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坚定路线

一个坏消息是否能够影响军心士气,其实并不在于这个消息到底有多坏,而是在于军队是否拥有足够的自信,自信自己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能够重挫面前的强敌。

很显然,唐军之自信、自傲,天下无双!

这种信心非是自大狂妄,而是自大唐立国起,便横扫国内各路诸侯、反贼,而后又连破突厥、吐谷浑、薛延陀等等强国才慢慢建立起来,是以涤荡寰宇之赫赫战功为凭恃!

如若李二陛下当真于万军丛中被敌军射伤眼目,这会被数十万唐军视为奇耻大辱,纵然马革裹尸、埋骨辽东,亦要攻陷平穰城、覆亡高句丽,以敌人的鲜血来清洗自身之耻辱。

那等情况之下,必然是数十万唐军不讲战术、不计伤亡,以人命填出一场胜利。

绝无可能自乱阵脚、惶恐不安。

再加上历史之中高句丽的确玩弄过这样一个把戏,试图以此等谣言动摇唐军军心,故而房俊才敢笃定。

李孝恭饮了一口茶水,慢慢的品味着茶水的回甘,半晌方才叹息一声,摇摇头,道:“二郎尚未明白本王担忧之处并非陛下之伤势到底是真是假,因为如今之长安,很多人其实并不在乎这个,他们只在乎此等谣言所引发的震荡,会否让他们有机可乘。”

房俊目光微凝,试探着问道:“王爷所担忧的,可是宗室之内?”

他自然明白李孝恭言中之意,大唐虽然建国已久,但昔年“玄武门之变”之遗祸且已久未能肃清,太多人想着重蹈“玄武门之变”之覆辙,沿着李二陛下的旧路直达巅峰。

一旦长安局势失控,那些人便可趁机发难,想着心目当中的权势巅峰发动冲击。

一旦这等情况发生,社稷危矣……

李孝恭放下茶杯,面色凝重:“本王不参与朝政许久,朝堂上那些个官员武将到底何等心思着实捉摸不透,但是宗室之内,却难逃本王之法眼。”

这些年他为了避嫌,故意“自污”,使得自己得了一个“贪财纵欲”之风评,已久乐此不疲。对于朝堂上的政务,甚至门阀之间的瓜葛,他一概不闻不问,唯恐受到牵连。

但是纵然他不问世事,但“宗室第一郡王”的名头仍在,在宗室之内的影响力无与伦比,依然有许多消息来源,可以让他清晰的掌握宗室之内的动向。

房俊道:“荆王殿下?”

李孝恭缓缓摇头:“不止。”

房俊倒吸一口凉气。

宗室之内,论身份地位,唯有荆王李元景有资格、有动机谋求至尊之位,所以陛下必定对其监视严密,“百骑司”怕是无数人日夜盯紧荆王府,一旦李元景有所异动,朝廷怕是即刻便会知晓。

而如果不仅仅是李元景有不臣之心,那么宗室之内必然乱成一锅粥。

大唐立国已久,李二陛下一手将这个帝国推至称霸宇内之巅峰,朝野上下对于李唐皇室之认可无与伦比,纵然是关陇门阀意欲谋朝篡位亦是不能,一旦起兵谋反,必定遭致天下反对,纵然能够屠戮宗室、登基为帝,整个天下亦会顷刻间陷入分裂,烽烟四起、战火遍及神州。

唯有皇室,才有谋朝篡位之可能!作为天下统治之根基,皇室稳定与否,至关重要。

皇室稳定,则社稷稳固;皇室不靖,则天下板荡!

房俊追问道:“到底都有哪些人心怀不轨?吾实在想不出,除去荆王之外,其余宗室又有何资格争逐大位?”

李孝恭叹息道:“非是本王不说,实在是有那样心思的人决不在少数。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之下,一旦本王随意猜测,其导致的情况往往使得整个宗室人人自危,便是那些没心思的,为求自保怕是也将不得不参预其中。”

这就是房俊对大唐立国之初的历史一知半解之缘故,事实上,李唐建立之初,高祖李渊也不仅仅依靠自己的几个儿子打天下,众多族人亦是慷慨赴死、以血肉之躯铸就大唐定鼎江山。

似李孝恭、李道宗这般宗室,原本便不是高祖李渊的嫡支子弟,却尽在武德初年立下赫赫战功,权势滔天、声望卓越,各个都自诩乃是国之干臣,为帝国立过功、流过血。

而“玄武门之变”固然使得李二陛下逆而篡取,于不可能之绝境反杀李建成,成为大唐皇帝,却也立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他让所有人都见识到出身并非铸造成就的唯一阶梯,是不是嫡长根本无所谓,只要够狠,只要掌握着强大的力量,任何人都可以争逐皇位。

颇有一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意味……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有唐一朝,皇位能够顺利传承的年份极少,大多要经过一番你死我活的厮杀争斗,方才能够确定皇位之传承。

而帝国之气运,亦在这种厮杀之中支离破碎,谁想夺得皇位就必须笼络统兵大将,故而导致边镇军权愈发强盛,“强枝弱干”之形势逐渐形成,终酿成盛唐倾颓之祸根……

两人沉默一阵,默默的饮者茶水,都感觉眼下长安之局势颇为棘手。

半晌,李孝恭道:“此番让二郎前来,本王就是想要问一问,是否要竭尽全力的辅佐东宫,不留一丝余地?”

