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盐价风波

陆三元离开后,胡楚元让柳成祥、颜士璋和王懿荣三个人进来,谈了谈陆三元意外发现的纰漏。

四个人此时都是知情者,大家仔细商量一番。

谈了片刻,颜士璋就和胡楚元道:“东家,我看啊,我还是得和王懿荣一起去趟京城,这个年就不能在家过了。您想啊,别人此次的目标终究是要让统销法破产,那他们在京城必定埋藏了暗招,只等江南盐价一涨,肯定会有大量的御史、言官上奏折议事,到时候,我们的麻烦可不小!”

胡楚元默默点头,道:“我让柳掌柜先给你开一张六十万两的钱票,你和王懿荣一起去京师打点。我再给你一封信,关键时刻,你可以再从阜康钱庄的京城分铺抽调一百万两银子。只要能保住统销法,将江南五省的盐业控制在我手里,别说是一百万两银子,就算是三百万两银子,我也舍得花!”

王懿荣道:“骑尉,咱们从曰本买回来的古玩有一百多件,善本古籍则有一千余本,我和沈掌柜折算过,仅是这些就能价值三十万两银子。咱们就当是没有发这笔横财,我将值钱的一些东西都带往京城,利用我以前在京城的一些关系,想办法先将御史台的那群乌鸦打理一遍。”

胡楚元道:“行,你们立刻启程,遇到熟人,只说是回来过年。”

颜士璋道:“东家,前天倒是忘了一件事,此事关系生死,中堂肯定也在派人处理,我们路过江宁的时候,顺便请中堂也派一位幕僚一同前往,有些人,咱们是见不到的,可中堂大人的幕僚就能见到,也有商量的余地。”

胡楚元道:“这些事都由你全权做主,只要你确定是有用的,你就尽管去做!”

颜士璋肃然的拱手道:“那我谢过东家的信任,今天下午,我就和王懿荣先去江宁府。”

胡楚元心里清楚,盛宣怀恐怕已经到了京城,那幅宋徽宗的丹青帝宝是一件大杀器,搞不好能要他的命!

所以,他才给颜士璋另行调度一百万两银子的权利。

当然不能瞎送,可到了生死决于一线的时候,那就不能舍不得了。

一场血战就在眼前,他已经闻到了血腥味。

他知道,这一战肯定是要出人命的。

说到底还是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的争斗,陆防和海防之争,疆省和北洋之争,他们两个人的出发点或许都是好的,竞争手段却是异常残酷和狠辣。

想到这里,胡楚元就不得不在心中感叹,胡雪岩死的不怨。

左李之争就是个无底洞,不知道还要死掉多少人。

最可怕的是坏人活千年,李鸿章的命长的很,他输的起,他可以等到左宗棠死了再慢慢算帐,到时候,谭钟麟、梅启照、他,恐怕都难逃一劫。

这毕竟是以后的事,他本来就知道,加盟湘系,尤其是投靠左系就必然面临这个风险。

送颜士璋、王懿荣两人离开后,胡楚元就和柳成祥也再商议一番,敲定了更多的细节,而他则又更加高调的运作江南丝业合作社。

事实上,胡楚元心中很清楚江南丝业合作社对他的重要姓远超过江淮盐政,他想要垄断江浙丝业也就要从丝业合作社着手,走一条和传统生丝收购完全不同的道路,这一点,他心中已经酝酿了很久。

