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昏倒了
石舜华回过头:「十三弟?」
「二嫂。」胤祥见年老的夫人鼻子嘴巴和石舜华很像, 「亲家太太来了啊。」
「十三爷。」富察氏招呼道, 「找你二嫂有事?进来说。」
「没事, 没事。」胤祥笑道:「我们去练库布,见院里有好些人, 怕出什么事就过来看看。既然没什么事,二嫂,我走了啊。」说完, 转身就走。
富察氏望著胤祥的背影,诧异道:「我听你哥说四爷跟殿下关系很好,这十三皇子跟殿下感情也挺好的?」
「好什么好, 都是东西换来的。」富察氏没听明白, 阿笙倒豆子般把小皇子们的「丰功伟绩」细说一遍, 末了又说:「别看十三爷说得那么好听,要不是您在,指不定得拆开袋子看看里面都是些什么。」
富察氏听得目瞪口呆:「他们,他们这么不见外?」
「一点吃的东西, 没阿笙说得那么过分。」石舜华笑道:「如果膳房只有一只鶏,我晚上想吃鶏肉,他们再怎么想吃都不会碰。」
「这样还好。」富察氏道, 「他们不拿你们也吃不完, 放在那儿也是坏掉。」
阿笙皱眉:「怎么连夫人您也这样说?」
「常人说吃人家的嘴软, 拿人家的手短。以后你主子找他们办点事, 稍稍有点良心都不会拒绝。」富察氏道, 「九皇子和十一皇子缺你主子那点东西?宜妃娘娘那里没有, 可以出去买啊。五谷丰登和堂堂杂货店里什么东西都有。他们不来打秋风,你主子才急呢。」
「奴婢知道这个道理。」阿笙道:「可你不知道,他们一天能来两次。对了,您看这块地,泥土是翻新的,太太知道为什么?十一爷拉著大阿哥在院里玩捶丸时挖的洞。殿下晚上回来险些被这些洞绊倒。」
「小孩子都爱玩闹。」富察氏活了大半辈子,早两年送走爹娘,紧接著又送走丈夫,经历太多死亡,很多事已看开。如今就担心唯一的闺女在宫里不自在,见小皇子们喜欢往东宫来,心中欢喜,「你主子一本正经的叫他们拿,他们反倒不好意思要了。」
「以前不好意思,现在可不会。」阿笙道,「他们来习惯了,对东院的膳房比对南三所的膳房还熟悉。」
富察氏摇头:「你这丫头啊。你主子和你主子爷都没说什么,你们反倒心疼起来了。」
「心疼的可不止她。」石舜华笑道,「大阿哥,殿下的长子弘晋,小人儿一个,前几天跟十一说,我家没钱,你们别来吃饭了。也是十一不跟他计较。换作旁人,别说来了,见著他得绕道走。」
富察氏张了张嘴:「你们可真是……就算十一皇子顿顿都在东宫吃又能吃多少。」
wωw ★TTkan ★CΟ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阿笙想也没想,脱口而出。
石舜华抬手朝她背上一巴掌:「胡说什么。东西留一半在这边,另一半放膳房里。额娘,大嫂,二嫂,咱们进屋。」
「十三哥,你看清了么,都是些什么?」胤祯垫著脚扒著胤祥的肩膀问。
胤祥:「二嫂的额娘和嫂子在院里,有外人在我没好意思问。」
「不是庆德啊?」胤祯一听是三个妇人,「傍晚她们该回去了,咱们再过去看看。」
「左右不过是些干货青菜。」十一道,「如今开春了,可食的菜多了,你们还打算继续去东宫拿东西?」
胤祯瞥他一眼:「你不去?你上次吃的八宝鸭哪来的?」
「我那天刚好想吃鸭子。」十一道,「内务府给东宫送了三只,我却连半只都没有。」
「你跟太子二哥比?」十皇子像听到天大笑话,「不说二哥一大家子才三只鸭子,就说咱们在这里侃大山,太子二哥忙得脚不沾地,一人吃三只鸭子也是应当的。」
「我就随口一说。」十一撇撇嘴,「那我以后去东宫不拿熟食好了吧。」
