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绝对的道 (4)

佛陀是独立的。你们是依赖的,丈夫依赖他的妻子,父亲依赖他的儿子,个人依赖社会——有成千上万种依赖。你们是依赖的。佛陀像高峰一样地屹立着——他是独立的。他切断了所有跟世俗的联系:跟妻子的、跟孩子的、跟父亲的——他切断了每一条联系。他抛弃了一切——是一根独立的柱子。你是一部分;佛陀也是一部分,是另一部分。你也许是丑的——他是美的。然而他的美之所以存在,仅仅是因为你的丑,如果你消失了,佛陀也就消失了。因为你的愚蠢,所以他看上去很聪明;如果你变得聪明,他也就不再聪明。

老子是相互依存的现象——因为生命是相互依存的。你无法依赖,你也无法独立——两者都是极端。就在中间,生命是一种平衡,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样东西都和其它的东西一起存在,每样东西都是相互牵连的。伤害一朵花,你也就伤害了一颗星星。每样东西都是相互牵连的,没有什么东西会像孤岛一样地存在。如果你试图像孤岛一样地存在——那也是可能的,不过那是一种精神的现象,几乎是一个神话、一个梦。老子相信相互依存。他说,接受每件事物的本然的样子,不要去选择。

这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其实是最困难的事情,因为头脑总是想选择。头脑通过选择来生活。如果你不选择,头脑就放弃了。

这是老子的方法。怎么放弃头脑呢?——不要选择!所以他从不叫别人做任何静心,因为当你能够不选择的时候,就不需要静心了。

不要选择,生活怎么来,你就怎么过——漂流。不要做任何努力达到任何地方。不要移向一个目标;享受此刻的全部,不要去管未来或者过去。这样你的灵魂里面就会升起一首交响乐,最低的和最高的在你里面会合,然后你就拥有一种富足。

如果你只是最高的,你就是贫乏的,因为你像一座没有山谷的山一样,那是一座贫乏的山。山谷给予深度,山谷给予神秘;诗意就住在山谷里。山峰是数学的;它是平淡的。山谷里面移动着阴影,移动着的神秘。一座没有山谷的山峰是贫乏的,一个没有山峰的山谷是贫乏的,因为这样一来就只有黑暗。太阳永远照不到它;它是潮湿的、阴暗的、忧郁的。最富有的可能就是同时成为山峰和山谷。

尼采在什么地方说过……尼采拥有人类中最有穿透力的头脑。他就是因为这种穿透力才变成疯子的;它太过分了,他的头脑太过分了,以至于他无法包容它。他说一棵树想要到达天空就必须进入最深的土壤。它的根必须进入地狱,深深地进入;只有这样,树枝、树顶才能达到天空。树必须接触到两者:地狱和天堂。

这种情况对于人类也是真实的,你必须,以某种方式,到你最内在的核心里面同时接触上帝和魔鬼。不要害怕魔鬼,否则你的上帝将是一个比较贫乏的上帝。基督教或去犹太教的上帝非常贫乏;基督教或者犹太教或者伊斯兰教的上帝里面没有盐分……淡而无味,因为盐被抛弃了……盐变成了魔鬼。它们必须成为一体。在存在里面,对立面之间有一种有机的统一: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

调和音在和声里相互依存;

前和后在伴随中相互依存;

所以圣人

处理事情没有行为……

这就是所谓的“无为”:圣人处理事情没有行为。这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在行为中,而忘掉行为。你将是一个世俗的人。第二种可能:放弃行为,到喜马拉雅山去保持无为。你将是一个非世俗的人。第三种可能:活在市井之间,但不要让市井活在你的里面。行为,但是不主动;行动,但是内在保持不动。

我在对你们说话,但是我的内在很宁静——我是说和不说在一起。动而不动,为而不为。如果不为和为能够会合,那么和谐就出现了。于是你变成一个美丽的现象——不是跟丑相对的美丽,而是同时包含丑的美丽。

