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二章 战和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靖康元年的初一,汴京之中的氛围却是清淡至极,为了侦听敌情,便连爆竹也被禁止燃放。不过为了祈求上天庇佑大宋躲过金人这一劫,保佑家人平平安安,京城之中的百姓还是家家户户贴了门神,焚香祈祷之类的活动就更不必说了。

睿思殿里,新皇赵桓却是连拜年的基本礼仪都顾不得,就更不必说像自己的老子赵佶那般出去与民同乐了。金人马上要兵临城下,即便是新年的第一天,他也要与一众大臣商议出个对策来。

经过十几天的调整,如今他也建起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班子:李邦彦任太宰,张邦昌、赵野为少宰,左右丞分别是吴敏和李纲,而知枢密院事则是唐恪。这几个人,除了李邦彦是赵佶亲信,其他人或是赵桓的老师,或是他原先太子一系的重臣。李邦彦虽为太宰,但事务基本是伺候太上皇,故而真正的国事也都掌握在赵桓一系的手中,也应了那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俗语。

“陛下,何灌统领最新的战报到了。”黄门顾不得赵桓与众臣说话,手举一份战报闯进殿里。

赵桓忙站起打开战报,然后颓然坐下:“金兵打到了陈桥驿,不出三日便可兵临汴京。”

众臣一阵吵嚷,张邦昌高声道:“陛下,不能再犹豫了。这些天里我等也查看了京城的兵备。凭咱们京中不足两万的禁军,难言能够抵挡得住金人的攻城。唯今之计,应尽快派出使者与金交涉,尽量避免刀兵相见。”

“众卿家有何见解?”

“臣与张少宰所持相同。为天下生灵计,莫如派出一介之使。至于停战的条件嘛,臣以为可以增加岁币,但不可割让州郡。”

“事不宜迟,臣赞同尽快遗使议和。”

唐恪等人也附和道。

“臣有不同意见!”见众人无人言战,议和之事将成定局,隐忍已久的李纲大吼一声,“陛下切勿以为金兵不可战胜,只要咱们京中百万军民同仇敌忾,区区不到三万的金兵有何惧哉!而且这天下城池,哪里还有比得上汴京坚固的吗?只要陛下激励将士,慰安民心,誓死与士民因守京城,金人岂有破城之理?”

“誓死固守?这谈何容易?这些年来朝中财政拮据,京墙已有多处失修,如何能够坚守?万一金军破城,谁来担这个后果?此事还请陛下谨慎决策,一招不慎,悔之晚矣!”张邦昌带着不屑的神情看了李纲一眼。

李纲冷笑一声,反驳道:“古语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咱们京中百万士民,只要心齐,便人一人扔把土块,也能将金军埋了。何况京中城防虽有失修地方,但这几年里也有加固之处,便如城墙之上每隔十丈便加筑一处堡垒。只要在这些堡垒之处架上硬弓强弩、犀利火器,敌人休想用云梯从墙上攻入。金人劳师远袭,必不能久,等到勤王之师到来,京城之围自然而解。”

几个主战派的大臣也称李纲言之有理。

赵桓似乎从李纲身上看到了一些希望,接着问道:“何人能带兵坚守京城?”

李纲厌烦张邦昌等人的嘴脸,冷哼道:“先帝与陛下耗费官仓禄米,养了一群硕鼠之辈,平日里盗食无厌,到了朝廷用人之际,还能有谁肯忘室家之业,为陛下抛头殒命者?”

张邦昌自然知道李纲是在讽刺他,李纲话间刚落,他便厉声问道:“莫非满朝只有你李右丞能为陛下分忧?你说得倒好听,难道你能带兵御敌?”

李纲轻蔑地看了张邦昌一眼,慨然道:“陛下若不以臣为庸懦,臣愿意整饬京城兵马,以死报国!”

赵佶见终于有人敢出来揽责,大声赞道:“好!自今日起,朕命李纲为东京留守,赋其财权、民权及调动汴京一应军队之兵权。李爱卿现在就可以上任,待朕稍加整顿,先到西京暂避一时。朕希望各位臣工务必戮力同心,协助李爱卿守卫京城。”

李纲一听差点便喷出一口血来,其他大臣也禁不住惊呼阻止。此时不管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至少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便是皇帝万万不能离京,否则无论是守城还是议和,都要打上极大的折扣。

“陛下此时不能离开京城。”李纲性子急,大声劝道,“大宋的宗庙社稷、百官万民都在这里,陛下一走,还怎么云激励将士,慰安民心?当年唐明皇南幸,致使安禄山趁势杀入长安,国本大摇。倘若明皇能坚守帝都,军民心有所属,安贼未必能攻下长安。我朝真宗之时,陈尧叟、王饮若鼓动真宗南逃金陵成都,被寇准坚决拦下,力促真宗北上亲征,结果是军心大振,节节取胜。如今的形势与那时完全相同,陛下在则汴京在,陛下离开,则汴京倾危矣!”

赵桓有些不耐烦,摆手道:“李爱卿只管行使东京留守之事,朕的行动,由朕自定。”

李纲却是半点不退,他跑到真桓座前跪地劝道:“陛下就不想想当年陈玄礼策动六军不发之事吗?如今禁军的父母妻子皆在京城之内,万一他们中途散归,谁来保护陛下?况且金兵已经到了陈桥驿,离汴京只有咫尺之遥。万一他们得知陛下西幸,派出健马疾追,陛下将如何抵御?”

