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陆三元

说完江南丝业合作社的事,胡楚元才和梅启照、霍鸿机说了说自己在曰本的所见所闻,让他们俩人都是唏嘘不已。

随后,他们才秘密商议盐政的事情。

这天晚上,胡楚元并没有回去,当然,他们也没有心情真的喝酒。

第二天清晨,胡楚元才返回胡家大院,他刚一进门,家丁们就匆匆前去禀告老太太和几位夫人,大家陆续聚集到百狮楼。

他给老太太和大夫人请过安后,罗四夫人、七姨太、九姨太和两个弟弟,小妹也都过来。

一家人等了这么久才盼到他回来,当然有很多话要说,一直等到用过午饭,大夫人她们才去和乐堂打麻将,胡楚元则继续留在百狮楼的大书房办公。

颜士璋提前打了招呼,柳成祥很快就带着陆三元过来,没过多久,王懿荣也来了。

胡楚元先让陆三元进来,大致看一眼,见是一个肌肤黑黑的健壮青年,二十六岁,眼神很敏锐,衣装朴素,却很干净。

看一看,胡楚元感觉这确实可能是个很心细的人。

让陆三元坐下来,胡楚元就和他大致问了问平曰喜欢读什么书,随后才问他道:“三元,如果我现在给你一万亩桑田,让你打理出第一流的生丝,那你打算怎么做?”

陆三元不假思索,道:“这事情好办,可也不好办。”

胡楚元哦了一声,道:“那你就尽量说说吧!”

“是!”陆三元点头称是,道:“首先还是得看这一万亩桑田在哪里,水源充沛,水质适合种养桑树,那就一切都好办。其次,我要从里面抽出几百亩最好的田用来育桑苗。浙江人种桑都是压枝法,简单快捷,可是桑树的产量不高,南浔人种桑用的都是嫁接法,而且是斜口包扎嫁接,两年之后才能出桑叶,可出产的桑叶质量高,产量足。第三是选蚕种,第四是淘蚕……!”

他一口气说了几十个注意点,明显对养桑养蚕的事情精通到了极点,选苗圃有讲究,选水源有讲究,选桑有讲究,选蚕有讲究。

不过,南浔人最独特的地方就是淘蚕,他们一上来就会将太瘦太臃的蚕挑出来扔掉,只选择最好的蚕,产量虽然会有所下降,却能保证整个南浔丝的质量。

所以说,湖州生丝甲天下,南浔生丝甲湖州。

柳成祥也是桑丝业的行家里手,听陆三元说完也忍不住点头称赞道:“果然不愧是桑丝精。”

胡楚元也默默点头,道:“那好,我就给你一个机会,我现在要办一个江南丝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本身不盈利,主要负责向浙江各地丝农传授技术,提升整个浙江的生丝质量。我想让你来负责,柳掌柜只是挂个名字,等你真的可以做掌柜了,我就将整个合作社都交给你来打理!”

陆三元大喜过望,道:“多谢东家,小的一定不负东家的抬爱!”

胡楚元笑了一声,道:“那你先去忙吧,我和柳掌柜他们还有其他的事情要说!”

“是,那东家和各位掌柜先忙!”陆三元说完这话就要转身离去,可走到一半又忽然停了下来,回身再和胡楚元道:“东家,三元还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想说,只是不知道好不好说,该不该说!”

胡楚元想了一下,道:“你说!”

陆三元却不急着说。

见他有所忌惮,胡楚元示意其他人都先离开,问道:“什么事?”

陆三元道:“此事说起来确实很奇怪,东家可能不知道,我们陆姓在南浔也算是比较常见的姓,扎根在南浔也有十几代人。南浔四象八牛中的陆熙元和我就是远房亲戚,我堂妹也在他府中做丫鬟,前些天,他请我去谈事,想让我替他做事,谈到了一半,本镇四象之二的张颂贤却来找他,特意将我支走。当时,我就留了一个心眼,让我堂妹进去送茶的时候长个耳朵,堂妹后来和我说,她也没有听到什么,只听他们谈了谈盐价的事!”

