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满清赌一局

胡楚元这个人……真的是有用啊!

从胡楚元在厂甸胡同的那间四合院里出来,景廉手里就已经拿到了五百万两银子的中信银票,心里那个痛快啊,他做了这么多年的户部尚书,和山西票号打了不少交道,可还没有一次是这么痛快。

这么大的一笔数目,给谁都要琢磨几天吧。

胡楚元倒好,景廉刚说完,他就让人速办了一份借款协议,将银子借给户部衙门,还只收年息8厘的低税。

办好了这个事,他就迫不及待去宫里给慈禧交差,美美的夸赞了胡楚元一番。

从宫里一出来,他再匆匆赶回来恭喜胡楚元,说是太后说了,从今以后,户部要是有拆借的地方都只找中信钱庄,不用再去找山西人了,麻烦。

换句话说,户部有银子就存在中信钱庄,要借钱也找中信钱庄。

一旦成了气候,京师大小官员们的私款也会找中信,能贴票就贴票,不能贴票就办存票,不给存票也行,悄悄送回老家。

官员们要给吏部送钱找个差事,想借钱,当然也得找中信。

这他娘的倒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胡楚元当然是很高兴,就留景廉吃了一顿晚宴,又送了三万两银子的信义当铺贴票,年息最少12厘,按年分红。

当铺是小本经营大利润,从来都不用开贴息股,今天算是对景廉这个户部满尚书特殊例外。

这个事情,身为户部尚书的景廉自己怎么不清楚。

就在他们嘀咕嘀咕的时候,李鸿章也在自己的直隶总督衙门里寻思着,他又不是瞎子,这个事情摆明是有大鬼的。

他将盛宣怀找过来商量,两人也一起嘀咕嘀咕。

盛宣怀心里是不舒服,银行这个事,他前两年就有想法了,可觉得事情太难办,就想等几年再说。

这倒好,居然让胡楚元抢了先,而且还这么顺利……不对劲啊!

天色已经很晚,李鸿章默默无声的喝着茶,锁着眉头,在心里盘算此事的影响。

盛宣怀连茶都喝不下去,忧心似火,就像是滚油煎心脏,烫的他刺痛,真想骂一声娘。

等了会儿,他就挑拨道:“中堂,此事绝对是有问题,我估摸啊,胡楚元那小子至少砸了四五百万两银子,咱们不妨就在这里下套,好好查查他,乘机扳倒那些个贪官污吏!”

李鸿章冷哼一声,道:“胡话,涉及到这么多人,李鸿藻和肃亲王、恭亲王都有份,你找谁去告状?万一告不死,那你就等着被收拾吧!”

盛宣怀不语,他也就是说个气话。

李鸿章却颇为诧异的问道:“你说说看,胡楚元这么个中信银行要是办起来了,他自己能从中牟取多少利润,他舍得这么一大笔钱,不会是折本赚吆喝吧?”

盛宣怀道:“那肯定不会。以他的财力,估摸能吃下二千万两的大清银元,对着发纸钞,估摸能发四千万两。有了这么大的一笔钱,他再用来发贷拆借,三四年间就能翻一翻,抽回利润继续发纸钞,钱滚钱,利滚利,这笔买卖可就是太赚了。”

李鸿章不免有些责怪,道:“那你怎么没有想过?”

盛宣怀叹道:“下官岂能没有,只是觉得事情难办,尤其是李鸿藻肯定是要说闲话,咱是拿不下来啊。只没有想到,居然便宜了胡楚元这个东西。”

顿了顿,他又忽然坏笑道:“中堂,要说年轻人办事是有冲劲,可总也有不牢靠的地方。您想啊,他发的纸钞数额那么大,要是用传统的银票法子来办,那很容易假冒,要是用洋人的法子来艹办,他也得找人找机械,找油印染料和纸张,光是这些就能把他烦死,只要有漏洞,下官就有办法对付他了。”

李鸿章默默点头,却道:“我看他是不会有多少疏漏的,你还是尽快抓紧把这个事情也办起来吧。这就看你的本事了,要是你能压制住他的中信银行……其他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盛宣怀不语。

他倒不觉得自己是有这个本事的,关键是手里没有钱庄,他要是有一家遍布全国的钱庄票号,早就将胡楚元挤兑出上海滩了。

钱庄不是那么好办的,里面的猫腻多着呢,光是找一个合适的掌柜就得花费许多力气。

说来说去,只能说胡楚元命好,他爹给他留下一个阜康钱庄,顺手的掌柜一抓一大把。

第二天,胡楚元将朱延年请了过来,坐下来一起喝杯暖酒,吃两碟花生玉米松仁,说一说户部要找中信钱庄做官家差事的事。

朱延年一听就高兴的特厉害,喜上眉梢,道:“东家,这可是一个大好的消息,说明咱们中信钱庄已经比过了山西人。我这已经准备了很久,只要您同意,我明天就能开几家新铺子。”

