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入河东

上郡,立于先秦,属三十六郡之一。汉立之后,郡国大增,上郡也分出不少县邑,立为他郡。

可这些变动,依旧改变不了上郡重要的地理位置。

西汉年间,上郡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长安,因为它就是长安的第一道防线。

千里无险塞!

不论秦汉,建都长安,上郡就一直是屯兵要地。秦直道,便是在此地延绵北上。

火烧甘泉宫,就是大汉帝国上郡失守的一大严重后果。

景帝病重,大汉帝国刚刚经历七王之乱,大量边军调往内地,监控中原。匈奴趁机叩边,数量稀少的边军抵挡不住。

而匈奴大军便是自上郡,一路南下,直奔甘泉宫。

若不是渭水拦截,以及汉军各路大军将近,长安也必受威胁。

这便是上郡的重要性。

一旦北方边军拦不住游牧民族,其足以在短时间内,跨越上郡千里之地,直抵长安。

当然,自东汉迁都洛阳后,上郡的重要性便一降再降。尤其是匈奴分裂,北匈奴远走西域,南匈奴归附大汉。

北方又有朔方、五原、云中为防,上郡就更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甚至,就连身边的北地郡,都比不上。

全军将近三万五千人,目标很大,高诚不得已选择了一条更远的路。

隐蔽,才是这场战争的关键所在。

大军携带牛羊,自湫渊北上,出左谷,直向东抵达归德。

这里是洛水支流的末端!

而后,顺洛水南下,走定阳,向东百三十里,就是黄河。

两个月的行军,大军终于抵达这黄河边上。

身后数万将士,倒是一个不少。不过,一个个尽是疲倦不堪,哆哆嗦嗦。原本缀在身后的十余万牛羊,也都吃了个精光。

这是大军断粮的第四日。

期间,若不是劫掠些村落镇邑,怕是根本撑不到这黄河边。

有了劫掠,大军踪迹,也自然而然的就暴露了出去。

高诚不知道现在消息传到哪里,也许还在上郡郡治肤施徘徊,也许已经朝着洛阳而去。

可,不重要了。

渡过采桑津,就是河东。

那是大军也无需在遮蔽身形,径直杀向洛阳即可。

黄河渡口,自是凶险。

幸运的是,大军到此之时,已经是十月天了,天气骤寒。

黄河没有冰冻,但比起平常要好上不少。

船只,河东有。

董卓在河东,早就盼着高诚的到来。

先前天子召令自己入京,迫不得已去了一遭。而后,李儒联络河东白波军造反,河东大军自然是抵挡不住。

便是河内张扬率军相助,也被白波军击败。之后,天子刘宏或许是看出了董卓的打算,便放董卓回到河东。

董卓此刻心情很不爽,因为回来的太轻松了。天子,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就将自己放了回来。

到现在,刘宏那讥讽的笑意,还浮现在董卓眼前。

不知道是天子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计划,还是说,天子认为大局尽在掌中。

“主公,镇西将军大军,已至黄河,在采桑津。”

“走,吾等速速前去!”

董卓此刻便在北屈县,这里距离采桑津渡口最近。

一行人迅速赶到渡口,只见早已准备好渡船的董卓军,正摇着船,往来运送高诚大军。

高诚带领郭嘉、段煨等一众大将,一下船,便看到了左拥右簇的董卓。

“仲颖兄!”

“子明贤弟!”

高诚拱手行了一礼,言道:“许久不见,诚甚是想念兄长啊!”

董卓也客气了一下,言道:“贤弟如此,兄亦是同尔。”

两人略微客气一番后,便互相介绍身旁之人。高诚这边郭嘉,董卓早就认识了。

能够下定决心,与高诚一同起事,也是少不了这郭奉孝的功劳。

段煨不用多说,凉州武将出身的人,没几个不知晓这位大佬的。傅燮、苏则,董卓也是听闻徐荣等人没少谈起,知是高子明结义兄弟。

其余几人,在董卓眼中,便算不上什么了。

而董卓这边,首席谋士自然是李儒。郭嘉在河东月余时间,跟着李儒可是相处不少,予以的评价也是非常之高。

主要大将是牛辅、徐荣、董越、胡珍、杨定五人,皆为中郎将。

牛辅不多说了,与李儒一样,为董卓女婿,嫡系中的嫡系。其掌握的兵马,也一直是五人中最多的。

而且,牛辅虽然不怎么样,可手下将领牛掰啊。西凉集团后期四大军阀,尽在其麾下当校尉。

徐荣,能力可以算是整个董卓阵容里,最强悍的,没有之一。这一点,哪怕是董卓也承认,每次打仗都是仰仗徐荣。

不过,徐荣的地位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其出身幽州,非凉州人士。其二,其不争功,不夺利,沉默寡言。同时,这也是董卓信任他的最大原因。

董越,这人底细不详,但颇受董卓重视,应当是陇西董氏支系子弟。

胡珍、杨定,算是董卓半个心腹,跟随董卓征战多年。但身为外姓之人,肯定比不上董家自己人。

大军进驻北屈休整,高诚与董卓率领帐下诸将,也开始了第一次集体会议。

“贤弟,吾等入洛,可有何良策?”

