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西夏人的进攻

第五百七十四章西夏人的进攻

李定跟着正房主母长大,一直不知道自己生母是谁,而且他父亲也一直不承认仇氏是李定的生母。

李定长大后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自己也很疑惑,仇氏死后,他自己也不知道该不该服丧,于是借口父亲年迈,请了三年假。

“定自辩,言实不知为仇所生,故疑不敢服,而以侍养解官。”

苏油觉得,蜀学讲情在理先,李定这么做,其实在他内心中,已经给这个不知到底是不是自己生母的人服孝了。

这就已经足够了。

然而现在事情被曝光出来之后,立刻引来反对党的集中火力围攻。

这其实是****,不过也怪王安石自找。

曾公亮认为李定至少应当补行服丧之礼,因为之前请假的理由毕竟是父亲年老,没有明确的服丧作为。

王安石持不同意见,认为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且不能确定李定就是仇氏的孩子,再说当时李定已经避官三年。

但是为了自己的学生,王安石做了妥协,可以不再推荐李定为御史,改为崇政殿说书。

然而监察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上书说李定是不孝之人,不宜居劝讲之地,王安石此论荒谬,应该一并论罪。

安石立刻反击,要求罢免三人。

李定最后只做了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公事,也就是外官转升朝官时的最正常职务。

说起这个苏油就气,妈蛋闹了半天事情又回到了起点,不过中间几个知制诰,几名御史,就连李定最初拜访那位右正言李常,都被贬了。

台谏一空!都不知道是不是赵顼和王安石故意的。

事情还没有完,与李定相反的是,朝中同时出了个超级大孝子朱寿昌。

朱寿昌父亲守京兆时,妾刘有娠而出,在外边生下了他。

几岁后,朱寿昌才被还回父家,母子不相闻者五十年。

朱寿昌长大后到处寻找亲生母亲,求之不得。

“熙宁初,与家人诀,弃官,誓不见母不还。”

苍天可怜,最终,朱寿昌在同州找到了时年过七十的生母。

“居数岁,其母卒,朱寿昌哭泣几丧明。”

这当然是值得歌颂的美德,于是士大夫“多以歌诗美之。”

苏轼为诗集作序,可他好死不死,在文中讥刺了世人之不孝者。

也做了诗,其中有一句“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

诗文中并没有点名,但是李定看后,认为苏轼就是在污毁他,恨之彻骨。

……

几个月前,王安石问赵顼:“陛下知道为什么如今外边议论纷纷吗?”

赵顼说道:“这是因为台谏非其人。”

王安石说道:“陛下驾驭群臣无术数,失事机,因此即使更换台谏官,我还是担心如即便措置,仍然不能避免现在这种情况。”

两人决定,那就全换成自己人好了。

到今天,部署终于完成了,朝堂终于安静了下来。

但是老臣,宰执,台谏,翰林,亲朋,故旧……或者纷纷外放贬谪,或者主动离之而去。

除了大佬们,御史刘述、刘琦、钱顗、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林旦、薛昌朝、范育;

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

知制诰宋敏求、李大临,苏颂,皆被罢出朝廷。

王安石身边,聚拢了一堆骤进之人,缺乏政务实操,缺乏道德修养,急功近利,希图短平快建功立业爬上更高的位置,而王安石,也只有他们可用。

……

西夏,兴庆府,梁乙埋在做和王安石一样的事情——清除异己。

手段比王安石暴力得多,有刀可以用,达到同样的效果,相比王安石,那简直可以用轻松愉快来形容。

家梁和梁屹多埋,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改行夏制之后,梁乙埋很快得到了西夏王室宗亲的支持,梁家弟子纷纷把持重要位置,稳固了政权。

家梁和梁屹多埋,一内一外,在扶持梁太后听政的事情上,立下了大功。

家梁如今,已经是西夏枢密副使,静塞军司节度留后,实打实的干将。

当然直接统帅静塞军司大军那是不可能的,那里可是直面陕西的前线。

在平定反对梁家的部落,清肃朝堂旧势力的过程中,家梁出色的才干,谋略和领军能力,引来梁乙埋的忌惮。

能文能武,这种人还是收在身边,当个只能出主意的张良诸葛亮好点,放出去变成恒温,那得哭瞎。

所以类似宋朝制度,这个节度留后只能算是贴职,表示梁乙埋对他的重视。

真正的职务,是帮助梁乙埋处理宋夏边境的军事情报,提供对宋战略思路。

这个家梁的优势非常突出,妻家就是那一带的部族,加上渭州大战之前就派出去的种种间谍内应,很快便将枢密院的事务料理得井井有条。

王韶开熙河,让西夏人被宋朝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为了减缓压力,梁太后决定反击。