到一座玫瑰花园里去。看看花和刺。那些刺并不反对花,它们保持它。它们守卫在花的周围:是花的安全措施。在一个真正美丽的人的里面,在一个真正和谐的人的里面,没有什么是被拒绝的。拒绝是违背存在的。每一样东西都应该吸收。那就是存在的艺术。如果你拒绝,那就说明你不是艺术家。每一样东西都应该吸收、使用。如果路上有一块石头,不要试图拒绝它,要把它用作垫脚石。

所以圣人处理事情没有行为……

他不逃到喜马拉雅山去。他留在世俗里。他处理事情没有任何行为。他的里面不活动,行为保持在外面。他在中心依然不活动。那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发现旋风的中心。旋风在外面,但是在中心没有东西动过。

……讲道不用语言。

我在这里对你们讲道,没有使用语言。你们会认为,我在使用语言。是的,我在讲道……没有使用语言,因为我的内在深处没有出现语言。它是为了你,而不是为了我;语言是为了你,而不是为了我。我使用它;我不被它使用,它并没有填满我。我在对你们说话的时候,我根本不在说话。我从来不跟自己说话,我没有内在的交谈。当我不在说话的时候,我很宁静,当我说话的时候,那种宁静并没有被打扰,那种宁静依然没有被碰触过。

……讲道不用语言;

万物兴起,但他不回避它们。

他从来不逃避。他从来不拒绝。他从来不抛弃。那就是我的“出家”的意义。“出家”这个词意味着抛弃,但是我并不宣扬抛弃。那么我为什么把你们叫做桑雅生呢?我是在老子的意义上把你们叫做桑雅生的,抛弃而不抛弃,留在世俗里,但仍然出离它——这就是对立面的会合。所以我不叫你们行动,抛弃、离开你们的家庭。没有必要。你们要在那里,你们要全然地在那里,但是在深处,有某种东西保持在上面、保持着超越——不要忘记这一点。当你和妻子在一起的时候,要和妻子在一起,也要和你在一起。这就是要点。如果你忘记自己了,仅仅和妻子在一起,你就是一个世俗的人。那么你迟早会逃跑的,因为那会在生活中创造很多烦恼,使你想要离开、想要抛弃、想要跑到山上去。两者都是极端。而真理从来不在极端里面,真理包含极端。它在两者里面,但不在其中任何一个里面。

万物兴起,但他不回避它们;

他给予它们生命,但不占有它们。

他给予他们生命,但不占有它们。爱你的孩子,但是不要占有他们。爱你的妻子和你的丈夫,但是不要占有他们。你一旦占有……你不知道,你在深处已经被占有了。你一占有,你就被占有了。占有者就是被占有者。不要因为占有试图破坏别人的中心,而别人是不会允许你这么做的。如果你试图破坏别人的中心,那么你的中心就会在这种努力里面受到破坏。这样一来,就只有旋风而没有中心了。要在世俗里面而又不在它的里面。你内在的深处有某些东西是超越的,一直飘浮在天上——树根在地下,而树的枝干在天上。

他给予它们生命,但不占有它们;

他行动,但不自恃;

完成了,但不居功。

他只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生活——他怎么可能居功呢?他只是作为这个有机的统一、这个存在、这个“这样”(Thisness)的一部分而生活;他是它的一部分,他怎么可能居功呢?一个波浪怎么可能居功呢?波浪只是大海的一部分。

他行动,但不自恃;

完成了,但不居功。

因为他不居功,所以那个功无法从他身上拿走。

这是老子的荒谬的逻辑。他是绝对有逻辑的,不过他有的是他自己的逻辑。他说:

因为他不居功,所以那个功无法从他身上拿走。

如果你居功,那么你的功可以被驳倒;如果你不居功,那么你的功劳——它根本没有提出过——怎么可能被驳倒呢?如果你想成为世界上的重要人物,你就可能被证明为无足轻重的人物。肯定要这样证明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在试图成为重要人物,每一个人都是那个功劳的竞争者,但是如果你不居功,你保持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这怎么可能被驳倒呢?在你的无足轻重里面,你变成了重要人物,没有人能够驳倒它,没有人能够跟它竞争。

