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凯这个下属

这天晚上,他将袁世凯留下来,稍作交谈,愈发觉得袁世凯确实不简单。

这个人的志向过于远大,未必好控制。

胡楚元并不打算重用,可在眼前,还是得用着。

袁世凯早期对曰本是极其强硬的,后来也遭到了两次暗杀,侥幸逃脱一命,慢慢就同曰本方面达成了一些协议,他不再在朝鲜驱赶曰本商人,曰本也不再在朝鲜惹事生非。

所以,对于防范曰本人暗杀胡楚元这种事,他做的还是很到位的,毕竟有过亲身体验,一直都很重视自己的安全问题。

过了几天,熟悉了朝鲜内部各种派系问题和争斗后,胡楚元就将闵妃单独请过来交涉。

经过几次的洽谈,闵妃同意了胡楚元的大部分提议,允许上海富国投资银行和中信银行进入朝鲜,发行朝鲜铢和朝鲜银圆。

胡楚元不是个霸道的商人和官员,他给闵妃和朝鲜政权留下了充足的余地,银圆和铜铢还是朝鲜自己铸造,只是由他派人协助而已。

中信银行一次注资六千万两白银,在朝鲜发行读力的货币体系,并拆借给李氏王朝四千万清圆的贷款,用于解决国内问题,并投资修建铁路,建立技艺学堂。

做为条件,中信银行拥有朝鲜王国的唯一发钞权,期限为二十年,上海富国还会和朝鲜官方、闵氏家族成员合股经营一家朝鲜商行,在朝鲜经营各种工矿官营事业。

做为种种好处之一,胡楚元会帮助李氏王朝建立一支新式的军队,用于低于曰俄两国可能的入侵,人数在一万人左右,分成三个营。

另外,在黄海南道的海州,清军会驻扎一支朝鲜舰队,用于保护朝鲜。

和朝鲜达成这些协议后,这一天的晚上,胡楚元就重新将袁世凯招入府中商议。

朝鲜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天幕黑沉,极目远眺也看不到远处的轮廓,只能看到那茫茫的大雪。

袁世凯匆匆的来了,进了石造殿,他便迫不及待的和胡楚元请安,道:“资政大人,下官一路急赶,若是让大人久等,还请大人责罚。”

胡楚元没说什么,让他起来坐下,重新让人将酒菜温热一番。

稍稍喝了两杯酒,他才和袁世凯问道:“慰庭身在朝鲜十年有余,深悉这里的情况,以你来看,眼下对朝鲜稍加整治,可否还有回缓的余地?”

“这……?

袁世凯没有想到胡楚元一上来就问这么大的问题,他稍加思量,才慎重的答道:“回禀资政大人,恕下官直言相告,曰俄也罢,我国和曰俄也好,在这里终究是要大打出手。大事还未定,在这里要是建好了厂子,投了好些个钱,怕是不抵大用,反而便宜了别人。”

胡楚元微微点头,道:“我是一直都有这种判断,所以才迟迟没有对朝鲜投资。可惜,事不由己,眼下还是要尽力对朝鲜给予一些扶持,帮助他们重新整顿政治。我虽然答应给他们扶持一支军队,但毕竟不可能是精锐,不过是将湘军的旧械老炮转移过来。倒是在你这里,我想另外安置三个营。临行之前,我已经和皇上说过这个事。只不过,你在军伍中的资历尚浅,我打算另外抽调一名勇猛善战的淮军将领,在这里督练三个营,装备精锐,再加上你的淮字营,都归属你来调配。你意下如何?”

袁世凯大喜过望,立刻离开席位跪下,道:“多谢大人赏识,下官必当忠孝于您,誓死为大人效劳。”

胡楚元嗯了一声,让他先起来,却道:“这是朝廷的事,你要明白这个理。”

袁世凯倒是不那么介意,呵呵笑了一声,重新坐下来。

这个人是聪明人,他很早就看出来了,胡楚元这样的人物未必能久居人下,湘淮两系都容不下他这头巨蛟,迟早会有自己的一大军系。

等袁世凯坐了下来,胡楚元却很奇特的更为细致的看着他,眼神冷冽,这倒是将袁世凯吓出了一身冷汗,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做错了。

袁世凯慌忙又站起身,拱手道:“未经大人准许,下官便私自坐下,实在是罪该万死……!”

胡楚元摆了摆手,道:“坐下吧,我只是觉得你这个人有点特别。自古英雄不问出处,你是既有出处,又是英雄,难得,难得。未来的事情还很远,谁也预料不到十年以后的事,我只是想和你提个醒,中国这么大,不是一两个人能决定的,人有野心是好事,但也要有度量。”

袁世凯大为惊讶,有点不明白胡楚元的意思,心想,我固然是有些志向,可这番话未免就太重了吧,更何况,这位资政大人又从哪里看出我想做番大事呢?

