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定要有一个主角的,暂且称他为“S”。因为S先生很少与人交流,甚至有些时候,无论是谁都觉得这是必须要通过交流才能行得通的,S先生都略显沉默。
...
自从S先生上车站定开始,栗色长发的姑娘就一直攥着手机稍显局促,这是S先生观察到的,虽然不擅与人交谈,但眼睛却格外不老实。
后门刷卡机正后方是售票员的固定席位,这应该算是习俗了,作为售票员的基本技能,他们需要在众多“嘟嘟嘟”的声音里面敏锐的发觉那些试图或不刷卡者试图忘记刷卡上、下车这件事的人。
试图忘记?
对,有些人天生带着“试图”特性。造物者的伟大就在于创造了某些人,就必然会创造与之相悖的其他人,这样的两个群体同时处于一个空间时,很容易就会发生称之为特别的事件。
...
记得栗色长发的姑娘吗?简称她为“栗发姑娘”吧。
几乎每次都会坐在同一个位置,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说不出这个位置有什么不同,但S先生依然由此判断她住在始发站附近。
平均半分钟一次,栗发姑娘会对着手机嘟囔一句或是皱着眉头“奋笔疾书”,这幅表情让人看了非常疲惫,最少最为旁人的S先生已经有这样的症状了。
没有座位,站在过道中间单手扯着拉手,这个造型在公交车上的平均保持时长应该早就超过了售票员单手伸出窗外的保持时长记录,可以说仅次于司机打方向盘的时长,如果再加一个斜跨的单肩包就完全是个标准的路人了。此时来回换手的频率完全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疲惫程度,而是不是会仔细看拉手上的广告则可以体现出这个人是不是很无聊,大概率一个即无聊又疲惫的人会犯困,除非他试图窥探身边的人。
换做是往常,S先生自然也是手机不离手的,今天唯一的不同是自己正前方的座位上坐着一位自称是70多岁的老先生。
“小伙子,我这儿刚说完他”辺说着,老人辺用食指在右后方画了一个圈,“别老看那手机!那是打电话!发短信!有重要的事儿的时候用的!”
注·此处对话老人使用的语调特别到年轻人不一定能理解,是一种感叹句式的高音,不知用怎样的语言形容,请自行脑补。(最好换个语调模拟一下对话)
“哦,谢谢。”顺势收起手机后,S先生表示感谢。
“年轻人!我这儿说他你也听着!我都70多岁了!你别不听老人言!”
据S先生观察,这位简称70岁老人在车上没有同伴,而且后一句话,大概率不是说给自己听的。
...
就在身后的座位上,有个看上去七八岁的男孩,也有可能会更大一些。如果着装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年龄,那这个男孩最少也得有45岁,能想象到已经洗到脱色的一件灰蓝色的老式西装和驼色的针织帽套在一个目测身高1.4米,体重接近100斤的娃娃脸身上的样子吗?
通过嗓音、娃娃脸和行为特点这几个方面可以证明他是个大概七八岁的男孩,S先生决定简称他为“老男孩”。
如果说有比这还糟糕的事情的话,那就要说老男孩的大姨了。
大姨是怎么回事?
邻座上这位看起来和老男孩着装品位几乎同龄的女士,被称呼为“大姨”。
要说大姨这个人糟糕,这明显不通情理,更何况她还拥有一口亲切的乡音。糟糕的是大姨的大嗓门儿,这是一种不论在任何场合、任何人、任何情景之下都会感到糟糕的特殊技能,更可怕的是大姨她自!来!熟!
冒昧的说:大姨是东北人。
虽然具备良好的地域背书以及在公共场合会格外受到照顾的身份,但大姨的行为着实让人觉得愧对列祖列宗。
首先是通过一套“和谐友善”的话术,为老男孩和自己争取到了相邻的座位。
随后强烈表达了对城市建设的极度不满,甚至发动了邻座的老太太对于司机的一次急刹车展开了残忍的羞辱。
...
说到急刹车,身为年轻人的S先生即使在处于极度疲惫又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潇洒,但在手臂略微疼痛的瞬间仍然有一丝暴躁涌上心头,不巧的是先爆发的永远是已经爆发了的人,几个大姨的“同党”声讨司机的声音让S先生回归了冷静。
栗发姑娘依旧眉头深锁,身体前倾看了一眼情况后找回了和手机较劲的状态。
老男孩充分表现了这个年龄该有的好奇,滑稽的伸长姑且算是脖子的位置试图找到事情的真相。
70岁老人不知对谁说了一句:“没事儿”。
始终站在门口的校服女孩只是略微调整了一下身位,拉链一直拉到领口,圆领子的两侧可以看到白色耳机线,这造型在电影里面应该会是个摇摆青年,不过实际上她身材纤细,目光笃定,自从上车后就直直看着窗外,好像是一位习惯于漫步城市的艺术家在观察一闪而过的路人,急刹车并没有很吸引她的注意力,S先生对这种情景深有体会,在相同的年纪S先生甚至会在恰到好处的时刻发上一条动态。
如果继续堵车,必须还要换乘一次的S先生一定会迟到30分钟以上了,按规定罚款的金额将会上升一个等级。作为早高峰有同样忧虑的人显然不少,坐在高座的西装青年已经连续讲了四通电话,像是在安排会议,而他是发言的主角,从这西装的磨损程度基本可以判断这次会议的重要程度,然而堵车并不会因为谁的身份受到影响。
...
真实的早高峰还算安静,尤其是在绿化带里面的树差不多完全没有叶子的时节,就算堵着,就算天气灰了吧唧略微有点凄凉,拼命按喇叭的司机也几乎没有,公交车上最吵的其实是那些放着洗脑音乐带投屏的广告,甚至连广告的色调都让人看一眼就心烦意乱,那广告的套路也俗套到让人觉得老板们花了冤枉钱,不过你很少能看到同一辆车上有超过两个人同时盯着广告看,这是S先生的常识。
校服女孩应该要早一点下车,因为中学生不该出现在早高峰,最少时间表不是这样的,S先生在心里默念。
西装青年也许会在下一站改乘地铁,这样更明智一些。
大姨和老男孩下车后说不定要去参观某处景点,也说不定是去见某人。
栗发姑娘会在转乘枢纽站下车,这是惯例。
70岁老人?
想不起来了。
车好像很久都没有动过了,等到了办公室同事们一定都会从工位里面夸张的伸出脑袋来看自己,该想好缓解尴尬的话题。
不知道是不是紧张的原因,着急上厕所。
这个时候是不是该叹口气呢。
栗发姑娘怎么还攥着手机较劲呀?她不着急吗?
西装青年应该是车上最着急的人吧?他在干嘛?
70岁老人是不是上一站就下车了?
未完待续
共八章,第二章
本故事纯属虚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