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两会的气氛

家还是那个家,一住就是六年。

送走中央党校调研组的田文建,刚推开家门,就见小静文飞快地扑了上来,撅着小嘴嘀咕道:“爸爸,我肚子饿死了,你怎么到现在才回来呀?”

转眼间,小静文都七岁了。不知道是因为没人带,还是田文建和小娜不想把孩子管的太严,以至于顽皮的一塌糊涂,比小男孩还有之过而无不及。看衣服脏成那样,田文建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她今天肯定又跟院子里的其他小孩在楼下玩泥巴了。

“文文,妈妈呢?瞧你这身衣服脏的,我先给你换一身。”

女孩子跟爸爸亲,小静文看了看自己的衣领,随即摇头撒娇道:“饿了,饿死了,先吃饭,吃完放再换衣服。”

这时候,小娜从厨房里走了出来,狠瞪了她一眼,假作生气地责怪道:“文文,老师不是说过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么到现在还没换衣服,不换衣服不让吃饭。”

在教育孩子这方面,还真不是田大书记的强项,总是那么护短,见宝贝女儿躲到自己背后一个劲冲她妈做鬼脸,禁不住地笑道:“宝贝,妈妈说了,不换衣服不让吃饭,走,咱们换衣服去。”

“爸爸好,妈妈坏!爸爸好,妈妈坏……”小静文一下子变得听话了起来,拉着田文建的手就往自己小房间钻,到门前还不忘给妈妈吐了下舌头。

小娜被搞得啼笑皆非,忍不住地埋怨道:“你呀,就知道护着她。今天我又挨批评了,说她用剪刀把盖钢琴的布都剪破了。”

被老师批评不是第一次,从小小班到小班不知道惹了多少祸。害得田大书记都不敢去接,生怕又摊上什么赔礼道歉的活。尽管如此,还捏了捏小静文的鼻子,笑问道:“宝贝,你怎么又犯错误了?再这样下,老师不让你上学怎么办?”

“他们都有纸做五角星,就我一个人没有,然后……然后……然后我就……”

到底是自己的女儿,犯了错误还一脸很无辜很无辜的表情。田大书记暗叹了一口气,一边给她换衣服,一边倍感无奈地回头说道:“剪就剪了吧,明天给人家买一块。”

咬过人,抓过人,想起女儿之前的“战绩”,小娜一脸忧心忡忡的表情,心有余悸地说道:“剪就剪了吧?说得倒轻巧!这次是剪布,真要剪了别的小朋友怎么办?”

家庭教育太失败,简直失败到了极点!田文建已经有点后悔起让小娜去市一中上班来。毕竟要是她在家,小静文也不会变得如此无法无天。

就在他琢磨着是不是把文文送回老家去让爷爷奶奶管管之时,正收拾餐桌的小娜,突然话锋一转,若无其事地来了句:“文建,小梅离婚了。”

小辣椒大学一毕业就结了婚,对象总参的一个上尉军官,人长得不错,挺精神的,只不过因为工作太忙,田文建参加完婚礼就匆匆赶了回来,这一年多来也没有太多的联系。

小娜的这个消息,让他大吃一惊,连忙问道:“怎么回事,这不是刚结婚嘛。”

“唉,还好没有孩子,不如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小娜轻叹了一口气,走进房间抱起文文,一脸苦笑着说道:“小梅说是她自己的原因,跟陈浩没什么关系。昨天刚把工作辞了,还说要来咱们这儿住几天,调整一下心情。”

“近在咫尺,近墨者黑,我就知道跟丫丫搞到一块没好事儿。”

不得不承认,田大说得还真有一番道理。王荣海政委家的千金丫丫,今年才27,已经离过三次婚了。除了大学同学之外,小辣椒在京城也没什么朋友,自然而然的跟丫丫打得火热,比姐妹还要亲。

小娜显然不想再讨论这个问题,而是微笑着问道:“老公,调研组走了吗?”

“走了,下午走的。”

“那你是不是就要去京城开会?”

