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与死

胡楚元从未想过,迎接自己的居然是一场枪林弹雨。

十几名匪徒持枪而上,分散两股,一左一右的合围过来,这些人持着的都是左轮枪,又短又好藏,另外还有十几名匪徒乔装成码头工人,突然从身边的木箱里取出大量长枪,靠着木箱的掩护对准胡楚元等人射击。

在一瞬间。

胡楚元周边的那些护院就倒下七八个,总共只有二十多名护卫,眼下却倒了小一半。

郑锡泰也带了十几个人,可都是临时雇的马夫、苦力,枪林弹雨中,他们倒的更快……大家拼了命护着胡楚元挤入一辆马车,其余人就靠着另外两辆马车做障碍,和匪徒们对射,掩护胡楚元的马车离开。

在这一连串的瞬间里,胡楚元只觉得意识都仿佛是停顿了,惊醒过来的时候,人已经被陈善元推进了马车里,伍淑珍也勉强上了车,陈善元亲自驾车,一路狂冲而走。

这时候,胡楚元才发现腰部有些疼痛,一摸,手上都是鲜血,血已经染红了长衫下摆,顺着绸裤一路滴落。

“怎么会这样?”

胡楚元有些想不明白,他忽然感觉有种不妙,似乎好运气就在今天用光了。

“啊……!”

伍淑珍也看到了,吓的脸色惨白,忍不住捂住嘴,眼睛里已经涌出泪水。

她很快就回过神来,强忍着内心的害怕,将胡楚元的长衫撕开,绑住他的腰腹,又用力压住伤口不让血流出来。

她大声的和陈善元喊道:“去医院……他受伤了!”

听到这话,陈善元大吃一惊,只能继续驾车向前狂奔,此时此刻,走的越远越安全,如果能遇到医院就更好了。

在这一刻里,胡楚元尽量让自己冷静一点,他感觉的到,子弹留在腹部,没有射穿身体,后背是没有伤的。

他想,可能是短枪造成的,创伤并不是很大。

他希望自己还能有救。

马车一路向前狂奔了数千米远,很快就要到了宝士徒道,再向北就将是美租界,那里根本就没有多少人。

运气倒是不错,总算是看到一家小医院,陈善元立刻将马车停了下来,发了疯似的冲过去,伍淑珍也慌乱的很,想要搀扶着胡楚元下车。

可他们还没有下车,陈善元已经用枪将医生和护士逼了出来,带着要用到的手术器材和消毒药,快速冲上了马车。

等那个洋人医生一上车,陈善元就用英语和那人追问道:“英租界的巡捕房在哪里?”

“没有……有工部局,在海大道上!”洋人医生挺精明的,大概是有从军的经验,被枪指着也没有慌乱,反而又道:“我坐前面,领着你去!”

“好,你上车!”

陈善元一口答应下来,和洋人医生一起坐在前面,驾着马车迅速离开。

紧随其后,匪徒们的马车也到了,两辆车之间就只有几百米的距离,要是胡楚元留在医院里做手术,现在就肯定被劫,或者是直接被杀。

正因为陈善元的精明,他逃过了一劫。

一个人的精明能干就能在这一刻体现出来,他的价值也展露无遗。

胡楚元得好好的感谢张灵普,张灵普推荐了一个非常精明的人,关键时刻救了他一命。

在陈善元驾车进入海大道,察觉他是要去工部局,匪徒们只能停下马车转回去,天津英租界虽然没有专门的巡捕房,可在工部局中还是有印度警卫的。

马车一路冲进工部局的大门,听说是胡楚元,工部局的几位英方董事都吓了一跳,所有人都忙碌起来,将胡楚元抬进大楼,临时找了一间休息室做手术。

陈善元劫持的医生曾经在英国皇家海军担任船医,有过处理枪伤的经验,很快就将子弹取出来,并给胡楚元缝合了伤口。

后面就得看天命,因为没有伤到要害,只要伤口不化脓,应该可以度过这一劫,可如果伤口化脓,那就麻烦了。

胡楚元是什么人?

他在英租界遭到几十名持枪匪徒的伏击,这又是多大的事?

工部局的几位董事,包括大英帝国驻天津总领事都吓得脸色惨白,迅速从法租界抽借人员,一方面加强戒备,防止有人强冲工部局大楼,另一方面也派人追查,通知海关派海防舰队巡逻,防止匪徒从海上逃跑。

由于没有麻醉剂,在手术中承受的剧烈疼痛和失血让胡楚元昏厥过去。

次曰,天蒙蒙亮的时刻。

他才从昏迷中慢慢苏醒过来,伤口还在疼着,他睁开眼,看见自己身处在一个小房间里,房间里充斥着酒精味,似乎是被仔细的消毒过。

在床铺边,伍淑珍趴在床沿上睡着了,她的洋裙上还沾着点点滴滴的血斑,整个人也显得特别的疲惫。

看着她,胡楚元心里不由得想到了更多的事。

大难不死,他心里却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人的一生中存在着太多的可能,可能发达,也可能夭折,可能遇袭,也可能活到百年。

这就是人生,你永远猜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事。

他想,是时候珍惜自己的人生了。

他注定不会是一个伟人,不可能为了国家的命运献出一切,更何况是清朝廷掌权的时代?

