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开城

第八十三章开城

城门终于打开了。

眉山这样的小城池,能坚持七日,苏油估计也是到了极限。州府的做法,简直就是先将自己熬到半死。

这真要是有叛军打过来,怕是一波冲锋都扛不下来。

这次事件让苏油啼笑皆非,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莫名其妙。

听风就是雨,反应过激,拍脑袋下决定,处置失当……对了,肯定还要加上城里的争论不休——简直就是大宋施政模式的一个微缩型翻版。

算了,反正自己是受益者,苏油也就懒得计较。

城门一开,一个胖胖高大的身影便骑着毛驴跑了出来,来到土地庙便高喊起来:“明润,明润你还好吧……我去这是怎么回事儿?”

来人正是苏轼,一见两间大竹屋不由得大为惊讶:“这是你们建造的?”

转眼又看到林子里休息的土兵,吓得从鞍上滚了下来:“有埋伏!”

苏油捂着脸,觉得有些丢人:“埋伏你个头!那是雅州南边羁縻州二林部在藜将军麾下,城里都还好吧?”

苏轼摇着手:“先别慌着进城,快臭死了,说好今晚吃素!豆花饭便最好!城里可是三天前就断蔬菜了。”

苏油撇撇嘴:“懒得理你,我先进城与姻伯嫂嫂他们问安,豆花饭你让小妹安排。”

这时阿囤弥从土地庙中出来,好奇地看着这个高额头的高胖书生。

苏油给两人介绍之后,便对范先生和阿囤弥供手:“范先生,姐姐,我需要先进城给长辈们问安,顺便打听一下情形,史大,用骡车拉上粮食,送到程家杂货铺。”

苏轼说道:“当真料事如神,明润你如何知晓城中缺粮?”

苏油说道:“闭门七日,日耗五千斤以上,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不用深想便能得知。”

说完拍了拍他的肚子笑道:“嘿嘿,其实主要还是见你瘦了。”

苏轼看了一眼阿囤弥,厚着脸皮给州府说好话:“官员们也是守土有责,正好城外来了异族军士,这就更是应景了。行我就不回去了,现在的城里啊,还不如你这土地庙!”

……

眉山城中,还真有一股淡淡的异味,好在街面已经恢复正常,不少人正在开门打扫,准备重新以往的生活。

两大车粮食运抵程家杂货铺,围着购粮的人群声音顿时小了下来。

掌柜的声音这才显露了出来:“现在城门已开,不日粮食便会调剂过来,大家不要着急,就买一两天的,支应过去就好办了……哎哟小少爷来了?”

苏油跳下车来对周围说道:“坊市马上就要重开,不用急在一时,秾贼之事,纯属谣传。”

“大家尽管放心。很快城郊的粮食便会运入,我们这两车只是先驱。掌柜你先卸货,我去见姻伯去。”

进入程家,便见程文应,史洞修,石通,程夫人几人都在,边上还坐着两位官员。

一位是绿袍县令,扑买官酒坊的时候苏油已经认识,另一位相貌方正,身着朱色曲领大袖袍服,下裾加以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蹬革履。看服色便知当是知州了。

程文应便招手:“小油过来,见过太守,长史。”

苏油赶紧上前行礼,然后说道:“小子见过太守,贤令。对了,城外在藜将军,在土地庙已经住了七日,太守您看……”

知州对蛮族明显没什么好脸色,一拂袍袖:“错非蛮族近城,此事也不至于闹到如此地步!”

好你还真不讲理,苏油暗自腹诽,嘴上笑道:“此事断然不是坏事,二林部此来,是希望与眉山采购诸多产品,其中盐,茶,需得经过州县专榷,其利非小。”

知州皱眉道:“这事情,不是富顺监的事情吗?与我眉山何干?”

程文应却一听就明白:“太守,如今正是多事之秋,赶紧将他们打发走了事。真要放他们去了富顺监,沿途惊扰不说,万一和蛮夷交通勾连,朝廷追究下来,挑理儿说是从我嘉眉放下去的,对太守怕是会有些干系。”

知州略微点头:“程老,此次前来,本为商议平静州县一事,未料还有此波折。”

苏油暗暗叹着气,在心里喊到,喂!人家在城外等了七天了!你这什么态度!

