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潜移默化

第三百四十七章潜移默化

苏油这才接着往下说:“所谓不毛之地,其实大有可为。泾河沿岸,唐时可是膏腴之地。其南商州,矿藏丰富,延安府还产石油,如果做得好了,足以成为支持前线的后勤基地。”

“案判,胄案的镗床,进展得如何了?”

高士林说道:“老弟,镗床问题不大,主要是刀头不给力,损耗大。加工铜管很方便,但是要达到你的要求,镗出锰钢管,却是效率极低。”

苏油叹口气:“聊胜于无吧,那只有继续想办法了。”

苏油突然想到一点,对赵顼拱手:“王爷,能否让高案判离京一趟?去商州外任两年?”

赵顼说道:“知商州?”

苏油点头:“对,让案判在商州大兴胄案,造军器,甲盾,弓弩,保证边军供应。然后我在泾渭河谷屯田,保证粮草。”

“一边准备粮草和军器,一边考察地理,于各路交通要道修建寨堡,扼守岔路通道,给西夏人进军增添麻烦。”

“对重要的道路,改造路况,用四轮马车运输,尽量在防区内提高部队反应速度,消除与西夏骑兵的差距。”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援助各路正军,提高他们的战力。”

“拉拢武装一批蛮人,作为游击力量,骚扰西夏人后方粮道,给他们的补给制造困难。”

“王爷,如今夏人跋扈,而我们兵不堪用,将不胜任,国财匮乏,是最困难的被动防守时期。”

苏油接着取过笔,在书房制图板的图纸上画了一道曲线。

“对国势,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用数学方法来描述,是这样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如今大宋还在处于下行时期,大概在这个位置。因此对外政策,只能是以防守为主。”

“此消彼长。等到敌方力量耗去,大宋缓过力气来,在曲线最低点左右,转为战略相持。”

说完用笔在抛物线右侧画了一个大圈,将线条圈了进去:“等大宋国力重新振作,军士得练,将领们从血火中锻炼出来,才是这条线重新抬头向上的时候,反攻的阶段,得从那时才能开始。王爷,这是事态发展的正常规律,万万不能心急啊。”

赵顼微微点头,目光落在抛物线左侧,一脸的担忧。

苏油将笔丢到制图板上,笑道:“不过过程虽是如此,但很多事情必须努力做起来,以推动这个过程。”

“其实不用贪大求全,一举更张。就从一些制度的小改进,或者小地区做起,一步步改良,一步步做出榜样,造成影响,扩大范围,争取反转的时机早日到来。”

苏颂看着苏油侃侃而谈,面无表情。韩维则是第一次见到苏油,不由得为他缜密的思维感到吃惊。

苏油接着道:“因此我的建议:一,改造金牛道,子午道,改善交通,前期以蜀中财力物力,支持西北。”

“二,开发商州矿藏,打造冶金工坊,提高金属加工水平,建立化工基地。”

“三,屯田泾渭河谷,今年以种植牧草为主,并培育优质牛羊,战马;再以小麦为辅,满足边军需要,争取自足。”

“四,以渭州为试点,实施军政分离。军队给养,归地方政府控制,摸索出供给标准,发放制度,包括战时军需,做好准备。”

“五,军人只关注军事,努力提升军事技能。将领需要明白国家大战略。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细化条令,严申军法。”

“六,完善寨堡和交通建设,敌来可知,敌攻可守;一方有警,四方呼应。”

“七,抚慰熟蛮,使之成为我们的眼睛和屏障,而不是我们的麻烦。”

“八,枢密成立总参谋部,给边军老将们一条提拔通道,也使枢密有惯战之臣,以佐议战略是否正确妥当,避免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这一条尤其重要,如果枢密不采纳,我建议,皇家独立操作也行,从成立军事参谋室开始,以免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状况!”

“九,明确政治,军事,经济,是国家的实力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中书,枢密,三司,必须有效及时沟通,重大事件,必须有联席会议共同决策。”

“联席会议,可以由皇家主持,王爷,我觉得你就是最好的人选!”

“军事问题,其实就是政治问题的延伸,而政治问题,很多时候是经济问题的延伸。”

“西夏气候调和,岁节丰稔的时候,一般就是我边境安宁的时候。而一旦出现旱涝,白灾,政局变化,他们往往便要抄掠边境,补充其国用。”

赵顼讶异道:“经济问题?我还以为你要说是技术不精。用理工提高效率,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呢。”

苏油笑道:“理工的确能提高效率。只要器械得力,一人可当五人来用。但是王爷,这会导致一个经济问题,就是会让其余四人无事可做,失去生计。”

赵顼悚然而惊:“哎呀!糟了!”

