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气文章

赵旭的脑子向来都不是古板的,相反在赵祯早年的开发下,赵旭和赵昀,赵灵三个孩子拥有远超这个时代的思维方式。

在赵祯稍稍引到之后,他便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事实上赵祯已经说的足够清楚,张载的学问还是不错的,最少其中的观点非常符合赵祯定下的调子。

并且也提到了格物给社会和国家带来的作用,如此一来便是一门相当不错的学问,但其中的内容是一定要进行更改的。

怎么样才能使得张载的关学成为有利于大宋,有利于赵旭未来管理国家的学问呢?

那就需要赵旭这个大宋的太子亲自去和张载这个关学创始人详谈,赵祯相信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张载一定会非常隆重的和赵旭详谈。

礼贤下士并不难,只要你足够放下自己的身段就行,这一点同样是赵旭的优点,此次他南下赈灾效果显著。

当地的官员和百姓是哭着给赵旭的车马送行了五十里,直至路治交接之地,赵旭严令官员留守自己的所在不得相送,这场送行才堪堪结束。

赵旭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人心是换来的,民心更是换来的!用什么东西去换?自己的心!

做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靠威严和峻法换来的不是民心,而是恐惧,在这恐惧之下不是百姓和朝臣的真心服从,而是被迫的妥协。

赵旭基本上已经做到了古代帝王极少能做到的事情,那些朝堂之中或是民间的大儒则是对赵旭的行为打击批判。

在他们的眼中,赵旭的行为是把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礼制给踩在了脚下,报纸之中当然也会出现类似的文章,只不过来自民间的东西不算是上疏,没人当回事。

可来自朝堂之中的奏疏可就不能轻视了,这是一份正式的公文,也是朝臣对太子这个还不是君王的储君的建议。

赵旭作为太子需要的是虚怀若谷,朝臣们的建议需要接受,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赵旭理所应当的给那几个联名上奏的迂腐文臣回了公文。

公文之中满是恳切之意,表示虚心接受他们的建议,但同时也说明作为皇帝的赵祯都能亲民,自己这个太子就更应该跟随父亲的脚步了。

文章写的很好,至少赵祯看来是毫无问题的,并且字字句句说到的点子上,有礼有节。

可就是这篇书面形式的公文却捅了娄子,在那些老儒看来,文章还算不错,但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他们在乎的不是赵旭的态度,而是礼制这东西不该丢弃。

他们希望得到的是赵旭不再犯类似错误的承诺,而不是华而不实的辞藻。

三才捧着报纸上批判赵旭的文章尴尬而同仇敌忾的递给了赵祯,边上的赵旭也是满脸的无奈。

事实上这样的文章并不会让他生气,双方之间原本就不是在平等的地方,高高在上的赵旭完全可以不去理会这件事。

他之所以把文章给赵祯看,是为了向父亲求教。

“父皇,孩儿该如何处理这些人?”

赵祯不答反问:“你自己有什么想法?朕希望听听你的意见。”

赵旭想了很久握拳道:“孩儿心中憋闷,这些所谓的大儒和清贵之臣从未见识过民间的疾苦,更未见识百姓们遭了难时候的凄惨,他们只瞧见了孩儿逾越礼制,实在昏聩!孩儿甚至想在这报纸上也发文,斥责这些所谓的大儒!”

赵祯哈哈大笑,拍着赵旭的肩膀道:“既然想,那就去做!你虽是太子,却也是人,生而为人就要有喜怒哀乐!只有这样的人当了皇帝,百姓才会爱戴,否则不喜不怒的皇帝谁会有认同感?你对石头有认同感吗?”

赵旭面露尴尬,好一会才小声道:“可父皇,您常教导儿臣应该虚怀若谷,不应当快意恩仇之类的。”

边上三才的表情更为尴尬了,恰好他也是听到赵祯这么说过的,干咳一声捧着手中的报纸就向后退去,这时候在场的人越少越好,三才甚至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捧着报纸的木架子…………

“朕是这么说过,但你也太过虚怀若谷了,在正确的事情上可以坚持,同样要考虑这么做值不值得,在报纸上发文反击,一来可以为自己正名,并非是忘却了礼制而是体恤百姓,二来则是让百姓们看到这些攻讦你的人是什么样的嘴脸,最重要的是收获天下人的大义。”

赵旭缓缓点头了,稍稍试探的问到:“父皇的意思是说,让孩儿以这篇文章为引,利用天下人的大义为矛,让天下人攻讦他们?”

赵祯干咳着站了起来,看着边上表情已经快崩溃的三才上去就是一脚:“旭儿,有些时候看破不说破才是最好的,你一说破便让这杀才忍不住了。”

赵祯飞快的离开,赵旭望向三才道:“大官,你说父皇这是让我放手去做吗?”

三才笑了笑,望向赵旭的眼神充满关心:“太子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何必询问老奴,官家最喜欢的便是跳出规矩之外,您是陛下的孩子,自然也应该追随官家的脚步嘞!”

三才说完就追着赵祯的背影而去,留下赵旭一个人在原地思索对策,如何写一篇煽动民心的文章,这是一件很考验个人文笔功力的事情。

赵祯在第二天便看到了赵旭的文章,这是一篇署名的文章,赵祯对报纸这种新媒体的监管只有一个要求,无论是谁都必须署名,署真实的姓名。

来自后世的他太明白媒体的作用了,现在看来也许还不算什么,但在将来一定会变成极具影响力的东西。

现在不明确的规范起来,等以后出了事情再诊治就彻底晚了,以至于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极端现象。

不少的花边新闻层次不穷的出现,对于这些花边新闻朝廷是不回去管的,民间舆论成为一种监管也不是一件坏事。

最少官员们要为自己的德行负责,但那些关于政事的文章却必须要求使用真实署名。

赵旭的文章也不例外,用了自己的本名,当赵旭两个字出现在结尾的时候,整个神都乃至整个大宋都震动了。

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难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条件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张俭使宋第二十四章师妹王柔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错必改,法必变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灭敌烈部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国的窝囊皇帝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关之乱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处?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十二章无知之幕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厂第七百四十七章年关(上)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钱袋子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圣驾之上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丽人第两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测第一百八十七章赵元佐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动第两千三百五十六章坚如磐石,动如潮海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战争的导火线第两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则的救赎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须和朕站在一起!第六十二章太子驾到!第一千三百零五章辽朝的留学生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惨世界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两千二百九十九章汉家变了第两千四百一十章逻些城之围(中)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两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铁鹞子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风起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个苏武第两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与“观棋”的人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谈?没有可能!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节而行,必有上国第两千六百一十八章贼心不死第四百八十八章迁都旧事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赞普和论逋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诱饵与牺牲品的区别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废帝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诡道第两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战第六百六十八章迁都之谋第两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国监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学即是科学第两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两千零八十二章问题所在第二百三十四章扬帆,起航!第两千六百零九章赵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五十三章干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岂能易降服第两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两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价值观第两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两千一百五十三章内附之民第两千零七章君臣对奏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军事学院第两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云动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赵祯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两千四百一十六章无耻小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两千一百七十二章赵祯的“手腕”第两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脱的噶日哒措第两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国资本的大鳄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百九十五章游侠儿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六百四十五章网中鱼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军大将军第九百八十五章驶往星辰大海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养出的怪物第六百七十一章祸不单行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难民的作用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决第两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会审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亲戚第两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战(下)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灵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时机第两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圣人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驻军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汉家至上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斩龙”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两千三百二十一章罢市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祸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疯的吕洞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