房俊默然,他明白李孝恭的意思。

若是长安稳定,社稷稳固,待到李二陛下御驾亲征覆亡高句丽,将辽东之地纳入帝国版图,帝国已经于形式之上大一统,自今而后,天下遂宁,对外征战将会放缓脚步,大规模的战争更是告一段落,将会以发展内政为国策。

如此情形之下,政局稳固,太子的储君之位自然彻底笃定,再无变动之可能,否则必将引发剧烈的朝局震荡,于帝国之利益不符。

然而,一旦眼下长安发生动乱,太子身负监国之责,一个“无能”之罪名怕是难以抹去,陛下会否一怒之下以此为借口,干脆将太子废黜,改立晋王为储?甚至于那些心怀叵测之辈若是兵变成功,李二陛下返京之后会否顺水推舟,直接将太子废黜?

这是极有可能之事。

所以李孝恭才会有这样一问,到底要不要全力支持东宫?毕竟东宫储位不稳,一旦失施,他们这些“太子党”就将成为李二陛下打压之对象,即便活命,也将远离权力中枢,利益大受损失。

况且储君权力之争夺,历来都伴随着血腥,成功了自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旦失败,想要活命简直难如登天。

到底值不值得?

这个问题房俊并未更深一步予以思考,当初他从“远离储位之争”转变为“全力扶持东宫”,就对此进行过一番最深层次的考量。结果自然便是既然重生一回,当战线自己之价值,尽可能的去避免大唐重蹈历史之覆辙,走向那一条“强枝弱干”的旧路,在鼎盛之时轰然崩塌,使得后世子孙扼腕长叹。

他抬头看了李孝恭一眼,颔首道:“自然要全力支持东宫,若东宫失势,崛起的必然是关陇门阀。以关陇门阀之强势,必将重现贞观初年一手遮天之旧事,甚至犹有过之!眼下朝廷所原酿的种种改革,皆是针对大破以往的权力平衡,受损最大的便是关陇门阀,一旦被他们得势,必将这些政策全部废黜,朝堂之上紧要衙门皆被关陇子弟侵占。而宗室之内,无论是谁意欲染指大位,自身之能力尽皆不足,要么依附关陇,要么拉拢山东、江南,待到他们事成,必将使得山东、江南、甚至陇右各地的地方力量暴涨,而京畿空虚,造成强枝弱干之局势……无论哪一种,皆是亡国之祸根!故而,于公于私,咱们都只能支持东宫。”

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稳固防御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你们是城管还是土匪?(下)第八百四十四章 狂飙突进第八百七十章 使者人选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人才匮乏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战火再燃第三千三十七章 惊变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谁是凶手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人心凉薄第八百五十八章 雨中杀机(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乱象第六百四十八章 形势逆转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留有一线第六百二十二章 宿命孽缘第三千四十章 嫌疑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军压境第二十四章 进击吧,房府之二男!(中)第4549章 欲夺兵权第一千两百二十二章 这是要内讧的节奏第三千一百二十八章 摧枯拉朽第六百八十九章 隐藏之患第三千一十章 利益为上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 公主落水第一千两百九十八章 武家兄弟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一触即溃第四百六十八章 乱起第七百六十九章 朝廷法度第三千一百三十六章 分封天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内部裂痕第三百一十六章 争权夺利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龙首原上(续)第五百二十四章 谋逆(八)第四百一十四章 毫不退让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海盗出没,请注意第五百七十五章 把柄在手第三千九十三章 虚虚实实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 人才难得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天命何属?第4559章 两情相悦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做买卖,不是那么容易的第一千两百八十七章 吃货与诗(上)第三十七章 李二的疑心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莫名的冲突第四百九十一章 请站队吧第4526章 心存怨望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彼此算计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敲一敲这座山第4557章 隔阂渐生第4641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四十一章 漠北会议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给你纳妾,跟你有何关系?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君心不疑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踏破长安!第一百七十章 上元(上)第三千一百三十二章 预感不妙第五百五十九章 湖畔第七百七十五章 奉旨打劫(万字求月票)第二百四十五章 触及底线第一百一十章 李二陛下的亲戚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反转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公报私仇第七百七十七章 扬帆出海第五百四十九章 年礼第六百六十三章 河东裴行俭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太子的担忧第一千两百九十九章 无耻之徒第三千四十章 嫌疑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投诚反正第六十七章 萧嗣业的抉择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水师返航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生死关头第一千两百零七章 长乐被掳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阴毒第一百一十四章 阵前议事第五百一十七章 名誉之争第四百七十三章 秋收(中)第三百二十六章 达成默契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 自作聪明,麻烦缠身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达成共识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联姻第七百三十四章 谣言四起第六百零七章 证据第两千章 兴师问罪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架空第4283章 踌躇满志第两千一十三章 临川夜访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纵论局势第六十五章 高,实在是高!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违令不遵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兵临城下第二百六十章 我的兵营我的兵(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血战玄武门(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勤俭有错?【求票啦!】第七百零八章 我是纨绔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 借题发挥第六百章 下有对策(上)第七百八十一章 千里眼第五百三十九章 自救之策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 烧杀掳掠第三千四十章 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