袁世凯犹犹豫豫,也不知道该不该坐下。

胡楚元则道:“坐下来吧,和我在一起不用这么拘束,我也算是出身商贾,不是很喜欢朝廷里面的那些繁缛礼节。但凡是我的下属幕僚,来我这里都是想坐就坐,想跑就跑,随意的很。”

袁世凯这才慢悠悠的,颤颤兢兢的坐下来,心里还是不那么踏实。

他知道,跟着这位资政大人干,那自然是前途无量的,问题是他遇到这位资政大人的时间晚了些,别人帐下不知道有多少文武大才。

他虽然一直都在朝鲜,可对国内的事情,那还是知道些的。

远的不说,实务派的经学大师,号称学贯中西第一人的钮玉庚就是胡楚元的入幕之宾,光绪帝载湉身边的两大红人是顾家相、张百熙,前者是胡楚元幕僚出身,后者是效力十载的旧部。

台湾巡抚霍鸿机,总理衙门参政大臣鹿传霖,这都是一等一的下属名臣,名声卓著。

说到武将,大家心中都明白,东海水师那一帮子都是胡楚元的人,还有孙开华等湘军宿将。

如今的大清朝,说起“胡党”,在朝廷里所占的比例可不小。

胡楚元倒是不太在意袁世凯的担心和颤栗,很随意的让人开启一瓶生姜黄酒,喝着暖胃,袁世凯巴结着呢,也跟着胡楚元凑活着喝黄酒。

两人看似随姓的谈着朝鲜这些年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不经意间,胡楚元也让袁世凯挑选几个能够掌控朝鲜局势的人。

谈到了最后,胡楚元才搁下筷子,和袁世凯叮嘱道:“闵妃这个女人的心很大,也很野,不要和她过不去。让她掌权是可以的,但要帮着她把朝政打理好,适当在地方搜集民意,要给她一些建议,具体如何决议是她的事,你不要多干预。”

袁世凯微微点头。

胡楚元续道:“这个女人唯权是问,咱们要是想越过她另起炉灶,多半要惹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也犯不着。”

袁世凯则道:“那咱们就不准备一条后路?”

胡楚元摇了摇头,道:“不用,如果闵妃自己把局势玩垮了,把朝鲜给坑害了,咱们大不了撤军离开,这么一来,咱们难免会有很大的损失,可也不重要。大战获胜,咱们再回来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将闵妃这些人送返京师押着……说到底,这不过是咱们的一个棋盘,随时可以打散重来。”

袁世凯这才明白,赞道:“大人英明,下官这就明白了。我就让闵妃自个儿掌权,她想怎么办,那就怎么办,只要不和咱们过不去。她高兴,咱们满意,她若是不高兴,咱们若是不满意,就把这盘拆了重新下。”

胡楚元微微点头。

朝鲜这个地方还是很重要的,矿产资源更加丰富,绝对比一个山东要强,特别是金银矿的数量很丰富,若是加大力度开发,完全可以支援国内银行的扩张。

袁世凯这个人……聪明是聪明,能力上是有点欠缺的,胡楚元已经决定回国之后另外派几个人过来,在朝鲜一起控制住整个局势。

对此,他并没有和袁世凯明说。

送袁世凯离开后,胡楚元一个人在石造殿里踱着步,在心里盘算着整个局势的发展。

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混乱,英国人的反应过于强烈,一次姓对华出售了五万吨位排水量的战舰,而且会在1892年之前完成。

即便考虑到英国人本身还在继续大规模的建造君权级,同时在为曰本建造两艘接近万吨级的战列舰……英国人的造船工业有多么强大,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真将英国人逼急了,大家都会不好受。

俄国人和法国人绝对是被吓着了,暂时不会轻举妄动,他们说到底还是很害怕英国的,曰本人……这就很难说了。

曰本的巡洋舰很多,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最近两年内,如果是在远洋决战,曰本的赢率是很高的,曰本的陆军已经在1888年抢先完成新式改革,在小规模决战上肯定能胜过淮军和湘军。

胡楚元相信,英国人的表态是一柄双刃剑,既可能让曰本不敢擅动,也可能让曰本抢在1892年之前拼一次。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苏门答腊的杨宗砺第五十六章 南浔商帮第三十八章 注定失败的那些人第一百一十章 阿萨姆(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军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兰湾战役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四十一章 强国先强种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东大战(二)阴险的刘铭传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国重工业之崛起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后的复出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乱第一百三章 新民党太招摇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百零二章 龙川战役——大山岩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达洋行和银行梦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抚(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绪第二百零六章 谁在明,谁在暗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战(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扑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华第一第五十四 疯狂的盐价第六十四章 见利不忘义第八十八章 钮玉庚和缪荃孙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抚(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飘在南洋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杀勿论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荣第一百一十章 阿萨姆(二)第一百三十章 排华案风波(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达洋行和银行梦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视厅流之祖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一百三章 新民党太招摇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礼第二百五十章 胡维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扑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来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广营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绪第二百八十一章 垄断主义的精髓第三十九章 东京拍卖会第六章 落魄进士颜士璋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变化和李鸿章的邀请第三十五章 来自法国的若瓜德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变化和李鸿章的邀请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杀驴是场梦第五十八章 徐老板又来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开邺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银行的作用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结盟的基础第二百七十八章 苏曼西亚共和国总统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后的备战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岛战役(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业的根基第三十章 中日生丝战争的起点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干的恐吓第三十一章 潘丽美小姐第二百六十二章 远东的焦灼和国民教育计划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军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为第四十八章 新来的四个法语人才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讲诚信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务全权督办大臣第五十三章 盐价风波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二百三十三章 稳定国内一切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歼”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资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国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军争霸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为第一百九章 阿萨姆(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业的根基第一百五十六章 云贵总督和滇军第二十七章 来历不明的青花瓷第二百零四章 直隶总督胡中堂第二章 左宗棠来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厂和海军的新未来(下)第一百五十章 法国人终于来了第二百章 丹东大战(三)史无前事之重创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满清赌一局第二百六十八章 国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一百九十四章 亚洲终究是中国的第二百三十一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二百一十章 卡奥拉尼公主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绅(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东大战(二)阴险的刘铭传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兰湾战役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来的馅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