如果你试图胜利,你就会失败。你去问一问亚历山大、拿破仑和希特勒,如果你试图胜利,你就会失败。老子说:不要试图胜利,这样就没有人能够打败你。这是一种十分微妙的逻辑,是生命自身的逻辑:不要居功,你的功劳就完全实现了;不要试图胜利,你的胜利就是绝对的。不要尝试,只要存在,那么所有你能试图要求的都会自动地、自愿地来到你的身上。

一个没有要求过任何东西、没有试图以任何方式获得成功、没有为实现任何野心而奋斗的人,会突然发现一切都被实现了——生命自己来到他的身边分享它的秘密、分享它的财富。因为一个保持不要求的人变空了,于是生命不断地往这个空里倾注它的秘密和财富。

生命讨厌空。如果你变空了,那么每样东西都会自动来临。尝试,你就会失败;不尝试,成功就是绝对肯定的。我并不是说,如果你想成功的话,不要尝试——不,我说的不是那个。它不是一个效果(result),它是一个结果(consequence),而你必须了解效果和结果之间的差异。当你听老子或者听我说话的时候,你当然理解这个逻辑,如果你试图成功,你就会失败,因为有千百万个竞争者。你怎么可能在这个竞争的世界里面获得成功呢?没有人曾经成功过。每一个人都失败了。每一个人都彻底失败了,没有例外。然后老子说,如果你不试图成功的话,你就会成功。于是你的头脑贪婪起来,你的头脑说:太对了!这正是成功的方法呀!我不再要求了,我不再野心勃勃了,这样我的野心就能实现了。这是在要求一个效果。你还是老样子——你已经完全错过老子了。

老子在说,如果你真正保持没有任何要求的话,不要求任何荣誉、声望、名份、成功或者野心,那么作为一个结果,自然会有成功,会有胜利。整个存在都倒进你的空里。你实现了。这是一个结果,不是一个效果。效果是在你它的时候产生的;结果是在你想也没有想过它、没有、没有想到它的时候产生的。

它的发生是存在内部法则的一部分。那个法则就叫做“道”。

因为他不居功,所以那个功无法从他身边拿走。

要了解老子,也要了解你里面的贪婪。因为那个贪婪会说……这种情况每天都在发生,几乎每一天——人们到我这里来,我对他们说:静心,但是不要要求效果。他们说:如果我们不要求效果的话,它们会发生吗?我说:会的,它们会发生的,但是不要要求它们。可以,他们说行。然后过了几天他们又到我面前来说:我们一直都在等待,可是到现在为止,它们还没有发生。

你错过要点了。你不能等待。你可以等待一个效果;但是你不能等待一个结果。结果跟你或者你的等待没有关系。它是最内在法则的一部分。它是自动发生的。你甚至不需要等待,因为即使在等待里面——也有。而如果有的话,结果就永远不会发生。不要,它会发生的。不要求,它就会给予。不敲门,门总是开着的,只要看!

而我对你们说:老子走得最深,没有人比他走得更深。老子是最伟大的钥匙。如果你了解他,他就是一把总的钥匙;你可以用它打开所有存在于生命中的锁。试着去了解他。如果你不想从了解中要求任何效果的话,对你来说,事情就会变得容易。只要享受那个了解。只要享受你和这个老家伙在同一个旅途上的事实。这个老家伙是美丽的——并不相对于丑;这个老家伙是智慧的——并不相对于笨;这个老家伙是开悟的——并不相对于不开悟或者不开悟的人。这个老家伙是全然的。你在他的里面,佛陀也在他的里面。他是两者。如果你能了解他的话,就没有别的什么需要了解了。你可以忘记马哈维亚、佛陀、克里虚那。

老子一个人就够了。他是那把总的钥匙。

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34章 聪明的老人 (4)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28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1)第33章 聪明的老人 (3)第3章 绝对的道 (2)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18章 自负的危险 (1)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33章 聪明的老人 (3)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32章 聪明的老人 (2)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33章 聪明的老人 (3)第23章 没有意义 (2)第21章 自负的危险 (4)第4章 绝对的道 (3)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5章 绝对的道 (4)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9章 甘于平凡 (4)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30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24章 没有意义 (3)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8章 甘于平凡 (3)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7章 甘于平凡 (2)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29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2)第22章 没有意义 (1)第3章 绝对的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