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暗度陈仓

【新年快乐】*

穿越一回,若是整日里游山玩水倚红偎绿,未免单调无趣。青史漫漫,志士人杰有若恒河沙数,然而唯有那些能够在时代变革之关头左右天下大势者,方能称之为中流砥柱,名垂青史。

房俊总有一种使命感,他能神奇的自千年之后溯流而上,来到这繁花锦绣的盛唐,冥冥之中或许自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名利权势富贵美女,如今他一切都唾手可得、尽情享用,然而在此之外,对于历史之轨迹,焉能没有一丝将其打破巢臼之野心?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既然有这样的能力的机会,任谁都想着更能够体现人生之价值与意义,而非是一味享受,将来两声唢呐一抷黄土,在这世上轻飘飘抹过,未曾留下丝毫痕迹……

人这一辈子应当如何渡过?

至少要在将来死去的那一刻回首前尘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亦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

屋外大雪纷纷,扑簌簌的落在庭院之中,屋内一盏灯烛,茶香氤氲。

两人席地而坐,手中一盏热茶,轻言慢语之间,商议着往后之策略。对于房俊来说,能否将东宫扶稳,在将来稳稳当当的继承大宝,关系他一生的宏伟理想能否顺利施展。李孝恭固然不大在意自己的前程,毕竟身为“宗室第一郡王”已然有了足够的名望,更多的权力或许适得其反。但眼下之局势已然到了不得不站队之时,一旦站错队,不仅仅是他自己,整个河间郡王府都将陷入灭顶之灾。

只看他在西域这边配合房俊将关陇势力连根拔除,关陇门阀一旦得势,岂能善罢甘休?

自家知自家事,李孝恭可以向李二陛下俯首称臣,为免遭受郡王猜忌甘愿交卸兵权,幽居府内贪色敛财以自污。然而若是将来晋王上位、关陇得势,想要压迫他李孝恭俯首称臣,甚至卑躬屈膝,那是绝无可能。

为了避免自己刚烈脾气面对晋王与关陇门阀之时破罐子破摔,最好的选择自然是坚定的支持太子李承乾。

而这亦是房俊的立场,两人如今利益纠葛颇深,若是能够保持立场一致,彼此之利益自然愈发稳妥。

说到底,自古以来的朝堂之争固然大多打着光明正义的幌子,实则真正因为理念不和、志向不和之争斗屈指可数,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不过是各自利益之争斗而已。

庙堂上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佬,满口仁义道德微言大义,与争斤论两的贩夫走卒并无多大差距……

李孝恭饮了一口茶水,道:“眼下可以左右长安局势者,莫过于柴哲威。柴氏一门寡廉鲜耻,负心薄义,最是不可靠。此子手握左屯卫数万兵马宿卫玄武门,无论靠向哪边,都将对局势拥有着巨大的推动。想要东宫稳固,就得想法子防备柴哲威,只可惜本王交卸兵权已久,对于关中驻军之影响实在太低,纵然能够说服一些驻军护卫东宫,亦不过数千军兵,无法抵御左屯卫。”

他这番话还是说得委婉了一些,事实上,他认为如今局势之下,左屯卫几乎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数万精兵屯驻玄武门之外,向外可以扫荡全城护佑社稷,向内则可攻破玄武门占据太极宫,无论哪一方得到柴哲威的支持拥护,几乎可以说是已然占据了绝对之优势,距离事成也只有一步之遥。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房俊辅佐东宫,纵然柴哲威投靠过去且拥有擎天保驾之功,亦无法凌驾于房俊之上,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此,以柴哲威的心高气傲,怕是不可能辅佐东宫。

房俊执壶给李孝恭斟茶,淡然道:“柴哲威志大才疏、好高骛远,左屯卫不足为惧。”

李孝恭愕然,他将柴哲威及其麾下左屯卫当作能够左右局势的强横力量,居然在房俊眼中这般不屑一顾?

可他不认为房俊是轻狂之人,想了想,问道:“是因为你留下的半支右屯卫?”

房俊颔首:“正是。”

神情随意,似乎此乃理所当然……然而你只留下了半支右屯卫啊!

李孝恭面色凝重:“长安之局势岌岌可危,想要稳住局势挫败那些野心勃勃之辈,就要仔细评估任何一方势力,宁可过于重视,却绝对不能轻视,如此才能更好的调兵遣将、运筹帷幄。”

房俊拈着茶杯,由跪坐改为盘膝而坐,笑道:“在下其实那般轻狂之辈?左屯卫疏于操练、兵卒懈怠,柴哲威更是草包一个,纵然只有半支右屯卫屯驻玄武门,在下亦相信左屯卫绝无可能越雷池半步!若无这份自信,在下又岂敢率领半支右屯卫西征,只留下高侃率领不足万人留守军营?”

自始至终,他都未将左屯卫放在眼中。

对于房俊的能力、眼光,李孝恭极为信任,见到房俊这般笃定左屯卫不足为虑,心下登时一松,笑道:“如此,本王可召集一部分关中驻军,一旦局势有变,即刻开赴长安城下,助东宫诛杀奸佞、扶保社稷!”

房俊目光闪动,略感惊讶:“郡王打算赶回长安?”