十皇子胤峨:「应该这样。东宫做饭剩下的菜,又刚好咱们没有的,即便天天去拿,甭说二嫂,就太子二哥那个小气鬼也不好说什么。你吃弘晋的鸭子,这点就过分了。」
「知道了。」十一皇子瘪瘪嘴,「那我们傍晚还去不去东宫?」
胤峨:「当然去了。」
下午五点一刻,以八皇子为首的一众皇子出了日精门直奔惇本殿。
晋江打开门就说:「在廊檐下,福晋给各位爷收拾好了。」
「什么?」众人脚步一顿。
「各位爷不是来拿东西的?」晋江见一向不拿自己当外人的皇子们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心里想笑,「福晋说一人五斤番薯、地蛋和玉米粒。」
正打算夺门而出的八皇子忙问,「地蛋是什么?」
晋江走过去拆开袋子:「番薯可以煮粥也可以直接放在火上烤,地蛋可以和肉炖,也可以做地蛋饼。玉米粒可以和大米一块煮粥。听瓜尔佳夫人说,是洋人种的,咱们这里以前没有。」
「二嫂知道我们会来啊?」十五岁的八皇子脸颊发烫。
晋江信口胡诌:「福晋不知道。福晋叫奴才看著时间,你们如果不来,就叫奴才喊你们一声。」
「谢谢二嫂。」八皇子顿时觉得自在些,「我一个人吃不了这么多。」
晋江心说,可算说句像样的话:「瓜尔佳夫人带来的多。听说这东西只能放几天,发芽就不能吃了。」
「发芽?」十皇子拆开袋子,「这东西是长在土里的?」
九皇子:「老十真笨。地蛋,地蛋,肯定是长在地里面的。晋江,这东西好种么?」
晋江想了想:「奴才隐隐听瓜尔佳夫人说,地蛋上面发芽的那块切掉埋在土里就行了,应该很好种。一亩地能见四五千斤。」
「四五千斤?!」八皇子惊讶,「一亩地小麦也不过四五百斤,瓜尔佳夫人逗二嫂呢。」
晋江很肯定:「听说福晋庄子上收留几个洋人,这些东西是洋人在福晋庄子上种的,不可能作假。」
「那这东西是种在旱地里还是水田或者沙地里?」八皇子又问。
晋江摇头:「奴才不知道。这玩意奴才也是第一次见,只有福晋的娘家人知道。」
「八哥,天快黑了,咱们走吧。」十皇子提醒,「你想知道改天跟太子二哥说一声,咱们出去看看不就好了。」
太子看到门口黑压压一群人,不做他想,肯定是他那群弟弟又来打秋风。不禁加快步伐,到门口却听见几人在聊他:「什么跟孤说?」
六人浑身一震,猛地回头。九皇子想也没想,开口就说:「没什么。太子二哥,我们走了。」
「太子二哥,弟弟告辞。」八皇子行了礼,跟上九皇子。站在门口等著的侍从们拎著袋子跑出去。
转瞬间,一众人消失的干干净净。太子不禁往四周看了看:「怎么回事?」
晋江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一遍,末了不忘说:「奴才听八爷和九爷的意思想去福晋庄子上看看,改天可能会跟您说。」
太子想了想,「孤知道了。对了,吃饭了没?」
「爷今儿没派人来说不回来,福晋一直在等爷一起用饭。」晋江道,「福晋还说爷如果再过两刻钟不回来,就叫孙河去找爷。」
太子:「通知膳房摆饭。」到后院见石舜华又在缝东西,不禁皱眉,「弘晏和弘曜的衣裳多的穿不完,你没事闲著不好么,怎么又动起针线了。」
「闲著无聊。」石舜华把针线放回针线筐,阿笛伸手端走,「汗阿玛快回来了吧?」
太子:「早呢。汗阿玛说可能还得两个月。我刚才进门的时候看到小八,小九的人都拎著一个袋子,你真当自己是善财童子呢。」
「总共不值一两银子。」石舜华拉著他的手,示意太子先坐下,「他们心里有我这个二嫂才要我的东西。」
「对了,小八听晋江说地蛋一亩地能收四五千斤,想去你庄子上看看,孤如果不准他们去,又该搁背地里嘀咕孤不近人情。」太子道,「你庄上有洋人,叫他们知道不合适吧?」
石舜华:「回头叫他们去我二哥庄子上,他庄子上没有工匠。」
