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军靴

第三百四十八章军靴

苏油对张麒说道:“小七哥,再取我们的登山靴过来,要新的。”

张麒去了,没一会,取回来一双样子古怪的靴子。

苏油说道:“王爷你看,这款式又不一样了。这是囤安军的制式军靴。”

靴子和后世高帮靴差不多,同样引入了黄铜锁眼和鞋带,底层是多层皮革加胶压制,还添了两排铁钉。

苏油说道:“这是野战军靴,全皮做成,抓地力远超麻鞋,能紧裹脚部,形成有效保护,行军作战,非常舒服有效。”

“致用之学,就像将一个圆五等分那样样,最讲究灵活运用。”

“王爷要讲体面,因此你的鞋子就得如刚刚那双乌靴;军士们追求迅速,因此他们的鞋子就得如这双野战军靴。”

“都是改造,不同的情形,需要不同的改法,绝不是一刀切。”

“如果行致用之学反不致用,那就是闹笑话了。”

说完将鞋底的钉子用张麒递上的一个特殊扳手拧松,然后车下来:“王爷,这双靴子看起来轻易,其实有诸多特别的小地方。”

“鞋钉用了螺钉和螺母的结构,可以更换成平头,也可以更换成更长的钉头,可以两者互用,适合不同的地形。”

“鞋带用丝麻混纺线和第三代结绳机制造,保证强度。”

“鞋底是皮革加胶水,用压榨机压成,然后用冲压机模具切割,然后两片夹嵌钉座后,再行粘合,丝线加固。”

“鞋带下方,加软皮鞋舌,防止进水。”

“皮靴后方,还有个小皮环,方便提鞋。”

“王爷,这款军靴,是囤安军和控鹤军在多年战争中,找老兵们一点一点收集意见,逐渐改进,最后形成的制式。”

“所以致用之学,事情不用一来就做太多太全。重点在于锲而不舍。“

“随着时间延续,能将一件事情做到足够精细,就是大成就。”

“这双靴子能达到什么成就呢?囤安控鹤二军,步军行进,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他们的最高行军记录,是一日夜在山林之间,穿行百里,无人掉队,还能接战。”

赵顼和苏洵还好,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苏颂和韩维却惊得眼睛都鼓了起来。

苏油接着说道:“当然要做到这点,除了这双靴子,还有很多很多方面,士兵的伙食,装备,训练,待遇,士气……林林总总加起来,才能形成这样的战力。”

苏颂松了一口气:“我对明润守渭州,总算是有了一丝底气了。”

韩维对苏油拱手:“明润,时候不早了,王爷,我们也该告辞了。”

苏颂道:“一起吧,来前怕明润少年空话,现在见你们如此重视,甚有章法,我也就放心了。”

苏油送三人出门,赵顼说道:“明润,父皇之前生病,言语颇伤太后,今日得闻你的劝谏,看来虽有回转之心,却还少了些契机。”

“之前韩琦申请让曹舅公除使相,我想是不是能在这方面使使力,让韩持国去群臣中宣扬一下,助成其事。”

苏油大惊:“万万不可!”

赵顼有些奇怪:“为何?”

苏油躬身正色:“臣闻之前上失太后欢心,太后不乐,语涉王爷。持国等力劝王尽孝恭以弥缝,此就是正道。”

“如王爷阴助国舅,臣怕官家太后旧隙未弥,官家和王爷之间新隙又生!”

“王爷,如今官家身体康愈,亲总万机;内外上下,事体已正。王爷只需要专心孝道,均养三宫便可以了,至于其他,非王爷当言当行。”

“鉴于前事,太后有顾虑,也是人之常情;官家为国操劳,有时候顾念不上,这就更需要王爷承欢尽孝。”

“多拣些汴京坊间趣事,与老人家说说,饮食所需,置办要精细周全。”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又说‘越老越小’;太后垂帘也有些日子了,如今事尽归官家,怕是有些空落落的不习惯,王爷可以找些不用太耗费精力的事情与她做。”

赵顼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什么事情可以让太后既满足权力欲望,又不影响自己父亲亲政:“明润,何事可做?”

苏油认真说道:“慈善。”

赵顼问道:“眉山江卿做的那个?”

