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夕阳亭叙

长安古道,夕阳亭下。

一行车驾缓缓停驻亭旁,杨彪于此而下,摆案亭间,煮酒待品。

“孩儿见过阿翁!”

一声脆响,使闭目休憩的杨彪回过神来,微微睁目看向自己爱子,亦是杨氏嫡子。

“修儿,今日功课已了?”

杨彪望着心爱的儿子,面上表情严肃,心里却是关怀的问道。

杨修年方十四,亦是七尺身高,消瘦挺拔,英姿朗朗。抬手作揖微躬,言道:“回阿翁,今日功课孩儿已了,交由阿母批示!”

行举之间,家风承继,得体大方,不失杨氏世代名士之风。

杨彪满意的点了下头,嘴角也出现一丝笑容。能有一个才华出众的儿子是什么感觉,此刻的杨彪再清楚不过了。

今日饭食之后方布学业,不出一个时辰,还在出行之间,便已完了。

啧啧。

杨彪自认为自己还不算差,虽然比不上当时大儒蔡邕、郑玄、卢植,可好歹也学识渊博。所考校之题,自然是难上三分。便是那些弱冠之人,也未必敢言一个时辰作出。

至于结果,夫人迟迟未出,可见一斑。怕不是这小子又是辞藻华丽,吸引的他母亲观阅难舍啊!

杨彪不说话,自饮一樽,以示心喜。酒尽,杨修复斟满。

“吾儿,可善饮酒乎?”

杨彪突如其来的一问,让杨修愣了下神,有点不知所措的模样。心中纠结万分,良久才拱手认错:“回阿翁,孩儿先前与好友出游时,饮过二三回。未曾告予阿翁知晓,还望阿翁责罚!”

“哈哈哈……”

杨彪畅怀笑了几声,面带喜爱之意,嘘声而言:“修儿,身为吾杨氏子弟,谨遵家训,必为良士。正值年少风流,吟诗赋对,美酒佳肴,方显倜傥啊!”

“来,与为父,且饮一樽!”

杨彪兴致高昂,说完,便替杨修满上一樽。

“阿翁请!”

“嗯~”

两人一饮而尽,杨修或许还没有一口喝过这么多酒,呛得咳了两声。

“修儿,汝对立学一事如何看待?”

饮毕,杨彪放下手中酒樽,略带笑意,盯着杨修,临时起意考校一番。

杨修拿不准父亲的意思,轻嗯了一声后,言道:“阿翁,孩儿以为立学自然是善事。教化百姓,乃圣贤之举,无所外乎!”

“嗯~还有呢!”

混迹了十几年的朝堂,杨彪一眼便看出杨修的小心思。挑些好听得说,心里啊,还憋着几句实言呢!

“这……好吧,孩儿以为王上不会如此轻率!”

“噢~详尽道来!”

“阿翁,立学之事,事关关中根基,乃至大周国制。吾杨家自然不用多说,家训示世,不敢有所逆。可其余世家,孩儿便说不准了。难保这些人不会把郡县学校,搞成自家之物。王上若是不加以掣肘,不出二十年,郡县、朝堂之间,皆是士族!”

杨修缓了口气,继续说道:“此外,王上为人,世人皆知。当年先帝尚在之时,其便是打压士族的鹰犬。孩儿不相信,立学一事会有这么简单!”

待到杨修说完,杨彪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能将事情看得如此,已是世之罕见。

不过,看的还不是很透彻啊!

“修儿以为,大周若想取得天下,该当如何?”

“现今占据关中、凉州,只待休养生息之后,大兵南下,夺取巴蜀,以成先秦、高祖之基业。骤时,坐观山东局变,威凌天下!”

杨修兴致勃勃的说道,听得杨彪连连叹气摇头。

见父亲如此作态,杨修带着疑惑,皱起秀气的眉头,问道:“阿翁,孩儿所言皆错?”

杨彪又是摇头,说道:“没错,但这是谁都能看出来的事。据关中,揽巴蜀,乃地势之胜。仅有此,可未必就能得天下!”

“先秦拥关中、巴蜀,累六世余烈,得遇始皇雄主。又离间各国,分而击之,才成就大业。高祖亦是如此,分西楚之势,合诸侯之众,先覆西楚,后削他藩。如今的周国有什么……”

“这~”

杨修一时语塞。

“唉~周王的用意有许多,汝看不出来也属正常。毕竟,那可是周王,哼!若是被汝一孺子给看个透彻,这大周也不配为诸侯之一了。”

末了,杨彪不由感叹一声。

自己也未曾看明白啊!

