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视

第九百二十八章巡视

蔡确笑道:“苏颂一开始详查细究,这才爆出陈世儒这桩大案,而其后却整整拖了半年!”

“陛下托人传话,亲自嘱咐,都不能速结,相公你告诉我,还会是什么原因?”

“至于苏轼,证据还是苏油的得力干将沈存中送到御史台手上的。”

“自外放以来,苏轼对新法、对王相公、对陛下,多有怨言,见于词章。”

“当年沈存中抚两浙灾伤,陛下让其收录苏轼诗文以献,其中就有苗头,沈存中上奏之时还特意勾画了出来。”

“这几年苏轼倚仗文名嚣张跋扈,与朝中同党往来,行文里边更是讪渎谩骂,祸心愈炽。”

王珪开心了,白纸黑字,众口相传,这个跑都跑不掉,不过还是有些担忧:“攀扯不要太多。”

蔡确拱手,意味深长地说道:“相公不用提防我,因为此事,无需你我插手。”

王珪一下子傻了,老子不插手那是理所应当,你是御史中丞,你不插手,这事情还怎么弄?!

蔡确笑道:“寿昌寻母,苏轼歌之,其中有‘此事今无古或闻’和‘西河郡守谁复讥’两句。”

“后句用了吴起母死不归的典故。李定以为讽己,恨之切骨。”

“舒亶,任职翰林时因‘自盗为赃’而被朝廷惩罚,声名狼藉。后因张商英提拔而上位,却又利用其对他的信任出卖之,乃见机而作的反复小人。”

“张璪,原是苏轼的进士同年,两人入仕后又在凤翔同事两年,交游颇密。”

“介甫公用之,初事而后反,言纳钱免役法、武学、经营东南盐法不当。”

“而介甫公去后,又媚附吕惠卿,再得进用。乃劾参知政事冯京与郑侠沟通,致冯京遭贬。”

“听闻他最近正在与相公你书信往来?此人能探情变节,左右从顺,各得欢心。相公,可用之而不可不防啊……”

王珪脸上顿时变色:“没有此事!”

蔡确笑道:“没有当然最好,我就是提醒相公,不要留下字迹,如吕惠卿反介甫公的教训,可谓深刻。”

王珪的脸色顿时有些发白。

蔡确说道:“亲自经手这么多案子,此事再由我来举领,反而缺乏说服力。”

“不如将位置腾出来,虚位诱之。”

“此三人必定纷纷效进,之后,就不劳相公操心了……”

蔡确笑眯眯的拱着手:“此次发动,时机至为关键,因此需要我前期压着。等苏油离开交趾,相公再将我移走,三人必定反弹。”

“我们大可以摘清干系,无需参与而坐收成利。相公,还有比这更便利的法子吗?”

这话意思说起来隐晦,其实一点都不隐晦,王珪明白了,蔡确是想借此要官!

御史中丞,也是四入头!

要腾出这个位置,就要把蔡确移走,移到哪里?难道还能外放?

蔡确的意思,当然是要参知政事之职!

王珪心思换来换去,还有些拿不定主意:“持正且去,容老夫思谋。”

蔡确也不勉强,恭恭敬敬施了礼,潇洒地离开了。

他心里笃定得很,苏油要入京,王珪一人难抗,就必须引援。

自己替他扳倒吴充,已经展现了能力和态度,可以说是王珪现在的最佳选择。

献上此计,王珪只要是有心,那就必然入彀,必然选择自己。

王珪毕竟心胸狭窄,而且也不是特别优秀。

被嫉妒蒙蔽了双眼,对苏轼的忌惮竟然比苏油还大,足见不是什么成熟的政治家。

自己的能力,正是他所需要的,理论上说,苏油入朝之后,两相制衡,也便于王珪这个首相“驾驭”。

所以蔡确根本不需要王珪确定的答复,形势所迫,王禹玉,呵呵呵……他不得不为!

入朝四年而至参政啊,这个晋升速度,大概已经刷新大宋政坛的记录了。

蔡确对自己的这番操作,非常得意。

……

新科进士的事情传到交趾,交趾的群臣彻底放下心来,对大宋的忠诚度刷新到了新高。

金殿释杨莳,陛下亲送衣冠,赐宴敬酒,还写诗命其陪和,这就是彻底洗白了《露布》的罪行。

这样的皇帝不效力,天底下还有什么皇帝值得效力?