董卓看向并排而坐的高诚,脑海中不禁想起来天子那奇怪的诡笑,有些担忧的问向高诚。

“朝中妖孽频出,为祸朝堂,吾等义而伐之,清君侧。除了诚与兄长外,尚有冀州刺史王芬、中山国相张纯、泰山郡守张举等人呼应。”

“不过,既为联盟,自当有所盟誓!”

高诚说完,李儒不禁问道:“那,镇西将军以为,何人可为盟主?”

“文忧这是何话,子明贤弟是召盟者,又是吾等之中官职、威望最甚者,盟主之位,自当子明贤弟任职!”

李儒话刚落,董卓就凝重神色,冲着李儒一阵吼。

李儒也急忙行礼致歉:“是儒考虑不周,还望镇西将军责罪!”

责罪当然是不可能了,这李儒不是自己手下,又是李儒女婿,自己怎么能打他脸。

高诚笑了一下,看着董卓和李儒唱着红白戏,毫不在意,言道:“诚当不得盟主之位!其一,仲颖兄、王芬、张举、张纯,诸君皆是名望深厚之人,诚年岁最轻,焉能跃而居上哉!”

“其二,诚之才,决于沙场,联络诸军,调协盟部,非诚之所能。故尔,诚可为一大将,为盟军攻坚拔寨即可!”

“其三,诚与朝堂诸公,仇恨深矣,不妥当,不妥当啊!”

郭嘉也站起身来,附和高诚言道:“吾主所言不差,如今英杰荟萃,南下清君侧,扶朝廷,自当由威望厚重之士,充任盟主。”

“以嘉观之,非董公不可。董公年少之际,便征战沙场,至今三十年,武威震传凉、并、幽、冀、司隶北方诸郡国。更兼陛下信任有加,忠于国事。故,非董公,不可率吾等也!”

董卓嘿嘿一笑,又急忙按耐住心思,言道:“奉孝所言,当不得真,不过是诸位捧奉罢了。盟主之位,以卓看来,还是等诸君会盟之时,再议不迟,再议不迟啊!”

第528章 献计第225章 牧马童第803章 冬季攻势(29)第562章 伏击第121章 薄落谷东羌亡第73章 败彭脱于西华第320章 虢亭会战(6)第454章 仓廪实第320章 虢亭会战(6)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571章 动静第420章 教学署第557章 势气第394章 仁义之师第327章 虢亭会战(13)第297章 帝业第404章 三将相王第892章 楚王术即皇帝位第142章 突围第273章 无题第705章 犍为之战(14)第639章 坐视天下第490章 狼骑南下第768章 借卒第892章 楚王术即皇帝位第758章 议兵第287章 失败的指挥体系构想第728章 状元城第272章 意欲何为?第826章 张郃、高览第50章 求解党锢第831章 争城(下)第317章 虢亭会战(3)第668章 失利第849章 相约合谋第211章 耀武扬威第810章 汉军入冀第398章 布筹西域第890章 巧舌第647章 制强第815章 晋阳苍首第715章 犍为之战(24)第373章 合纵连横(6)第193章 变局,兵动第355章 筹谋第331章 逐师孟津第323章 虢亭会战(9)第326章 虢亭会战(12)第577章 调查司署第104章 削发代首示众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113章 帝心第375章 抗洪第735章 漩涡第668章 失利第823章 善后之事第140章 棋局第322章 虢亭会战(8)第907章 破势(6)第902章 破势第844章 国事多难第522章 徐荣借粮第481章 周瑜大婚第164章 美阳之战(4)第724章 犍为之战(32)第471章 话馨语第27章 督益州军事第729章 科举射策第648章 平城第803章 冬季攻势(29)第201章 驱虎破敌第931章 兵无常形第430章 张兵伐术第274章 大业第49章 论兵第27章 督益州军事第132章 受困第551章 临第842章 鲜卑肆虐第506章 易水之战(2)第66章 破城!第487章 复议第13章 千骑破十万第827章 大戟士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613章 大战前夕第348章 三官铸钱署第708章 犍为之战(16)第907章 破势(6)第263章 南渡大河第210章 回归冀城第605章 统战部第392章 京兆韦杜第457章 欲擒故纵?第538章 魏王卓第869章 军议(上)第750章 南国第279章 臆想第561章 设伏第294章 征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