苏油说道:“《周礼?地官》:‘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如今大宋,各地有收养乞丐、残疾者和孤寡老人的福田院、居养院;儿童有举子仓、慈幼局;病者有安济院、惠民药局;死者有漏泽园……”

“《礼记?礼运》有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如今的汴京城,风物繁华,文明鼎盛,但是这些真的不能做得更好吗?”

“去岁,眉山会所搞了个拍卖会,士大夫出书画文玩,江卿商户们竞价购买。所得款项,用于送眉山士绅众庶没于京师不得返乡者回乡敛葬。”

“这事情真要做起来,当是一个大工程,爱民之誉,与其归于士绅,未若归于皇室。”

“皇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遇丰厚,苏油铭感于心。然对于庶民百姓,其实也可以的。慈善,就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一个如母亲,如奶奶般慈爱的皇家形象,对化育子民来说,其实也非常重要。王爷,这件事情,可以让太后来做。”

“以后甚至可以成为定制:大宋官家,恩遇士大夫;大宋太后,慈惠子民。如此收尽士庶之心,敢问天下如何不勠力相报?”

“听闻仁宗为了节省用度,用破了的垫子都不愿意撤换,但是民间知道的有多少?节约几个垫子,能救的人有才几个?”

“如果太后愿意出面,主持慈善事,以她老人家的号召力,能救的人又是多少?皇家慈爱之心,岂不天下知闻?意义又有多大?”

“此事,无关士大夫,无关政事,官家那里阻力应该小得多。而且王爷可以一力操持,既锻炼了政务,又体尽了孝心,不耗国用而于国有利。”

赵顼犹豫道:“事情是好事,但是钱从何来?拍卖会说得好听,但是由皇室来搞,大臣或者会弹劾皇家敲剥商人了。”

韩维拱手笑道:“王爷还没听出来啊?明润既然给你建议,自然就有解决办法。”

苏油笑道:“王爷,内中工坊,手艺也是不弱,如果有合适的材料,玻璃器皿,琉璃镜之类的,完全可以搞起来啊……”

赵顼大喜:“真的?工艺和配方很贵的吧?”

苏油说道:“其实不贵,先请王爷去问问太后的意思吧,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去找石家。”

“如果不愿意通过制作这样的细务获取收入,还可以搞搞博彩业。”

“通过赛马,金明池竞渡,蹴鞠等活动,让大家猜名次,吸引汴京居民关扑,发行彩票。其收益用于慈善,也是可行的。”

赵顼听得心喜:“那我明日就去找奶奶!”

苏油说道:“如果要搞彩票,涉及到数学问题,这个小妹非常清楚。还有这个所得资金会很大,王爷可以亲自协助太后,管理这笔资金。”

“除了用于之前所说的慈善事业,还可以将几处药局的医药,医方,医术,也可以整理印刷出来。这本来就是仁宗的心愿,也是慈善的一部分。”

“救荒的本草,各地的农书,也是可以收集整理的,授民以业,扶农救荒,谁也不能说不是慈善的内容对吧?”

“我已经去信姻伯,从眉山程家调用人手,很快就要在汴京组建印书坊了。要是太后愿意领衔这项事业,我们整理的《西南农书》,宗兄整理的《图经本草》,就劳动太后和王爷来操持。”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间反间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产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颂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第八百零八章 定议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东方朔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傅贤妃第四百六十六章 欧阳修出事第十三章 精盐第九百九十二章 当家长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变应在辽国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不战而胜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三百零六章 转运判官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八百六十九章 张道长第二百八十九章 救日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兴军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见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学员斥候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举改革第八十四章 能人第三百零七章 水转大纺车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会打仗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惨败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丧心病狂的山长们第二百三十二章 苏伯纯第十章 讲究人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场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四百七十五章 谁改变谁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谋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拦驾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谍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沙子细第三百九十六章 计较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志铭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旧部第二十七章 定价第四百八十五章 诛叛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释马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分析第七百二十六章 平家人第九百零一章 起义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蒸汽机车第一百三十四章 绿茶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实验第四十九章 蜂窝煤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八十章 观瓷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两口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还钱第一百八十三章 恐怖的神灵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书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事第八百九十三章 螺旋桨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东胜祖地第七百四十一章 砻磨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抚使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学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毕观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实验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第一百一十三章 女婿上门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谋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计第二百二十三章 花边故事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五百九十二章 纵横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职责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军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惹不起的奏章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尴尬吧?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扫荡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传承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奖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确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钊的背景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门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辽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胜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晋王少保第八百六十章 微服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风扫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