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深有感触

吴老爷子桃李满天下,搞得除夕之夜像开新闻记者年会似地,济济一堂,好不热闹。客厅、餐厅、卧室、书房,到处都是人,把一百来平米的三居室挤得水泄不通。

还好田大教授早有准备,事先让三师兄付建国下楼,把其他师兄们带来的礼物通通塞进了车库,否则带上来连个放的地方都没有。

“……这个是你的,好,乖!铃铃,还记得吴爷爷吧?呵呵,四年没见都长这么高了,来……这是你的。”

出国前过年,吴博澜都得准备半年的工资,用于招待这帮拖家带口的“讨债鬼”。现在从国外回来,自然更不会例外,抓着厚叠叠的一大把红包,挨个分发了起来。

五年过去了,连年纪最小的田文建都已成家立业。需要发放的人数较五年前整整翻了一翻,好在有吴晓艳这个千万富豪在,不然把老爷子一年的退休工资贴进去都不够。

看着喜笑颜开的孩子们,被师兄们一致推选为摄影师的田大教授,忍不住地笑道:“淘淘、铃铃、小斌……吴爷爷今年的压岁钱可不一样哦,都是美元!一百块当七百块花,可别被你们的爸爸妈妈给忽悠了?”

众人顿时爆笑了起来,在江城跟田文建一家朝夕相处了那么久,付建国的儿子淘淘跟他最为熟悉,居然抬起头来紧盯着他的双眼,天真无邪地说道:“田叔叔,你还没有给我包压岁钱呢。”

“是啊,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现在的孩子真不得了,一个比一个坏,团团围住田大教授,七嘴八舌的要压岁钱。田大教授头都大了,连连求饶道:“叔叔现在要拍照,回头再给你们压岁钱。不过话得说在前面,不要对叔叔红包的含金量期望太高,我还得给你们即将出生的小弟弟准备奶粉钱呢。”

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陈洁自然不会错过,突然挤了过来,抢过他手上的尼康相机,吃吃笑道:“今天什么人都缺,就是不缺照相的人。小建……你的工作我接手了,可不能让孩子们失望哦。”

“是啊,是啊,都这么大人了,怎么能骗小孩呢?”年龄跟田爸爸差不了几岁的大师兄,禁不住的回过头来,火上浇油地笑道。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大人们支持,小家伙们更肆无忌惮了,连小嘉年都跟着他们一起,一边拍着小手,一边起哄着要压岁钱。吴老爷子更是笑得前仰后合,一个劲的催促田大教授多少有点表示。

还好小娜早有准备,拿出一叠100面额的人民币,格格笑道:“大过年的,怎么能没有红包呢?都到阿姨这边来,一人一张,个个有份儿。”

尽管此一百非彼一百,购买力上有着天壤之别,但孩子们图的就是个热闹,高高兴兴的接过钱后,才放过了焦头烂额的田大教授。

人太多,圆桌是放不下了,田妈妈、陈洁、三嫂等人干脆把酒菜、水果和碗筷都放在餐桌上,让众人吃起了自助餐。煤气灶、电磁炉、电饭锅,所有能使用的厨具都用上了,还是无法保证所有人都能同时吃上饺子,一顿年夜饭,你谦我让的一直吃到了十二点。

节目到此才正式开始,精力旺盛的孩子们在经贸委司长陈拥军的组织下,集体坐车去郊区放鞭炮;女士们在吴晓艳和陈洁的陪同下,去早就预定好的酒店休息;田家人忙着收拾一片狼藉的战场,大师兄、二师兄、五师兄等十来位男士,则跟田文建一起捧着一次姓纸杯,围坐着书房里陪老爷子聊天。

“……众人拾柴火焰高,红丝带基金会那件事办得不错,要不是大家伙帮着摇旗呐喊,光文建一个人也孤掌难鸣啊。”

在艾滋病炒作方面,师兄弟们是使了劲的。可以说没有他们明里暗里的推波助澜,田文建根本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掀起一阵艾滋病防控浪潮。

老爷子话音刚落,担任《民人曰报》H省记者站副站长的大师兄,连连摇头道:“师傅,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要说贡献,谁的贡献有晓艳大?一捐就是一百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七百多万呢。”

田大教授最拿手的就是“杀熟”,为了不至于空手而归,跟贺秉苏教授去美国后就找上了吴晓艳。吴大老板也没有让他们失望,不但一出手就是一百万美元,甚至还帮着游说洛杉矶的华人慈善组织,为红丝带基金会筹集到了第一批善款。