「照你这么说一亩地四五千斤地蛋不是晋江夸大其词?」太子若有所思道。
石舜华摇头:「额娘是这么说的,到底能不能见这么多,妾身心里也没底。反正到秋就知道了。」
「八哥,你真想去看看啊?」九皇子见八皇子一手一个地蛋一手一个番薯,「二哥那个小气鬼肯定不会同意。」
八皇子:「二哥不同意就找二嫂。反正咱们要去的是二嫂的庄子,又不是二哥的。小九,这东西一亩地真能见四五千斤,那一个百姓有两亩地,一亩地种小麦留著交税,一亩地种这个,不说多卖,卖二两银子也够他买米面的了。」
「八哥的意思想叫百姓种地蛋和番薯?」九皇子想了想,「咱们如今还在上书房,汗阿玛估计不会听咱们的。」
八皇子:「汗阿玛有跟我说过,我年后就不用再去上书房了。」
「什么时候?我怎么不知道?」九皇子连声询问。
八皇子:「元宵节那天。我想著日子还长,才没跟你说。」
「那你也得告诉我啊。」九皇子道,「回头我也跟汗阿玛说,跟你一起出宫。咱俩的宅子建在一块,以后走动方便。」
「还有我,还有我。」十皇子连忙提醒,「别把我给忘了。」
「你——你怎么现在就吃上了?」八皇子回头一看胤峨正在啃番薯,眉头紧皱,「生的东西小心吃拉肚子。」
胤峨摆手:「没事的。我刚才拿在手里看,不小心掰断一个,闻著清甜,试著咬一口,又甜又脆跟苹果似的,八哥,你尝尝。」
「你哪来的刀?」八皇子手里一凉,再仔细一看,「老十,你居然敢带著匕首!?」
胤峨:「我又不会朝著太子二哥捅一刀。再说了,你们不说,谁知道我身上有匕首啊。」
「那也不能带匕首。」八皇子道,「哪天太子二哥数落你,你脑袋发昏把匕首拿出来,就等著被圈一辈子吧。」
胤峨皱眉:「别说了,回头我就把匕首放回去。」说著,顿了顿,「太子二哥常年带著腰刀也没见汗阿玛说什么。」
「太子二哥那是用来防身的。」八皇子瞪他一眼,「太子二哥是嫡子,是储君,他头脑发昏也不会向汗阿玛挥刀,汗阿玛才准他随身佩刀。」
「我也不会。」胤峨说完又挨一记白眼,连忙用番薯堵住嘴巴。
石舜华得了太子的话,本以为不出三日,八皇子和九皇子必然会来找她,岂料东宫都收到康熙要回京的消息,两人也没找石舜华。
六月初四,太子率大学士阿兰泰,户部尚书马齐等人前去勘察诺海河朔地方,顺便迎接圣驾。
康熙令太子先回来,太子只能领命回宫。
石舜华看到太子就问:「在宫里等汗阿玛?」
「不可能。」太子道,「起码得出城。具体在什么地方,今晚汗阿玛会派人告诉孤。」
石舜华想了想,「既然这样,那爷就好好准备吧。」
「福晋,真要那么做?」太子不太确定。
石舜华正想说当然,看到他眼底乌青,心中暗笑,你不想那么做,干么还把自己搞的像三天没睡过觉一样:「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爷,想想妾身,想想弘晏和弘曜。对了,还有咱们可爱的弘晋。」
「嫡额娘喊我?」门口露出一个小脑袋。
石舜华心中一凛,这孩子打哪儿蹦出来的:「弘晋有事啊?」
「我来给阿玛请安。」
石舜华听到他心里说好几天没见到太子,笑道:「快进来。吃不吃桃子啊?」
「刚吃过。」弘晋望著太子,见他脸色很不好,「阿玛是不是很忙?阿玛,你别太忙。皇玛法回来你就把事情还给皇玛法吧。」
太子眼皮一跳,见儿子一脸的关心,笑道:「知道了。我回来的时候碰见十一从翊坤宫那边出来,他又没去上书房?」
「十一叔这次是真病了。」弘晋道,「儿子听九叔说,要不是十一叔的身体比去年好上许多,这次生病很有可能就撑不过去了。」
「什么病这没厉害?」石舜华连忙问。
弘晋抓著小脑袋:「好像是因为今儿冷明天热的,十一叔晚上没盖被子著凉了。九叔说十一叔病的时候浑身烫人,险些把十一叔烧成傻子。」