年年两会年年开,作为临水市的两位全国人大代表之一,田文建自然不能缺席。为了给临水营造一个宽松的试点改革环境,这六年来田文建一反常态的当起了举手代表,不但没有仗义执言,甚至都没有提过一份议案。

不过两会对他却有着特殊意义,一是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已荣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南海省委书记的乔伟,南河省委书记的阎志杰,J省常务副省长赵维明,国资委主任胡报国等人交流一些观点;二来还要跟洪国忠、孙昊平等老教授们一起,对前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及确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见从不过问自己工作的妻子,一反常态的关心起工作来,田文建感觉有点意外,但还是点头笑道:“是啊,后天就走。是不是要带什么东西呀?最好列张清单,要不然东扯西拉的搞忘了。”

令田文建倍感意外的是,小娜居然坐了来,紧抱着女儿,意味深长地说道:“老公,干部培训点的事我听说了。既然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临水的发展方向自然没那么容易变。说句不中听的话,从现在开始,有你没你都一个样。六年了,该做的和不该做的,咱们都做了,你有没有想过趁这个机会急流勇退?”

虽说老婆孩子在身边,可六年来却很少顾过家,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特别是在涉及到干部们切身利益的改革期间,甚至还被不明身份的人威胁恐吓过,搞得小娜担惊受怕,一连几个月,觉都睡不好。

随着房地产的增值,远在江城的“百年影像”,光房产就值七百多万。再加上两口子在美国打工时的那点积蓄,就算什么都不干,这辈子也衣食无忧。

不为名,不为利的,到底图个啥?毫无疑问,小娜已经熬到崩溃的边缘了,要不也不会提出这么个问题。

堂堂的麻大美术学硕士,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女姓,放弃事业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英语老师;女儿六岁了,因为没有人管,都快成假小子了,甚至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一开口就是标准的临水土话……田文建这才醍醐灌顶般地意识到,自己居然从未想过小娜的感受,顿时内疚不已,想了好一会后,才凝重地说道:“对不起,老婆,真对不起,我太自私,连累了你跟文文。你说得对,是到急流勇退的时候了。这次去京城开会就是个机会,我会想办法的。”

看着丈夫那副内疚不已的样子,小娜禁不住流下了两行眼泪,抚摸着文文的小脑袋,摇头哽咽道:“是我自私,是我自私……”

田文建一阵的心酸,连忙别过头去,指着桌上的红烧鱼,强颜欢笑着说道:“宝贝,妈妈又做我们最喜欢的红烧鱼了。鱼头归你,鱼肚子归我,鱼尾巴给妈妈,好不好?”

小静文猛地挣脱出妈妈的怀抱,伸手就要连盘子拉过来,并气呼呼地说道:“我才不要鱼头呢!我要吃鱼肉,我要吃鱼肉!”

女儿就像一个天使,她这霸道到极点的反应,让小两口禁不住地爆笑了起来,之前那沉重无比的心情顿时一扫而空。

……………………………………………………正如七年前上呈的万言书那样,这几年来的高速发展,让一系列社会矛盾凸显了出来。网络的普及,让两会成为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要求财政公开透明,根治“三公”消费的民意如潮,央企、国企更是成为了众矢之的。房价就不用说了,今年还多了一个物价,反而贪污[***]倒成了次要的。这并不意味着吏治变得清廉,而是人们已经绝望了,懒得再提这个话题,反正光打雷不下雨,提不提都一个样。

听完总理的政斧工作报告,接下来就是分组讨论。看着临海代表团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一张张面孔,心思根本就不在这里的田大代表,禁不住地暗自苦笑了起来。

坊间流传人大是“橡皮图章”,人大代表是“花瓶”,他们参加人大会议只有三个任务:附议、鼓掌、制造会议花絮,哄得全国人民老老实实、安安心心过完一年又一年。

在田文建看来这种看法是极为荒谬的,孰不知中国人大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议会”,中国的人大代表更是世界上最有本事的“议员”。

这一点,从我们从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就可以知道,上至国家最高领导人、下至一村之长。全国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以及社会各界掌握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优势资源的名流,占了人大代表的绝大多数。掌握着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权力,换句话说,中国最有权力的一批人构成了人大的主体。

这些最有权力的人,同时也掌握了中国人大所赋予的最大权力。立法权、人事任免权、财政预决算权、监督权……从宪法到法律,从国家主席到各部部长的任免,程序上都要经过他们的表决;从年度财政预算的审批和年度财政决算的认定,从政斧到法院到检察院,也都要对其负责。

如此集立法、行政、监督,人事、财政大权于一身,谁还能理直气壮地说中国人大是世界上最没有权力的“议会”,是“橡皮图章”?谁还能毫无愧色地说中国人大代表是世界上最没有权力的“议员”,仿若“花瓶”?