胡楚元点着头,道:“那行,我将京师、河北、天津折起来算一个总铺,银行开在天津租界,总铺放在京师。这里的帐目就都交给您来调控,不过……朱大掌柜,我还是要说一句。”

朱延年更加开心,想不到自己还真是要升大掌柜了,当即道:“东家,您就直接吩咐吧,我这一定都给您办妥当了。”

胡楚元默默点头,道:“这个话,我就是和你先说一下。中信钱庄和银行是两个口子做生意,相当于是左膀右臂的关系,钱庄这边还是陈晓白大掌柜的在办事,银行这边我交给了郑锡泰,等些曰子,我会从上海抽调一个掌柜到天津做经理,直隶这一块的钱庄归您管,但您也得和他多加合作。”

朱延年也点头,道:“东家,您就放心吧,我一定把这片段的事情办好。”

胡楚元嗯了一声,道:“朱大掌柜,您顺便帮我参谋参谋,咱们中信钱庄的生意是越来越大,以前是主做江浙,只在外省设分铺,便于汇兑。现在不一样了,我打算设两江、闽浙、直隶、湖广、两广、西北、中原、西南八个分部,各部设一个分号大掌柜,上海留一个总号大掌柜。”

朱延年想了一下,道:“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胡楚元叹一声“是啊”,又和朱延年道:“另外说个事,直隶这里不用开太多铺子,京师各县一家,河北各府一家,天津三家,这就差不多了。主要是入股地方的钱庄,甚至是直接控着大股份,您最近就要忙着这些事,看看哪些小钱庄是能抽股给咱们,好处当然是实在的,咱们可以拆钱给他放贷,还能跟着中信票号做转手的二票号生意。”

朱延年笑道:“只要咱们肯拆借款子,愿意抽股的小钱庄多的很,可这两年,我都按陈大掌柜的意思在办事,一直都在积攒着掌柜和主帐师傅,这都能开几十家分号了,这些人怎么办啊?”

胡楚元想了一下,道:“那就再开一家新票号嘛。”

朱延年沉思片刻,道:“这倒是一个好办法,树大招风,咱们钱庄自打前年换上中信票号后,一直就扩展的很迅猛,南北走货的都得走咱们这里走汇。除了山西的曰升昌和大德通,咱们在京师算是最大的票号。就和乔致庸一样,咱们也拆出一个新票号,可这个票号叫什么,又挑谁做分号的大掌柜?”

胡楚元道:“就叫万通票号,你想办法挑一个山西人,我准备让这家票号向山西走,去西口和归绥发展。”

朱延年笑道:“那我就明白了,这倒是真好找,山西做票号的掌柜多的很。前些曰子,蔚丰厚票号京师分号的掌柜李宏龄和大掌柜毛鸿翰发生了一场挺大的争执,毛鸿翰还在东家侯家那里告了一状,想要裁撤掉李宏龄。李宏龄这个人,我是认识的,打了十多年的交道,正直壮年气盛,才三十三岁,刚做上掌柜没几年,想在京师分号里做点小改动,结果被毛鸿翰骂了一声,说他想借机渔利。”

“哦?”

胡楚元不免有些好奇,续问道:“李宏龄想做什么改动?”

朱延年道:“其实就是效仿咱们中信钱庄做存票业务,他也想搞存票,他私底下和我说,京师富商云集,若是能够大做存票,必定可以收取大量存款,发往各地借贷,也能赚不少钱。只不过,他说咱们的存票利息太高,风险太大。”

胡楚元更好奇,问道:“他怎么和你说了这些?”

朱延年嘿嘿的笑着,美滋滋的将酒倒满,自己巴滋一口饮下去,才说道:“不瞒东家,我寻思自己再过四五年就可以退休了,想给东家找一个真正能在直隶和北方立足的掌柜,找来找去,我就找到他了。这两年里,我一直借着同行的关系,和他常来常往,他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我都教着呢。他这个人忠义,讲信用,人品是没得说,他以前在一家山西票号做学徒,手艺学成了,票号也亏本关门了,后来有个姓曹的帐房先生推荐他给侯家的蔚丰厚票号做管事,又过了些年,他成了掌柜,曹帐房却病死了,留下孤儿寡母没人照顾,他就一直接济着,说是要照顾人家到两个儿子都诚仁。”

胡楚元忍不住的嗯一声,心想,在这个时代做生意就有这样的好处——人实在,像李宏龄这样的人,搁在130年后都得上《感动中国》,可在今天,却并不是很罕见。

这样的人,哪怕是没有多少能力,胡楚元都是想要用的。

他当即道:“这个人好啊,能力怎么样?”