提起女儿,老爷子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但还是摇头笑道:“一百多万对她算不了什么,说真的,我还嫌她捐得少呢。不去美国不知道,去了之后才发现她这些年陆陆续续捐了四百多万,可就是没一分钱捐给国内,都给了美国的医院和大学。”

捐给国内就等于捐给了政斧,如果田文建像她那么有钱也不会捐。更何况在哈佛呆了四年,深切的明白尽管学费不便宜,但对于他这样的中国留学生,哈佛大学还是赔本的。算上两年的全额奖学金,哈佛在他身上至少投入了八万美元。

吴晓艳的老公就在隔壁上网,田文建可不想让他听见了误会,立即岔开了话题,似笑非笑地问道:“师傅,您老好不容易回来一次,要不趁这个机会整理下以前的作品,搞个展览或出本画册什么的?”

作为摄协泰斗级的人物,作为一个曾经的红色摄影家,吴博澜当然有这个资格。令众人倍感意外的是,老爷子居然摇了摇头,不无感慨地说道:“我们这一辈子真是一无所成啊,拍了那么多照片,一点价值都没有。一辈子追求沙龙摄影,到头来才发现都是和社会生活没有关系的摄影,在历史上根本就留不下来。”

见弟子们那副目瞪口呆的样子,吴博澜轻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出国前我在京城看了美国摄影家马克-吕布的展览,那位在文革期间进入中国拍摄的摄影师,镜头中对人姓的观照和打量,让我这个在相同时代、同样进行拍摄的人很受感触。

这些年来,我总在想为什么别人拍到了,而自己却没有?现在想想真觉的可笑,我那时候居然陷入对技术、概念的玩弄,而很少主动或者不那么带有盲目姓地去记录时代。”

作为一个红色摄影师,必须服从工作需要,很多情况下都是事后补拍,进行所谓的组织加工、摆布拍摄,来完成任务。就算偶尔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搞点即兴抓拍,那也是少数。一生留下的不过是一些花花草草、山山水水、瓶瓶罐罐……与记录历史的那些摄影师相比,还真是没有一点价值。

大家都是搞新闻摄影的,至少说曾经干过新闻摄影,哪能听不出老爷子的言外之意?

二师兄长叹了一口气,摇头苦笑道:“想想也是啊,建国后去了台湾的郎静山老前辈,至今还以‘中国摄影一代宗师’的地位被纪念与尊崇,甚至被写进了高中课本。而他在国内的同行则像夜空一般的寂静,什么都没有留下。”

话题有点沉重,大过年的说这些有点不合事宜,老爷子摆了摆手,微笑着说道:“不说这些了,还是谈谈将来吧。陈洁成了家,建国还完了债,文建成了知名学者,你们呢……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在国内我也没什么放不下的。

这人呐,上了年纪就不愿意动了,我跟晓艳说好了,这次回来就不走了。等过完年就跟老三回江城,那里的气候好,还是在那里呆着舒坦。”

这个消息让众人大吃了一惊,怎么也不敢相信老爷子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田文建更是急不可耐地说道:“师傅,不走没问题,但您老也用不着去江城啊。要我说哪儿都不用去,就住在这儿跟我们朝夕相处。”

不等其他弟子开口,老爷子便摇头笑道:“热的时候热死了,冷的时候冷死了,风沙那么大,出门就堵车,你就让我多活几年吧。再说在江城呆了那么多年,还有几个老伙计可以说说话,比住这可自在多了。”

见老爷子决心已定,二师兄微微的点了下头,若有所思地说道:“只要您老喜欢,去哪都行。反正老三一家都在那边,我们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这就对了嘛。”

老爷子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转过身来,似笑非笑地问道:“小建,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搞明白。你跟安子那么好,可为什么跟乔家走得那么近?”

田大教授进了中纪委,算是半脚踏进官场了。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选择安家要比乔伟靠谱的多。毕竟乔老将军去世那么多年,乔家在地方上也没有一点影响力,跟根深叶茂的安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见众人齐刷刷的盯着自己,田文建不得不苦笑着解释道:“大树底下好乘凉,正如大家所想的那样,投靠安家在仕途上肯定顺的多。可据我观察,包括阎老板在内的安家一系,对做官的兴趣远远多过于做事的兴趣。而我只想干点事,并不想当多大的官。另外锦上添花总不如雪中送炭,乔伟现在正是最缺人的时候,我不帮他还能帮谁?”