赵桓一听,果然害怕,再想想太上皇不正是为了留一位皇帝在京中,才让位于他的么,他总不能接着再让位于自己的儿子吧。于是也便无奈地摇摇头道:“也罢!朕便与你李纲豪赌一把,留在汴京,为你加餐鼓气。”

李纲见赵桓答应留在京中,忙高呼道:“陛下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既然事情已经定住,赵醒也即下令退朝。不过便在众臣正在退出大殿之时,赵佶却又令黄门将张邦昌招了回去单独奏对。李纲无奈地叹上一口气,他知道赵桓定是不敢完全相信自己,招张邦昌回去,还是商议与金和谈之事。

见李纲摇头叹气,一旁的唐恪慢下步来,走到独行的李纲身边,劝道:“伯纪也不必失望,号召京中军民誓死抵抗自是要做,但如能花些钱财换得和平,也不失为上上之策。”

唐恪与李纲曾一同在江南共事,两人关系终究要近上一些,不过李纲向来性子火爆,见唐恪也是一味支持和谈,便反驳道:“和谈?你见过能够喂饱的狼吗?即便金人此次撤兵离去,那他明年还会来!只有将他们打疼了,打怕了,他们才不敢踏入大宋一步!”

唐恪了解李纲性情,也不恼怒,却继续劝道:“这道理为兄自然懂得。可这朝政这些年里被蔡京、王黼等人祸害已深。伯纪所言君臣齐心、士民协力便可守住京城,打退金军,虽然是事实,可如今朝野,要做到这点何其难也?唉!如果能先用和谈让金军退去,陛下还有我等便有了重振朝纲的时间,那时金人若再来攻,满朝上下自是同仇敌忾,不给金人任何机会。”

李纲虽觉唐恪说得有些道理,但如此懦弱的策略还是让他十分憋屈,他长叹一声,道:“你们这些人总喜欢玩心思、图长远,在下可没有那份闲心!算了,你们走你们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说罢,李纲便大步朝宫外走去。

“伯纪,伯纪!你这是去哪里?”唐恪追上两步,还想再劝几句。

“找人问计!”李纲挥挥手道,“有人用自家的钱修了那么多的城防工程,自是早料到会有今天。如今他还留在京中,不曾逃离,肯定是有退敌之策,你说我该不该去问问他?”

第二五O章 扯皮的谈判第三八O章 决战的前奏第一三〇章 铁骨柔情第一百〇九章 梁山军校第一七五章 宣旨?宣死!第三一九章 燕云会(二)第三七一章 风从北方来(下)第二九四章 遭遇战(中)第二二五章 追查第九十一章 撕逼大战楔子第二九O章 郭药师第三六五章 保卫战第十九章 难题第一二八章 坑第三一七章 真正的较量(六)第二七五章 烽烟再起第三七九章 决战的序幕第三一二章 真正的较量( 一)第三十章 礼第九十二章 先知的痛苦第二十六章 高手第二六一章 疑惑第一五〇章 保镖第一六五章 部署第三四O章 燕云会(二十)第五十一章 登山第三十四章 球攻入对方的门才算赢第一二五章 收网第三八五章 夜袭第十章 比试第一七七章 赴宴第一五六章 神功第七十四章 杀伐烈第三六五章 保卫战第一七三章 帐前小校第一六一章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第一百〇八章 真相第三八七章 上策第二二一章 初冬(中)第一六三章 掩耳盗铃,欺一世繁华第三O四章 萧干之计(上)第七十四章 杀伐烈第一百〇一章 斩首(下)第三三O章 燕云会(十)第三六九章 识相?第二九四章 遭遇战(中)第二七五章 烽烟再起第三四二章 尾声(二)第三一四章 真正的较量(三)第一二三章 黑幕初现第一九四章 强攻、死守第二O五章 宣抚江南(下)第一五二章 夺命钓叟第五十六章 武人如狗第三九七章 工作报告第一九三章 没那么容易第三O七章 佯攻(上)第一七七章 赴宴第二二三章 歪门的心思第二O一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第二一O章 钓鱼执法第一二五章 收网第一七一章 困城之“鱼”第三四三章 尾声(三)第一集 平步青云 第一章天外飞仙第一三六章 明教总坛第三五O 章 驸马(四)第二O二章 红玉舞剑第二七五章 烽烟再起第一八O章 再泼一盆污水第一一五章 魔教之局第一百〇七章 退水第一六Ο章 分裂第一百〇一章 斩首(下)第一九九章 捉人、救人第九章 霹雳第二三四章 “唐僧唠叨”审讯法第三七五章 政变(中)第三三六章 燕云会(十六)第三O七章 佯攻(上)第二七二章 新闻发布会(上)第一百一十章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第四十一章 净风堂第九十五章 千年的狐狸(中)第一二四章 美男计第十一章 表演第二九六章 不简单第三八O章 决战的前奏第一三一章 东南第八十四章 与子偕老第一一七章 天灾?人祸?第二五九章 杨帆的小烦恼(上)第二二六章 苏家第三九五章 动荡第二五八章 釜底抽薪第三九四章 宿命第五十二章 泰山之巅第一四三章 败露第二二八章 猫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