石舜华:「那你有没有去看你十一叔?」
「我想去呢,九叔说等十一叔病好了再去。」弘晋说著看太子一眼。
太子见状:「孤还有点事,去前院了。」
弘晋立马走到石舜华身边,看他阿玛一眼,见太子当真往前远去,就说:「十一叔最喜欢吃番薯,儿子想求嫡额娘给庆德舅舅去一封信,请庆德舅舅给十一叔送一点番薯。」
「我还以为多大点事。」石舜华听到弘晋心里说,九皇子曾跟他说,十一病的时候念叨可能这辈子都吃不到番薯了,心中微酸,「我待会儿就写信。」
「谢谢嫡额娘。」弘晋拱手道,「嫡额娘,我现在就去告诉九叔?」
石舜华忙说:「等等,我也不知道有没有。等找到再告诉他。」
康熙不在宫中,紫禁城的主人就是太子。妻凭夫贵,侍卫一听说小顺子要去石家见太子妃的额娘,非但没搜他的身,还问他大概什么时候回来,好给小顺子留著门。而出宫太过顺利,以致于还没到晌午,信就被送到石家。
庆德看到石舜华信上说她想吃番薯,晌午就去郊外的庄子上找番薯。
下午三点,番薯被庆德送到宫中。
石文炳病逝,按礼傅达理和庆德兄弟得守三年孝。但太子的年龄耽误不得,石家在石文炳去后一年办了喜事,破孝后两兄弟无需再守孝。
岂料石华善又走了。
石华善是傅达理和庆德的祖父,守九个月孝就够了。但两广总督石琳写信告诉两兄弟,别表现的太急切,守一年孝再回去。
庆德亲自过来送番薯,便是告诉石舜华,他和傅达理下个月才能官复原职。
朝堂上的事太子不主动说,石舜华也不会问。弘晏和弘曜年龄小的缘故,石舜华整日里忙著照看鬼见愁儿子,以致于她都忘了两位兄长还没出孝。
石舜华听庆德说完,就叫对阿笙说:「里间梳妆台的抽屉里有一叠纸,你去拿来。」
「什么东西?」庆德接过阿笙递来的东西就问。
石舜华:「关于刘不语的事。」
「刘不语?就是那个参你的御史?」庆德翻开一看,「这……养女孩儿是什么意思?」
石舜华瞥他一眼:「二哥别装了,就是你想的那个意思。收养一些孤女养大了玩腻了再卖给别人。」
「什么?!」阿笙和阿笛惊呼一声,不约而同地勾头看庆德手里的纸。
石舜华:「有什么好奇怪,刘不语又不是第一个这么会玩的。古时不少名人都干过这种事。当初刘不语参我,我请四弟搜集刘不语的事,因刘不语不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搜集起来有些麻烦,后来四弟才派人送过来。」
「你打算怎么做?」庆德问。
石舜华:「找个人接触刘不语养的女孩儿,说动几个去顺天府告刘不语。把这事闹得天下皆知。不用管后续如何。但要保护好出面告刘不语的女孩儿。」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庆德把纸叠好塞怀里,「族叔前些日子来信说,皇上回宫后,殿下最好立刻把事务交出去。」
石舜华:「殿下以前虽然处理过政务,但有汗阿玛看著。这些日子凡事都指望他做决定,战战兢兢的怕出错,人都清瘦许多,早盼著汗阿玛回来了。」
「殿下能这么想我们也就放心了。」庆德道,「对了,你跟殿下说明儿见到皇上高兴点。」
石舜华笑道:「我知道了,二哥,快回去吧,天要黑了。」
「主子,您以前不是要殿下在皇上面前多哭哭么?」阿笙等庆德走了才说,「二爷怎么反叫殿下高兴点?」
石舜华:「不矛盾,喜极而泣。」
翌日,上午十一点三刻,东宫的门被拍的砰砰响。
晋江拉开,闪进来一人,没等晋江开口来人就问:「太子妃呢?」
石舜华心中一动,来了?便从后院走出来:「谁找我啊?」
「太,太子妃,不,不好了,殿下昏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