“哦?”胡楚元心中一动,故意问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陆三元想了想,道:‘张颂贤以前是南浔最大的盐商,他以前经常谈盐价,那很正常,可他现在根本不做盐市了,却来找陆熙元这个从来没有经营过盐业的人商谈盐价,还谈了近半个小时,我怎么都觉得蹊跷。”

胡楚元默默点头,道:“是啊,是很奇怪,那你想过有哪种可能吗?”

陆三元道:“腊冬历来是用盐的高峰,我想,应该是想炒一炒南浔的盐价,或者是整个湖州吧。如果他们两家联手,炒一炒湖州的盐价还是有可能的。为防万一,东家最好还是在湖州多囤积一点海盐。”

胡楚元心中暗喜,心想,陆三元果然是个心细的人,值得用一用。

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他也不能确定陆三元不是歼细,至少眼前是不能确定的。

他道:“这个事情呢,我会让人继续注意一下,眼下当务之急还是江南丝业合作社的事情,你替我将这个事情办好,钱不是问题,你先在杭州府的各县选好苗圃地,就地培养一些擅长育苗嫁接的好手!”

陆三元道:“放心吧,东家,我这就回南浔招人。在南浔镇里,擅长育苗嫁接的好手随处都是,我能招揽几百个,只要价钱上还能过得去。”

胡楚元想了一下,和他道:“账在柳掌柜那里,我先给你十万两的款子用来筹办,等过了年,你把账给我看一看,届时,我自然知道你有多大的能耐!”

陆三元大喜过望,胡楚元这么说就是将财权也给他,让他只手遮天的干,究竟有多少能力,就看他干出来的成绩是否漂亮。

这当然是他梦寐以求的好机会。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临时立宪第五十六章 南浔商帮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产的机会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战(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稳定国内一切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七十二章 梅启照的政绩第一百五十章 法国人终于来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腾冲案之后第六十九章 钱向哪里去?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岛战役(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银战争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七十章 江南盐祸案的终结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乱第二十三章 灭曹计(上)第七十五章 美国来的客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东北开禁第二百零三章 胜利凯旋和中日旅顺条约第三十五章 来自法国的若瓜德第二百五十五章 战争与发展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开邺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六十三章 顾家的古董第二百章 丹东大战(三)史无前事之重创第四十四章 难以挤进的缫染业第一百九十章 督战天下第六十八章 轮船招商局的事来了第一百一十章 阿萨姆(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苏门答腊的杨宗砺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中国,新的起点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战(三)第一百一十章 阿萨姆(二)第五十二章 陆三元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杀驴是场梦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国天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排华案风波(二)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七十章 江南盐祸案的终结第六十八章 轮船招商局的事来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二百零八章 无功不受禄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总理首辅大臣和新的帝国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扑第六章 落魄进士颜士璋第二百六十二章 远东的焦灼和国民教育计划第一百七章 实在的华盟会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凯这个下属第八十五章 中信国泰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绪的信任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战(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马尾海战(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伦敦会议第二百三十五章 战争的阴影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礼第二百九十六章 轰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业的根基第一百九十章 督战天下第三十九章 东京拍卖会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干的恐吓第十五章 两个总督和两个巡抚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杀勿论第二百章 丹东大战(三)史无前事之重创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里第一百三十九章 总信房和总帐房第二百八十一章 垄断主义的精髓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第二百六十六章 从始至终都是屠杀(一更)第七十二章 梅启照的政绩第二百五十六章 174万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军的最后之力第七十章 江南盐祸案的终结第六十九章 钱向哪里去?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关系就是好第二百八十一章 垄断主义的精髓第二百四十七章 继续沉睡吧,日本第一百五十二章 腾冲案之后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门的私款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务全权督办大臣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国威胁论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避免的二战阴影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关系就是好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战(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内斗和外斗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钱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来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第一百五十四章 刘永福和天地会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银行的作用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抚(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二百五十五章 战争与发展第二百六十六章 从始至终都是屠杀(一更)第四十九章 拙政园的密会第九十五章 邓世昌和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