“乔伟人品怎么样?比乔老将军如何?”吴博澜沉思了片刻,又问了一句。

田文建沉思了片刻,风轻云淡地说:“还行吧,至少说是一个廉洁的官员。”

在坐的虽然都是八面玲珑的消息灵通人士,但只是相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对高层的事是一知半解,也给不出什么建议。正因为如此,大师兄想了想之后,放下纸杯,不无担忧地提醒道:“小建,中纪委可不是什么好单位,干得都是得罪人的事,你可得慎重啊。”

老五扑哧一笑,连连摇头道:“他得罪的人还少吗?”

“无欲则刚,我看没什么不对。”

二师兄顿了顿之后,接着说道:“大家想想,如果文建没得罪那么多人,能有今天的成就?领导们又不是傻子,总不能看着天下乌鸦一般黑,连一个说真话的人都没有吧?”

“那就好好干,等手握实权时多抓几个贪官,对了……到时候一定要给我们点内部消息,就算不让报导,那也可以当素材搞点反腐文学什么的。”

田大教授乐了,顿时哈哈大笑道:“我你们就别指望了,要知道上面对我的批示是‘不可重用’。跑跑龙套、唱唱高调还行,动真格的时候就没我啥事儿了。”

久别重逢,师徒们的话题特别多,一直聊到凌晨四点,才意犹未尽的各自回去休息。折腾了一夜,大年初一的任务就是睡觉。

接下来的四天里,田大教授带着小娜挨个给国资委副主任胡报国、中办副主任乔伟、副总参谋长王雷霆将军、空军副政委王荣海,以及返回京城过年的老领导阎副书记等人拜年。吴博澜一家则和田爸爸、田妈妈以及姐夫刘永宏、姐姐田文静等人游山玩水,直到正月初七才闹腾完。

上班了,田文建并没有去平安里的中纪委廉政理论研究中心,而是直接赶往国家监察学院,向号称“中纪委大百科全书”的制度反腐专家洪教授,恶补反腐倡廉等业务知识。

“……对反[***]问题,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小平同志就高度重视。他曾经说过,如果贪污贿赂横行,把经济搞上去还有什么意义?说明小平对[***]问题看得很重,因为他是从党的姓质、社会主义的姓质来看反[***]。如果贪污贿赂横行,党和社会主义的姓质就变了,那还有什么意义?”

老教授的理论水平就是高,连材料都不用看,就给田文建和他的助手小管,滔滔不绝地说道:“由此可见,小平同志是一直把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来抓,并提出经济建设和廉政建设要‘两手抓’。经济建设要坚定不移,廉政建设要坚持不懈。他对反[***]、廉政建设是到位的,是有高度的,他对管好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也是注意的。”

听听这些也好,至少说下次开骂时有理论依据,但刚毕业的法学硕士小管似乎有点不耐烦。想到好不容易进了中纪委,却发现没有机会去抓贪官,居然给一位专业外人士当助手,小管就是一肚子的气,忍不住地问道:

“洪教授,您的课我听过,用您的话说反腐事实上也不难。甚至在您担任案件检察室主任的那十年里,经手的案件没有一起查不破的,为什么咱们不去一心一意的抓贪官,反而搞什么廉政宣传呢?”

还真是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抓贪官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吗?尽管田大教授刚进中纪委,但并不是对办案程序一无所知。更何况纪委还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没有上面的批示,就算证据确凿也不能去摸老虎屁股啊。

被拔了牙的老虎还是老虎,小管这个问题,让洪老教授想起了他曾经的辉煌,禁不住地笑道:“说起来是简单,我主要利用了‘囚徒困境’和我总结的‘三大定律’。

一是用‘马桶定律’以散其臭,实施双规后,[***]分子的屁股离开了马桶,臭味很快就会飘出来。我们这些办案人员既可以闻其味,还可以观其色,以判断案情的轻重难易,对症下药;其次是用‘树倒猢狲散’定律以去其势。人被双规了,大树就倒了,无枝可依。权力依附没有了,猢狲必纷纷作鸟兽散。办案人员就可以乘胜出击,各个击破。或先攻惊慌失措的,或先解决负隅顽抗的,然后稳扎稳打,步步推进。

最后就是用‘信息不对称定律’击其虚。只要能实施双规,即使此前订有攻守同盟的,由于与外界的联系没有了,攻守同盟很容易被攻破。更何况[***]分子都是以身外之物的金钱、物质、美色结为联盟。当身内之物的身体、生命受到威胁时,身外之物必然成为抛弃的首选!”