这样说的人纯属违背事实,造谣污蔑。中国最有权力的一群人干着最有权力的事,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强烈地带有威权色彩的“议会”和“议员”了。

“……以往农村讲究孝顺父母,实际上并不孝顺父母的人一般不敢做得太过分,太公开。当然其中也有官方或宗族灌输儒家伦理的影响,或者少数村塾教师的教化,主要却是慑于因果报应的威力。‘善有善报,恶有恶服’,不孝的逆子会被天打雷劈死,死了还要下十八层地狱,这些观念深入人心。农村中因雷击或其他灾害死亡的人,往往会被当成因不孝而受天谴的反面典型……”

正在侃侃而谈的是一位女代表,参会前曾率领7人普查组自费到全国农村调研,通对31省46县72村10401人的调查,结果显示53%的儿女对父母感情麻木。因此,她联合其他30名代表提出了这一“重建农村孝道”的议案。

尽管对那些热点问题避而不谈,但相对于那些一声不吭,或者语出惊人的代表而言,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

田文建是官员,但也是一个知名的伦理学家,这样的议题自然无法置身事外,见代表团长、省委刘书记紧盯着自己,田文建连忙坐直了身体,侃侃而谈道:“各位代表,在讨论这个问题前,还有一个必须要考虑进去的因素。那就是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况,多数家庭难以温饱。

农业生产一直停留在体力劳动,农村中缺乏商业服务业,脑力劳动工艺技巧无用武之地。改革开放以来虽已发生很大变化,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尚未覆盖大多数农村,父母一旦年老体衰,无法从事正常的农业生产,就只能依靠子女赡养。如果子女本身就很贫穷,想尽孝也有心无力呀!”

刘书记重重的点了下头,一边环视着临海厅里的众人,一边深以为然地说道:“是啊,一旦父母患病,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子女更难维持,家庭矛盾随之激化。特别是实行计划生育后,农村家庭的子女数量减少,独生子女或少子女的赡养负担相应增加。有的地方虽然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有一定补助,但不足解决他们的赡养困难……”

那么多迫在眉睫的国家大事不讨论,净研究这些一时半会间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田文建如坐针毡,好不容易才熬到了散会。

刚随着意犹未尽的代表们走出大厅,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同志走了过来,笑容满面地招呼道:“田书记好。”

乔伟的秘书陈少华,田文建反应了过来,回头看了看四周,见没什么人注意自己后,低声问道:“有什么事?”

“老板请你去那边坐坐。”陈少华指了指对面的大厅,接着说道:“陈老想见你,还有其他几位老首长。”

“好的,我先去请个假。”

代表团有严格规定,不得自由活动,田文建跟代表团副团长、临海省人民政斧丁省长请完假后,才跟着陈秘书来到了一个小会议厅。

这是一个特殊的小组会场,坐着近50位平均年龄约68岁,大多头发花白,基本都是副部级以上的老干部。田文建飞快的环视了一圈,发现前中国社科院院长、前国家预防[***]局副局长、前中科院院士、前党史专家、前国家审计署署长、前华新社社长、前中组部常务副部长、前中宣部副部长以及好几个省的前大员赫然在坐。

一帮“40”后的老人聚在一起,真是会中有会。乔伟显然只是一个传话的角色,并没有出席。而参加分组讨论的居然是中央三号首长。田文建不得不像端茶递水的工作人员,以及他们的秘书们一样,静静的站在一边,沉默不语。

这时候,这位穿着黑色外套的老人要求“说两句”。虽年过花甲,但却中气十足,铿锵有力地说道:“我并不认为目前有进行全面改革的可能姓,但财税改革是各个改革的关键。做好这项改革,不仅能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处理好,还能把中央各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解决,把[***]问题解决掉!”

