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辛娘

伍定说道:“这是华阴县一个戏班,行首叫做李辛娘,据说走南闯北,每年麦熟之后,便四处串场表演,西夏那边也去过,河套汉人当中也很受欢迎的。”

“哦?”

伍定说道:“李辛娘心思灵巧,最早竟然是名女道,后来被夏人掳去了,凭着唱曲儿的本事儿,从西夏混了回来。”

苏油点头:“陕西迭被兵祸,老百姓受了几十年的苦,的确可叹。”

“国家恃以为治者,民也。使民敦本而趋善者,县令也。伍县令,这五里侯,也是一篇大文章啊。”

伍定连忙拱手:“是,国公警句,下官时刻铭记于心,位卑未敢忘忧国。”

苏油说道:“施政行法,所贵者文朴而事约,易知而难犯。厘清职责,公开考绩,奖贤授能,治懈罚恶,接受监督,持中秉正,无偏无私。差不多就如此了。”

“剩下的,就是民生。带着老百姓安排就业,改善生活,提高亩产,敦促桑麻,蕃蓄禽畜。”

“之后便要助弱扶贫,开广民智,备匪防灾,抑制兼并。”

“华阴地处长安和洛阳的中段,就和郑州位于洛阳和汴京的中段一样,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交通要枢,发展商旅,运输,仓储,这些就是天生的财源,虽然商税大多归朝廷,但是地方也有不少提留的。”

“而且这些发展起来,对农产品输出和消耗就会增加。对了,华阴推广了莱山一号了吗?”

伍定笑道:“这是必须的了,现在县里军人很多,他们的俸禄好像很丰足,日常休沐上街手脚阔绰,我见了都羡慕。”

苏油笑道:“你那八十亩职田,就算全种了莱山一号,估计也真干不过他们。”

伍定举起酒杯:“这几年年成都不错,边境上也太平,日子怕是那些个盛世都比不上。”

“陕西一境,都是国公打下基础,下官也是受益者。年前陛下给县丞县尉以下都发放了津贴,下官捏着他们的钱袋子,现在才有了点五里侯的样子,哪里像以前……不多说了,下官敬国公一杯。”

苏油点头,和伍定喝了一个:“陕西转运使是范纯粹,副使是李察,经略安抚使是吕惠卿。我还以为陕西政坛可能会有些尴尬,现在光从华阴县看来,两人相处得还算不错嘛。”

伍定摇头:“下官听说的可有些不一样,小范夫子崖岸高削,士人仰慕其风骨,吕公乃是参政转下来的大员,副使一职,其实是有些低了。”

“所以按道理说,两人抵牾那是一定的。不过陕西的规矩制度,早在国公的时候就料理得明白,凡事皆有制度。”

“因此小范夫子的办法简单得很,那就是吕公提出的东西,基本上逃不过国公的窠臼,一翻制度一对比,孰优孰劣就明白了。”

“尤其是公开讨论这一条,更是断了无数小人的阴暗心思,所以陕西政治才这么清平。”

“不过吕公是经历过风浪的人,懂得容忍,所以两人面上相安是一定的。不过私底下嘛……”

苏油说道:“私底下怎么说,伍公还得讲讲。军机处还要依赖转运司输送粮秣,到时候误了军情可不得了。”

这就是利益交换了,苏油之前提醒伍定华阴的位置,现在又说军机处要运粮,这就是提前露口风,让伍定搞运输。

现在的运输和以往的民夫征调不同,是可以赚钱的生意,不过需要组织人力,因此由县令来做,那是再合适不过。

伍定也是人老成精,当然明白,因此要投桃报李:“吕公似乎更支持种五、徐禧,而转运司里,也分新党旧党……”

大家都是聪明人,话不用多说,种谔和徐禧的方案,是被军机处否定了的,吕惠卿看来又有想法了。

苏油点点头,知道了就好,总有办法纠转过来,今日宴会,值得了。

于是大家又转到了诗词歌赋上,伍定五十岁才得中的老士子,自己知道做学问到底有多难,因此对苏家人这样的天才就越是佩服。

聊到大苏的诗词,那就是滔滔不绝,好些故事连苏油这当叔叔的都不知道,伍定这个外人反而更加清楚。

宾主间愈发融洽了起来。

苏油这时候才有了听曲的心思,屏风的另一面,一个女声不知道何时唱了起来,节奏明快声音清朗,有念白有唱腔,虽然和传自南方的《青冢记》、《回音院》不是一个曲风,但是小说型戏剧的雏形已然建立了起来,歌词虽然不是文人士大夫一路,却依然有另一番的引人入胜。

苏油现在读的书很多,凝神听了一段就知道了:“这是在讲唐传奇《李娃传》吧?”