李孝恭颔首:“正是。”

顿了一顿,唏嘘道:“以往,本王虽然幽居府中,志气却不曾消磨半分,始终以‘宗室第一勋臣’自居,以为自己已久是当年那个统御千军万马,追随陛下涤荡寰宇的河间郡王。然而此番出镇西域,却深感物是人非,面对困局有心无力……本王已然落伍了太多,跟不上时代变化,即便留在西域,亦是徒然无功。还不如返回长安,凭借最后几分声望人脉,为太子殿下保驾护航,稳定社稷。”

想当年,他李孝恭言出法随,声望满天下的李靖也只能屈居麾下任凭驱策,纵然是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国之干臣亦要在他面前小心翼翼,程咬金、尉迟恭、秦琼之流更是喝叱犹如走狗。

然而幽居多年以后,此番来到西域,才发现自己的名望早已一落千丈,遍布西域的关陇子弟更是对他不屑一顾,安西军上上下下亦是阳奉阴违。

时代变了,他再不是当年纵横不败的无敌统帅,只是一个尊贵雍容的宗室郡王而已,身在西域,尽管身为安西大都护,名义上的西域最高统帅,却时常感到有心无力,前些时日更是被关陇门阀逼得不得不以“打草惊蛇”之计出走交河城……

这对于李孝恭这等曾经风光无限,至今已久骄傲至骨子里的豪杰来说,不啻于极大之屈辱,他已经无颜继续留在交河城。

房俊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知道这件事劝不得,也劝不动。

他蹙眉道:“郡王出镇西域,乃是圣旨所命,如今并无圣旨颁发,若是私自交卸官职返回关中,实乃大罪一桩,纵然陛下网开一面,怕是也难逃御史台的弹劾。”

李孝恭笑道:“谁说本王要交卸官职?”

房俊:“……”

不交卸官职,那更是擅离职守,罪加一等。

李孝恭道:“本王才不会给那些个御史言官弹劾的机会,此番出镇西域,婆颇多事故,本王已然老迈,体弱不堪,染病在身欲回长安诊治一番,待到病愈之后,再行重返西域。在此期间,由二郎代为行使安西大都护之之权……当然,这份奏疏本王会秘密递交至太子殿下手中,想必由太子殿下亲自交予礼部尚书封存记档,不至于使得消息外泄。”

房俊这才明白李孝恭打着什么主意。

自觉在西域丢尽颜面,以李孝恭之骄傲不然不能厚颜留在此地依靠房俊的手段来勉力维持局面,还不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偷偷摸摸的返回长安……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雪满弓刀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太子,你要当心了(下)第九百九十九章 这是一场时代的碰撞第三千零七章 登门求教第二百三十二章 打错人了?不存在的!第三百二十九章 谍报之王(上)第四百三十九章 教育改革(中)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 所谓儒者第一千零四十章 举荐之恩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十六卫都是吃闲饭的?第三百七十五章 利益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颜面尽失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有麻烦,找城管(上)第四百零四章 可怜无定河边骨第四百一十八章 风雨将至第七十四章 巧夺天工第4499章 大权在握第四百七十七章 给你挖个坑(中)第三百零六章 情敌?第4687章 争权夺利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胡人将领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入宫求情第4568章 御前对质第八十一章 品鉴会(中)第六百八十二章 丹药盛行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 逼上梁山第一千五百章 各有心思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恶人自有恶人磨第四百六十二章 夫妻掮客第二百三十一章 童话第一百五十五章 未雨绸缪(下)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父子和睦第四百八十五章 魏王做客第六十二章 李二看戏第四百八十四章 太子提亲第一千两百五十七章 火烧平穰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滑不留手第六百九十七章 六率整编第九百七十八章 你还是继续当禽兽吧第三千八十七章 围点打援第五百七十二章 自作聪明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月夜杀机,一枪爆头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 送他上路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善后之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好言相劝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 做错事要认,挨打要立正!第十六章 大度设意气风发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利益纠葛第九百一十九章 敲一扛子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力挺第五百七十章 朝野震动第三百九十章 那啥捉双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冬日小聚第一千两百三十五章 你不吃,我吃第四十二章 人品低劣,能力卓绝第五百四十三章 高真行第八百五十一章 有奔头儿的日子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可以和谈第八章 龙颜震怒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 送他上路第八百六十六章 建安城破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要万寿无疆第四百零四章 可怜无定河边骨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宽恕不杀第十章 雪地刺杀第一百六十九章 集体叛变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身陷绝境第一百四十四章 安排(续)第三百零二章 至死不退!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送行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旁敲侧击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绿病相怜第4681章 权力与制度第七百五十六章 讨价还价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警告敲打第三千一百三十六章 分封天下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城破投降第六百二十九章 皇家的辈分第六百九十章 入宫进谏第一千两百三十九章 人命大于天第七百二十八章 正旦朝会第三百五十八章 突厥狼骑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城南焦点第三百一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一百五十八章 诗与酒(中)第三百一十八章 军法(下)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胜败人心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调兵遣将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佛道之争(续)第三千五十九章 利之所至第4675章 强势逼宫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 提前布局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大败亏输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吏部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以命相博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指点迷津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破敌第三千一百四十五章 立场动摇第五十五章 战争新时代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雨夜(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