另外一位老部长则掷地有声地说道:“地方政斧搞项目、管项目,中央政斧审项目、批项目,政斧从GDP出发,从而缺乏整体规划、整体布局……很多有关部门都在审批项目,审得成功吗?我看也不成功,引发了很多[***]现象。政斧要改革,要放权。”

三号首长面无表情,一声不吭,只是时不时的点点头,表示认同他们的某些观点。会议的气氛有些诡异,根本就不是讨论,除了批评还是批评。

不在其位却谋其政的老爷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很凌乱,甚至还夹杂着一些很难懂的方言,但却都说到点子上了。相比之下,刚刚结束的临海省代表团分组讨论,就像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做游戏。

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陈主任,1950年生,绝对是他们中的“年轻人”。尽管会后常常被记者们围追堵截,但小组讨论会上,他总是坐在第二排。

面对黑色的话筒,他忧心忡忡地提出:“中央必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据我所知,去年土地出让总额为3万3千多亿元,比前年增加约13%,土地继续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大家老讲既得利益,土地财政就涉及一大块既得利益。为什么就不能咬咬牙跺跺脚,把它改了?”

老百姓们说的话你听不见,老革命和老干部们指着鼻子骂你退无可退了吧?令田文建倍感意外的是,三号首长居然像没事人似地,笑容满面地说道:“陈老,这一点中央正在研究,我想很快就能拿出一套完善的改革方案。”

老爷子们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将话题转移到当下的干部作风问题上。

“我们国家铺张浪费的问题,某种意义上讲,比[***]问题还严重。大家减一减、省一省,作风上稍微改进一下,一年几千个亿,我看不成问题!”

这个话题很快被另一位老干部接了过去。他说,据前些年的一次统计,我国一年浪费的粮食就够两个多亿人一年所需。

但这话立刻被提出意见的老干部纠正了,“那项统计应该是餐饮里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在他旁边,另一位老前辈也表示了赞同,一脸无奈地说道:“肯定不是粮食,那种饭局里,最少的就是粮食。”

别开生面的“骂娘会”,居然开了近三个小时。田文建腿都麻木了,这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站了起来,紧盯着三号首长的双眼,意味深长地说道:“按照农历的算法,我今年70了。十五年之间,我们开了十五次会议,在一起153天,今后大家全聚在一起怕是不可能了。”

田文建这才意识到,对于这些40年代初期出生的老干部来说,“改革之音”犹在,但今年将是他们最后一次参加全国两会了。难怪三号首长脾气那么好呢,愣在坐在这里被唠叨了近三个小时。

一位老前辈夹着文件袋,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慢慢站起来,准备转身就走,三号首长突然说道:“王老,请您稍等一下。各位老前辈,你们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批评,很中肯,也很有见地,可以说是高屋建瓴。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那就是前中央党校教授、中纪委理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田文建同志。小田同志,站出来吧,别不好意思。”

见三号首长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田文建猛地反应了过来,感情他是把自己当成挡箭牌,准备用临水的试点,让这些心系国家的老前辈们安心。

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三号首长站了起来,示意工作人员分发资料,并抑扬顿挫地说道:“目前的确遇到了一些问题,中央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早在七年前,就把临海省临水市指定为深化体制改革的一个试点。

田文建同志也就在那时候,前往临水担任市委委员、常委、书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这六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公务员队伍精简成功,[***]得到了遏制,干群关系很融洽,人民群众对市委市政斧也很支持……”

三号首长的话虽然不是什么金口玉言,但也绝不会在这样的问题上开玩笑,老爷们低头看看手中的材料,抬头看看不卑不亢的田文建,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明年就要换届了,眼前这帮老爷子虽然就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可他们的门生故吏仍在,没有他们的支持是万万不行的。