趁此机会,苏油和李道成开始了第三届公务员培训班,这次的范围,扩大到了金瓯路和日南路。

培训班是李道成在主持,而苏油则深入基层,去三州视察去了。

占城的地形就像一串香肠,一个州一个州的串接在一起,一个个访问过去就行了。

局面还不是太安定,任何一项政治制度的改变,都存在反对者。

因此苏油这次带上了石薇,曹南,程岳,打出了旗牌,仪仗,还有五百人的新军随行警跸。

三州官员来到地哩州边界相迎。

奉炎军大部已经解散归农,留下部分精锐,经过木依和平正盛训练之后,与少量的占城原属王军和诃黎降军一起,组成了新的军队。

州军的人数很少,一州七百人而已。

张令从穿着红色的大宋五品官服迎上:“下官张令从,见过少保。”

苏油远远就下得马来:“此后与张世兄同殿为臣,不用如此客气。族谱可上好了?”

张令从笑道:“已令四儿将本宗族谱送去漳州了。认祖归宗的大恩德,一直没能当面与少保道谢,下官惶愧得很。”

苏油说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今安定了下来,还是需要早择妻室,开枝散叶才行。”

张令从铁打的汉子,也不禁脑门冒汗:“是是……”

苏油这才问道:“黄时中呢?”

一个年轻人上前:“下官黄时中,见过少保。少保为先君撰写的墓志,合族褒荣,备感厚恩。”

苏油说道:“汝父为民请命,横身抗暴,他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福祉,而是为了布政州,金瓯路,甚至是为了整个占城全体人民的福祉而牺牲的。”

“这些人里,有远海而来的宋人,有原来留下的交趾人,有本土的占人。”

“因此你父亲的牺牲,不是为了一身一族,而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里说得很明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令父是为了所有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此重于泰山。朝廷才不吝追封,泽及子弟。”

“你要继承你令父的思想,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谋取丰足的生活,庶几可以慰藉祖志。”

黄时中连连称是。

黄牧其实就是一个商贾,但是苏油的墓志铭中,将之塑造成了一个现代的切·格瓦拉式的人物,富含国际主义精神,有救他国人民于水火的责任心,捧到了很高的位置上。

不言而喻,这也是实际宣传的需要。

除了黄牧,三州还有一个道德标杆。

李福全,红泥湾战役之后加入了张令从奉炎军的弓箭社首,之后一直负责军队后勤,组织民壮,是奉炎军中萧何一样的人物。

但是占城归宋之后,李福全辞谢了大宋任命的一切官职,重新回村种地去了。

用他的话说,是自己本来就是一介农夫,被诃黎逼得造反,那是没有办法。

如今天下太平,自己也有了宋人的正式身份,已经很满足了。

自己又不会舞文弄墨写文章,赶车运粮在行,当官那是真当不了,回家种地,才是自己的本份。

与李福全一起返回龙头村的,还有很多当时一起起事的村民。

苏油将此事奏报赵顼,赵顼深受感动,下了特旨,封赏了李福全户部员外郎的散官,并且永远豁免龙头村租赋,以报村民们质朴尚义之德。

因此虽然李福全一身农夫装束站在三州的官员之中,却没人敢轻视与他,苏油都要主动走到他身前,先行施礼,道一声李翁。

第九百六十一章 牡丹诗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绝计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深夜报捷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四百九十五章 挂绫查账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积极防御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国寺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巧谏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圣地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难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门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头鱼宴第二百六十五章 请解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胜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三百二十六章 布置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为惧第二百二十八章 对与错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卧云堂第五百八十四章 游说第三十七章 羽毛纹的花钢第五百三十章 单舟对敌第六十五章 理工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九百九十一章 老父亲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比烂的世界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学问还没丢第一千零四章 扑克牌第四百九十九章 开幕式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公然私会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入使线路第九百三十六章 远虑纤图第一百零九章 几本书不如二十字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权力争斗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一章 眉山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七百一十七章 旱情第七百八十五章 黄鱼季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门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众将第八百五十八章 交趾新年第七百三十五章 船坞第九百六十八章 窦仕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快乐的赵煦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灾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线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来访第四百八十六章 铁腕计相第三百六十七章 问题的本质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说辞关于官制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战端再启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第一百四十五章 随手功夫第七百二十章 奸臣分析奸臣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抢人第一千零四十章 字说第八百六十九章 张道长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三百六十二章 没有酱油的羊蝎子第六百四十一章 陛见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第六百九十四章 八公来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见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学员斥候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五十一章 加油第一百零四章 买山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朝服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海州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宝钞显灵第五百一十二章 地震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拦驾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继任者第六十一章 曲榷协议第四百九十二章 红脸白脸第三百五十二章 变态繁荣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释马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六百三十七章 思想体系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发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积欠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却上心头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书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招降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千三百章 评价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苏轼获释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仪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谣第八百三十八章 会飞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