他感叹一声,内心忽然变得很轻松,已经决然的想要放弃那些他负担不起,也犯不着去负担的事情。

听着他的感叹声,伍淑珍悄然醒了过来,见他也醒了,不由得一阵欣喜。

她又喜又嗔的说道:“你真是把我给吓坏了,还好没有什么大事,医生说你运气很好,只是被一枚左轮子弹击中,射入体内不深,没有击中要害,弹头也取了出来。如果伤口不感染的话,大概半个月左右就能康复。”

胡楚元默默的苦笑着,心想,这还叫运气好啊?

他悄然握住伍淑珍的手,内心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半个字,然而,伍淑珍却似乎都能明白。

她挺开心,悠悠含情的微笑着,姿容优雅,漂亮的眼眸里流溢着温馨的情谊。

她想,这就是命运,从他们相识的那一天起,彼此的命运就已经被牢牢的栓在了一起,再也无法分开。

两人默默无声的就这样的捏着彼此的手心,好像在玩着什么有趣的事儿,心里都是甜滋滋的。

这场不经意的灾难似乎让他们都更加明白,失去彼此是多么痛苦的事,虽然他们此前从未真正的考虑过这一点。

过了好一会儿,有人敲门。

等了片刻,陈善元将门推开,身后跟着另外一个人,五十余岁的样子,身材瘦小,胡须花白,戴着黑色的瓜皮帽,穿着一身素底蓝花的丝缎马褂。

一进门,那人就和胡楚元拱手作辑道:“少东家,身体可否安好啊?”

胡楚元微微有些诧异,在他认识的掌柜中并没有这号人啊,听他口音像是浙江宁波一带的人。

他还是点着头,道:“还算幸运,暂时没有姓命之忧!”

那人见胡楚元一时想不起自己的身份,便道:“少东家,老朽严信厚,慈溪人,早年在老东家的信源银楼做了二十多年的信房,后被老东家推荐给李中堂处理营中帐务,如今在北洋商行理办河北河南盐务经销。”

“哦,想起来了!”

胡楚元嗯了声,让陈善元给严信厚搬来椅子,请他坐下。

信源银楼是胡雪岩早年开办的产业,同治十一年,因为杭州银楼生意太多,买卖不好赚钱,就被胡雪岩拆开抵入阜康钱庄。

大致也就是在那时候,银楼的很多人都被胡雪岩推荐到其他银楼做事,这个信房先生则去了李鸿章那里。

传统的中国生意中,各地分号分铺都会在一天的经营之后,将情况详细记录下来,通过书信汇到总铺,由大掌柜负责全权审核。

写信和收信,整理书信的人就叫信房,在银楼、钱庄、当铺等生意中的地位特别重要,历来都是从读书人中选拔,大体都是秀才之类的。

严信厚就是这样的人。

严信厚一坐下来就从腰袋中取出一封书信交给胡楚元,又道:“中堂大人昨夜听说少东家在天津租界遇袭,惊出一身凉汗,夜不能寐,后又得知少东家情况转安,这才放心,写了一封信与我转递与您。”

“哦?”

胡楚元心里纳闷,这个“中堂”当然是李鸿章,可李鸿章给他写信做什么呢?

他就将信拆开仔细一看,其实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让他多加小心,说他这些年得罪了不少人,要多注意安全。为了避免新的意外,李鸿章特别派了数十名淮军精锐,便衣乔装,暂时驻扎在工部局周边,负责保卫他的安全。

他苦笑一声,将信折好,和严信厚道:“那真是要多谢李中堂的关照了。”

严信厚呵呵的笑道:“正所谓吉人自有天象,少东家此次遇袭,百死一生,大难不死,必当是有后福啊。”

胡楚元笑道:“但愿如此吧。”

他心里想,所谓的后福就是让他自己明白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未必是钱,也未必是所谓的政治生涯,而是另一半。

严信厚却悄然一挑眉,凑近一些道:“其实,中堂大人是非常欣赏少东家的,中堂特意让我捎个话,想请您礼办一些事。当然,中堂大人绝对不亏待您,南边的那位中堂给您什么,咱们这位中堂就能给您什么……而且,只会更多,只要您一句话,上海轮船招商局和机器织布局就是您的了。”

切。

胡楚元心里冷笑,只是伤口疼的厉害,他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多费些什么劲。

话说,上海轮船招商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对现在的他还算个东西吗?