朱延年巴滋的又喝一口小酒,笑道:“东家,您别急啊,您这不是找我来喝酒的吗?”

胡楚元嘿嘿笑着,也稍微的喝了一口。

京师的白酒太辣,他不习惯,索姓让陈善元换一瓶黄酒花雕,天寒地冻的,加上一点生姜暖暖胃。

两人又喝了几口,朱延年才道:“东家,实话和您说吧,这个人的能耐是一等一的,就是瞎在蔚丰厚的毛鸿翰手下了。可惜,愚忠,我以前就招揽了两次,他都念着一场主顾情谊不肯离开。”

胡楚元嘿的笑一声,愈发觉得这个人有趣,道:“行,你替我安排一下,我想去拜访他。”

啪。

朱延年将酒瓶子一搁,道:“东家,您要是刘备啊,咱们现在就去找他,一点都别耽搁。我拿脑袋担保,这个人准能给您赚大钱。”

胡楚元也不说二话,立刻就让陈善元备车,顺便带两坛子绍兴黄酒。

李宏龄是山西平遥人,可以是从钱庄窝里长大,今年三十三岁。

胡楚元亲自去请,那还真没有请不来的道理,正好李宏龄最近在蔚丰厚干的是越来越憋屈,和胡楚元一谈,这才发现自己想要开办的那些事在胡楚元这里已经办的很利索。

他犹豫了一天,第二天才来找胡楚元,同意接下万通票号,可他不要胡楚元给的股份,他只想用自己赚到的红利占股。

胡楚元当然是同意了,愈发觉得这个人确实难得。

办妥这件事,胡楚元才动身返回上海,他必须回去,因为他要办的这笔买卖影响深远,总有一天会让朝廷坐立不安。

他得回去控制住火候,慢慢的小火煮炖,温水煮青蛙。

他是在和满清赌时间,如果他赢了,世界就是他的。

如果满清在局势彻底失控之前向他下手,他就退往南洋搞革命,争取在四十岁之前推翻满清。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这样的结果第一百五十章 法国人终于来了第五十七章 密帐第二百零四章 直隶总督胡中堂第二百七十九章 伦敦会议第六十六章 荣宝斋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来了第二百三十章 谋局东北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战(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战(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绪的信任第一百二十章 商帮,商帮,天下会商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权级的绝唱第一章 胡雪岩死了第八十五章 中信国泰第三十四章 西阵会社和若瓜德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一百六十一章 马尾海战(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东大战(二)阴险的刘铭传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一百九章 阿萨姆(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东北大撤退和兄弟聚会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业的根基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视厅流之祖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岛战役(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日本战败,又败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华案风波(三)第七十章 江南盐祸案的终结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国人的“清室归政”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触犯了中国的利益第一百四章 投资南洋和军队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乱第六十四章 顾家的二爷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义的关系网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达洋行和银行梦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权级的绝唱第二百三十三章 稳定国内一切第一百五十八章 马尾海战的序曲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党和工党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学生的未来第二十三章 灭曹计(上)第六十三章 顾家的古董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学生的未来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国人的“清室归政”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亿两白银第一百四十三章 井上先生和汉奸卢第一章 胡雪岩死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稳定国内一切第一百五十八章 马尾海战的序曲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台风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来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银行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岛战役(三)第七十五章 美国来的客人第三十五章 来自法国的若瓜德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礼第五十四 疯狂的盐价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门的私款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内相瞿鸿机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一百三十章 排华案风波(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继续沉睡吧,日本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群英第二百三十五章 战争的阴影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二百五十六章 174万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来第九十章 任职福州船政提调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战后的新世界局势第一百六十六章 颐和园的真相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八十章 这一年的生丝收购第七十四章 说曹操,曹操到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党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触犯了中国的利益第六十六章 荣宝斋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国的遗憾和收获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产的机会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缄元的教训第二百三十三章 稳定国内一切第二百六十二章 远东的焦灼和国民教育计划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举措第九十九章 何璟回来了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荣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九十三章 裁员第四十五章 容闳来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继续沉睡吧,日本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开邺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华民主联邦共和国的新时代第二百四十七章 继续沉睡吧,日本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钱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