江南丝业合作社开幕的当天,梅启照、霍鸿机都来剪彩捧场,还邀请杭州的生丝商和大户商量筹建浙江桑学馆的事情。

表面上谈的很热闹,当天晚上,胡楚元就悄然乘船返回苏州,继续住在拙政东园等待最新的消息。

事态发展的很快,就在胡楚元密返苏州的第三天,江南商行在上海的盐业销售额开始激增,随即,杭州、苏州、湖州、嘉兴、常州的海盐销售额也开始增加。

如果不是早有准备,胡楚元肯定不会觉得奇怪。

只等各地销量开始激增,他立刻让各地商行全部实行限售,停止批发业务,每家分铺每天只能零售2000斤盐,且每个人限购二两食盐。

他的办法很简单,所有分铺二十四小时不停歇的卖盐,可每个人只能购买2两,伙计们卖盐的时候必须用小秤细细秤。

这当然不是为了防止多卖和少卖,而是要让2000斤盐能够慢慢销售一天。

如此一来,他的盐从来没有卖空过,也没有涨价。

可在另一方面,他故意让掌柜们联系一些固定的中间商,由这些中间商负责大批量的按照市场价买盐,再转卖给那些想要炒盐的商人。

……

外滩14号,江南商行在上海的总店,宽敞的门面外拥挤了数千名抢购食盐的百姓。

喧闹的声音宛若海浪一般扑面而来,震耳欲聋,哪怕是相隔几步也要用最大的嗓门说话才能让对方听到。

“食盐涨价啦,江南商行的食盐已经卖空了,明天就只能去其他地方买盐啦,大家快买啊!”

“天杀的呀,什么吗?”

“还让我们活吗?”

“不准限售,不准限售……你们商行要是没有盐卖,就他妈的麻溜的滚出上海,别他妈站着茅坑不拉屎!”

人们拥挤的像海潮一般,汹涌的挤向店中,纷纷想要抢到那限购的食盐。

站在店铺里,柳成祥满头是汗,他活了大半辈子,还第一次见到人们抢盐抢到这种程度。

可不管人们怎么拥挤,商行门口全部只开一道小门,临时雇佣的杂工负责守住门,防止别人冲进来抢盐。真正负责卖盐的还是三个伙计,细细称,慢慢卖,掐准一天卖2000斤盐。

炒卖食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是胡楚元以前没有仔细的想一想。

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抚(上)第一百八章 刘步蟾的决定第六十九章 钱向哪里去?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岛战役(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国天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张之洞的投靠第五十四 疯狂的盐价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击战(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银战争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胁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战了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门的私款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达洋行和银行梦第二百七十六章 向着世界第一而去第一百五十二章 腾冲案之后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国人的“清室归政”第一百六十六章 颐和园的真相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来了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华第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刘永福和天地会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军争霸第十五章 两个总督和两个巡抚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达洋行和银行梦第二百八十章 世界完全乱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苏门答腊的杨宗砺第二十一章 传世之宝第五十七章 密帐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战后的新世界局势第一百八十一章 东北开禁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东大战(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绪第三十七章 富绅云集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击战(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马尾海战的序曲第四十八章 新来的四个法语人才第一百五十六章 云贵总督和滇军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厂和海军的新未来(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歼”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一百一十章 阿萨姆(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向着世界第一而去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钱第二百八十章 世界完全乱了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二百二十章 一个恐怖的中国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华案大爆发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击战(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当二战即将成为现实第四十七章 上海滩不是他的世界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党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十七章 实务派的起源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绪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绅(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继续沉睡吧,日本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杀驴是场梦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与死第二十七章 来历不明的青花瓷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广营第六十三章 顾家的古董第一百七十八章 潜艇工程的开端第三十四章 西阵会社和若瓜德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员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务全权督办大臣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一百六十章 马尾海战(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杀勿论第六十二章 徐润是个人精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两亿清圆的地产生意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结盟的基础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一章 胡雪岩死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刘永福和天地会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抚(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临时立宪第十五章 两个总督和两个巡抚第四章 八个坛子七个盖第二十章 颜士璋推荐的七个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垄断主义的精髓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门的私款第八十六章 官不与民争富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员长蔡锷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二百六十二章 远东的焦灼和国民教育计划第一百五十八章 马尾海战的序曲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亲和日本人第四十九章 拙政园的密会第二百七十六章 向着世界第一而去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远离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学生的未来第一百五十六章 云贵总督和滇军