如果说高诚只是为了收敛世家之心,尽得关中之所有的话,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立学,全都交由世家来办?

高诚,真不担心吗?

或许,其还有什么准备吧。看来,世家要被狠狠坑一把了。毕竟,得了这么大的好处,也得给大周一点好处啊。

短短的亭间父子相叙结束后,一行人再度回到车驾内,继续前往长安。

而此时的长安城内,杜翕、韦端,也在书房间密议。

“怎么样,打探清楚了吗?”

“伯括兄,某从王上心腹郭嘉那里得到了些消息。王上造纸,为的正是香烟,以除郭奉孝吸食五石散之瘾!”

韦端说完,杜翕便皱起眉头,言道:“休甫,老夫觉得没这么简单!王上,不可能无所求!”

“新造之纸,过两日某使人弄两份,且详细观之!”

“如此最好,吾担心王上这回要得东西太多啊!”

杜翕忧心忡忡的说道,先前还没有这种被坑的感觉。可经弘农大学成立后,就再也没有多少喜悦了。

教学署没钱,也就是说立学一事,那位王上想要空手套之。杜翕怕就怕在这里,一不小心,花费诸多财力,建立的学校,转眼化为云烟啊。

韦端摇了下头,言道:“伯括兄,不谈此事了。大周想要存在下去,就离不开咱们关中世家。想来,王上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与别的利益相比,立学却是吾等重中之重!”

“嗯,这样,明日吾让崇弟去扶风走一遭,与苏氏、马氏等族确定下来立学一事。对了,听闻耿宸去了,明日吾二家也派人去吊唁一番!”

杜翕说完,韦端就皱起眉头,问道:“伯括兄,耿氏、窦氏、梁氏等皆是外戚,吾等与其同谋,是否有失妥当?”

“无妨,耿氏已经接连几代不振,虽有余蕴,可不多也。吾等此时相邀,想来耿宸之子不会拒绝吾等好意!”

“嗯,明日吾二家同去。”

“还有,听说杨彪要来长安了,早些做准备!”

“放心,早就准备妥当了。”

第23章 蜀道难第148章 羌军弃陇县第9章 远赴荆楚第537章 对峙第394章 仁义之师第641章 刘焉出兵第57章 退保长社第2章 终有离别第113章 帝心第699章 犍为之战(8)第400章 相约王事第435章 夜袭南乡第337章 螳螂捕蝉第438章 烽烟四起第878章 其为人孝弟也第64章 试探攻城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519章 换相第568章 一朝丰腴,一朝困苦第850章 所言甚是第65章 蚁附第718章 犍为之战(27)第419章 屯兵武关第161章 美阳会战(1)第710章 犍为之战(19)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218章 纳钱征粮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131章 清剿第477章 联姻第533章 连锁反应第784章 冬季攻势(10)第491章 安邑之变第649章 假事真做第823章 善后之事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251章 狡兔三窟第144章 归营第469章 文坊四宝第279章 臆想第381章 撤退第437章 奇袭西鄂第212章 加以威严第919章 抵关第694章 犍为之战(3)第883章 进军(中)第792章 冬季攻势(18)第575章 汉中王玺第665章 伏兵第414章 蒯越、蔡和第60章 长社大胜第218章 纳钱征粮第64章 试探攻城第793章 冬季攻势(19)第148章 羌军弃陇县第537章 对峙第896章 渡江第162章 美阳之战(2)第34章 神医华佗第917章 粮站第589章 汉中事第902章 破势第255章 养病第577章 调查司署第140章 棋局第502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上)第187章 局势突变第247章 李相如归降第393章 博弈第27章 督益州军事第462章 鸿门宴?第462章 鸿门宴?第304章 徐荣显威第115章 蓄势第224章 帛书第490章 狼骑南下第359章 军旗第500章 刘备请兵第175章 美阳之战(15)第153章 急功近利第379章 杜畿第189章 韩遂出逃第465章 投科射策上第601章 棋局第887章 江左易帜第742章 事态兹大第937章 荆军失利第280章 并州牧丁原第149章 明斗第671章 夜市第390章 界桥之战(终)第331章 逐师孟津第547章 内乱第207章 雄中雄第914章 定略(中)第420章 教学署第497章 刘和起兵第270章 偃师易帜第262章 孟津会盟第144章 归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