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计

第九百二十七章密计

正要高兴,忽然发现自己又被蔡确给带歪了:“不是说苏明润的事情吗?”

蔡确说道:“苏明润没有什么瑕疵,本来已经掌握了他改易杨曙姓名的证据,只待杨曙进士任官下来,我便可以发动。”

“不料杨莳在唱名之时自陈罪状,陛下反而宽勉了他露布之罪,依然擢他为探花,如今成了湄州通判。”

“这里边要没有苏明润的指点,打死我都不信。陛下宽仁的名声,也因此天下传扬,朝野交赞。”

“这样的名声,这样的事迹,历朝哪位帝王有过?听说杭州贺鬼头准备以此事为蓝本,编写一出新剧了,名字便叫《上殿恩》。”

“王相公,只怕在陛下心里,苏油就是致君于尧舜的贤臣,不但无罪,反而有功啊。”

“所以台谏再发动也是无济于事,而陛下召他回京,几乎已是铁板钉钉。”

王珪是随时俯仰的三旨相公,在中书打了十几年的酱油的万年老二,现在朝中青黄不接,是他希望最大的一次机会。

毕竟苏油还年轻,怎么也做不到首相位置。

但是蔡确说得也很对,苏油的才干远胜于自己,他要是入了中书或者政事堂,自己的话事权肯定会被侵夺大半,不美,实在是不美。

蔡确说道:“这次科举情形,相公也见着了,唐瞻,杨莳,黎文盛,邵伯温,这些人和他都有关系,晁补之还拿了个三元,就连那轻佻的秦观,也得了三榜。”

“王相公,危机来了呀。”

王珪嘴里有些发苦:“持正说了这么多,都是在危言耸听。陛下的心意,那就是我的心意。既然苏明润如此能为,便是首相给他,我看也做得。”

蔡确意味深长地笑道:“相公能这么想,那自然是相公枢衡之量……”

“然而蔡确替相公担心的是,就怕他苏明润心中,也做此想。”

王珪心里顿时如同被撞了一下。

是啊,苏油屡次大功积累到现在,勋阶早在自己之上,在士林里的名望,在民间的势力,在朝廷中的官声,甚至,在陛下的心里的地位……

要是他也这么想,入朝之后,第一个要对付谁?当然是处于首相之位的自己!

要搞人,一百个王珪都不是一个蔡确的对手,王珪脸色变了几次,终于绷不住了:“持正有何良策?”

见王珪终于放弃了面子,蔡确这才心满意足:“苏明润这人有个大缺点,相公没有发现吗?”

王珪想了一阵:“没有发现,什么缺点?”

蔡确冷笑道:“外斗内行,内斗外行。”

“何解?”

蔡确说道:“下官在渭州便与苏明润有过接触,苏明润之能,能在善理民生。”

“民生起来,就有了钱粮;有了钱粮,便能号令官吏衙属,训练将士,上下归心,其后无往而不利。”

“但是真正的官场手段,其实毫无可取,而且成名过早,倍加爱惜羽毛。”

“吴逵之变,本可得平叛大功,他却轻轻放过,甚至为叛军请命。”

“司马迁为李陵请命,什么下场?也就是皇宋宽慈,要是换到汉唐,怕不早都人头落地。”

“苏湖开发,如此大利,本可大力笼络朝中两浙籍贯的官员,以为臂助。”

“而他却定下土著移民的田亩数额,限制购买,白白错失大好良机。”

“富弼司马光,对他青睐有加;赵抃张方平,一路培育。”

“也未见他利用关系,在他们得势之时,一飞冲天。”

“王相公入朝,曾与之同船三日,大用提拔之心,昭然若揭。”

“苏油如能相从,哪里还有吕惠卿等人的机会?”

“却听说两人竟然在舟中激辩,最后相持难下,定下什么‘相争为国,不及私交’的君子之约?”

“反观吕惠卿,熙宁二年入朝附介甫公,至熙宁七年得成执政,中间还经历过两年守制。”

“还有曾布,四年而得翰林学士,三司使。其余如王韶,章惇,皆一时骤拔高位,轻取要居。”

“反观苏明润,除了中间两年权知开封府,前后沉沦外路十六年!”

“不是天涯,就是海角,活活将少年功名的优势,磨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总是在当进之时瞻前顾后,循规蹈矩,坚持倔强。这能叫会做官吗?”

说起这个,蔡确就滔滔不绝有些忘形,一副痛恨苏油将好牌打得稀烂的样子。

王珪却听得有些悻悻然,那是,这些好牌要换到你蔡持正身上,老夫怕是早都被你踩在脚下了。

有些不耐地微微讽刺道:“攀枝蔓节,持正你到底厉害。说了这么半天,还是没说到点子上来。”

这是在嘲笑他连起大案踩着别人上位,蔡确心下虽然恼怒,面上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接下来就是点子上了,陈世儒案,久拖而不决,如今从开封府到了大理寺,一样判不下来。”

“相公,是不是该奏请陛下,从大理寺移案御史台了?”