苏油讶异道:“王爷何出此言?”

高士林说道:“明润,王爷向官家建议,在胄案施行你建议的十条,大用机械,精细度量衡。”

赵顼说道:“正是,小妹这两年将胄案工匠们的水平提高了不少,理工致用之学,在胄案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我只考虑效率提高,却没有考虑到冗员生计。”

苏油笑道:“那太好了,那这次让案判一并带去商州!”

赵顼考虑到另一个问题:“明润,如果有一天……我是说假如……我大宋各处皆满,安置不下更多子民了,那时候怎么办?”

苏油那教鞭指着西夏和大辽:“那没办法,到时候大宋只能进取,为自己的子民谋取生存空间了。”

说完又对赵顼拱手:“不过王爷,理工学派,一切以统计数据说话,那个时点,或许三十年后,或许五十年后,或者几百年后,是不以人的愿望和期盼为转移的。”

赵顼若有所失:“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苏油说道:“王爷,我大宋赌输了太多次了,难道还不吸取教训吗?”

韩维即时插话:“王爷,明润所言极是,如今大宋要考虑的,是不败,而不是赌胜。”

赵顼撇了撇嘴:“好吧!对了,上次近侍以弓样鞋进,持国对我进谏,说:‘王安用舞鞋?’把我臊得不行,立刻令人将鞋毁了。明润,这可是跟你提倡的进步唱反调啊。”

弓样鞋就是分了左右脚的鞋。苏油微笑道:“要我说,参军所言不差。”

赵顼又开始撇嘴:“你理工不是最讲效率和为人提供方便吗?怎么说一套做一套?”

苏油笑道:“就如我刚刚说的,改进,从小地方开始,最好润物无声,不要惊世骇俗为上。”

“弓样鞋,鞋子跟脚,脚部方便舒适,最适合的人群,就是舞者,急递,还有军士。”

“但是舒适这一点可取,却不是连款式也要照搬,如果因此引来反对,那就失了理工的本义了。”

“你是王爷,穿着自有体统,着舞者的鞋子,的确不像模样。”

“小妹,王爷和我身量差不多,去取一双新靴过来。”

苏小妹去取来一双新靴,苏油将靴子交给赵顼:“王爷你看,这靴子同样分了左右,但是只在鞋底上做功夫,就如我脚上穿的这双。”

“除了鞋底,其余皆按制度,这就是我说的小改进,不惊世骇俗。”

“王爷说得很对,理工的目的,是致用。但是要做到这点,也并不意味着必须抛弃传统。”

“尽量减少反对声音而得用,才是是理工的精髓所在。技术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不是全部问题。你再问参军,他还会反对你穿这靴子吗?”

赵顼见韩维微笑着对他点头,表示同意苏油的观点,也老实不客气,将新靴子套上,站起来走了两步:“不错,果然舒适。”

苏油说道:“但是其本质,还是官靴,不是舞鞋,是吧?”

赵顼点头道:“尚衣局那帮蠢材,不识变通如此。”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书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析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饯行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宫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刘奉世第八百九十七章 验尸第九百五十二章 对阵第五百六十九章 苏元贞的去向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变人事的另一种解说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急惊风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开炮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设计第九百三十六章 远虑纤图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旧交第三百八十章 学问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矛盾根本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禅师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不习惯第九百五十二章 对阵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第五百一十四章 护送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二百八十三章 谢恩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会完本感言第八百五十一章 支持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锦还乡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七百二十八章 字典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太皇太后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东西皆战第五百零一章 没有盐第九百五十七章 吕公著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四百八十二章 复绥州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一百三十三章 铜镜(求推荐票)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面粉厂第四百九十八章 讨论第三百五十二章 变态繁荣第九百一十九章 诃黎之死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风气和国格第八百三十五章 杨曙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死第二百三十六章 《尚书》第一百二十八章 灵光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都艰难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风波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见董非第七百一十四章 名妓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贪官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孟端仪第九百四十章 再见吕惠卿第七百六十七章 章惇的算计第六章 鸡茸和开水白菜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临终对话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力胜钱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经济课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开会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时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遗嘱第六百一十章 事件始末第六百九十六章 运粮第四百零九章 尖厉獠牙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好运气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员外第一千二百章 准备第四百九十九章 开幕式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救治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打靶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礼物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三百四十二章 争论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操典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间府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二十六章 新酒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逝世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驳侄儿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软模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坟场游说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车阵第一百七十七章 长刀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会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门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农事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华东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