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常数

第八十二章常数

庄上的乡亲和孩子们回来了,昨晚庄子的人便已经撤到了更远处的庄子里,现在知道没事,才又重新回来。

苏小妹见到苏油便扑了过来:“哥哥,你还好吧?”

一群小些的孩子也围着大孩子说话,一边好奇地看着二林部的人。

阿囤弥看到这么多的孩子,对苏油又高看了一眼,也对大宋的温情有了一丝思慕。

在二林部中周围三百里的山林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不容许这样的一幕存在的。

苏油对大家笑道:“回来得正好,之前都是误会,这些土兵叔叔们给我们建好了房子,就等你们回来打造木床,家具,准备搬进宽敞房子喽!”

孩子们都欢呼起来,叽叽喳喳地对二林部的战士们表示感谢。

土兵们听不懂汉语,但是孩子们真诚的笑脸,也让他们不由得泛起了笑意。

接下来的两天里,史家庄提供菜蔬,肉类,孩子们负责土兵们的伙食,土兵们学习使用圆锯改木板,木方,打造家具,进度那叫一个飞快。

范先生对苏小妹的颖悟能力刮目相看,一老一小一天到晚在一起交流,苏油不知道苏小妹学到了些什么,但是范先生和几个账房,对梵文数字和复式记账法倒是非常上心。

苏油并不藏着掖着,这玩意儿对他来说,是一个促进商业流通管理的手段而已,他反而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将二林部和眉山江卿渐渐捆绑在一起,成为眉山商业集团的有力外援。

产业转移,携洋自重,在实力过于弱小,西川出身的士大夫没有大量入仕之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生存之道,苏油在这上边并不迂腐。

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步步来,夫子说的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就是这个意思了。

至于说二林部强大起来会不会反噬,苏油倒是没有过这个担心,历史上西南夷直到五溪蛮,在宋明基本被完全吊打,同化,最终在清代完成改土归流,融入民族大家庭,之后便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南方诸蛮,和北方还是有所不同的,嗯,除了很远很远那个大陆边角……

想远了,现在还是大搞建设,有土兵们轮换操作轮锯,有史家庄换来的小木料。木方,木板,流水一般从加工台上送下来。

苏油还做了一个刨床,就是类似于将刨子侧过来钉在桌上的样子,不过刃口长了很多,土兵们推动木方或者叠在一起的木板,很快便能得到光洁的木件。

标准件批量加工的威力,终于体现了出来,能通过打孔和竹钉钉合的,尽量用竹钉钉合。短短两日内,上下铺的木床,课桌椅,柜子,黑板,衣箱架子,便都渐渐充实了起来。

精细的确不够精细,不过有了后世极简风格自组合木质家具的模样,另有一种美感。

阿囤弥对这效率叹为观止,要求等回去的时候,刨床,拉钉凳这些东西通通都要带走。

孩子们的课程她也感兴趣,但是她更感兴趣的是文科小故事,至于数学加减,面积计算,实在是看到就头痛。

今天的数学课,是测量圆周率。

工具是一个硬木刮制的小齿轮,用尺规分出了三十六个齿,然后粘上墨在直线上推出三百六十个齿的长度,截下棍子安装在齿轮上,作为大圆的半径。

然后在平地上刮上泥,用齿轮推出一个半径为三百六十个齿长的大圆来。

再通过大圆上的齿数,除以直径的齿数,得到圆周率。

之后便将实验丢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由调整半径,计算大圆上的齿数和直径上齿数的关系。

然后大伙发现,这个数居然是一个几乎恒定的数值。

苏油最后总结:“这个数,叫常数,天地规律中,藏着很多这样的常数,只要发现了它们,对我们的生产会大有帮助。”

“比如现在,小七哥便能够计算出一块圆形泥饼所需要的泥量。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解如何用这个常数,和圆的半径,求得圆的面积……”

“……好了,方法便是如此,但是这个常数目前我们取三点一四,其实并不够精确。”

“如何推导出精准的圆周率呢?古代两位大数学家,祖冲之和刘微之,给我们留下了精准的推导方法,不过这需要你们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之后,才能掌握。”

“……明天我们会开始讲解关于矩尺的一些神奇特性,以及一些定理的求解方法,今天就到这里……”