再说了,迟早不都是他的嘛。

也不看看这两家局子都亏损到什么地步了!

轮船招商局就不说了,说说上海机器织布局的事吧。

这家织布局在成立之初,李鸿章是寄予厚望,费尽心思和朝廷批奏,十年之内不允许其他同类型的官办局子出现,还通过各种途径限制商人在租界开办类似的纺织局,想要独断其利。

胡楚元则是通过四个途径来艹办,一边是和程谨轩、庞云鏳在租界合办纺织厂,另一边让美国万旗洋行和法国万宝洋行合办万旗纺织厂,前者是从美国进口设备,引进技术和人员,主营中低档洋布,后者是从法国进口,主营高档细坊。

第三个办法是通过裕丰社,大量精种南美长纤维棉,全部运送到两家纺织厂。

第四个办法是通过江南商行、福茂百货、中润百货经销两家纺织厂的洋布。

他是没有官办纺织局,却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压的上海机械织布局喘不过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织布局织多少布就亏多少。

胡楚元在心里权衡一番,和严信厚道:“请你带我和中堂大人道个谢,多谢他的赏识,眼下我能不能熬过这一关还很难说。暂时,我确实是无心考虑商业上的事,等一阵子再说吧。”

“好!”

严信厚嗯了一声,又笑道:“少东家,中堂大人在天津美租界倒是有一片老宅,可住下百余号人,房产托在我名下呢。中堂大人的意思是想请您到那里养伤,这里毕竟是洋人的工部局,怕是不太方便。我寻思啊,少东家曰后怕是要经常来往天津和上海,不妨将这个宅子盘点下来,反正也不花多少钱,中堂说了,要是您想买,几千两银子即可,他本来也就只花了几千两银子进的账。”

“哦?”

胡楚元想笑,只听说他给别人送贿赂的,没听说堂堂的一个中堂大学士给他贿赂的。

这他妈的倒是新鲜!

他心里明白,李鸿章是想将他挖到淮军阵营里,就算是挖不走,至少也得让他在两边同时办事,不让左宗棠独享其利。

他比盛宣怀、严信厚、唐廷枢、徐润这些人是厉害太多了,这个账,李鸿章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这种事情不好拒绝。

他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收了李鸿章的好处,如果李鸿章以后有事情要商量,那就好说了。

严信厚颇为高兴,好歹也是完成了一件事。

有了这个基础,以后要谈什么事也都方便了。

他这就以不打扰胡楚元养伤为由,匆匆告辞离去。

(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终于来了第三十八章 注定失败的那些人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抚(中)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避免的二战阴影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兰湾战役第七十五章 美国来的客人第二百一十章 卡奥拉尼公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井上先生和汉奸卢第九十九章 何璟回来了第一百九十章 督战天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军第二十三章 灭曹计(上)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终于来了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华案大爆发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学生的未来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北反击战(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军争霸第四十四章 难以挤进的缫染业第一百四章 投资南洋和军队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岛战役(四)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么个东西第一百五十八章 马尾海战的序曲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北反击战(二)第一章 胡雪岩死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绅(一)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报工作第六十一章 操别人的家,发自己的财第二十四章 灭曹计(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军的最后之力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军的最后之力第一百五十一章 腾冲号爆炸案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抚(上)第四十一章 强国先强种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么不打,要打就打三年第五十章 左宗棠的盐价第一百九章 阿萨姆(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杀勿论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第三十九章 东京拍卖会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国开始备战第一百四十五章 飘在南洋第三十一章 潘丽美小姐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义的关系网第一百五十二章 腾冲案之后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诡道也第八十六章 官不与民争富第六十二章 徐润是个人精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侠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九十五章 邓世昌和叶富第一百二章 兰芳共和国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员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胁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绅(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广营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华案风波(一)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抚(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元救国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钱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讲诚信第二百九十七章 当二战即将成为现实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八十六章 官不与民争富第四十八章 新来的四个法语人才第一百五十六章 云贵总督和滇军第五十四 疯狂的盐价第二百九十四章 疯狂的中国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华案风波(一)第八十一章 这样的结果第二百二十章 一个恐怖的中国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六十七章 张灵普也是个人才第二百二十九章 杨宗砺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荣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员第二百七十八章 苏曼西亚共和国总统第八十一章 这样的结果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问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绅(三)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抚(中)第十一章 送礼也要有艺术细胞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缄元的教训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两亿清圆的地产生意第五十二章 陆三元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业的根基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党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厂和海军的新未来(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鲜这个小国很重要第二百五十章 胡维中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军争霸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触犯了中国的利益第九十章 任职福州船政提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