赶紧笑道:“其实小子与他们相处下来,觉得蛮人性子倒是挺直爽的。此次前来,盐茶各六百贯,其余准备另购图书,铁器,织染,瓷器。正好各位东主都在,那就可以一言而决了。”

知州又皱眉了:“朝廷对蛮夷,都是推恩,给价偏高,这对我眉州,反而不利啊……”

史洞修说道:“太守,且听明润有何说法。”

苏油说道:“苏油在城外七日,已经了解了二林部的意思,此次雅州榷场不知为何改变了以物易物的方式,效法西军故事,引进钞引制度。”

“如此江卿四家便可接手这部分盐钞,自去富顺监粜盐,先用自家货物将之打发走。此为一便。”

“官府不用出面效仿商贾亲自转手货物,只需要按货值收足坐行两税,既方便了行事,又减少了胥吏均输劳顿,还不失体面。此为两便。”

“事由江卿出面,就算有了差池,双方也可以申告官府,由太守长史断决。大人既摘清了关系,还维护了权威。此为三便。”

“此事在内地诸州,税卡繁多,断然难行。但是眉山往南,过了雅州便是境外,蛮人定然乐从,这便是眉州独有的地利。”

“雅州那边既然发放了钞引,我们何妨顺水推舟?招纳商贾,坐地经营,几次下来,太守治眉,不费周章而政绩斐然。此为四便。”

“范文正公当年守陕西,以军费开榷场,年入四十万贯之多,无需扰费朝廷,而军食便足。”

“如今太守行此举,乃有故事可依。且有谤则雅州受之,有利而眉州独占,何乐而不为?似此当为五便。”

知州的眉毛跳了两下,似乎有些意动,加上仓场码头,这里边可操作的东西太多了。

苏油说道:“太守无需多做什么,只需宣慰一番,示二林部以恩即可。其余事务,有我们江卿世家代劳,以良品诱之。远人悦服,而盛治可期,太守声名,必将流播西南而存百世。”

知州点头,又看了看程文应和史洞修:“二老以为如何?”

程文应笑道:“不管是不是如小油说得这般天花乱坠,这总是一个机会。”

“后边的不敢多说,只这眼前一桩:各地谣言纷起之时,独贤太守开门而迎纳之,好言相劝,令夷人知恩而返,便已经可以算是一等功劳了。”

知州终于笑了,什么叫坏事儿变好事儿?全凭一张嘴。寺丞公当真不愧是开书坊的!于是拱手道:“既如此,本官也不好辜负父老拳拳之意,便去土地庙见见那位在藜将军。”

送走了知州和被晾在一边好久的可怜知县,便见两老一中一小四只狐狸心照不宣地嘿嘿直笑。

程夫人不由得没好气地一一点名:“父亲,史老,小石,小油,有点士绅气质好不好?”

苏油笑道:“这次利润不丰厚,二林部带来的盐钞不多,也就两千多贯,一半盐茶,好处归官府,所剩只有千贯左右。”

“不过这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商道算是通到眉州来了,刚刚姻伯和世伯如此配合,应当也是想到了这点。”

程文应笑道:“老史,赶紧修书雅州,问问那边怎么回事儿,我这便写信去嘉州,还要跟成都府和转运司打听一番,看看这股风是怎么吹来的。”

史洞修说道:“小石也通过你石家的关系问问,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第四百八十九章 游玩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本末第三十章 县令第三百五十八章 富弼的炮轰第四百一十八章 义勇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战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五百九十五章 改革和叛乱第九百八十三章 赵孝奕第九百章 缝纫机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复杂成因第二百一十章 眼镜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动员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阳兵工厂第八百二十三章 来使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计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争第四百二十三章 战后第八百五十三章 吴哥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种树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变革前的祥瑞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脸的老头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赵煦的聪明第五百六十六章 颁奖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阻击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旧城改造第四百四十四章 洞房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种鄂的方略第一百零一章 鸭雏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书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太原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课第三百五十八章 富弼的炮轰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问询第一百八十八章 挨揍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瑞升号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七十五章 工具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为白银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学习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弥辣第八十三章 开城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决战第三百二十三章 劝解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学问还没丢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试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为白银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鲜宴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龙筋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一百九十三章 鸡丁第九百七十三章 旧事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再见辛娘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游江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遗书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见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二百三十四章 赵忭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逼宫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锅第四十一章 铁锅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九百二十一章 赵顼的家事第三十四章 蚀刻第七百九十三章 劳动人民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辽国农庄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朝服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反驳第八百六十九章 张道长第九百零五章 人民战争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课第三百二十八章 重见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阳书院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验收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抛弃了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栓动小猎铳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五台山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七百六十四章 驸马难当(加更,祝大家元旦快乐)第一千零二章 热闹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两赋第七百四十一章 砻磨第九百九十三章 论教育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