王珪大惊:“你还要起大狱?”

蔡确说道:“案子上到御史台,就可以调查苏颂在此案当中,是不是接受了吕公著的请托。”

“据我所知,陈世儒被抓的当天夜里,李氏之母可是去吕公著府上求情,让叔父出面救自家女儿的。”

王珪问道:“然则这又与苏明润何干?苏颂虽与苏油同宗,可早就在五服之外。而且要是苏油袖手旁观,你也攀扯不到他身上去啊?”

蔡确说道:“如果一个苏颂,相公觉得不够分量,那再加上苏轼怎么样?”

王珪最忌惮的人就是苏轼,因为如果说苏油和自己,还算术业各有专攻的话,苏轼,那就真的是能够全方位代替自己的人才,不由得关心:“苏轼有何问题?”

蔡确却没有直接回答,只成竹在胸地说道:“御史中丞李定,因苏颂拒不草拟他任监察御史里行诏书,因苏轼写诗讽刺他不守孝行,如今正在搜求证据,准备弹劾两人。”

“时机很重要,只要我们在苏油离开交趾的时候发动,待他抵达汴京时,舆情达到最高峰,到时候,苏油他能如何动作?”

“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不袖手旁观,要不积极营救。”

“如果其选择营救,那就是徇私干法;如果其选择旁观,那么就是冷漠无亲。”

王珪有些着急:“持正你失了计较,以苏油之功,万里回朝,陛下那里怎么都要宽容一二。还不如趁他远在交趾,鞭长莫及的时候料理明白。”

蔡确摇头:“此举一石,可得三鸟。但是对相公来说,中得苏颂,苏轼,皆是副车;而中得苏油,方是根本啊……”

这么好的事情,还能不脏自己的手,王珪当然是乐意的,一时间更加患得患失起来:“可还是那句话,要是陛下那里……”

蔡确笑道:“相公啊,你这就是当局者迷了。”

“陛下那里,肯定是会宽容,但我们搞苏油,本就不是想让他在陛下那里失宠。”

王珪觉得这简直匪夷所思:“不是这个,那却是为何?”

蔡确冷笑:“陛下什么态度不重要,因为他苏明润,从来就不是倚仗恩宠立身。”

“他的立身之本,是政绩,更是名声!”

“然而等到事情发作,他徇私干法,或者冷血无亲的污名,总是难逃其一!”

“这就和他一向大公无私,仁性天生的形象相悖。这就说明他过去的一切,都是假仁假义,矫饰做作!”

“到时候,台谏便能弹劾他外饰宽和仁行,而内怀操莽枭性!”

“只要苏明润污毁了名节,暴露了本性,破了他的重名!呵呵呵,再要想在朝堂呼风唤雨,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陛下宽容不宽容,对我们而言,又有什么区别呢?”

妙啊!王珪心意暗动,脑补出了更多情节,等到苏油灰头土脸之际,自己再出手将他捞出来,到时候苏油就只能依附于自己。

自己地位巩固不说,还能得一强援!

现在的问题,就是苏颂和苏轼的罪名,到底有多严重。

想到这里,王珪问道:“弹劾他们,有把握吗?”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药局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复行汉制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楼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弹劾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十八章 小康标准第四百一十章 弹劾来了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梦中诗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九百章 缝纫机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举措第四百二十八章 他怎么敢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戏第八百一十七章 元江水师第七百八十章打鱼摸虾甲天下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业第九百五十三章 谢表第八百五十九章 张载逝世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为止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灾第九百零九章 董大官人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又是交涉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旧事第九百六十五章 窦四第六百五十一章 罚铜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惧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势不由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论核心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再见沈括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内库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际遇第四百八十五章 诛叛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会做官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书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万事俱备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温暖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尴尬吧?第九百零五章 人民战争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学派第八十四章 能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断案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论党争第七百二十九章 祢衡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五章 春天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应第二百四十四章 鹤胫弩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一千六百章 代笔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宝钞第二百三十二章 苏伯纯第三百零六章 转运判官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汤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复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共读第六百二十九章 明光铠第一百八十九章 养屁股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变迁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四百六十九章 神机铳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谣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打出手第二百二十三章 花边故事第二百八十一章 强作解人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师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刘奉世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内相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两国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质良才第四百九十章 经济影响力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诗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凶险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东西大工艺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账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对话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连累的朋友第一百二十三章 薛忠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见谤诗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导第四百七十五章 谁改变谁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战第二百四十七章 时疫第九百六十章 改制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学员斥候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韩缜第九百九十三章 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