乔伟是三号首长的人,他能不能顺利入常,在此一举!在这个关键时刻,力挺三号首长就是力挺乔伟,而田文建的政绩也成为了乔伟的政绩。

一直保持沉默的陈老,哪能错过放过这个机会,立即站了起来,呵呵笑道:“小田同志是铁山生前看重的后生晚辈,事实证明,小田同志也没让他失望。不计个人得失,默默无闻的七年磨一剑,总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很多事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二十年来,国内的政治气氛从未像现在这么紧张过。中国改革开放目前存在三股力量,一是要回归毛传统的“倒退派”,一是以总理为代表的“政改派”,但两派在现有的政治光谱上,恐怕都还不属于主流;真正的主流是满足于“经改政不改”的“现状派”,他们获得了在这种跛脚改革中捞得盆满钵盈的既得利益集团支持。“倒退派”之所以得到一定的社会掌声,毋宁说是民众对“现状派”不满的心理投射。

而三号首长这时候把田文建抛了出来,无疑释放出了一个极其敏感的政治信号。通过安晓彬的渠道,对上层动向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田文建,这才意识到什么叫“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尽管到现在他连一句话都没说,却已被打上了“政改派”的标签,甚至还成为了“政改派”冲锋陷阵的第一人。

(未完待续)

第八章 事与愿违第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求推荐票)第一百三十章 危机重重第三十三章 军令如山第二百一十四章 首战告捷第三百一十九章 小别胜新婚第一百七十九章 口无遮拦第九章 果不其然(求推荐票!)第二十九章 未雨绸缪(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老乡见老乡(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杀鸡儆猴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五十一章 贝尔格莱德的噩耗第二百二十八章 背水一战第一百七十七章 美丽的早晨第二百五十九章 多难兴邦第一百一十章 希波克拉底誓言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第一百三十七章 革命的一块砖第二百六十五章 田博士的尴尬第一百九十章 区别对待第五章 避之不及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是左二是右第十二章 万事俱备第二百七十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零一章 政治待遇第一百三十八章 运筹帷幄第一百七十一章 抗洪最前线第一百一十八章 简单的交接第三百零五章 缓兵之计第一百八十二章 设置障碍第九十九章 不择手段第一百六十四章 吃里扒外第二百八十二章 事出有因第三百零五章 缓兵之计第一百三十六章 花钱如流水第二百四十章 顺水推舟第八十九章 暗潮涌动第一百九十三章 峰回路转第二百七十五章 恶作剧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二百三十章 冰释前嫌第三百一十九章 小别胜新婚第六十一章 王牌军烈属(求推荐票)第三十三章 军令如山第二百一十八章 造船厂的大换血第二章 刺儿头!第七十八章 坎坷的爱情(泣血求票!)第三十九章 新的任命(求推荐票)第二十八章 未雨绸缪(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革命婚礼第二百五十八章 资源共享第四十四章 有情有义(求推荐票)第三百二十三章 党校培训点第二百六十五章 田博士的尴尬第一百九十八章 异常忙碌第二百五十六章 田副教授第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求推荐票)第一百五十九章 疑云重重第二百一十六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八十一章 315厂的危机第一百三十四章 行动指挥部第八十三章 低头、退赃、走人第六十一章 王牌军烈属(求推荐票)第六十二章 “世界第三”(求推荐票)第九十三章 赌一把!第三百零一章 新官上任(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峰回路转(二)第二百零七章 千呼万唤始出来第二百五十三章 田博士归来第一百章 双喜临门第七十六章 刑事责任第三百零六章 乡镇调研第一百九十二章 触目惊心第二百五十章 波士顿(二)第四十五章 大发雷霆第一百五十三章 送乡亲!第二百零零章 315厂的手笔第二百七十三章 藏龙卧虎第五十六章 敲诈勒索第二百七十一章 虎林之行第八十六章 错失良机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生际遇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是左二是右第二百四十八章 又一次半途而废第三百零六章 乡镇调研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网打尽”第一百三十四章 行动指挥部第七十七章 不得不打!(求推荐票)第一百七十六章 田文建的春天第二百四十八章 又一次半途而废第八十九章 暗潮涌动第五十九章 意外的发现(求推荐票)第一百二十一章 按既定方针办第三百一十二章 草船借箭第一百三十三章 卖身契第四十四章 有情有义(求推荐票)第二百三十六章 运筹帷幄第一百四十二章 老乡见老乡第一百八十四章 政治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