孩子们散去了,范先生走过来拱手道:“明润,能将《九章》中各题,解析得清晰明白,从初步加减法开始,从易到难聚沙成塔,洋洋洒洒敷衍成《算术初步》,《几何初步》,《九章衍迹》,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前两者是教材,后边那个其实是习题集,苏油不敢暴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学着范先生拱手道:“孩童力弱,只能辅以算术,研发出一些机械来节省力气,说白了,这就是基本工匠之书而已,当不得范先生夸赞。”

范先生说道:“明润过谦了,别的不说,仅这周率,便于天文历算有关。满大宋,不,遍天下能讲述周祥的,老夫敢说两个巴掌数得过来,不过明润此法,漏洞颇多啊……”

苏油笑道:“的确,相比刘公割圆之术,此法乃等而下之,不过便于理解和发现而已。要让大家都掌握割圆之术的概念,进而推导出圆周率,进度快的,还需要两三年的学习,进度慢的,怕得五六年。”

范先生拉着苏油的手笑道:“来来来,老夫自问《九章》尚精通一二,但割圆之术,的确太过于高深了,你先给我讲讲,还有你创立那个小数,也颇值得研究……”

儒家目前还停留在注释训诂的末期,道统思想刚刚开始发端,接下来才是几十年时期内争论形成,最后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统治千年。

因此现在的大宋人,对各种知识是宽容的,渴望的。儒,易,道,释,乃至星相,占卜,医疗,军事,地理,天文,林林总总方方面面……

士大夫中有很多研究数学的长才,不少高人,甚至还将研究推进到了极深的水准。

苏油来到这个世界上,认为数学研究并不是他的职责所在,水平在他之上的,钦天监,将作监,还有计司,人才那是车载斗量。

他的任务,是传播,是让数学走下神坛,变成老百姓能够用来指导生产,转化为生产力的东西,而不是一种形而上之虚无缥缈的纯学术研究,或者只应用于天文历算。

他要用一套简单易记科学的标注体系,让大宋数学家脑子里那套高深的思辨证明,一一展现在纸张上,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搞明白,产生兴趣,深入钻研,启发出更多的天才,而不是只掌握在少数的人手里口口相传。

这一点上,其实苏油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和夫子在春秋时期所作的事情,算是同一性质。

而且苏油认为自己与夫子当年周游列国难售其说相比起来,难度要小得多。

说白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而自己这套东西,是可以立竿见影见到成效的。

而且,苏油自有更深一层的目的,要改变一些事情,这个时代是最后的时机,一旦错过,便很难再有机会了。

第一千二百章 准备第七百八十五章 黄鱼季第五百零一章 没有盐第五百一十八章 孙能第四百九十三章 纲要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时第二百三十一章 孩子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阿骨打第五百六十四章 骑兵铳第一百零一章 鸭雏第八百三十八章 会飞的货物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锋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阳关引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应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军校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明润救我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兰交会第八百一十章 联军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祸第二百一十二章 同学纪念册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瓠子歌》第八百七十六章 逃跑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龙山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诗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规划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四百八十八章元宵节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穷处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劝和第八百一十四章 小胜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锅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军校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蒸汽机车第八百零五章 誓师第一百零九章 几本书不如二十字第三百零九章 计谋被识破第六百四十七章 开封府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两赋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一千零八十章 针锋相对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穷处第三百一十章 战斗打响第九百零五章 人民战争第六百七十九章 蛛丝马迹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小政委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不宜语及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试探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气象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脸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快乐的赵煦第八百章 内奸第一百九十三章 鸡丁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苏轼送东西第二百三十一章 孩子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丑话第八十章 观瓷第八百零五章 誓师第二百四十六章 惩罚和教育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员外第七百七十八章 见老乡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矛盾根本第八百零一章 情报分析第三百九十二章 谈判第二百一十八章 张天选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调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战第九百一十章 商议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一百二十一章 蚕市第八百五十八章 交趾新年第二百八十四章 琼林宴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验收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三百三十四章 图经本草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献计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忽悠第二百六十九章 勋戚第八百九十章 海运第九百三十二章 旧州第五十三章 讹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