲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四百零六章 埋锅炒面 枕戈待旦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旋女入守捉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阅兵礼第五百零一章 将军带回来的小娘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六百零五章 对阵康居城第七百一十章 图谶激反志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与梨园春第九十四章 准备前往安西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还是射水袋?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圣往彭原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风波第二百二十九章 书生强悍,校尉善谋第五百六十七章 为私利而反对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个培训班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业言好事(感谢月息是我飘红打赏)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献成都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四百四十章 安禄山这条鱼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门庶子名门贵子第七百六十五章 敌全军覆没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缘由第二十六章 驸马府搏击奔命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辙第三百零七章 印绶可定人心第五百二十八章 长安不欲留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儿戏第六百八十五章 为查案也为权欲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袭扰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对立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八百六十九章 谈笑间掌控河东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楼调解宴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四百二十九章 张氏之死第三百八十四章 独立思考主动探寻第七百零八章 赵丛芳见钱眼开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宝元年第四百零五章 欲长途奔袭第七百零六章 加紧掌控军心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头第二十三章 转移案犯,驸马奔走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还牙,百无禁忌第五百八十二章 采访使陪同远征第八百六十九章 谈笑间掌控河东第九百一十二章 效仿苏定方第二百二十一章 贺莫达干窃以为第四百二十章 即将动身入长安第六百五十二章 调兵出征之争论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凉王备兵陇右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