家梁在地图上找到了一处宋军的关键漏洞,一下子让大宋痛得跳脚。

庆州东南的荔原堡,是大宋专门设置,用来招纳西夏叛逃过来的军士农夫的地方。

宋夏边境,和辽夏边境一样,理论上,国境线是禁耕,禁渔猎,禁伐树的地区。

而这些西夏叛逃过来的军民,为了生活,在荔原堡外偷偷地耕种。

所以西夏方面理由非常充分,占据正义不说,还能打击西夏叛逃人员,对政治统治非常有利,所谓师出有名。

最关键的是,这里离庆州仅有二十里地,却又是陕西路和永兴军路两大军区交界之处,防守薄弱有缝隙可以钻。

而且夏军占有极大的地利,沿白马川一路居高临下进军即可。

更加可怕的,只要拿下此地,就将西夏军力一下子插入到环州和庆州中间,随时可以隔断两州联系,然后包围环州,打击庆州过来的援军。

经典的围城打援方案!

家梁找到了这个位置后,梁太后和梁乙埋欣喜若狂,立即派遣大军三万,号称十万,干掉此地的西夏叛贼,修建起闹讹堡,同时附近十二盘修筑城池,相互呼应。

一记重拳,正打在宋军防线的腰眼之上。

这是被敌方拿住了必救之地!

宋朝蕃部巡检李宗谅分析形势之后大惊失色,一边上报庆州,一边率领手下一千余名宋军,准备夺回寨堡。

双方在闹讹堡展开了一场大战,庆州知州李复圭收到消息,不管手底下合蕃、汉兵才三千,遣偏将李信、刘甫、种咏等出战。

李信等告诉李复圭,众寡不敌,这么打不行。

李复圭威以节制,亲画阵图方略授之;

“兵进,遂大败。”

李复圭害怕了,想逃脱责任,于是逮捕了几位将领,命州官李昭用取回先前给他们的“锦囊妙计”,以故违节制的罪名弹劾他们。

种咏庾死狱种,信、甫被斩,配流郭贵。”

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李复圭“复出兵邛州堡,夜入栏浪市,掠老幼数百;”

“又袭金汤,白豹,此时寨中夏军已去,于是尽杀其老幼一二百人,以功告捷。”

边衅大起,宋夏环庆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而在中枢,王安石正在准备削夺枢密院韩琦的权力。

旧制,审官院主文官调令,枢密院主武官调令。

王安石建议将审官院分为东、西两院,东主文,西主武。

这其实是在为改革军队,推行置将,保甲,养马诸法做准备。

文彦博对赵顼说道:“如果这样的话,则枢密使何由与武臣相接,何由知其才而委令之哉?!”

赵顼还是信赖王安石,“帝不听。”

然而一切争议,因为西夏人的进攻,再次戛然而止。

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税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净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拦驾第三百七十七章 诚意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谈判第三百零三章 帮手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坦荡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开张第九百三十一章 程岳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举改革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设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知识产权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请客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办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九百零一章 起义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二百二十三章 花边故事第二百零五章 有所求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阿骨打第八百九十八章 苏颂的态度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击手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大军第六十四章 早饭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权力的诱惑第七百四十六章 礼尚往来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东西大工艺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念书第九十四章 去势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妈护井团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死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工程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视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明润救我第九百七十章 御史清流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运改革第七百八十五章 黄鱼季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白灾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试第十一章 物价第七百一十四章 名妓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贞第二百四十二章 永康军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火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订单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军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九百九十二章 当家长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防疫第七百三十三章 贾宪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问题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第五百九十六章 送行与教育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后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一百八十三章 恐怖的神灵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填平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发展计划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认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会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作为和瞎作为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曾巩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帮助辽国(为白银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北苑监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图录》第一百五十三章 马屁炸了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访谈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楼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请罪第八百七十三章 矿区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鹤军(为本书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将军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长刀,一手宝钞第六百一十七章 湘乡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第八百零三章 见面礼第三百六十二章 没有酱油的羊蝎子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课第一千零六十章 就是骗子第九百一十三章 新闻第八百一十四章 小胜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银行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曾巩第六百五十四章 调查报告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六章 鸡茸和开水白菜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郑州第一千七百章 种五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