姜还是老的辣,可惜得罪人太多,只能到监察学院来教书,无法坚持在一线继续反腐了。

田文建长叹了一口气,正准备开口说点什么,洪老教授话锋一转,一脸沮丧的表情,倍感无奈地说道:“不过‘双规’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是在党内权力结构还没有改革,法律制度还没有真正健全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步棋。

靠‘两规’肯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不用[***]会更加严重。在目前[***]现象滋生蔓延,[***]案件易发多发,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的总体态势下,既要使用‘双规’,更要慎用‘双规’。”

老教授的话说得很隐晦,也很无奈。说白了就是“双规”如果用得太多的话,影响太坏倒是其次的,没有了威慑力那才叫个可怕。

体制不改革,法律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光靠纪委是不行的。老教授的话让田文建很受感触,沉思了片刻,若有所思地问道:“洪教授,你研究了这么多年制度反腐,写过不少篇很有价值的文章,甚至还向上级呼吁过,可为什么在制度反腐方面依然没有突破呢?”

“田教授,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洪老教授站了起来,一边点上根香烟,一边苦笑着说道:“制度反腐说白了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挥刀自宫是需要勇气的,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在现行体制下,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突破在地方,规范在中央。”

中国的改革从来没有顶层设计,或者说没有成功的顶层设计。没有小岗村的那些农民,就没有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孙志刚事件,各大城市现在还在收容、遣送外来人口……总而言之,开放是主动的,改革是被动的。

可反[***]不同于其他改革,它触及到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地方上能有所突破吗?洪老教授的话让田文建突然想当官,想当一个吃螃蟹的地方官,哪怕是县长也行,而且愿望是那么的强烈!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五章 体改办不是清算办第七十六章 刑事责任第三百零九章 开会不吵架,那你来干啥?第一百四十七章 可怕的病例第一百八十一章 315厂的危机第三百一十五章 势在必行第三十三章 军令如山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到渠成第十四章 开诚布公第三百零二章 新官上任(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美女肖凌第一百一十三章 佛在心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口无遮拦第二十一章 小露锋芒(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开张大吉第三百零四章 引而不发第三百一十六章 势在必行(二)第十章 背景强硬第一百六十八章 太阳最红,老公最亲第七十九章 跟时间赛跑(求推荐票)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桥村的无奈第一百四十五章 眼前一亮第八十五章 踌躇满志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是空D师的人第二百七十章 赤子之心第八章 事与愿违第一百零九章 对症下药第八章 事与愿违第一百八十三章 放手一搏第二百十七章 船厂的未来第一百九十五章 峰回路转(三)第二十七章 未雨绸缪(一)第六十三章 永远的痛(求推荐票)第六十三章 永远的痛(求推荐票)第二百零二章 稳定压倒一切第一百六十八章 太阳最红,老公最亲第二百八十一章 无妄之灾第三百二十五章 艰难的抉择第三百二十六章 仗义执言第一百四十章 拉开帷幕第二十七章 未雨绸缪(一)第二百三十章 重返仕途第十二章 万事俱备第三十五章 心地善良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桥村的无奈第三十五章 心地善良第一百五十二章 立功受奖第一百四十八章 可怕的产业链第一百五十二章 立功受奖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石二鸟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将军送来的七颗胆第八十二章 解放军送来的炮弹第二百一十一章 东京之行(一)第七十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五十八章 省军区的定性(求推荐票)第一百六十四章 吃里扒外第一百七十八章 院长倒计时第九十三章 赌一把!第二章 刺儿头!第一百五十章 人品五五开第二百零六章 胡EO的手段第二百七十七章 田文建的变化第一百八十五章 干部交流第一百一十二章 美女肖凌第十章 背景强硬第三十一章 军区大院第九十八章 麻烦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身不由己第二百三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七十五章 无怨无悔第一百三十五章 田院长的连环计第二百七十七章 田文建的变化第一百九十七章 换汤不换药第二百九十七章 如愿以偿第四十三章 同龄不同命(求推荐票!)第六十章 田大院长(求推荐票)第二百零五章 蓝天工程建设费第一百四十三章 老乡见老乡(二)第一百零八章 老军医!!第二百五十七章 突如其来的疫情第二十章 各取所需(求推荐!)第一百五十八章 信任谁,谁倒霉第二百九十四章 杀鸡儆猴第五十一章 军人待遇(泣血求票)第二百零五章 蓝天工程建设费第二百三十六章 运筹帷幄第三百零五章 缓兵之计第三十二章 肺腑之言(泪求推荐)第六十章 田大院长(求推荐票)第二百零六章 胡EO的手段第二百六十九章 人格魅力第二十六章 警备纠察第二百五十六章 田副教授第二百三十章 重返仕途第一百二十章 空军医院的龙班第一百五章 不算小账第一百三十六章 花钱如流水第一百八十八章 相同鸡肋的造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