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

瞧见三才恍然大悟的模样,蔡伯俙笑道:“《道德经》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

而官家说过,治国是十分复杂的事情,从文化到经济,从医疗到科举,方方面面分门别类,若是帝王都不能够掌握,那如何让下面臣子掌握?若帝王都不能掌握,那岂不是变成一个瞎子聋子?别人说什么都觉得对,别人做什么决定还需要经过帝王吗?帝王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噤声!噤声!”

三才把衣袖挥舞的如同风火轮,不断的示意蔡伯俙压低音量:“这话你也敢说,大不敬!”

蔡伯俙点了点头:“确实是大不敬了些,但这话可不是我说的,乃是官家的话,我也觉得官家说的对,皇帝就是应该了解这些,太子在这一点上做的极好,他可不是整日在宫中长大的孩子,无论是东京城还是神都城他都极为熟悉。无论是繁华的集市还是平民之家他都去过,想要骗太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关键的是,他还聪明,脑子一点也不比二皇子差。”

三才感叹道:“是啊!太子继位应该是最好的事情了,这可比西征大胜有意义的多,只是朝臣们能够接受百姓们呢?你说百姓们会不会难以接受这事?”

蔡伯俙长叹一声道:“这事还真不好说,不过官家的的旨意和决定在百姓们看来就同神的话一样,应该不会出乱子的。这可是开千古之未有,百姓们会看到官家并不是一个贪念权利的人,也不是一个提防儿子的人,怕是当年真宗皇帝之事…………”

三才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当年真宗皇帝一时糊涂,竟然开始猜忌起身为太子的官家,而官家也常说人到了年岁之后便会越来越对权利放不下,眼下官家这是在趁着自己年轻而把权利过度到太子的手中,这样的君王夫复何求?

蔡伯俙小声道:“眼下正是风波最甚的时候,相公和朝臣们被官家安抚,这民间的声音便没了人控制,在这时候该如何去做不用我提醒你了吧?”

三才微微一惊,随即道:“你的意思是让洒家去左右民意?”

蔡伯俙摆了摆手道:“这可不是我让你这么做的,是你自己理解圣意去做的,不是吗?”

两人之间巧妙的对话无形之中便让三才下定了决心,既然太子要继位,既然官家执意传位,那就给官家和太子创造最好的环境!

于是乎三才便下定决心,即便是背上左右民意的骂名,即便是被监察院的御史们追责也在所不惜了。

待看到三才坚定的离开,蔡伯俙笑了笑,眼下事情几乎已经成为定局,自己能帮官家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只是希望官家能带上自己一起西去,说实话这么多年来他已经忘记叱咤外朝的感觉了。

事实上蔡伯俙也看开了,不就是官家传位太子吗?

对自己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响,蔡记和国营买卖也不需担心,都是大宋最为赚钱的存在,太子当皇帝还能废了他们不成?

再说自己好歹也是赵旭的姑父,多少面子还是要给自己的,最不济跟随官家西去,在那里自己还是官家的心腹之臣。

放下手中的账册,在最后的一处支出数字的下放签押自己的名字,蔡伯俙便用红绳把卷册扎了起来。

随着他最后一道手续的完成,传位大典的开销札子便已经做好,送去给三司使包拯用印,再送去给宰执相公范仲淹用印,最后给官家御批即可,自己的事情也算是完成了。

这是官家在位时做的最后一件事情,而接下来蔡伯俙隐隐有些期待,但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回府后还不知如何与妙元交代,别的都好说,唯有家中的那位公主实在是让人头疼的紧,最近几日没有回府,而听三才说她已经在宫中住下,待大典之前才会回府,自己也要和她说个清楚,这么大岁数了跟随官家前往西面去…………怕是不会同意吧?

距离传位大典没几天了,整个大宋仿佛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得益于便利的交通以及报纸的兴起,消息传播的速度很快,各种各样的传言也开始出现,酒楼茶肆,百姓的饭桌上处处都是百姓谈论此事的辩驳之地。

百姓们从一开始的惊讶,惶恐,逐渐的转变为辩论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有认为好的,毕竟太子稳重仁孝,延续大宋的繁荣不成问题,有些人则是认为官家传位太子可能会对大宋的繁荣造成致命的打击。

各种各样的文章在报纸上出现,那些酸儒便站在礼法的角度来谈论这个问题,有人觉得官家堪比尧舜,也有人觉得官家此举孟浪。

各个学说,各个学派,各个书院,学校也开始了辩论,这仿佛是一场“意识形态”的大讨论。

而除了儒家之外的学派,几乎都在支持官家的所作所为,当然也有人反对,毕竟大宋有今天的局面都是官家一手改革的成果,一旦换了皇帝,是否会发生改变?

各种各样的舆论冲击着寻常百姓,有些人开始了站队,有些人开始支持这个观点,那个观点。

不同观点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开始明显起来,辩论激烈的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传言开始出现,据说是来自宫中的内侍传出来的,官家的传位其实也是一场改革,一场关于大宋君主的改革。

只要在大宋提到改革二字,就没有人不支持的,因为大宋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都是依赖于官家的改革。

早早的立太子,在官家春秋鼎盛的时候传位太子,这是一场多么了不起的改革,来自宫中内侍的传言还提到了官家自己说的话。

就是这句话让大宋百姓接受了官家传位的事实,同时开始理解官家,理解这位大宋的天子。

第两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九百零二章疯狂的“盛宴”第两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门与白莲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阴谋”第两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岁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长刀饮血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国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灭汝,与汝何干?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赵祯的条件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属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辽东之土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亏一篑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八百九十七章扎营博浪沙第两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五百零七章复仇的开始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战前较量第两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两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战争的人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贼船的夏竦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苏轼的缺陷第两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担心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谓辞官,人才济济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乌拉!第两千五百零四章皇帝与驸马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赵祯的注意力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锅端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阁商议第两千四百一十七章节宋帝与赞普第二百九十五章杨采薇的疯狂第两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两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来了!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员的权与责第十九章太子的反击!第四百五十一章没藏讹庞的忧虑第一千零一章赵祯的妙计第一百五十五章牵机药的秘密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尔柱的使者第两千两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热带无强国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无奈……第六百九十二章墙倒众人推第两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厮罗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国盟约第两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变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两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样百出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积极防守的开始第两千三百八十二章潜入北城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两千六百一十八章贼心不死第两千一百四十章惊人的巧合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礼与威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强宋不需要解释第七百三十一章倾家荡产的死者第两千两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战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边墙修不得!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归宋之旅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来使第两千四百二十一章华夏西土第两千零三十二章巫玛的索求第五百二十八章疯狂的李元昊第两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线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态度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还不够惨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辽人的计谋第五百五十八章汉人的敬天法祖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与话事人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宫帐话尚武第两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两千一百四十四章资本永不眠第五百九十二章张俭的取舍之道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会武术,谁都挡不住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滦河城的防疫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赵祯的宝库对话第六十七章上朝三两事第四百章宣扬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与皇帝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贾的吸血能力第两千四百五十一章读史(下)第六百第二十章颠倒黑白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贵的辣椒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鱼肉第八百零一章禁台与候台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两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战争前的第一个牺牲品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该走的还是走了第两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