伍定笑道:“这个我都不清楚,曲本的名字叫做《李亚仙》,在华阴很流行的,要不,叫辛娘出来问问?”

苏油点头:“嗯,请出来见见吧。”

不一会儿,歌声停了下来,一名中年女子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容貌只是中上,不过似乎有一种出尘的气质。

来到堂下拜倒:“民女拜见国公,拜见县大人。”

伍定问道:“辛娘,你这曲本,是不是取自唐传奇?”

辛娘说道:“是,县大人你慧眼,故事取自《李娃传》。”

伍定赶紧摆手:“跟我没关系,这是国公说的。”

苏油微笑道:“辛娘你心思灵巧,这般演绎,在社会上肯定很受欢迎。”

社会是村上秋收以后,一村人狂欢的盛会。

一般就是富家出资村民凑桌,大家聚到一处欢庆丰收。锣鼓戏台一起上,大家边吃边喝边看闹个喜庆。

辛娘笑道:“的确如国公所言,陕西百姓粗朴豪迈,喜欢这个。”

苏油问道:“能读懂李娃传,还能将之演绎成戏曲,辛娘你学问也不低。”

辛娘低下头:“家门不幸,被夏人劫掠,还是当年国公俘虏夏人,大败谅祚,才将辛娘换回来的。辛娘日日焚香祈祷,却从未想过能与国公爷当面的福分。”

说完拜倒:“再生之恩,没齿难忘,请受辛娘几个头,只祝国公爷公侯万代,就算辛娘今后死了,也能心安。”

“哎哟使不得。”苏油赶紧虚扶:“伍老快替我搀扶辛娘起来。”

辛娘起身,都已经哭成一个泪人了。

苏油唏嘘不已:“当时安置得仓促,以往的伤心事就不说了,辛娘又何故做起了唱曲这行?”

辛娘低着头:“回到家乡,父母皆亡,辛娘孤身无靠,官府就给配了人家。”

“夫君是农户,他村中有个习俗,就是收成之后,会组个班子四处巡唱,收取些钱谷贴补家用。”

“我见他们唱的实在是村气,就忍不住改良了一二,却不料大受欢迎,这一来二去的……”

苏油说道:“好,好啊,辛娘你这也是人才,不容易,家中都还好吧?”

辛娘渐渐抛去了以往的生涩,换成了嫁人后的爽利:“拙夫是愚男子,不过胜在踏实肯干,如今家中有四十亩地,两头壮牛,还有两个娃子。日子算是村里过得好的。对了,他还是当年救囤安寨的义勇,家中还有国公当年颁发的勋章。民妇,很知足了……”

第九百九十二章 当家长第二百四十四章 鹤胫弩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孟端仪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发展计划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开炮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县令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游江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钱可通神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填平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弹劾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司马光逝世第二百零九章 北极院第八十三章 开城第二百四十六章 惩罚和教育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谍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传身教第一百零三章 鳝鱼第八百零七章 廷议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又遭弹劾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头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调整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十章 讲究人第七十二章 轴承与来信第九百九十六章 种山药的道理第七十章 授课第四百六十六章 欧阳修出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老外的印象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军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举改革第一百八十八章 挨揍第八百九十八章 苏颂的态度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还钱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员外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雄州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胜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击手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台球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击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体智慧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训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历法第六百五十六章 建议第一百五十七章 斗智不斗力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龙门阵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诗会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电机第六十九章 雀谱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开炮第六百零四章 刘嗣当官第八百三十九章 宝马第二百零四章 求情第九章 风投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是老的辣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击手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战役第一百三十四章 绿茶第三百二十九章 铁门关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敌人的阳谋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颗米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三百零六章 转运判官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扑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潜归第六百九十六章 运粮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论核心第九百三十四章 邹时阑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战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忽悠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诗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一百三十章 惨相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内库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龙门阵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举改革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火第八百八十八章 舆情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确第一百零五章 龙脑第二百一十一章 托请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欧阳发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海军战术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游说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破阵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