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操得到长安的诏令后,便立即带兵到延州与梁师都会战,他的兵力较少,先是关闭城门不出战,等梁师都的军队逐渐松懈时,段德操才派遣副总管梁礼带兵攻打梁师都。
正当梁师都与梁礼战斗激烈时,段德操用轻骑打起很多旗帜,从背后突然袭击梁师都的大军,众多旗帜中最大的一副旗帜,写是还是李隐的名号,梁师都的士兵以为大队骑兵来袭,加上慑于李隐的威名,顿时都已无心再战,于是四散溃败。
段德操率唐军追逐逃敌走了二百里,乘势攻克了梁师都的魏州,俘虏二千多名男女而返。
梁师都败退后不久,又再次犯延州,因为他已知李隐上次根本就没来,自己上了段德操的当了!
当上次战败后,跟随他的数千突厥人都离他而去了,而段德操却得了兵力补充,所以这时在兵力上,段德操已不逊于梁师都。
再加上梁师都新败,士气不足,所以两人的第二次交战,胜负已是可知。
一番厮杀后,段德操又再一次将梁师都打败了,并杀死二千多人,梁师都最后仅率一百多骑兵逃遁,段德操因功官拜柱国,赐爵平原郡公,唯一的不好消息便是副总管梁礼在此战中冲锋太前,中流矢而亡了。
……
萧铣派手下将领杨道生侵犯峡州,峡州治所为夷陵(今宜昌市),为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有“三峡门户”之称,扼渝鄂之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有三国三大战役之称的蜀吴夷陵之战,便是发生在这里了。
大唐的峡州刺史许绍趁杨道生刚到夷陵的当晚,便率部夜袭,杨道生刚好没有防备,士卒恐慌,互相践踏之下,死伤无数,许绍带领人马一阵冲杀,烧尽杨道生的军中物资后大胜而返。
经此之败后,杨道生不敢再停留,灰溜溜的退了回去。
但不久后,萧铣又派部将陈普环率领水军数完,溯江而上再次来攻峡州,谋划取巴蜀之地。
这时,李靖与李孝恭已至夷陵,李孝恭欲依之前的计策,据城而守,李靖却不赞同,“上次许刺史以奇袭取得大胜,此次敌人再度来袭,必定有所防备,而敌军此次又有众多战船,对夷陵城的威胁很大,若选择防守,过程必定十分艰苦。”
李孝恭一听到“艰苦”二字后,立即便坐不住了,连忙向李靖问:“那药师以为,我们该怎么应对才好?”
李靖伸手指向一张有些破损的地图,点了点夷陵城以东的一处地方,“这里名为落燕滩,是夷陵东面最适合泊船的一处地方,敌军从大江远来,必会在此先行停泊,我军如能提前设下埋伏……”
陈普环的水军到了夷陵附近后,果如李靖所预料的那样,在落燕滩设下水寨,为了防止唐军再施偷袭之计,陈普环还加大了夜间巡逻的队伍,以确保万无一失。
大军所建的水寨,自然不是全都建在水面上,还有一半是包围着岸边之地的,以供士兵落地活动。
岸边上不少的渔民的房屋,但陈普环已提前警惕的派人一一搜查过,并未发现有敌军,所以才放心的建寨。
然而,陈普环不知道的是,唐军已提前在这些渔民的房屋之下,挖好了隐蔽的藏身之所,当晚夜黑风高之时,上牵唐军猝然发难,四处放火烧杀,陈普环顿时陷入混乱之中。
就在这时,李靖与峡州刺史许绍的儿子许智仁及其录事参军李弘节,率领大军到来,内外夹击陈普环的军队,陈普环军抵抗不住,大败退走。
李靖趁胜追击,许智仁与混乱中活捉了敌方主将陈普环,唐军一直追击溃军到了双方的边界,这才大胜而归。
萧铣得知这个消息后,慌忙派兵守卫安蜀城和荆门城这两处边界要地,短时间内已是不敢再主动对大唐发起进攻了。
……
四方攻唐中,梁师都与萧铣这两方都是铩羽而归,王世充方面,李世民的军队还在半道之时,面对王世充的经过,唐义州总管张善相拒敌,但粮食已吃光,还不见援军到来,城池于是陷落。
张善相尽力痛骂王世充一直到死,后来,李渊听说后,感叹道:“朕对不起善相,善相却没有辜负朕。”
六月十八日,李世民率大军抵达新安,随即派遣手下将领种如愿袭击王世充占据的河阳城,破坏了王世充所置黄河渡桥后回军,大涨唐军士气。
之后,李世民开始据城而守,慢慢的寻找机会,收复失地,双方陷入你来我往的攻战。王世充击败李密全占中原后,实力暴涨,加上他本事也是善战之人,所以并不是梁师都与萧铣那样能轻易战胜的。
所以四方攻唐中,王世充这一方算是暂时的处于不胜不败的局面。
……
裴寂率大军到了介休地界,宋金刚凭借城池坚守不出。在介休城下挑衅无果后,裴寂只好暂时退兵,寻地扎营。
裴寂带着将领谋士到了一个叫度索原的地方(在介休县东南的介山之下),登高望远,见四周风景绝佳,不由的想赋诗一首,但只吟了两联后,便感到有些词穷。
裴寂正略感尴尬之际,随行而来的人都是善于察言观色的任务,所以立即大声喝彩,帮裴寂将尴尬之事搪塞了过去。
一会后,裴寂心中又升起豪迈之感,颇有指点江山的架势,指着四周的地形道:“诸君请看,此处背靠介山,前方视野开阔,又有山溪从中流过,不缺水源,正符合了兵法上的扎营要旨,吾等便再次扎下营寨,来日再去寻那缩头乌龟宋金刚对战吧!”
“魏国公不愧是随陛下起兵太原、进军关中的元从老臣啊,在军事上的能力实乃当世罕见,吾等的敬仰之意,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随行之人听了裴寂的话后,想也没想,便立即大声拍起马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